竹林水乡待重现—皂角树村古村落保护发展考察侧记

中国都市新闻网讯:本报近期对古村落保护的报道,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12月9日,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学老师、旅游专家等组成的考察组来到博爱县月山镇皂角树村调研古村落保护,大家考察后纷纷发表建议和意见。

参加考察的有市人大代表武云、市政协委员董世坤、河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刘龙、猎鹰户外俱乐部经理张世杰等。

考察组先后考察了竹林七贤归隐处、张昺祠、中岳庙、张昺墓、丹水地下河、古民居、古运河遗址等处,大家不停用相机拍、用笔记,不清楚的地方还仔细地询问。

博爱竹林历史悠久。据《山海经》记载:‘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石,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入中河’。说明在战国至西汉初期,太行山下,丹水河畔,已有繁茂的竹林。唐初皇家在这里设置‘司竹监’管辖竹业;北宋时废司竹监又置‘竹园’;明代,处在竹林中的许良村,已有‘竹坞’之称,这里‘地多水竹,最为清幽’,‘夹溪修竹带青葱’,成为‘胜游之所’;清朝有人咏诗,提到博爱竹林区‘村村门前水,处处竹为家’。目前,博爱竹林呈不连续片状,分布在太行山与冲、洪积平原之间的缓坡地带为集中产地,竹林面积达1万亩。其中,皂角树村有竹林300多亩。”漫步竹林中,博爱县林业局竹林保护工作站站长张玲说。

竹林深处,考察组一行来到竹林七贤亭遗址碑前。“魏晋时期,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等曾经多次游历到这里。他们在竹亭下喝茶、赏竹、品竹,就竹笋小菜饮酒赋对,听鸟鸣、溪流潺潺、竹林里几阵欢歌笑语;有时闲卧竹床,任竹风畅荡相伴入眠;低徊于此,流连忘返。后来,当地人在这里修建起竹林七贤亭,以示纪念。”村里的老人张明德指着竹林七贤亭遗址碑说。

林边的地下河引起了刘龙的注意。“地下河流淌的是丹河的水,清澈干净。村里地上水和地下水源源不断,鸟语花香,百姓善良,民风淳朴,令人流连忘返。皂角树是卫河的源头,是原运粮河(古永济渠,引沁水的人工河道,在大沙河源头下游)的起源处。历史上的运粮河由此东北流汇合新河沙河、门河、洪水河至新乡与卫河相接,直达天津。运粮河的一个石桥目前被埋在房屋下。”皂角树村党支部书记张本俭介绍。

皂角树村内的古民居虽然留下的不多,但也特色鲜明。在村民张继亮家,高达三层的古民居让大家叹为观止。这个古民居是三进院,18间房,有300多年的历史。此时,张继亮正在制作鸟笼。每年他们家可以制作鸟笼300多个,大都通过网络销售,一年靠制作鸟笼能收入3万多元。

在座谈会上,考察组成员对皂角树村的发展畅所欲言。

“皂角树村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发展潜力巨大,具备建成我市养生村典型的条件,建议皂角树村围绕竹林和水系做文章。”董世坤说。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中国养生地,保护传统村落为皂角树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顺应时代,借势发展 要做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休闲、健身、观光、旅游产业是方向,我建议从美丽古村落复苏开始,在省道306村口交通要道树立张昺祠、明清古村落景区指示引导牌,中岳庙、灵山庙复原图以及遗址指示引导牌,明清古宅院落、张昺墓历史资料以及指示引导牌,编写《皂角树古村落》导游词,开展卫河源头古运河遗址恢复、古树生态观光、祈福保护等。瞄准休闲文化产业方向努力,构建游、购、餐、休闲健身立体化产业结构。”从事旅游业近20年的张世杰谈了他的思路。

“前不久我参加了首届中国古村大会,会议主题是保护和活化。保护传统文化,留住乡愁重点靠的是古村落。河南理工大学日前成立了中原古民居研究所,我们愿助力我市的古村落保护。”刘龙建议。

“专家来得太及时了,月山镇已经确立了由工业强镇向旅游强镇发展的思路,打造太行山下小江南,重现竹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感谢各位专家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好的思路,指明了方向。”最后,月山镇副镇长章丽莉表态说。

Hash:0a79bbb43f108d3a7ceefaf9fb9ff301b1dbd5c0

声明:此文由 时代艺术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