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远方的朋友读泉州
文 | 李寻胤
编辑 | Nikki
《读城记》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里路就是万卷书,诚不我欺,于今之世,纷繁复杂,若欲一窥真面目,还须躬耕在九州。遂有读城一说,一城一读,汇而成神州寰宇,付以乌栏,则有此篇读城记。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就代表边角许多,历史悠久,亦是饱经战火风霜,于是先人创造出的灿烂文明成果往往湮灭在岁月灰尘之中,保留到今天的,十不存一。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在建设与毁坏的交响中,许多文明的痕迹都消失不见,特别是在如今喧嚣的时代。而在闽中,则有一座静谧的城市,她是历史上南方重要的都会,因为历史地理的诸多因素,虽然已经风华不服当年,但是也幸运的成为一座仍然在呼吸千年历史积淀的城市,她就是泉州,闽为南方六分之一,泉为闽中八分之一。
街头的状元牌坊
闽,故越地也(福州为三越之闽越),星分牛女,傍海依山,秦始皇始置闽中郡,西汉设建武县,而泉州属于建武南部,建安初,泉为候官县,至吴为建安郡东安县,晋为晋安郡。 隋朝开皇九年改丰州为泉州(今福州),泉州地名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出现,隋唐间地名三易,至睿宗景云年间改原泉州为闽州(今福州)以武荣州为泉州,至于今日,泉州在今天的泉州才固定下来。开元六年,泉州徙治晋江县。后来泉州还用过清源、长乐、平海等名字。宋时泉州领七县,同时在泉州设立了提举市舶司,衙门遗迹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元至元十五年升泉州为泉州路,大德元年立福建平海行中书省,以泉州为治所。因建城时遍植刺桐,刺桐花木高大,枝叶繁茂,夏初开花,殷红烂然,成为泉州的代表此时的泉州便以刺桐城之名,扬名世界,成为东方第一大港,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将泉州称为光明之城,泉州风华,于斯为盛,明设泉州府,属福建布政司,领县七,分别是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时至今日,泉州虽然不副当年荣光,但是仍然是联合国唯一认证的海丝起点和福建经济的领头羊,是活着的历史文化宝库。
泉州的代表之一,春天灿烂的刺桐花
朱熹曾经评价泉州说: “此地古称佛国,遍地都是圣人”,这也确实是泉州城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我在泉州时暂居在晋江的一个商业区,距离主城区有一定距离。但是到今天我都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当我离开商业区的干道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红砖堆砌的庙宇,之后一路都是,各类庙宇,尽管建筑风格不同,供奉神仙不同,但是他们就是这样和谐的在一条街道上零落分布。进入泉州市鲤城区的主城后,城市观感立刻变化,红砖骑楼跃然入目,同一样是古城的苏州清灰色调不同, 泉州的古建筑以红色为主的姿态,天生就带着一种热情。进入西街,古城的面貌便越发清晰起来了。
白天的西街可能是因为公假的缘故,熙熙攘攘,当然西街同所谓的杭州御街、西安回坊一样,都混杂着一些现代化的气息。在我国是不乏这样的某某街的,泉州西街自然不能免俗,当然面对现代化与商业化,抵抗是不可能抵抗的,区别在于选择,而很多时候当地人是否愿意光顾或许可以成为一个裁判标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一点上西街没有完全沦丧。在西街购买几品特色小食后,便离开了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其中比较特别的是润饼,闽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小食,里面除蔬菜外,佐以白糖,味道很是奇妙,值得一尝。
一种糖,但是视觉效果好过口感
之后去到的是大名鼎鼎的开元寺,开元寺是福建地区首屈一指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垂拱年间,在开元年间有所因革,改名开元寺。诚然寺庙主体于明清两代重修,已然不负当年芳华,但是寺内历史悠久的古树仍然翠绿,诉说着岁月变迁的烽烟。寺中随处可见外来文明痕迹,如棱形石柱以及人面狮身浮雕。据传,开元寺的前身是一座婆罗门寺庙,那么留下这些遗迹是非常正常的。在开元寺中还保留了两座对称修建的石塔,他们都建于唐代,宋代以砖易木,是保留到今天最高的石对塔。同时开元寺也是弘一法师晚年修行场所之一,弘一法师出家在杭州,圆寂在泉州,他说泉州是他理想的修行之地,于此可以过午不食,衣不过三。
开元寺内外来文明风格的石雕
下一个目的地是承天寺,承天寺始建于南唐,初名南禅寺,北宋年间赐名曰“承天寺”,流传至今。承天寺原址毁于政治动乱,殊为可惜。比较有趣的是,在后来的考古工作中,考古学家发现山门外是五代时期的一个铸币厂,出土了一些制币工具。
承天寺
离开承天寺不远,路旁有一座建于清代的基督教堂,斯时正在筹备一场婚礼。
是日晚,复归西街,日落西山,这条繁荣的街道却没有褪去白日的喧嚣,反倒是愈发热闹起来了,金秋十月的傍晚孕育出淡淡的秋风,消解了酷暑,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远处的小钟楼虽然不像大同、西安的钟楼那样金碧辉煌,也像一个慈祥的老人一样,注视着四方游人,放射出柔和的光线。
小钟楼
晚饭是在钟楼不远处的一家小饭店,吃到了很有特色的三样菜,分别是烘猪脚、扁燕和肉粽,三者的搭配非常默契,咸、甜、鲜的味道配伍得当,确实是很值得一尝的。
晚餐三件套
食讫,谒金鱼巷,其实只是在四处乱逛,走过临漳门,穿进街巷,便看见地上一群金鱼游戏,颇有苏子“水中藻荇交横”之意。金鱼巷之名实际上得名在宋,比泉州得名稍晚。盖唐宋制三品官员赐金鱼袋,此处有一三品大员宅邸,悬以金鱼袋,故得名金鱼巷。巷内狭窄,开发尚可,各类泉州特色的小店铺随处可见,亦不乏烟火人家充斥其间。
金鱼巷口的金鱼
次日赴崇武古城,该城建于皇明,因有戚继光抗倭遗迹而闻名,城广不过数里,带甲稍胜千余,却好似小小麻雀,五脏俱全,襟山带海,气势雄浑,除却戚总兵故事,亦有传奇许多,累于尺牍,恕不详细。
戚继光塑像,高大伟岸
漫步崇武,听涛阵阵,想外港渔船,隐在山海之间,不见踪迹。秋天的海面平静开阔,一眼望去,仿佛可见当年喧嚣。 待回返,暮色四合,于是在古泉州港的堤坝上,静静看日头西垂,从云间滑落树梢,从树梢跌落海面,洋洋兮,东海之水,日月之行,吞吐其间。
惠安海滨,落日西风
第三日晨,往清源山,山在城中,赞曰:“郡城巨镇” 周围四十里,横跨十余里,高数千仞,因郡得名清源山,亦称泉山。上有三峰,或称三台,中峰有纯阳洞,登其巅可揽郡中之景,登高而窥,果然饱览全城,气象万千,山旧有三十六岩,各有院宇。山上见两人,俱是本家,一名李耳,一名李叔同,一人居山脚,一人坐山巅。老子石像雕琢于独石,宋时工艺,为全国之最。弘一法师有舍利塔在山顶平台,坐像其侧,面目慈祥,不远处有石台,刻法师遗言“悲欣交集”于其上,远处隐隐闻见“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却是法师当年声音。
清源山老子塑像,蔚为壮观
傍晚下山,奔清净寺而去,泉州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特别是在宋元时期,由于海港缘故,就有大量外来人口定居,跟随他们来到泉州定居下来的还有他们的宗教,包括伊斯兰教与摩尼教,还有景教。其中坐落在泉州城中,至今仍然保留下来的清净寺便成为泉州此行的最后一站,清净寺建于北宋,是中国最早的清真寺之一,沐浴在夕阳斜晖棕榈树影下的清净寺,颇有一番阿拉伯故地的感觉。而在清源山不远的灵山上,至今有圣徒安息,据万历本泉州府志记载:“有灵山,其上有默德那国人墓”所谓默德那国亦作蓦底纳,即今沙特阿拉伯西部麦地那。有伊斯兰教创始穆罕默德陵墓。《明史·西域传》:“默德那,回回祖国也,地近天方。”
傍晚的清净寺
路过文庙,奈何日头将歇,不得进入,不过从门外窥探,倒是有一番庄严气魄,难怪泉州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几日间是见过几处状元遗迹的,我们耳顺能详的大学问家李贽,就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无怪乎有人盛赞泉州说:“其在今日贤才甲於各区,文风雄於赤县,虽曩昔所称丰镐之都、邹鲁之城何以远。”
泉州文庙
泉州三日,世上千年,其间有生老病死,其间有岁月枯荣。我看见市舶司的落寞,看到开元寺的热闹,李贽故居门可罗雀,磁灶窑尘土飞扬,我站在清源山上鸟瞰全城,在金鱼巷边走边吃,我在小街道看见家族奖学金的布告,在路旁看到一众神仙鬼怪,无数古老的痕迹不但刻在泉州的皮肤上,更是深入她的脊髓,香烟袅袅间,仿佛看见韩世忠大将军刚刚离开泉州,北上抗金,仿佛听见李贽讲经,有人骂他离经叛道, 一阵咸湿的海风吹来,一切都远去了,三日如梦,泉州如梦。
赞曰:
东面吹来万里浪,洋洋洒洒越春秋。
圣贤故迹抬头有,天使呢喃拱手求。
一梦依稀过南岭,千年仿佛止炎旒。
刺桐古港今何在,青鸟传书请重游。
(作者个人公众号 “国故萌芽” ,可移步关注)
排版:Nikki
图片:泉州影像、作者供图
Hash:971819dffe20d6ce54eefbd32e26b602abed1f77
声明:此文由 星野學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