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的一扇“门”,只是一片漆黑,卖了7475万,专家:这可不是门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句诗充分表达唐寅宁愿卖画为生,也不愿与肮脏的浊世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笔墨写胸意,丹青表情怀,这一直是古今文人的一个传统。文人墨客们借助才华将自己心中的丰满的情绪和艺术见解倾注于笔尖,落笔成画,就成了一幅幅艺术精品,引得无数人追捧不已。到了如今,艺术的地位越发提高,书画作品的价格也随着越来越多收藏家的涌入而水涨船高。

吴冠中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的画作蕴含着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因此颇得收藏者的青睐,许多收藏者一掷千金也要买到吴老的画。比如曾经吴冠中一副画面简洁,粗看之下只有一扇黝黑的门的画作却卖出了7475万元的高价。

那么这副看起来其貌不扬的画作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内里乾坤呢?

吴冠中的《秋瑾故居

艺术欣赏是需要门槛的,一些在外行人看来不值一提的东西,在内行人眼里却是绝世珍宝,吴冠中的画作《秋瑾故居》便是这样。

2011年,吴冠中一副名为《秋瑾故居》的画作在北京保利国际球拍上以七千多万的高价被拍出。这个数字别说普通人看来是天价的,便是在书画拍卖的市场上也是相当高的成交价格了。那么这副画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其实,从画面上来看这副画并没有什么夺人眼球之处,画面上有大量留白,只有中央一扇乌黑高大的“门”颇为显眼,仔细看才能看见门墙上方还有几行电线,电线上停留着几只燕子,仿佛只是停在这里休息,也仿佛是在凭吊烈士的故居。

秋瑾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革命烈士,被人们尊称为“鉴湖女侠”。虽是女子之身,然而心胸肝胆却胜过世间诸多须眉男子。后来不幸被捕,英雄就义,无数人为之悲痛。鲁迅先生还在小说《药》中写了一个名为“夏瑜”的人物来致敬秋瑾,表达对秋瑾的怀念。

那么,吴冠中通过这样一幅画来展现秋瑾故居又有何深意呢?其实这和吴老一贯的艺术主张有关。吴老曾经发表过引起颇大争议的“笔墨等于零”的主张,他在创作中也一向不重笔墨,而是通过画面构成在强调一种“形式美”。

《秋瑾故居》正是吴老这种艺术主张的体现。吴老在画面中尽可能地删去了许多的物象和细节,连“秋瑾故居”四个字也去掉了,仅仅只有大门和燕子是清晰的物象表达,其他东西都是抽象而模糊的,然而正是这种抽象的画面表达出了一种冷酷单调的情感,映射出了一种悲剧的氛围。

总之,虽然乍一看,吴冠中的这副画只有一篇乌黑的“大门”,但是有专家欣赏过这副画作后,表示其实背后却包含了吴冠中多年以来的艺术结晶和创作心血。所以才会有人花费七千多万的天价拍下这副作品。同时,这副画也是吴冠中一生艺术主张的体现。

那么,吴冠中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的艺术主张又是什么呢?

吴冠中其人

有的人把绘画当成了爱好,有的人把绘画当成了职业,而吴冠中把绘画当成了生命。

吴冠中1919年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日子过得十分拮据。父亲一边教书一边种田也只能勉强让一家人糊口。所幸吴冠中十分勤奋好学,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是排在最前面。后来国民政府准备从全国挑选一批人赴欧美留学,吴冠中通过考试拿到了公费留学的名额,前往法国学习绘画。

法国吴冠中学习得十分刻苦,而且他本身艺术天赋也很高,所以进步很大。但是当时的中国并不强大,吴冠中等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也难免遭人白眼。他有一次去卢浮宫看展览,展览的保安看出了他是一个中国人,便趾高气昂地对他说“好好看吧,你们国家可没有这些好东西。”

这让吴冠中十分气愤,他马上对保安说道,卢浮宫内的许多藏品还是你们从中国抢来的呢?怎么能够说中国没有好东西呢?这件事激起了吴冠中的民族自尊心,也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回国之后,吴冠中一直探索东西美学概念上的异同,准备走一条融合东西美学的道路。他在多年来的创作之中,一直坚持了“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一面将油画与中国元素结合,去表达东方美学的元素。一面又主张将中华传统的水墨画推陈出新。

吴冠中的艺术不仅融汇东西之美,而且还一直强调要贴近时代,强调突出感情。他曾经提出过一个引起颇多争议的理论“笔墨等于零”,很多人认为吴老这是在否定笔墨的作用,其实并非如此。

吴老只是认为笔墨不能够脱离画面而孤立的存在。一方面笔墨不能奴役思想情感,相反笔墨在随着思想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不同时代的笔墨要有不同时代的风格,笔墨应该随着时代的递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总之,吴冠中将自己一生的心血都交付给了他最爱的绘画事业。从在法国遭受冷眼开始,吴冠中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他要画出中国人的作品,他用他一生的辛勤耕耘,完成了他的理想,也让自己在中国画坛有了举足轻重地地位。

那么,吴冠中在中国画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吴冠中的画坛地位

吴冠中一生致力与画坛耕耘,可以毫不讳言地顺,吴冠中对于中国画坛,中国绘画史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吴冠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吴老对于中华绘画史最大的贡献便在于他在中西艺术相融合这一条路上,取得了许多前人未有的成就。就如同他自己所说,他是在中国茶饭和西方咖啡的共同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他同时吸收了东西方的元素,并且将其融为了自己的东西。

在西方油画传入中国之后,便开始了与中国本土的融合之路,徐悲鸿、林风眠等前辈大师都在这条路上做出过自己的努力,而吴冠中在他们的尝试和沉淀基础上,又将这个进程向前推进了很大一步。

而吴冠中的绘画成就也先后赢得了来自东西方的认可。1991年,他获得了法国授予的文艺最高勋位,第二年,大英博物馆为吴冠中举行了画展,在此之前,大英博物馆该从未为在世画家举行画展的先例。1999年,中国国家文化部主办了“吴冠中”画展,2010年,吴老辞世,结束了她成果丰硕的一生。

总之,在中国绘画史上,吴冠中永远地留下了他的名字,后世画家如果继续探索油画民族化这条道路,就会看到吴冠中这个如高山仰止一般的名字横在前面,供后人学习和瞻仰。

结语

吴冠中曾经把自己比作一个在深山猎取虎豹的猎人,如果不能够猎取到猎物,那么就会无精打采,好像整个灵魂都失去了一样。在打猎,也就是创作的过程之中,就算消耗了心力,哪怕瘦损了身躯,精神上却是十分充足。

吴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生命之火熄灭之前,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在他的生命之火熄灭之后,他肉体的寿命到达了尽头,但是艺术上的生命却通过他的画作长久地存活了下去,永远不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Hash:36ca036eedbce9a6488e3357afe768e14b5e47f0

声明:此文由 红尘画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