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肇庆藏着的广东最大的江心岛,你了解我吗?
你有没有想起我?
——砚洲岛,
我的名字充满传奇色彩
传说,宋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1040-1042),包公知端州,清正廉明,政绩卓著,离任“不持一砚归”,掷百姓送赠之砚至江心,遂成洲,这就是我——砚洲岛。
我总面积6.32平方公里,有南边陈、大房李等20条自然村。至2017年户籍人口3298人,常住人口1500人。
我气质出众
岛内保存了大量的
在这里,
你能感受到崇文重教,清风廉韵的气息。
我有传承千百年的包公廉政文化
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
是砚洲岛的名胜古迹。
包公“掷砚成洲”的传说,让砚洲人对包公益加敬重,砚洲的乡贤和村民为缅怀包公为官清廉,造福黎民百姓的恩德,早在明朝,便开始倡议集资在岛上始建"包公祠"。于清朝道光十四年(公元1843年)集资修建包公楼,楼高三层,名为“包公祠”。清同治七年,因三楼溃危,修葺改为两层,惟易名为“包公楼”。
2017年重新修缮包公楼,将其列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增设包公诞微观景象以及包公出巡、祭龙母拜包公、契包公、拯溺记、蛟龙卧岛等绘画,触动人们感悟包公“孝忠、民本、刚正、清廉”的思想。
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为包公诞,人们举行拜祭仪式,并辅以舞狮、包公巡游等活动,香火鼎盛,热闹非凡,这已成为砚洲岛的一项特色民俗文化活动。
我有浓厚的孔学儒家文化
千百年来,乡贤们兴办学塾、学馆,
更有陈焕章、陈中孚、苏汉青、
陈寿崧、陈位和、陈英明等国学大师和商界奇才。
励刚家塾(陈焕章故居)
励刚家塾(即陈焕章故居),又名“丽江楼”,始建于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是陈焕章(1880—1933年)为秉承父亲陈锦泉(字丽江)遗志而兴建的家塾。
在陈焕章故居,这里展示了孔学大师陈焕章的家世与生平,使其成为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我的宗族有着良好的家风
良好家风渗透于砚洲不同的宗族之间,
一幅幅字画,一句句家规家训,
是先人父辈对后人的孜孜教诲,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砚洲人。
岛上保存完整的陈氏宗祠和罗氏宗祠历史悠久,积淀厚实。
陈氏宗祠是陈焕章的祖祠,陈焕章毕生致力于推行孔教,最早的“昌教会”就在祠内举行。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陈焕章创办的西江第一所家族新式学堂——颖川两等小学堂就是在祠内集议、筹建的。
在陈氏宗祠前面摆放有树立功名旗帜的旗杆石,是明清科举及第的标志,宗族本家希望能够以此来激励更多的同姓祠人用功读书,考取功名。
罗氏祖祠祭祀的是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罗氏落户砚洲的始祖怀奇公及后代世祖先人。祠堂建立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是一座具有浓厚的岭南特色的古建筑。
我每个“细胞”都有廉政教育基地的“基因”
作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这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处处可见“廉”……
知青楼(生产队队部旧址)
知青楼坐落在砚洲岛南边陈村,建于20世纪50年代,为砚洲红联生产队队部旧址,是目前砚洲岛上仍完整地保留着当年的生产队建筑。
经过修缮改造,现知青楼的一楼为“砚洲红联生产队历史展览”,二楼为“砚洲民俗风情展”,展现了人民公社时期社员知青生产、生活场景。
农耕公园
砚洲玉米、砚洲粉葛……摆放着生产队时期风柜、大板车、锄头、蓑衣、犁、耙等农具的农耕公园,凸显了热火朝天劳作的特定时期农耕文化。
我貌美如花,宛如《楚辞》中的芳洲
如果类似《楚辞》中
湘楚水乡盛长兰蕙之类
香草的洲渚称为“芳洲”,
那砚洲称为“西江上的芳洲”大概不会错。
我的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在砚洲最直观、最强烈的印象无疑是村秀物华,环境得天独厚。岛上地面平坦,土壤肥沃,土质松软,普遍适合农作物生长,一经栽培,都生势茂盛,品质优良。
梁亮 摄
我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家园
这里有白沙逐浪,渔舟晚唱,桑基鱼塘,田园沃野,也有千年古巷,百年老屋,小岛风光……
图片来源:网络
一草一木,一水一田,构成了一幅醇美的岭南风情画卷,让人迷醉,流连忘返!
乘着渡轮,你便可找到我……
乘着渡轮登上砚洲岛,你会有一种仿如隔世的感觉,这里有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仿佛能让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在清风中一扫而净。
▲图片来源网络
不知道怎么来砚洲岛?
西江君都为你准备好了
↓↓
怎样~
我独有的“魅力”,你领略到了吗?
有没有被我吸引了呢?
肇庆参与“魅力中国城”的竞演
相信我将成为肇庆
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为肇庆打call!
来源:肇庆西江网
Hash:ddbe8cbed6cff31fc99319772da2f3341f7b629e
声明:此文由 肇房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