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篆山摩崖造像的“颜值”又回来了

大足石刻大足一张靓丽地城市名片

她是

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

“五山”的总称。

最近,

小编从大足石刻研究院得到一个好消息,

石篆山摩崖造像抢险加固工程

于日前通过市文物局专家验收。

该工程竣工验收后,

将极大增强石篆山文物区岩体的稳定性,

有效控制了石刻造像病害的蔓延,

使文物造像得以更好的保存。

石篆山摩崖造像造像了解一下:

石篆山摩崖造像,

位于三驱镇境内,

石刻造像开凿于公元1082—1096年间,

崖面长约130米,

高约3—8米,以中、小型摩崖龛形为主,

造像总数500余尊。

其中,

尤其是以释、道、儒“三教”造像龛

最具有代表性,

还有地藏十王龛、

志公和尚龛、

诃利帝母龛等。

石篆山摩崖造像为1996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长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致使石篆山石刻区岩体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地质病害,岩体被构造裂隙、卸荷裂隙及层面裂隙等交错切割,使岩体形成孤立的巨块石;

加之差异风化作用下,导致岩体层状脱落,下部形成空腔,造成岩体应力分布不均,严重威胁到石刻造像及游客的安全。

万幸!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2016年10月,

我区开展了石篆山摩崖造像抢险加固工程。

本项目主要包括与石篆山摩崖造像相关的危岩体加固、水害治理、造像本体局部做控制性加固修复以及专项监测等内容。

主要工艺采用危岩体加固采用锚固、支顶、灌浆封闭的加固措施对各类型危岩体进行加固;水害治理采取疏、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新建截水系统,整理地表,疏通原排水系统,修建龛檐、裂隙灌浆等方式降低水对造像的影响;造像本体局部做控制性加固修复,对造像本体局部脱落的块体进行复原粘接;专项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锚杆拉力,危岩体移位监测;微环境空气质量及气象监测。

工程于2016年10月8日开工,

2017年11月30日完工,

通过1年的跟踪监测,效果良好。

并于日前顺利通过市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

至此,我们终于可以骄傲的宣布:

石篆山的“颜值”又回来了,

游客们又可以更加安全、

更加全面的参观、

了解石篆山摩崖造像的精美了,

也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

(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图)

文字:陈龙

编辑:张力 赵振中

Hash:5b6b5bd0f4c85a08d6dbdac203ac3cf0f295dbfa

声明:此文由 大足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