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长治分水岭战国墓出土的“铜牺立人擎盘”
析长治分水岭战国墓出土的“铜牺立人擎盘”
《晋中学院学报》 2010年05期 刘阳(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目前藏于山西省博物院的牺尊立人盘,把生动活泼的牺尊,身段婀娜、面目清秀的少女和做工精美的镂空盘有机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器上纹饰集中体现了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特点。该器充分体现了战国青铜工艺制作者的奇思妙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艺术。
196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晋东南工作委员会、晋东南文物工作组在长治分水岭发现一战国大墓,出土随葬器物达700多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铜牺立人擎盘”。该器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牺尊立人盘,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院。
牺尊从外形看似一牛犊。头微前伸,面额下陷,双目凸出,嘴合拢,嘴唇厚实,下颌丰满,两长耳直立外翻。牛颈短而宽,背微凹,牛腹宽大肥厚,略有下沉。腹下四条短粗腿,腿向后微撤,整器显得动感十足。足底以阴刻露出蹄瓣,后部均有凸出小趾。臀部外鼓,有一三角状下垂短尾,似一片垂叶。牛背上立一少女,少女眉清目秀,亭亭玉立,双手前伸抱一柱,柱顶置一圆形镂空盘,盘大足以成伞盖,可盖住人及牺尊。(图1)
整个器身纹饰华美精致,繁缛多变。牺头部以细小的鳞为底纹,双目凸出,眼球外饰以鳞纹,眉骨上饰绳纹,头中部有一凸起扉棱将其头部分为两对称两部分,牺尊嘴唇肥厚,鼻阴刻而出,双耳饰近乎点状细鳞纹。(图2)
短颈饰一圈贝纹,前胸饰羽鳞纹。(图3)
牛两条前腿上各饰两条绳状简化交龙纹,两龙有序缠绕在一起,无底纹。围绕腹部以绳纹构成一条形框,框内以细鳞纹为底纹,框中间为分解形窃曲纹。(图4)
臀部两面以三角短尾为中线分饰两条绳状交龙纹,无底纹,其缠绕方式与前腿相似。三角尾以细鳞纹为底纹,尾末端至臀部顶端有一直线将尾分成对称两半,中线与边线构成一简化兽面纹。(图5)
牺背部站立一少女,少女披肩发,后扎一小辫,圆脸高额,细眼直鼻,厚嘴唇,嘴微上翘。身穿窄袖右衽束腰落地长袍,脚被遮住不可见,衣大部饰小圆点,纹饰细腻,繁缛华美。少女双手正对,握住支柱,似在转动立柱。(图6)
柱头有一镂空圆盘,盘边均为镂空方格,方格均匀地分为上下两层,盘底为分内外两圈,内圈与外圈均满饰绳状小蛇,小蛇两两缠绕,分组有序,多而不乱。(图7)
“牺尊立人盘”在制作工艺上主要采用了范铸法、焊接法。牺尊、立柱、立人、镂空盘都为范铸法,各部件之间的结合通过焊接而成。
一、“牺尊立人盘”的用途
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牺尊常以酒器出现,《诗传通译·卷二十》:“牺尊画牛于尊腹也或曰尊作牛形凿其背以受酒也。”《礼记注疏·卷三十一》:“牺尊以沙羽为画,饰象骨饰之郁鬯之器也。”(郁鬯即古代祭祀用的美酒)。也常作为祭器出现,《毛诗类释·卷六》:“此牺尊周礼春夏之祭,朝践堂上荐血腥时用以盛醴齐君及夫人所酌,以献尸者也。”牺尊在青铜器当中经常被作为盛酒器,而“牺尊立人盘”的牺尊功用并非盛酒,它对牺尊背上的镂空盘起支撑作用,是作为底座而存在的。镂空盘也脱离了盘作为水器的作用。而薛超先生认为可能为熏香之用,也可能纯属“弄器”(玩具)。
笔者认为“牺尊立人盘”的用途当为以下几种:
(一)可能为祭器。因为牺尊本身就是作为祭器出现的,古已有之,但同其他牺尊在祭器当中的作用还不同,“牺尊立人盘”的牺尊是作为一底座而出现的,并非酒器,它的主要功能是体现在盘上,即镂空盘,由于盘本身是镂空的,它的承重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只能放些重量较轻的祭品;由于镂空的缘故,所以液体类东西肯定不能放,那只能放些块状或整体为固体的祭品。
(二)可能为摆设之物。从牺尊盘的制作工艺来看,底座牺尊做工精细,整器栩栩如生,动态感强,纹饰繁缛精美;立人身段娇美,面容清秀;镂空盘做工精致,非经细心制作而不能成,由此可见,可能为贵族用于装饰家居之用。
(三)可能为灯具。战国时期人们主要是通过点油灯照明,该盘正好可以放置一油灯,而以此作为灯架也是有可能的。
二、“牺尊立人盘”的艺术特点
(一)器型特点。整器以似牛犊或犀牛为造型,但并非真实牛,长期以来,对于牺这种不存在的神秘动物有多种认识。它是一种综合了多种动物特点于一体的幻化之物,就“牺尊立人盘”中的牺来看,其头像犀亦像牛,《毛诗类释·卷八》:“牺尊以牺牛为尊也。”身上遍饰犀牛皮状的细小鳞纹,但颈部下有大片的羽毛状鳞纹,《诗经稗述·卷四》:“牺尊以沙羽为画饰沙者翡翠之羽也。”《诗疑辩澄·卷六》:“郑谓牺尊饰以翡翠后郑谓刻为凤羽莎莎。”由此可看出其身上具有凤鸟羽毛的特点。立人身材修长柔美,着长袍面目清秀,双手抱立柱似在转动柱顶镂空盘,盘边全部采用镂空,内部满饰小蛇显得繁复而华美。
(二)制作手法。在牺尊、立人、镂空盘上采用了阴刻、镂雕、范铸等手法,既是对前人技法的一种传承,也起到了对后来者的启发作用。
(三)纹饰特点。在牺尊盘上运用了绳纹、贝纹、交龙纹、鳞纹、蛇纹等多种纹饰,这些纹饰都是战国时期的典型纹饰,充分展示了战国青铜器的纹饰特点。
三、铜牺牲的重要历史价值
《诗识名解·卷五》:“礼天子以牺牛不与肥牛索牛等,又牺尊作牛形因谓尊为牺。”由此可见,牺尊只有在天子行祭礼时才可用。与“牺尊立人盘”的牺尊相似的铜牺牲还有不少。如1923年山西浑源出土了四只铜牺牲,现分别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藤井善助(私人收藏)。侯马出土了与牺尊纹饰及其相似的陶范。由此窥见铜牺牲曾进行过大量的生产,说明当时牺尊在国家祭祀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活动、政治状况以及民间风俗习惯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牺尊立人盘”把生动活泼的牺尊,身段婀娜、面目清秀的少女和做工精美的镂空盘有机协调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器上纹饰如绳纹、交龙纹、贝纹、三角纹等集中体现了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特点。该器充分体现了战国青铜工艺制作者的奇思妙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艺术。虽然其真实用途尚不是特别明确,但通过文献记载可以发现其作用在当时是不可小觑的。因此,这确实是一件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青铜艺术瑰宝。
Hash:fb514037303e450d36558deb214d0726194c252b
声明:此文由 考古快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