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故事 | 药王神泉千古传
药王神泉千古传
武威城西南隅古有“西截把营堡”,今称为西营镇,立于祁连山间。
两千多年前,祁连山下沃野千里,碧草连天,是游牧民族的理想牧场,戎、羌、乌孙、月氏先后在此生活,成为祁连山下早期的游牧部落。公元前161年,匈奴的老上单于即位,他热衷于扩疆拓土,月氏是他向西征伐的最大目标。在乌孙部的帮助下,匈奴人挥师西进,大败月氏,祁连山下的千里沃野尽归匈奴所有。得胜的匈奴人分别给几座山命名:祁连山、焉支山、合黎山。匈奴人称其王为“撑犁孤涂单于”,“撑犁”意为“天”,“孤涂”意为“子”。称王后为“阏氏”,即“地之后”。“祁连”实际是“撑犁”的不同版本音译。也就是说,祁连山就是匈奴人的“天山”。
被这座“天山”环抱着,西营河从山间蜿蜒而过,风景秀丽,宛若仙境。上有终年不化的雪山巍峨矗立,下有药王神泉坐落其中,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相传隋朝末年,由于朝廷衰败,十八路藩王割据中原,大凉国拥兵反抗,宣布脱离隋王朝统治。
大凉太祖李轨,突然身患疥癣,不仅面目变得十分难看,连脾性也变得暴躁乖张。请太医看过,连吃数服中药,不见好转,暴跳如雷的李轨将药罐摔得粉碎。朝堂上下深感忧虑,惶恐不安,为此下诏,通报全国,广招名医,为太祖治病。但天下名医,各显神通,均未奏效。
李轨看数位名医医治无效,也就不抱任何希望,整日里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不思朝政。大臣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有一位大臣想出一个办法,跟其他朝臣合计后,便上奏太祖:“近日有龙盘于西方,想必是陛下真身前来相助。”李轨一听,细细思忖,便采纳往西方寻药的建议了。于是李轨备装行车,在兵将护持下,来到祁连山,访医求药。
到了河西走廊,李轨抬头看去,一座蜿蜒起伏的大山,沿走廊向西延伸而去,座座雪峰,威武挺拔,十分壮观,便好奇询问:“这是何山?”随从的一位武将答道:“祁连山。因峰入云霄,故又叫天山;又因坐落在走廊南边,也称南山。”
李轨心头一动:“何不到山上看看?”
于是李轨骑马朝大山奔去。登上马牙雪山,翻越雷公山,穿过古浪峡,观赏了天梯山,游览了莲花山、昌灵山,来到了一座无名的山中。
忽然,山中乌云骤布、大雨滂沱。道路旁一衣衫褴褛的老者骑着老虎前行,采集的药草已被风雨从箩筐中刮出,刮得漫山遍野,只见他依然不慌不忙地采集药草。文武众臣见状,齐呼:“护驾!快走!有山洪!”却见那老者慢慢直起腰来,胸有成竹地说:“别怕,这是病龙行雨,一会儿就停。”李轨见状,认定了他是位老神仙,便命人助其捡拾草药。
此时,谷水龙君正奉玉帝之命,带病行云降雨,在空中听到老者的话,好生奇怪:“一个凡人郎中怎知我生病了?”于是,摇身一抖变为白头老翁,坐在山下路口,等待众人路过。
老者见一白发白眉白须的老人求医,急忙放下药篓。一诊脉,知其是龙君,便道:“若想治病,请现原形。”谷水龙君的确口中有病,久治未愈,带病行令,被他识破;变为人身治病,又被他把脉所知。“这绝非人间一般郎中!”龙君心中嘀咕,却也治病心切,便就地一滚,现了青龙原形。李轨感慨:“此乃吾真身也!”龙君首肯。
老者让其张开龙口,遂从背囊中取出太乙神针施诊。龙君受针后立见奇效,昂首曲体,腾空而起。刹那间,祥瑞之气布满天宇。万道霞光中,青龙缓缓吐出龙涎落于山脚,祁连山下就出现了一条长长的从石岭上流出的松柏水,汇集到山崖,倾流而下,发出清脆的叮当之声。
汇聚到池中的泉水,犹如一面平放的圆镜,把雪峰、山岭映入其中。老者告之:“在此沐浴可除病。”
时值正午,骄阳当空,恰是山中沐浴的好时机。李轨褪去衣服,跳入池中,洗了个痛快,穿衣回到驻地,又美美地酣睡一夜。翌日清晨醒来,李轨便觉浑身如蜕了一层硬邦的皮,舒畅极了,对镜一照,疥癣竟痊愈了。后来李轨才知山中偶遇的骑虎老者便是药王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于北周静帝大象三年(581年)出生于京兆华原(今铜州市耀州区),为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被唐太宗封为“真人”。医药界尊称其为“苍生大医”,民间通称“药王”。
据史书载,孙思邈“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被誉为神童。少时因病学医,对医学深有研究,医术高超,不慕名利,倡导医德,为民治病,药到病除。他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兼通佛典。他一生虽经历北周、隋、唐三个朝代,朝廷多次请他出山,但他谢绝不仕。为总结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药方、针灸技术等内容,他不远万里,涉足大江南北,行医川陕陇上。
李轨欲报除病之恩,却寻人不见,只好率众臣在这里久住下来希望再次遇见,并把此泉定名为药王泉。
自此,药王泉水四季不断,水温如沸,神奇莫测。后人有诗赞曰:“药王当年神游地,坐虎针龙得龙涎。神龙西跃升天去,留得药泉万古传。”
收藏
举报
Hash:3103632030d309a3a7e6b3b2986c89d14542e3fd
声明:此文由 凉州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