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低调的古都,竟藏着这么多故事!

想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从它的历史开始。古都大城府孕育了泰国历史最长的王朝,历经荣辱兴衰,留下众多奇美遗址。走进大城府,如同走进了泰国的历史。

大城府坐落在曼谷以北70多公里处,乘火车约1个多小时就来到阿瑜陀耶(Ayutthaya)火车站。“阿瑜陀耶”意为不可战胜之城,华人习称大城府。古城中心位于湄南河、巴塞河和华富里河环绕的岛上,出火车站进入市区,需经过公路大桥,或乘坐摆渡船。

如今的大城府是个充满乡村气息的城市,古迹遗址散布于各个角落,在绿荫中若隐若现。高耸的佛塔、庄严的佛像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的昔日荣光犹在,而那些惨遭洗劫的断壁残垣似乎仍在诉说着王朝的沧桑往事。

以佛立国

泰国历史上的4个王朝中,阿瑜陀耶王朝是持续时间最长的,自1350年建国至1767年被缅甸所灭,延世417年。此前的素可泰王朝持续了140年,是以泰族为主体的首个国家,在第三代国王兰甘亨统治时期成为中南半岛的强国,被视为“泰文明的摇篮”。在阿瑜陀耶沦亡后,郑信复国建立了吞武里王朝,仅持续15年。其后就是曼谷王朝,自1782年建立至今已有239年历史。

阿瑜陀耶的创立者乌通王原是素可泰王国所属的素攀那蒲米邦(今素攀)太守,在兰甘亨王死后,乌通王乘机扩张势力,加快了脱离素可泰的步伐。1347年城中发生瘟疫,乌通王在湄南河下游觅地兴建新都——大城府,并于3年后宣布独立。南方各邦或被征服或被慑服,共尊乌通王为首领,尊号拉玛铁菩提一世。自此,阿瑜陀耶同北方的素可泰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1378年,阿瑜陀耶用兵迫使呈衰落之势的素可泰臣服,又在60年后将其正式吞并。

泰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泛灵论,后在真腊国统治下,婆罗门教和大乘佛教占主要地位。素可泰王国独立后,兰甘亨王为独树一帜积极引进经锡兰改造后的小乘佛教,大兴土木建造寺院僧堂。其后的继任者们也都热衷于小乘佛教,进而建立了泰国佛教的锡兰教派。到了阿瑜陀耶时代,佛教在泰国已发展为全民信教,上至国王、贵族官吏,下至平民百姓,都把捐资修建佛寺当作一件善事。 佛寺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文化中心和主要的教育场所。男子在成年前,按惯例须有一段时间剃度出家,以便能在寺院习文识字,接受佛学知识,修身养性,国王也不例外。

泰国男子在成年前有短期出家的习俗,在寺院中接受佛学教育。

大城府作为王朝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在黄金时期,拥有千余座寺院,处处金碧辉煌,被欧洲人誉为“东方巴黎”。位于古城中央玛哈泰寺(Wat Mahathat)承载着王朝的荣枯盛衰。它兴建于1374年,为王室宗庙,原有200多座佛塔、10余处僧院,寺中许多佛像都镶着金箔或体内藏有金叶。但寺庙完工不久,就受到缅甸入侵者的严重摧毁。据说,为了得到金子,同样信仰佛教的缅军不惜将佛像斩首,用火焚烧,将金箔熔化后掠走。留下了残肢断臂,满目疮痍。

玛哈泰寺遗址中一座禅坐佛像被焚黑,身后的主塔只剩下正方形塔基。

寺院正中的主塔如今只剩下巨大的方形塔基,塔身原高40多米,用红砖层叠堆积,再以灰泥粉饰,是城中最早修建的高棉式佛塔之一。周边的小塔也已斑驳,有的严重倾斜,摇摇欲坠。难得一尊完整的禅坐佛像,面部被烧得黢黑,神情却依旧泰然。

玛哈泰寺最受游客青睐的是“树抱佛头”奇观。传说,当年佛像被砍头后,这颗佛头即被菩提树的根系神奇缠绕。起先,佛头的位置相当低,随着树木生长,也跟着缓缓上升。数百年沧海桑田,信仰与自然盘根交错,留下“永恒的微笑”。在泰国佛教习俗中,人的头不可高于佛首,所以游客想和这一奇观影,一定要蹲下身。

“树抱佛头”流露出洗尽铅华的安详,仿佛看尽王朝的兴与衰。

与玛哈泰寺一街之隔的拉查布拉那寺(Wat Ratchaburana)记载了泰国历史上一段手足相残的故事。1424年,阿瑜陀耶王朝第七代王因陀罗阇去世,两位皇子为争夺王位在决斗中双双毙命,三皇子波隆摩罗阇二世渔翁得利成了新王。为纪念两位亡兄,他建造了这座寺院。

拉查布拉那寺遗址全貌,正中的佛塔是大城府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高棉风格主塔。

残存的石柱和佛殿高墙可以想象寺院当年的恢弘。正中是一座高大的高棉式主塔,被4座锡兰式小塔环绕。这是古城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高棉风格佛塔,外观似一棒玉米,楞状的塔饰层层叠叠,三面刻有佛像,一面是密室入口。 密室内绘有壁画,是泰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壁画之一。佛塔的地下密室曾发掘出大批陪葬用的金器和佛像,现收藏在附近的湄南河博物馆

拉查布拉那寺主塔的楞状雕饰细致精美,塔内密室壁画是泰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壁画之一。

拉查布拉那寺以西不远处是著名的帕西桑碧寺(Wat Phra Si Sanphet),里面存放着王朝3位国王的骨灰。它与老王宫本是一体,在王宫向北扩建后,便成为专门举行皇家仪式和典礼的场所。1492年,拉玛铁菩提二世在寺中兴建了2座雄伟的锡兰式佛塔——呈覆钟形,塔尖为花串藤式,用于供奉其父兄的骨灰,由此开启泰国用佛塔存放国王骨灰的丧葬习俗。1529年拉玛铁菩提二世崩驾后,他的儿子又照此修建了第三座佛塔,存放他的骨灰。之后,历代国王陆续在三塔周围修建小佛塔,形成蔚为壮观的塔群。如今,寺中建筑多已被毁,唯有这一字排开的3座宝塔巍然耸立,成为大城府的象征。

帕西桑碧寺的3座覆钟形佛塔分别供奉着王朝3位国王的骨灰,高耸的塔尖成为古城象征。

大城府最古老的寺庙要数护城河外东南角的崖差蒙空寺(Wat Yai Chaimongkhon),是乌通王为纪念阿瑜陀耶王朝诞生而创建。与大多数沧桑的庙宇遗址不同,该寺经多次重建和修复,保存较为完整。佛像、宝塔上披挂的黄绫与斑驳的红砖形成强烈反差,却也不显得突兀。

经重建修复的崖差蒙空寺是大城府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

崖差蒙空寺的香火延续至今,最有名的是一尊通体洁白的巨大卧佛。信徒们排着队在佛像前进香献贡,许愿后试将一枚硬币贴于卧佛脚底,据说如果硬币不掉落,愿望就会实现。这座寺院对中国游客其实并不陌生,早年的电视剧《西游记》以及电影《泰囧》均在此取过景。

崖差蒙空寺的舍利塔直耸云霄,它是为纪念纳黎萱王手擒入侵的缅甸王子而建。

一群小学生在崖差蒙空寺接受历史教育

崖差蒙空寺内的卧佛香火旺盛

文明交融

阿瑜耶陀持久的帝王基业与其处在中国、印度和欧洲连接点上的位置优势密不可分。湄南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大城府位于三河交汇的要冲,主要建筑周围均有运河、沟渠环绕,并有水道通向暹罗湾,在贸易、军事、外交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中国史书记载,明代,暹罗使节来访并开展贸易100多次,中国回访达19次。永乐六年(1408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率船队沿湄南河而上访问了大城府。明清时期由于两国贸易频繁,很多华人移居暹罗,在大城府形成一个华人居住区。

这一时期,西方世界也开始接触泰国,1512年葡萄牙人首次抵达大城府,成为泰国与西方交流的开端。到16世纪中叶,泰国已能自制枪炮。随着17世纪向欧洲开放,大城府吸引了大批外国商人、传教士前来定居,葡萄牙村荷兰村日本村等散布城郊。

受西方文化影响,暹罗艺术进入一个强调个性的时代,尤其体现在建筑设计上。坐落在大城府以南、离市中心约20公里的邦芭茵宫(Bang Pa-In Royal Palace)是泰国规模最大且最美的行宫,始建于17 世纪,曾在战火中荒废,直到19世纪经曼谷王朝的拉玛四世、五世先后修复和扩建,才有了今日风采。

17世纪的大城府航运贸易发达,城内佛塔林立

行宫集泰、中、西式的建筑风格于一苑,呈现出东西合璧、多元融合之美。湖中央的水上皇亭是典型的泰式“三尖顶”,亭尖如一顶皇冠,由数十根金色柱子撑起,富丽堂皇。国王寝宫天明殿是特色鲜明的中式建筑,红柱黄瓦,雕梁画栋。尼瓦塔马拉瓦寺(Wat Niwet Thammaprawat)从外观看像一座哥特式教堂,里面却供奉着泰式佛像,彩色琉璃窗与传统佛龛相映成趣,堪为东方宗教与西方建筑艺术的和谐碰撞。

邦芭茵行宫融汇东西方多种建筑风格,水岸环抱的园林设计令人赏心悦目。

天明殿为国王寝宫,建筑设计和装饰充满中国风

尼瓦塔马拉瓦寺也被称作“安娜教堂”,由拉玛五世建于1876年。思想前卫的拉玛五世从小受到英籍女家庭教师安娜的教育,他的父亲拉玛四世积极推动西化改革,进而演绎出一段跨国恋曲,这就是电影《国王与我》《安娜与国王》的故事。

尼瓦塔马拉瓦寺是一座具有哥特式教堂建筑特色的佛教庙宇

浴火重生

阿瑜陀耶虽以佛教立国,却是个不断向四邻扩张的好战国家。王朝在400多年的统治中经历了70多场战争。向北,同清迈王国进行了近4个世纪的兼并战争,最终于1775年将其并入泰国版图。向东南,1353年攻陷柬埔寨都城吴哥,将10万城民连同寺院和王宫中的财宝、大象等掳至大城府。之后柬埔寨收复了部分领土,但两国之间争端不断,直到1595年柬埔寨被纳黎萱王彻底征服。向南,数次企图用兵降服马来半岛南端的马六甲苏丹国。

阿瑜陀耶争夺中南半岛控制权的斗争主要是与西部强邻缅甸展开的。十四五世纪,阿瑜陀耶忙于与柬埔寨、清迈的战争,无暇西顾,加之缅甸处于分裂状态,故双方暂能相安无事。但自16世纪中叶莽瑞体王统一缅甸后,中南半岛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扭转,从此两国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战争。

1563年,缅王莽应龙帅军入侵大城府,在团团包围和猛烈轰击之下,泰王被迫媾和。 这场战争因两头白象之争而起,史称“白象战争”。1569年,莽应龙再次发兵攻陷大城府,泰王族尽被俘往缅甸,阿瑜陀耶沦为缅甸附庸长达15年,直到1584年纳黎萱王子借缅甸发生内乱之机,打败缅军而复国。1592年双方重起战火,结果缅军大败,此后150年间,缅甸再无力量入侵泰国。

18世纪中叶,阿瑜陀耶王朝最后一位国王阿伽达腐败无能,致使政事荒废,军备废弛,阿瑜陀耶再次成为缅甸觊觎的目标。1766年,缅王孟驳率军包围大城府,在围城14个月后,终以火药炸塌城墙攻入城中。缅军在城内大肆焚烧劫掠,具有417年历史的繁华京都毁坏殆尽。

普塔伊萨瓦寺(Wat Puttaisawan)供奉着阿瑜陀耶王朝5位国王塑像,正中为乌通王,左二为纳黎萱。相传,纳黎萱在缅甸当人质时,斗鸡战胜缅甸的冠军公鸡,他不要奖励而请求暹罗的自由,所以现在他的塑像前总有公鸡相伴。

阿瑜陀耶王朝终结之后,被战火摧残的大城府一片狼藉。为了铭记这段历史,不让残存的古迹再遭破坏,当地人将废墟精心保护起来。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古城的修复工作陆续展开。 作为14〜19世纪东南亚文明高度繁荣的见证,1991年大城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此后的每年12月,大城府都会举办世界遗产文化节,为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新活力。背包客踏着单车穿行于古迹间,白象载着游人在夕阳下漫步,运河游船带你到水上市场体验民风⋯⋯夜幕降临,佛塔被灯火点亮,人们“穿越”回古代夜市,看民俗表演,品特色小吃,聆听古都与佛的千年絮语。

漫游水上市场,不仅可以品尝特色小吃,还能观赏泰拳、训象等民俗表演。

关注我们,更多原创内容

Hash:a90c83488cb400cfcdede499a464e86606c22c8c

声明:此文由 世界知识画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