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公堤上忆林公

“龙图阁大学士北位丞相,开封府包拯参见皇娘……”在开封城内,一曲祥符调豫剧《下陈州》将千年汴梁廉韵娓娓道来。作为八朝古都,开封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都有着说不尽的廉洁故事。

浩荡黄河,奔腾不息流日夜;汴梁儿女,齐心协力谱新篇。进入新时代,深入挖掘廉洁文化资源,发挥黄河廉洁文化在彰显“不想腐”治本功能中的精神滋养作用,是开封党员干部职责所在。为此,“清风开封”微信公众号特设“汴梁井垣话廉事”栏目,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从古街老巷、昔日旧址中感受浸润千古的廉洁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干事热情,以强烈的政治敏感、历史担当和责任意识,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开封绚丽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

走进开封柳园口段的黄河大堤,你会发现这里的大堤似一张巨大的弓。弓左首是水稻乡马头村,右首是柳园口乡小马圈村,它有力地拱卫着黄河堤防,守护着开封人民。为纪念林则徐在此治理黄河、造福一方百姓的功绩,开封人称这段弓形大堤为“林公堤”。

(图为,林公堤上的林则徐雕塑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年)六月十六日, 黄河在开封市附近(今水稻乡张湾村)决口,淹及河南安徽的大片土地,开封城首当其冲,自6月中旬至次年2月被黄河水围8个月之久。

水淹省城开封,形势万分危急!道光皇帝派大学士王鼎来河南抗洪抢险,王鼎想到了治河经验丰富的林则徐。虎门销烟民族英雄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遣戍伊犁,途经扬州时,接到皇帝命令:“折回东河效力赎罪”。

接到命令后,林则徐随即星夜驰往开封,驻扎在汛六堡(今龙亭区小马圈),协助大学士、钦差大臣王鼎堵塞张湾决口。林则徐到开封时,开封已被水淹两个多月。据《汴梁水灾记略》记载,“城外黄水弥望无际,四顾不见村落;沿城壕一带,大柳树皆径十围,干杈俱没”。民房倒塌无数,城内居民纷纷登上城楼、城墙等高处避水。他查看决口,坐镇工地,坚守堤坝,率领民众和士卒奋力抢险。“每日五鼓赴工督理,三更始旋寓所”。历时 5 个多月,动用数万人力,建设了从马头村到小马圈村的防洪新堤,即今桩号 82+074~90~ 830,总长 8756 米。新堤在柳园口合拢,终于驯服黄河归故道,保住了被水围困 8 个月的开封城。

堵口立功,本应免于遣戍,论功行赏,可清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听信投降派的一面之词,下诏:“命东河差委已革两广总督林则徐,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命令到达开封,众皆哗然,唯林则徐镇定自若,似早有思想准备,即日启程。

林则徐不止治“河”有方,他还因为官清廉、执法严格受世人所敬仰。道光十八年(1838年)初,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赴粤查禁鸦片。他从良乡发出传牌:第一,此行未带官员任供事书吏,只有勤杂服务人员10人,更无前站后站之人,如果发现假冒,拘捕惩办;第二,为了不打扰地方,不增加百姓的负担,从北京广州,沿途所经州县驿站交通工具自行解决,自付费用,不许在各驿站索取分毫;第三,所有借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等高档食品,以节糜费;第四,严禁身边人员收受红包馈赠。最后,传牌强调“言出法随”,要求沿途各州县驿站官吏严格遵守,违者严惩。这道传牌,体现了林则徐的正派作风和严肃态度。他自奉如此之俭,律己如此之严,在清朝官员中,实在是凤毛麟角。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正月,林则徐在陕西巡抚衙署为三个儿子写立分书,即《析产阄书》,他在书中嘱咐儿子:“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啬用度。”他还告诫:“凡我子孙,当念韩文公所云‘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意思是讲,要记住韩愈的话,辛劳勤俭,才挣下这份家产,不要迷惑心智,忘记当初的艰苦),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子孙矣!”

1992年4月1日,为纪念林则徐,开封市人民政府命名这段堤防为“林公堤”,在柳园口乡 42 坝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如今的林公堤犹如巨壁,高高耸立,为灾难深重的开封城树起一道巍巍屏障。河风徐徐,长堤漫漫,俯仰之间,林公的英魂充盈天地,贯穿古今。(田莉莉 周天宇)

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方针方略落实到正风肃纪反腐各方面

2020年6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231起

侯红约谈十一届市委第十轮被巡察单位主要负责人 督促被巡察党组织落实 落细巡察整改主体责任

卢志军:坚定信心 突出重点 强化担当 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纪检监察工作目标任务

开封市启动“汴梁清风进万家”家庭助廉活动

Hash:306c4f526db22a9bf12809a7e753775d1f791bfc

声明:此文由 清风开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