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让我们为你揭开玉带太平坎景点的神秘面纱!
❤如果你是万源人,就点击万源生活圈加入进来吧!爱万源,爱家乡,我们手拉手,心连心,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万源人!
昨天我们的《穿越百年,耗时48小时,我在万源玉带太平坎发现了价值连城的宝贝!》一经发出让很多圈友不禁留言,说没有看过瘾,应该再深入挖掘一下太平坎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就满足大家的愿望,同时,在各位看文之前,我们要感谢下文的原作者:张延德先生,谢谢他的挖掘,我们才能知道这么多宝贵的资料,要知道,这些资料在百度百科上都很难查到的!谢谢!
太平坎可谓风景如画,过去一直有“太平八景”之说,诸如“曹山日出”、“东汇晚霞”、“五凤楼仙雾”、“渴龙奔江”“九重险涯”等等。加之耕读文化及历史的沉淀留下了很多津津乐道的传说。
三角滩石桥
位于太平坎的三角滩是唐代荔枝古道上的交通节点,河宽水急。古时官方组织修桥,工程量大,由2条石块并行,修到河中间的最后一段时,民工要一边放鞭炮、烧纸敬龙王,一边架上最后一块大石条。
正在此时,水中游来一条大蛇,旁边人高喊“打!打!打!快打!”民间风俗的“打”,在水里就叫“冲”,打桥就叫冲桥,百年后这座石桥硬是被洪水打(冲)垮了。现存约十条石条,大多长2米、宽1米、厚50公分。
黄举人的遗憾
在太平坎的黄家田坝中,有三块石头形如三本书,这也预示黄家出文人。清朝黄思孟,诏授文林郎,官至四川华阳县教谕儒学正堂。他的很多学生科举应试中举,然而自己多次科举考试不中,考官大人堂上问他:“黄思孟呀黄思孟,为啥徒中师不中?”当时他没有反应过来,遗憾退出,刚出门就自言自语说道:“哎!人争命不争啊。”由于其学识渊博,最终还是成为举人。
洪道祖下葬
洪道祖是倒角里(道阁老)张家老祖,六个儿子分六大房,衍生血脉至今,其本人会看风水,就给自己找了一块墓地,嘱咐后人下葬日期、时辰和所具备的条件:鲤鱼上树、白马骑人、人戴铁帽三种状况同时出现就将棺材放进墓穴下葬,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奇怪的是,这天,太阳高照,后人把棺材放在墓穴旁边,从早上等到午后,突然天降大雨,不一会,蹊跷终于出现:从宕头溪钓鱼的一人回家过路,遂将一串鲤鱼挂在树上前来帮忙下葬;又见一放马人,其母马生了头小白马,由于下雨只有及时回家,小白马无法行走,放马人便将小白马骑在自己脖子上来看下葬;还有一个赶魏家场的人过路,将买的铁锅双手举过头当雨具也来看下葬。各项条件具备,吉时已到,家人就此下葬,倒角里张家就此兴旺发达。
寿龟抱蛋
太平坎坟陵坝的地形如一千年寿龟抱蛋,世说此为风水宝地。太平坎张姓始祖庸携彪祖到太平坎落业现在的金竹林,就是因为看中此风水宝地。当时,此地是秦姓人家居住,秦家仅有一女,张氏彪祖未婚,两家遂结为姻亲,秦氏家业就此归于张家,张家老堂屋据此中脉,此后该地再无秦姓后裔,金竹林、倒角里张姓人丁兴旺发达。
据守解家洞
解家洞位于太平坎档山峭壁上,地势险要,视野开阔,一目以观太平坎全景,仅仅一条险要小道攀岩而上,洞内可容纳近百人。洞内石磨、水井、灶台、火塘、石柜、石砚等维护生活基本用具俱全,洞内架了两层,楼上设有炮台,大炮已毁,其余遗迹可见,现罕有人至。
历史上,解明德(当地人称解大老爷)任四川省省参议员时,由于正直刚烈,绝不徇私舞弊,国民党的一个名叫赵白平的排长落难,到成都求解明德保释,明德祖憎恨国民党,念及赵白平是同乡,不保也不举。
后来赵白平脱险后回乡招集白兵旧部攻打解家大院,明德祖孤军奋战逃脱赵白平的追杀,带领家丁及亲人躲进解家洞,明德祖一边习文砚墨一边了望太平坎,防止白兵来犯(至今留有石砚一台),后来白兵两次来犯都被明德祖的乱石打退。一次,白兵攻到洞子石门,危险时刻明德祖引发门口的牛耳大炮,白兵全军覆灭。战火僵持到红军到来,解明德才得以解救。
天佑太平坎
上世纪30年代后期的一天,土匪王斌儒与本村地痞解明典、解明良勾结,率百余人从启山(现玉带乡三村)由宕头溪到太平坎准备烧杀抢劫,乡民团结应对,毕竟土匪有枪,如果开战必将是一场大的灾难。此时,突然雷电交加、天降大雨,由于此地交通特殊:一面靠山、三面环水,上后山必须过几道沟、走东西北必过两条河,暴雨如注,再不退兵,必将困死在太平坎,故草草收兵逃窜,太平坎有如神助逃过一劫。
张遇尧夺枪
1934年7月下旬,刘湘21军范部奉命以廖开孝旅向喜神滩、新庙场、土门场、唱歌郎进攻,以孟浩然旅经草坝场进攻插旗山、朱家坪。廖、孟两部均被红军击退,原地扼守。
徐载明部向启山以北红军阵地进攻,红军向插旗山方面撤去,该部完全占领启山。周旅谌团向解家梁红军阵地进攻,红军向芝包场退去驻扎农家坪,该部乘势跟进将太平坎占领,兵住白果坪。
红军驻扎的农家坪与太平坎仅一河相隔,白匪巡逻兵昼夜巡逻太平坎,每次巡逻都要抢劫老百姓的财物,老百姓甚为不满。一天下午,在倒角里两个相隔两根田埂的一前一后的白匪正在抢劫族邻粮食和家禽,村民张遇尧义愤填膺,追上后面一个白匪,奋勇夺枪。在相持不下之时被另一白匪发现,当场将张遇尧一枪打死。倒角里张家一直传颂着这一故事,目的是让后人记住国民党的残忍,追思这个用生命保护家族和这片土地的先人。
“宝贝石”的传说
在太平坎洪道老祖屋前,有两个形如夫妻的巨石,据说是块风水石。张家“崇”字辈时修坟墓,毁其取石、突见一对白鸽由此飞走,就此张家不再像以前那样财富声宏。现剩宝贝石一个,另一石基仍然可见。这是张家之憾事,传说告诫后人遵从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道阁老”由来
相传隋朝末年有杨姓阁老在太平坎居住,唐朝继续在此隐居避难,时名杨家坡,后改称道阁老,即现在的倒角里组张氏家族一带,因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时工作人员误写为倒角里。现在杨姓后人已不知何处,仅有碑文的杨姓坟墓一座。上世纪农业学大寨在马鞍石造田时,挖出很多杨氏古墓。
太平坎文官武将辈出,僧人亦是有名。村子入口处的无量宝塔高约六米,七级檐楼渐次而上,宝塔后面的和尚墓于同治十四年建成。
四柱三开间四重檐庑殿顶碑楼,上刻数幅与佛教活动有关的场景,其中一幅为唐僧西天取经与皇帝离别的画面。
塔身“无量宝塔”四个大字,墓联“花镜悟经佛弟子,师徒说法古先生”,横批“衣钵流芳”,彰显昔日太平寺德源本昌和尚及其师父二人一生诵经传教,功德卓著。太平寺位于宝塔不远处,昔日恢宏大气,惜于文革拆毁,寺后一细长山梁如凤凰展翅蜿蜒西向。
双斗桅杆
双斗桅杆对称排列于张家大院门前,石座高约1.5米,柱高5米有余。一支桅杆上挂双斗,保存完好,其一斗刻“文光射斗”四个大字;另一支已遭损毁,只剩石座。
作为科举功名的象征物,其每个部件都有其特殊的寓意,无不表达着功成名就的美好愿望。一个标准的石座如同官印,下面第一、二级形如印盒;上面四级构成一块印章,第三级正方体为印身,最上级圆柱矮体则是印的抓手。石柱形如读书人用的毛笔。石斗则似魁星手中的砚台或者官员的帽子。据院子里老人介绍,过去某人取得了功名便会挂一个斗,若是既取得文功名,又取得武功名,就会在原来的斗上再加一个。这对双斗桅杆的主人张尔斌,是位文武老爷。
宕头溪美景
宕头溪位于魏家、石窝和草坝三乡镇交通要道上,其很长一段河床是一长约2000米、宽约150米的整块石基,石面上自然形成了几百个大小不等的石窝,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河面,石窝中水面反影,犹如万盏明灯。原有两排整齐的石蹬以便涨水后行人过河,现仅存固定每个石凳的基槽。石蹬前5米处,自然形成一道宽约150米、高2.5米的石坎,水流而下,一道美如画卷的瀑布应然而生。由此,这里世代流传着“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的诗句。
神奇大龙坑
宕头溪流到挡山脚下,在整块石基河床终端,形成了高50米落差的一道飞瀑,似巨龙吐水飞泻而下,其下形成一大坑,名曰龙坑,深不可测。涨水时节,洪水飞泻而下发出阵阵轰鸣。龙坑里鱼多且大,一次,一村民用鱼叉收获一条鱼,用肩扛回,其尾仍拖在地上。此处地势险峻,加之传说龙坑有蟒而更为神秘,村民鲜有惊扰。
美人石
在太平坎大寨梁的山中,有一组醒目的石头伫立在地势平缓的山顶,从两侧观望,如一位恬静的美女,背靠大地、仰面苍穹闭目沉思。阳光明媚时,石头美女的面部轮廓更是惟妙惟肖,当地人称这个石头为美人峰。
作者:张延德
整理:刚哥
我的都是万源人
爱万源,爱家乡,60万人都在这里!
Hash:9a7b62e097ebdb58fe685a066e2333ddcae0cdaa
声明:此文由 万源生活圈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