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石雕——手指尖的中国文化
绥德石雕群
凤凰陕西:据了解,石狮子并不是我国“原生之物”,但经过历史发酵现已成为这片土地上活跃的文化符号。有人说,石狮艺术是丝绸之路的产物,那么石狮形象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在与本地融合过程中产生哪些“化学反应”?
田荣军:石狮子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形象,事实上,最早的中国是没有石狮雕刻的。先秦以前,中国人认为最凶猛的动物不是狮子是老虎,很多原始的雕刻表面是凶恶的龙或虎,例如青铜器、酒樽。从先秦时候,狮子逐渐进入中国,西汉时期,随着张骞出使西域,狮子沿着丝绸之路大量被运到中国。据说当时汉武帝的上林苑,也就是皇帝的后花园就驯养着狮子,从那时起,中国人开始接受狮子作为一种神圣的动物或凶猛的动物进行雕刻,到东汉时期发展起来,但不成规模。
真正让狮子形象成为中国人崇拜的石刻艺术是在唐代。有两个原因:第一,武则天修乾陵时,给乾陵的朱雀门(南门)两侧修筑两尊巨大的石狮子,呈蹲式,从地面到头顶带上底座,有三米多高,非常凶猛、威严,代表了皇家的权威,这是武则天的首创,把狮子视为对她的守护。第二,由于佛教艺术的兴盛,狮子成为佛的神兽,据说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狮子。从此,随着中国人对佛教的推崇,石狮雕刻在中国兴盛起来,在衙门门口、帝王陵墓周围都少不了狮子,象征皇家政权、帝王威严。
汉代以后,石狮形象在民间流传。主要基于家庭和个人使用,体积不大,并且在与民间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不一样的风格特色。
与官方威严、神圣的雕刻风格不同,民间石狮的突出特色是天真烂漫、不受约束,表现出一种荒诞、滑稽的美学特征,尤其以绥德炕头石狮为代表,形象非常可爱,像一个小哈巴狗一样,非常亲切。有一个小故事,以前绥德雕刻炕头狮的工匠们没有见过狮子,他们从父辈、老师那里学习,雕了一辈子狮子其实没并有见过狮子,说有一个民间工匠老大爷,改革开放以后他去动物园看到真狮子,发出了惊呼:咦,这个狮子怎么不像狮子?!实际上就是民间工匠对石狮这种代代相传之后的理想化、程式化的形象。
绥德炕头石狮
凤凰陕西:绥德石雕与陕北人的生活、精神融为一体,石狮文化不但是陕北民间生活的缩影,更是人们对吉祥康泰的向往。尤其以炕头石狮为代表,它“神灵保佑”的含义被当作一种生命符号。除此之外,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形象还有什么象征意义?较之大象,为什么狮子的形象流传度更高?
田荣军:陕北最有特色的是炕头石狮,由于以前的绥德荒凉贫瘠、缺医少药的生存条件,对于新生命是一个严酷的挑战,它们需要呵护、镇守,炕头石狮就是绥德汉自己创造的生命呵护神。放在炕头的小石狮子两头用红绳连接,一端栓出刚出生的娃娃,起到“驱邪避害”的作用。炕头石狮的雕刻非常有讲究,它的雕刻必须选择黄道吉日,在月圆之夜,开始凿第一下,凿满一百天之后,再挑一个吉祥的日子收工,之后再给石雕的眼睛涂上朱砂,就像活了一样,最后再用一根红绳绑在孩子身上,每隔一年栓一个,一共要栓十二道绳子,直到十二岁。陕北人认为娃娃一过十二岁魂就全了,妖魔鬼怪就难侵扰了,自此炕头石狮子佑护娃娃的使命就完成了,最后把这十二个绳子编起来,编一个红腰带给孩子系到身上,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除此之外,在陕北石狮字根据使用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寓意。第一,避害趋利、趋吉避凶。比如镇山石狮,在农村,出于风水讲究,如果家门口面对一条大路,就会雕一个小狮子进行冲撞和补救,达到镇宅的作用。还有守宅石狮,在家门口立一对狮子,保佑家宅平安。第二,生殖崇拜。凡是对繁衍后代,对子孙好的东西,全是创作的主题,起到一个保佑后代的作用。第三,吉祥安康。对美好的向往,例如莲叶生子、福寿双全、马上封侯等。
石狮子在民间的流传度高与中国古代官方推崇有极大的关系。大象在古代并不是一个很普及的动物,它外型上过于温顺、憨厚。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武则天认为狮子的外表有皇家的威严,而大象一般是太平盛世的象征,体现不出对老百姓,对被统治阶级的震慑力、恐吓力,而且对于妖魔鬼怪而言,一个温顺的动物起不到震慑驱赶鬼魅的力量。
绥德石雕艺人
凤凰陕西:石雕艺术可以说是“复活的石头”,它注入了神的至尊、人的性情,包含着可以与之交流的情感。榆林地处蒙汉边界,自古蒙汉两族人民就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着经济、文化的交融碰撞,这对石雕的造型艺术有何影响?在表现形式或情感表达中有何亮点?
田荣军:石雕的造型艺术与少数民族聚居有一定的关系。榆林是汉胡杂居区,古代不属于中原地区管辖,有很明显的少数民族文化属性。中国文化区的主体是汉族农耕经济带,沿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儒家文化为特征,比较理想和含蓄。北方以陕北内蒙为代表,南方以西藏云南为代表,它们是少数文化聚集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什么呢?就是它明显的原始文化属性,其中一个特征就是无首崇拜,还有生殖崇拜,所以中原的狮子,形象很威严、高大威武,它是儒家文化等级制度的表现,但是陕北的狮子它的外形变化多样,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光怪陆奇,有连头都是方的,有的都是两个头,它没有一个统一的雕琢程序,是自由发挥的过程,但里面透露着原始文化的天真烂漫,所以在这个美学属性上,把它归为一种荒诞的美、滑稽的美。除此之外,由于少数民族没有受过儒家文明的熏陶,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更加趋向于一种自然、本能的人性的反应,这也反应在他们雕刻艺术表现上。
受到少数民族因素影响的石狮子,在形象表达上是很有张力的,情感表达发自内心、不受拘束、束缚和限制,头可以一尺长,身子可以很短,可以雕几个眼睛,非常自由,这就是原始文化在当代的反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这样,我们说原始艺术的美是一种比较受到大家关注的美,像西方的马蒂斯、毕加索,他们的艺术之所以成功就是受到非洲艺术的影响。
石狮子
凤凰陕西:石雕艺术是黄土文化的内在根脉,是粗犷、厚重的外表掩饰下陕北历史文化长卷中最精妙的一部分。石雕从“官方文化”而来,它是怎样在民间“生根发芽”的?在文化大背景下,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交融碰撞给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有何启示?
田荣军:绥德石狮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代表和象征,而中国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益的补充。自中国开始郡县制后,中国社会就被割裂成官方和民间两大体系,官方艺术历来代表国家艺术的最高峰,拥有最好的工匠,最多的人财物力,由于民间老百姓财力物力有限,所以会向官方学习。例如,绥德石雕几乎都是蹲式,没有走势,是因为蹲式这个形式最早来自于武则天定的样式。
后来随着官方文化从高峰走向衰落,由于战乱或时代原因,很多官方艺术家流落民间,所以他又带动了民间艺术的一个提升,同时他又向民间艺术的本质、淳朴靠拢,用原始的力量去学习,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而绥德石狮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典型体现,拥有民间文化的原始性、荒诞性和对于生殖崇拜、巫术崇拜的推崇。
来源:凤凰陕西综合
Hash:bd5e580516fe46c4dc4960f94b1ae3d5f7ffc441
声明:此文由 榆林旅游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