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民权南北庄村竹马舞:始于先秦,走元城是一大特色,8大场景

竹马舞又称跑竹马,是一种集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舞蹈,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舞蹈,最初是先辈们为庆祝丰收,烘托新年气氛,用自己的本领去取悦神明的一种独特的祭祀艺术形式。“竹马”始于先秦时期,后经历两汉、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盛行,在唐、宋、辽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

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史书记载有关竹马的文献,《墨子怒耕柱子》一书中“大国之攻小国,壁犹童子之为马也,童子为马,足用而劳”,最后一句“童子为马,足用而劳”意思是孩童骑马,用脚使劲。小孩子是骑不了真马的,因而这里的马应该是最早孩童玩儿的竹马。经过历史的推移,小孩玩儿的竹马已经演化成竹马舞、竹马戏等具有表演性与观赏性的艺术形式。

东汉时期《后汉书·郭伋传》中“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意思是刚到任就去所任职地区巡视,到了西河美稷,有孩童数百人,各自骑着竹马,在道路上迎接跪拜。此时竹马已经成为孩童普遍的出行道具。

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舞队一卷中有“男女竹马”一词,意思是男孩女孩或者男人女人在一起跳竹马,竹马不仅可以作为孩童的游戏道具还能在舞蹈队伍中担任表演一职。经历朝代变迁,无论是孩童玩的竹马杆,还是用来欣赏的竹马舞、竹马戏等,都已经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河南商丘民权竹马舞已经在民权县北关镇南北庄村流传了 100 多年,是为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看,他属于汉族民间传统类舞蹈。从舞蹈理论的角度来看,他属于民俗性道具舞蹈,具有舞蹈的基本特征和艺术价值。现如今的竹马舞表演题材表现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时期,达官贵人们出门游玩的场景。2017 年民权县南北庄村崔本县被录入河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名录,也是因此竹马舞对于当地老百姓而言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

南北庄村竹马舞的起源说

民权南北庄村竹马舞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与它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内忧外患的地理环境,使得当地村民在保护家园的初衷下,形成最初的民权竹马舞样貌;平坦的地势,充足的四季光合作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也满足了村民追求除满足基本生存以外的精神需求,促使民权竹马舞不断发展;历史悠久的文化环境,使得多元素文化相互交融,为民权竹马舞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民权竹马舞是民权春节期间庆祝新年的文化载体和传播者。农忙结束,村民们期盼新的一年平安幸福,希望通过这种喜庆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在南北庄村,人们每到元宵节都满心欢喜的期待竹马舞演员在村里表演跳竹马,家家户户带着自己的小孩拿着各种好吃的,观看表演。这些都是民权南北庄村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权竹马舞是传统民俗文化特征的信奉者。作为华夏子孙,民权南北庄村长期受农业文明的影响,“春祈”、“夏种”、“秋报”、“冬藏”是农耕文化的典型特征。民权竹马舞顺应“春祈”之一传统民俗文化的仪式,将地方艺术特色保留下来,在祈祷新年愿望的同时激发了南北庄村村民生产生活的动力,满足了当地精神文化的需求,反映了村民冬藏春播的生产节奏,深受当地老板姓喜爱。

在南北庄村,不仅有竹马舞队伍,还有锣鼓器乐队和二鬼摔跤队。当地爱好竹马舞的青年人均学习竹马舞。老一辈的传承人帮助组建竹马舞表演团队,策划演出活动地点及时间,筹集资金,为竹马舞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民权竹马舞代代相传至今,体现的民俗文化、民风气息和乡土文化成为研究民权南北庄村文化的标本

“走元城”是南北庄竹马舞表演的一大特色

民权竹马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老艺人的口述史,民权竹马舞经过一百多年的家族传承,恒久绵长,动作日渐完善,并不断改进创新。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民权竹马舞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1951 年至 1964 期间,民权竹马舞由原来的单一表演形式,增添了二鬼摔跤、扭翠、推彩车和走元城等幽默滑稽的辅助节目,演出时间也由原来两个小时增加到五个小时左右。

“走元城”是南北庄竹马舞表演的一大特色,这一个节目演出持续三个小时,其它地区的竹马舞没有出现这个节目。文化大革命期间,竹马舞本身并未受到损害,但因“牛鬼蛇神”类的表演被禁止传播,走元城这一表演活动也就从此销声匿迹,迄今为止这个表演已有 40 多年没有出现了。

据村民描述:他依稀记得自己 5 岁的时候看过一次走元城的表演。在他的口述下,我记录了走元城的内容。走元城表演的内容涉及到阴阳两地,脚本内容与阳间作恶多端的人在阴间受到惩罚的故事有关。表演形式为多场景同时进行。每个场景之间互不影响,具体场景如下。

场景一,八个流浪鬼被两个拿叉的鬼兵押着走。场景二,两个鬼兵手拿刑具,中间坐着一个小鬼,如被蒜臼捣蒜一般的受罚。场景三,两男两女牛头马面装饰。场景四,两男两女头上长着犄角。场景五,三人组成,两鬼兵用长锯拉小鬼的头。场景六,抽肠子表演,两人组成(道具葫芦里面装有肠子)。场景七,炸油锅,两人表演,一小鬼在锅中翻腾,一鬼兵在一边炸。场景八,推磨表演,两人,一鬼兵推磨,一小鬼放在磨中受尽折磨。场上还有两个判官。演出前,演员和道具被一个大幕围成圈遮掩,一切准备就绪,幕布拉开,解说的人在一旁给观众讲解其中的故事。

走元城是南北庄村竹马舞表演所特有的部分,演出需要 30 多名演员,表演服装和道具种类丰富多样。改革开放后,南北庄村竹马舞恢复至今,由于资金有限,组织演员难度较大,现如今走元城的表演尚未恢复,作为采风过程中的一部分缺失,本人表示遗憾。以此说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困难性与迫切性。

民权竹马舞表演另一项趣味性及观赏性极强的搭配表演是二鬼摔跤。后面附录有采风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摄影家培老师提供的图片。二鬼摔跤的表演形式类似两个提线木偶在一起模拟摔跤比赛的动作。演员身穿道具服,服装是由两个黏在一起的鬼组成,即二鬼摔跤是由一人独立表演完成的。演员表演时需要保持趴着的姿态,手和脚必须一直在地上,腰也要躬着。

演员长时间很难保持摔跤的基本姿势,因而需要休息的时候,演员会使用撩、翻等动作。二鬼摔跤的基本动作有:抱摔,打绊脚,撂歪等。据崔殿同老师说,二鬼摔跤原有动作单一,后为满足观众的需求,在练习过程中渐变出好看精彩的动作,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距离民权南北庄村很近,该地的二鬼摔跤已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推断,该地二鬼摔跤历史有 100 多年。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Hash:150d6bc64d518ea685178fc96778fe2da0abe3bd

声明:此文由 小周周有话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