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文庙

祁县文庙

祁县文庙(第五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祁县城内桂林巷29号祁县中学院内

祁县文庙创建于金大定中期,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洪武十六年(1383)、天顺年间(1457—1464)、明万历九年至四十六年(1581—1618)、崇祯十四年(1641),清顺治十六年(1659)、康熙四十四年(1705)、五十七年(1718)、雍正七年(1729)、乾隆九年(1744)、三十三年(1768)均有修建。坐南面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建有泮池、状元桥(新建)、戟门、大成殿,两侧分别为一进院东西廊房、东西偏殿、东西配殿;二进院东西廊房、东西配殿。现存建筑除大成殿为明代遗构,余为清代建筑。现辟为祁县中学的校史展览室。

大成殿为庙内主殿,建于砖砌台基之上,平面长方形,殿前设宽大月台,台周设石望柱及栏板,面阔七间,进深六椽,体量较大,单檐歇山顶,殿顶黄琉璃脊饰,孔雀蓝琉璃瓦覆顶,梁架结构七檩无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

庙内现存石碣1方。

祁县文庙大成殿是祁县县域内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官式建筑,对于研究祁县城邑在明中后期的形态构成与规划布置具有重要意义。

祁县文庙院落布局完整,规模较大,是晋中市域现存县级文庙中保存较为完整的文庙之一,对于研究儒学文化发展、明清时期文庙建制及建筑结构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来源:山西省文物局

郏县文庙:具有“皇家规格”的文庙

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文庙,以曲阜孔庙南京夫子庙最为著名。但是,在河南省的中部平顶山市下属的郏县,也有一座著名的文庙,可惜藏在深闺人不知——

2017年12月31日下午,我和家人开车经过郏县,寻访了老县城中的文庙,成为我到达的第695处“国保”单位。因为这座文庙的建筑气势恢宏、工艺考究、结构典雅、雕刻绝伦、彩绘超群,所以被誉为具有“皇家规格”的文庙。

整座文庙坐北朝南,继承“自古孔庙无南门”的习俗,东侧的入口很不显眼,正南面则是一道围墙。香港孔教学院捐赠的一尊孔子像,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并肩安放在围墙之外,展现了这里崇高的地位。

走进文庙,中轴线上,泮池、泮桥和戟门依次呈现,共同围成第一进院落。在泮池和戟门之间,原本矗立着一座棂星门,如今早已荡然无存。这里空间开阔,阳光明媚,成为当地人休闲的好去处!

戟门东侧是名宦祠,供奉着汉代以来,曾经在郏县任职,并造福一方的十九位县令;西侧的乡贤祠,敬奉着郏县籍的历代先贤。可惜,它们均大门紧锁,旁边的房间还被改造为志愿服务站和微型消防站。

穿过戟门,进入祭拜庭院。青砖垒砌的焚金炉和铜质的大香炉,一方一圆,一砖一铜,赫然呈现在院落中央。周围树木参天,两侧廊庑环绕,依稀可以想象这里香火鼎盛时候的热闹场景。

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殿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殿檐下的大额枋、平板枋和斗拱上,透雕着日月云气、人物车马、桥梁房舍、花鸟山水、卧榻桌椅等精美的图案。

殿前迎面的四根檐柱,通体浮雕腾龙形象,柱顶装饰獠牙虎面,两者对望,相互嬉戏。柱础八面浮雕,中间二柱础的正面雕刻河图和洛书,其他的柱础分别雕刻着鱼跃龙门、一品当朝、封侯摘印等吉祥图案。

在大成殿前的草地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大量的石刻,包括墓志铭、画像石、石狮、石碑等。画像石以门为主,门柱、门扇、门楣等构件一应俱全,雕刻着铺首、人物、神兽等各种图案。可惜,它们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游人竟然可以随便地践踏!

在唐代的时候,孔子后裔就迁到郏县,被称为“郏县派”,乃曲阜孔府的十大支派之一。五代后周时期,在时任县令郭忠恕的支持下,孔氏家族的“郏县支派”和“宁陵支派”“鲁山支派”迁到郏县的宗亲联合,共同创建孔氏家庙,北宋末年毁于战火。金代泰和六年(1206年),时任知县张志行在原址上重建起这座文庙,明清两代大修十次,建国后又多次维修。

【魅力祁县·视频】我的家乡 · 大美祁县之文化旅游名县

商务资讯

看数字电视送高速宽带,每年仅需492元,两年888元,三年1224元。140余套数字电视节目精彩纷呈,50兆宽带高速稳定,无捆绑,无卡顿。详情咨询5241624。晋中广电祁县分公司。

来源:祁县广播电视台

杞县文庙

上方

杞县文庙,俗名孔子庙学宫,位于杞县县城内金城大道中段,坐北朝南。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县丞姚敏所建,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重修,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改为左字门一楹,棂星门、戟门各三楹,大成殿五楹,东西厢房各七楹,文昌祠在戟门右,奎祠在戟门左。另有神厨、正气坊、尊经阁、志道等,后经23次修缮,其建筑物有增有减,现存大成殿五楹,东西厢房各十楹。古柏、古槐各一棵。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建三孔桥一座及泮池两个。

文庙的主体建筑是大成殿。大成殿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东西长23.6米,南北宽18.5米,高15米,属木结构歇山式建筑。远远望去,大成殿彩色琉璃瓦盖顶,殿顶宽阔,坡度坦缓,四角屋檐凌空飞挑,琉璃神兽雕像稳居檐脊,神兽造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大殿屋顶由26根粗壮的圆木柱子支撑,圆柱底座为鼓形束腰的石墩,这种木质叠架的建筑厚重结实,使大殿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依然坚固。站在文庙前,听着讲解,翻开这厚厚的700年历史,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聆听到了那不绝于耳的琅琅读书声,看到了古代秀才们游泮池以及祭祀孔子的盛大场景。

文庙俗称黉学院,即古代讲学的地方。相传每年农历二、八月上丁日,都要在这里举行祭祀孔子大典活动。每年乡试结束,考中的才子们便在这里祭祀孔子。数百年来,这里成了杞县人民尊师重教的场所。1932年秋,杞县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留德博士王毅斋在中共杞县地下党组织的支持下创办大同小学(后增设中学部),成为中共河南地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保护革命干部、培育革命青年的重要阵地。

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文物非常注重保护,相继制定法规、文件等,对制止人为破坏起了很大作用。1986年,根据文庙的历史价值及建筑艺术价值,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杞县文化局对其建立了科学记录档案,从此文庙的保护纳入科学化管理轨道

2014年,杞县人民政府投资1亿多元,分三期对文庙进行开发利用。将文庙院落东侧、南侧非文物建筑进行拆除并改造,从南到北依次对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门)等进行复建,对大成殿进行维护修缮。复建后的文庙重现了当时的建筑布局、风格,充分展示了杞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了杞县形象。

来源:原创

作者单位:中共杞县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文森 田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