屿北尚书祠

屿北尚书祠

尚书祠位于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为汪应辰、汪逵父子建。坐西朝东,系一座“曰”字形四合院式木构建筑。始建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修,后又经多次修缮,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以轴线布局,由勅门、照壁、前厅、中厅、两厢轩、敦睦祠组成。敦睦祠,面阔五开间,设前檐廊。梁柱用材粗壮,明间20柱,次梢间,屿北尚书祠,屿北尚书祠简介,屿北尚书祠-温州市永嘉县屿北尚书祠旅游指南

蓝天 古村 黄叶,银杏叶飘飘的尚书故里屿北村美极了

冬天的楠溪江依然是秋天。绿水红枫、红柿、黄色的银杏,渲染着多彩的楠溪。有阳光的日子,到楠溪江走走,沿着最美的公路自驾,步行进入古村,到处看看,随手拍拍,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今天,我们一起随着网友欧阳之冰发来的美图,一起看看银杏叶飘落下时的尚书故里屿北古村

从南门进村,古老的石板桥,叶子金黄的银杏树,特别的美丽。

门台外,水池里的残荷,看起来也很美

200多年的银杏树倒影很漂亮船 树 门台 照壁,非常的和谐

古村有两重石头墙护村寨

村南门进村门台

落下的银杏叶,用金黄色装饰了蛮石的路面

建筑脊背上的凤头吻盯着银杏叶,也看醉了

银杏全身像来一张

古村、古树、古井、古门台,此情此景总是让你留下脚步多看几眼!

古门台里面的家园有一棵100年仙人掌

移步换景,这美的让我无语

楠溪江上游的蓝天特别纯净,给金黄的银杏做了最美的背景

楠溪民居特点,一看就知是进入了楠溪源头古村落

居民院子里的晒秋 素面柿饼色彩都很美

蓝天 绿菜 黄银杏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古村一片局部

西村口的石条上坐着休闲的村民,大都是老者

大石磨,捣臼,古村传统生活中不可缺的生活工具

小猫,母鸡,这就是生活

小桥流水是古人的智慧

踩着这样的小路前行,一步就是一句诗

偶遇美女在自我欣赏落叶,就拍了下来

“约”拍的照片

来源: 美篇欧阳之冰的巜古村,古树》 有删节

北京老教堂变身时尚书店 市民享受诗意阅读

2019年6月14日,北京佟麟阁路85号有一栋拥有112年历史建筑——北京中华圣公会教堂。现在这里成了一个“网红景点,每日顾客盈门。它以模范书局+诗空间的身份重新开张。教堂改造的书店,这在北京还是第一家,在全国也是独一份。目前来到这里的人既可以看书、买书,此处还设置的咖啡座,可以坐下来品尝咖啡。(图片来源:东方IC)

2019年6月14日,北京,佟麟阁路85号有一栋拥有112年历史的建筑——北京中华圣公会教堂。现在这里成了一个“网红”景点,每日顾客盈门。它以模范书局+诗空间的身份重新开张。教堂改造的书店,这在北京还是第一家,在全国也是独一份。目前来到这里的人既可以看书、买书,此处还设置的咖啡座,可以坐下来品尝咖啡。

2019年6月14日,北京,佟麟阁路85号有一栋拥有112年历史的建筑——北京中华圣公会教堂。现在这里成了一个“网红”景点,每日顾客盈门。它以模范书局+诗空间的身份重新开张。教堂改造的书店,这在北京还是第一家,在全国也是独一份。目前来到这里的人既可以看书、买书,此处还设置的咖啡座,可以坐下来品尝咖啡。

2019年6月14日,北京,佟麟阁路85号有一栋拥有112年历史的建筑——北京中华圣公会教堂。现在这里成了一个“网红”景点,每日顾客盈门。它以模范书局+诗空间的身份重新开张。教堂改造的书店,这在北京还是第一家,在全国也是独一份。目前来到这里的人既可以看书、买书,此处还设置的咖啡座,可以坐下来品尝咖啡。

2019年6月14日,北京,佟麟阁路85号有一栋拥有112年历史的建筑——北京中华圣公会教堂。现在这里成了一个“网红”景点,每日顾客盈门。它以模范书局+诗空间的身份重新开张。教堂改造的书店,这在北京还是第一家,在全国也是独一份。目前来到这里的人既可以看书、买书,此处还设置的咖啡座,可以坐下来品尝咖啡。

走读历史古韵潮汕——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师生参访砚峰书院•潮商名贤祠

12月12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第十五期师生组成的"走读历史 古韵潮汕"研学团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颜色副教授率领下莅临参访砚峰书院•潮商名贤祠

受砚峰山人李闻海先生委托,砚峰书院驻粤东首席代表、潮商学库研究员、静修班事务长李琦先生在翠峰环抱风光秀美的砚峰书院热情接待光华管理学院颜副教授和研学团一行。

李琦 先生向 研学团介绍中国国学泰斗、砚峰书院高级顾问饶宗颐先生对砚峰书院的高度评价与深切期许:"综鞶帨于遥年"的含义,阴阳土的传奇、“两只鉎牛一只溜”的乡土故事、五百米书法碑林中蕴藏着的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潮商名贤祠,李琦先生向 研学团介绍 砚峰书院二十多年来建设发展的初心与历程和砚峰山人发起潮商学研究的历程和几年来的成果、砚峰书院潮商文化园的规划、来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潮汕珍贵文史及作品、遍布全球的潮属社团分布概貌 。 研学团师生们对 砚峰书院和砚峰山人廿多年来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潮商文化研究为核心的定位给予高度评价。

李琦先生向研学团介绍砚峰山人李闻海先生雕塑作品 《无》、《希望》、《恩》以及2022世界尺八节标志式雕塑《问天借谱》,诠释砚峰山人创作理念与哲思。

在砚峰讲堂,李琦先生应邀为光华管理学院研学团师生作潮商学《三江出海 一纸还乡——解读潮商500年不败文化密码》课程分享。

李琦先生代表砚峰山人向研学团师生赠送山人与老师蔡志忠先生共同创作的2021年国学台历,转达山人寄言:为了更好的明天共同努力。

分享结束后,应研学团要求,李琦事务长依照砚峰书院《寻找自己》静修班相关规约,引领研学团师生在砚峰讲堂进行一小时静修体验。

攝影:林荣鑫 汇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