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口老街民居

恒口老街民居

恒口老街民居时代:明——民国地点: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保护范围:东至恒河,南至月河,西至恒紫公路桥,北至阳定铁路。2008年,恒口老街民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恒口老街民居,恒口老街民居简介,恒口老街民居-安康市汉滨区恒口老街民居旅游指南

陕南:“恒口老街”之(一)·乡愁

—— 擦亮星辰.回味乡愁!从宋代建制“衡口堡”说起

乡村的夜总是很静,偶尔几声狗的叫声,远处的灯火,总把夜晚的思绪拉长,古镇的夜显得格外静谧。

从舷窗俯视,黑茫茫的大地闪耀着或明或暗的灯火,想就是恒口老家了。著名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他的《城市发展:起源、演变和前进》中归纳了人类发展史上创造的两个工具:一个是文字,另一个就是城市。古老的记忆,往往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历史见证。遗憾的是,这种古老的记忆,正在慢慢消亡,很多都是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或多或少,或深或浅……

去恒口老街走走,我来了,不知道接下来的几天行程,能感受和体悟些什么。那么我们就从宋代建制的“衡口堡”说起。

01

恒口镇始建于北宋,北宋元丰八年(1085)颁布的官修地理总志《九域志》载“西城县有衡口镇”,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在汉江北岸设置西城县,衡口镇归属西城县辖区,清顺治元年(1644)属西乡衡口镇,康熙二十二年(1683)属兴安州辖区,并改称为恒口铺。民国二十四年(1935)撤铺设联保,民国二十七年(1938)撤销联保恢复为恒口铺。建国后一直为恒口区公所、恒口镇所在地。

恒口老街兴盛于清乾嘉时期,据《安康县志》载:“嘉庆三年(1798)臬司温承惠率安康知县赵延麒,捐千金,市民助役,筑城堡,墙高一丈五尺,建四门,周六百四十丈,内设公廨、仓廒,主街道东西伸延,长2.5公里。”

记忆中的恒口是古朴而安详的,热情,奔放,富硕,沧桑,悠远……每次听腾格尔的《天堂》,那几近嘶哑的呐喊,总会激发出人内心一种宗教般的皈依感,让人想回到家乡的冲动。

我爱你,我的家……

家乡永远是一个人的终极归宿,每个人,无论天涯海角,只是爱的方式不同罢了。无数的名人雅士都留下了诸多经典传世之作。

此时此刻,不由地想起了作家木心。大多数国人认识木心都是从一首《从前慢》开始的,甚至只知中间脍炙人口的那小节——“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记忆总能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想起了恒口老家的某些人,某些事……特别是不由的忆起了恒口老街上,那些慢慢淡出了历史视线的那些古老的工匠们。

千年古镇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热情好客的恒口人民,传承了祖辈的智慧勤劳善良。古朴沧桑悠长的小巷,我看见了陈旧的马头墙,调零的老瓦房,还有驻守着乡愁的老人。

“铁匠铺、剃头匠、……”

还有“七月会”……

我仿佛听到了担柴的、卖草的、剃头的吆喝声。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流逝,许多的人和事承载了所有恒口人的梦想……

这里有每一个人的童年,有梦想,有期待。

02

时光似乎一下又回到了很久以前,记忆中,总有那么多的难忘的东西,值得回忆的东西,让你挥之不去,但又似乎很遥远……

七十年代末的我们,儿时的记忆中似乎并没有吃过太多的苦!典型的农家小院,典型的农家孩子,直到现在,还记忆中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情形,还记得河里好多的鱼,还记得男孩子喜欢攻城、打仗、斗鸡……常常意犹未尽,就让大人叫走了。上学似乎只是悠闲的“副业”,记忆中似乎很少在家做过作业!成群结队的孩子,一起上学、放学……不等天亮就出发,翻山越岭……天还没有亮就到学校了,儿时的记忆中,似乎没有任何的压力和忧愁,一切是那么顺其自然;大人有大人的乐趣,孩子有孩子的天地,夏天的晚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回忆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乡村氛围……

忘记不了,第一次看电视的情形,记忆中的《西游记》占据了孩子的心灵;忘记不了,第一次过生日的情形,爸爸、妈妈煮上鸡蛋,做上米饭,开心的微笑……

眨眼间,记忆中的东西,似乎离开自己很遥远……

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是失落,还是无奈?还真是难以表达。

岁月的洗礼,古朴沧桑的恒口老街。地处秦巴山脉的恒河、越河的川道之间,距安康市27公里,是连接紫阳汉阴汉滨三县(区)的交通枢纽。

恒口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拥有一条迄今我国北方保存较完整,且具有明显长江流域文化特色的古街道,长达两公里,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古街现存明清历史风貌的民居建筑700余户,且户户相连,古街内留存老井5口,至今水源不断。东至恒河,南濒月河,西至恒紫公路桥,北接316国道。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有着极其便利的先天优势。

踏上老街,目之所及皆为乡愁。错落有致的古民居,生动古朴的木雕,富有韵律感的重檐式屋顶,飞檐斗拱,气派非凡。古街上醒目的马头墙昂首峭立,极富特色的多重式屋檐和多重式天井四合院布局,融汇了汉水文化与南北文化于一体的建筑特色,可谓独树一帜。据《安康县志》第13篇中记载:"恒口在宋代已成大镇,商品交流市场形成较早。"

朴拙宁静、安闲适宜,这是大多数第一次到恒口的人,对这里最直观的印象。传说中的“恒口八景”,全方位展示了恒口地理风貌和人文美景,传承了历史,留住了记忆。

03

《小王子》中有句话“只有用心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灵的家园,我发现,置身繁华的城市,我感觉到了孤独,一个城市的孤独,回到老家却是温暖宁静的,有种异样的安详。

抹去岁月的风尘,穿越秦岭山脉,我不断回味那些老店铺、老字号、老宅院,舞火龙、火狮、跑竹马、赶毛驴、划旱船和皮影戏,古井、古树、古建筑、古码头……南北交融的文化底蕴,虽饱经沧桑却风韵犹存,依然甘醇清香。道情戏、汉调二黄戏,已成为汉水流域安康文化独具魅力的代表。

小镇子,大世界。

这里有民国二十四年意大利人修建的天主堂,还有民国十八年挪威人修建的福音堂。中西合璧的文化交融,在这里相映成趣。

古朴中彰显凝重厚实的威严,素朴安详中积淀着文化,曾经的古镇在孕育着勤劳善良的居民同时,也造就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文明。文化、经济、商贸、农业的繁荣,为古镇的历史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想到了古镇文化。

人杰地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恒口小学就是当年闻名遐迩的“岭南书院”旧址。陕南著名的道情皮影艺人张子成(外号张谝祥),五十年代初赴省城会演,名冠三秦。著名“小场子”老艺人李志连,1955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得一等奖,中央民族学院聘任讲学一年。

古镇可谓地灵人杰。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军曾将此当作根据地。黄巢起义军也在这儿驻过军、练过兵。贺龙、李先念亦曾从恒口取道并招过兵。民国时期陕西督军陈树藩,还有原甘肃省委书记禹贵明、陕西省副省长王寿森、解放军26军副军长曾永华、军事科学院正军职少将王安、国家三北林业局副局长李建树、西安作协副主席陈长吟等皆出生于恒口……

有点遗憾的是,建于1958年的安康地区第一缫丝厂、建于1956年的安康县第二文化馆、1964年的恒口区千工乡团结果园……有的只剩下了回忆。

返回途中,我在想,总算去过恒口老街,我用虔诚的心,沐浴着千年古镇的文化洗礼。

回到闹市区,晚上,就有一种人去楼空的落寞。我们走在灯火辉煌的城市街区,总觉得有点奢侈。

哈利法塔的灯火总有沉寂的一天。

我祈祷擦亮星辰.回味乡愁,让这个千年古镇重焕容颜。

供稿:刘明

汉中这条老街,堪称陕南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瑰宝!

如果说游览了汉中汉台、拜将台、石门栈道等遗迹,使游人恍如喝了一尊御酎“杜康”,领略到古代帝王将相的叱咤风云、雄才大略;那么,游览了汉中东关古街区,就犹如喝了一壶民间酒坊的“包谷烧”,会深切地感受到古时平民生活那醇厚、地道、绵柔的汉中味,浓郁悠远的古风情……

汉中北临关中,南连巴蜀,东有楚西抵陇,交通位置十分重要。虽有秦岭巴山北堵南阻,但一条条蜿蜓崎岖的古道和通达长江汉江航运,就沟通起南来北往的商贾贸易往来。舟楫在明代是先进的运载工具,清和民国间的汉江航运呈鼎盛时期,汉中也因此成为陕西境内仅次于西安的繁华之城。据南郑县志载:“商贾辐辏,货物山积,虽繁盛不及长安,亦陕西第二都会”。

(抗战时期繁华的汉中街市,远处是雄奇的钟楼

清初大诗人王士禛在《七盘岭》一诗中对当时汉中壮美地貌、丰富物产以及崇山峻岭的陆道和繁忙的汉江水运也由衷赞叹:

褒水出谷流,汉江绕其东。

巴山跨秦蜀,蜿蜒连上庸。

川原尽沃野,天府如汉中。

桔柚茂成林,稻苗亦梵梵。

襄阳大艑来,千里帆樯通。

明清和民国时期,汉中境内沿汉江有诸多码头。当时最重要的一个码头——城东的十八里铺(今铺镇),担负着上下行货物的装卸,各地来往货物的中转以及旅客的上下船,运输十分繁忙。而与此临近的东关,也就成为汉中乃至陕南最大、最繁华的商业区。

东关老街五至六米宽,两旁的民居青瓦木楼,木质铺板门,前店后宅,古香古色。旧时的东关,日杂百货店、特色小吃店、饭馆、茶馆、药房、裁缝铺,各类维修铺等等,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应俱全,一家接一家的店铺连绵不断。街上各类人等,有的行色匆匆,有的背手方步,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该街区内还有以“东塔西影”闻名的明朝年间的东塔、净明寺,更使这一片街区迷散出厚重而古朴,温馨而祥和,神秘而虔诚的文化氛围,恰如一幅意蕴浓浓的汉中民俗画卷。

建筑是活着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历史记忆

存留至今的东关老街,就是汉中历史记忆的活化石。从东关老街的房屋建筑结构、材料及一些房屋部件样式来看,其建筑凸显出不同时期的风格和特点,真可谓是汉中古民居建筑艺术的集大成,是汉中古民居建筑艺朮最鲜活的博物馆

明朝年间的东塔

这纯木架结构的房屋应该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吧

十字口拐角建筑,状如蒙古包,应该是典型的清代建筑。

这幢三层楼房,砖木结构,弧形窗,明显受到西方建筑影响,应是民国时期的建筑。

民国28年修建的砖混结构第一大药铺——“公兴大”

陶塑、石雕砖雕,构思巧妙,工艺精湛。这批具有典型明清和民国时期风貌的民居,是清代至民国东关老街房屋有纯木架结构、砖木结构,还有少量的砖混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燕尾脊,穿斗式木构架。在门框、檐口、梁架、廊壁、隔扇、窗棂、栏杆、柱础等,到处饰有祥禽瑞兽、山水花树、水浪奇石等为题材的木雕、年间汉中成为陕南经济贸易中心的重要历史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陕南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瑰宝。

房脊脊头工艺精细、活灵活现的吉祥图腾陶雕

木雕在汉中古民居建筑的装饰雕刻中占主要地位。古人建房很讲究“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这一建筑匠心在东关老街予以充分体现。横梁、楼袱、立柱和各种构件,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杆栏围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上,均有精美绝伦的木雕花纹图案,其表现内容和雕刻手法皆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工艺之精,艺术之妙,精美绝伦。

下面房屋,二楼临街隔板大多是做工细腻,线条圆润流畅,花纹图案多样的窗棂;也有雕刻寓意美好吉祥,寄托美好生活追求的古训,使房屋彰显出一种翰墨书香的风雅文气。

临街房顶瓦下装饰着几层水舞云绕龙腾图案的精美木雕挂板,房檐有檐皮板,就连檐口的瓦当也是那么惹眼。

房梁挑头、楼袱挑头都是龙马牛等动物图腾木雕。

木雕垂花柱

老街的房屋外美内秀。房子进深长,形成多进院落。前店后坊(居)、下店上居。两座房屋或三座房屋围成一个庭院,屋顶相连,形成院落天井,其天井主要用于透光、排泄围院瓦面雨水和通风散热。房屋的屋顶坡面多向院内倾斜,以便下雨时雨水能向院内流淌,有“四水归堂,财不外流”之意。一进一进的院落,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之感。旧时,一家几代人同住一院,其乐融融。解放后好几家人同住一院,你帮我助,一家炒菜大家香。小孩们一同上学放学,回院欢欢嚷嚷好不热闹。

巧妙的院落结构

内门窗、隔心、檐栏、梁头等部件都要镌刻雕镂,风格新颖别致、风致雅趣,装饰极富美感。

廊道构架不用一根铁钉,没有使用水泥钢筋,却能牢固至今。

汉中城内除遗存有东关老街外,还有么儿拐、丁字街等几片。如今这些老街区虽然破败不堪,但她却是汉中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鲜活记忆,是汉中文脉的延续。看到这些老街区老民居,就看到了汉中人的聪慧灵巧,崇尚祥和,崇尚书香门第,崇尚雅致,追求乐观康健长寿的生活理念。看到这片片老街区,就能听到她为我们讲述这座城市曾经发生的故事。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的历史风云就沉淀在这座座古建筑之中,她的文化也彰显在这座座老建筑之上。有古汉台、拜将台、石门栈等精典古建筑的闪耀,又有朴实厚重的古街区古民居映衬,才能有浓郁厚重的汉中历史文化的味道。

作者:张仕德

编辑:何芝

审核:杨帆

家门口的变化丨老楼院换新颜居民住得更舒心

走进错埠岭一路14号楼院,映入市北君眼帘的是崭新铺设的地砖,粉刷一新的楼道内墙。“以前我们这个楼院下雨天到处是积水,路滑老人小孩都不敢出门,”在这住了十几年的林乐凤说起小区以前的环境不禁皱起了眉头,“自从今年以来,辽源路街道给我们楼院硬化了地面,铺上地砖,整个小区环境换了新面貌,居民别提有多高兴了!”

此次整修惠及4600余户居民

辽源路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员徐丹向市北君介绍,辽源路街道2016年至2018三年一共投资5500万,改造145个楼院,改造面积47.2万平米,惠及居民1.9万户。

2018年,辽源路街道计划改造67个楼院,一共分7个片区(包括错埠岭东、西片区,东莞路东、西、南片区,辽阳西路片区,绍兴路片区等7个片区)推进,主要进行外立面粉刷、地面荷兰砖铺装、雨污管网改造、屋顶防水、楼内粉刷等工程。目前主体工程完工错埠岭东片区、错埠岭西片区、辽阳西路片区3个片区项目,已经完工30余个楼座,还剩37个楼座尚未完工,预计8月中旬所有片区施工完工。

市北君了解到今年的这次整修,惠及4600余户居民,总改造面积17万平米,涉及楼院改造的拆违面积一共25处,总面积约为1058㎡。

老楼院换新装 居民心里敞亮了

辽源路街道错埠岭片区老旧楼院改造项目共涉及错埠岭一路12、14、18、22号,佳木斯一路24号等20个楼座,这几处房龄基本都在30年以上。截止到4月20日,已经完成地面荷兰砖铺装、雨污管网改造、屋顶防水、楼内粉刷等主体工程,改造面积达6万平米,惠及近千户居民。

通过改造,极大地改变了错埠岭片区基础设施陈旧、管网老化、房屋漏雨等面貌,实现了老小区“旧貌换新颜”,建设了更加和谐靓丽的家园,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得到了老百姓交口称赞,也为营造更有温度和厚度的主城核心区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期将进行文化氛围的打造。

家住错埠岭一路14号居民林乐凤向市北君高兴的说道:“以前我们这块地底下污水井有时候4、5个一起堵住了,院子里污水到小腿了,社区还经常帮忙给弄一下,所以就担心下次啥时候堵。现在改造了,管道都通畅了,生活很开心。还有这块铺砖的质量也很好,施工师傅很耐心、很认真。原来只能拎着小马扎找个树荫下,现在还修的亭子,乘凉的地方越来越多了。以前屋顶漏水,各家修各家的,这一次街道一块给做了屋顶防水,感觉很暖心。”

工程完工后,将有助于改善小区居住环境、有效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小区内脏、乱、差的环境将得到彻底改善。

【家门口的变化】榉林山景色美极了 花容羞涩待人来

家门口的变化丨山东路已不只是一条路,更像贯穿南北的城市花园

【家门口的变化】筒子楼变公园 市北区58处口袋公园遍布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