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苏湾遗址

海苏湾遗址

海苏湾遗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杨家湾乡。2008年10月23日,海苏湾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海湾红色革命遗址|内湖红军洞遗址

红海湾田墘街道内湖红军洞,林嘉鑫摄于2017年11月

内湖红军洞遗址位于汕尾海湾经济开发区田墘街道内湖村委新塘村后山笔裂石山洞。洞口面积约20平方米,洞内面积约200平方米。

1928年3月,国民党攻陷海丰县城和汕尾等地,3日,红四师十团协同沿海赤卫队攻汕尾,因汕尾海的敌舰开炮支援,反攻不能成功,遂退至大德岭下的内湖和大湖境内。其中程子华所在的十团在新塘岭与敌激战近2个小时,起初,红四师十团占得优势,可在关键时刻,国民党海军陆战队赶到增援,红四师十团将士英勇奋战,虽打退了敌人,然自身的损失较大。当地民众把幸存的将士和伤员掩护隐藏在新塘村后山的笔裂山洞。根据师部的安排,当晩,程子华等大部由当地党组织和农会安排人员用帆船从池兜澳渡海送往金厢和碣石。留在笔裂山洞的将士、伤员,当地的党组织和农会派员轮流送饭、送医,直到把他们安全离开。此后,这个山洞便被称为“红军洞”。

来源:《广东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革命遗址概览》

江门大洲湾遗址入选“海丝”申遗遗产点名单

中国文化传媒网讯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工作的通知》,广东江门市的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大洲湾遗址入选我国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荐项目“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名单。

方济各·沙勿略墓园位于江门市台山象山,面临大海,1552年为纪念第一个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的西班牙传教士方济各·沙勿略而建,后经多次重修和扩大,目前保存的建筑建于1869年,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证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大洲湾遗址位于台山市上川岛大洲湾内,遗址范围从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南侧海岸开始,一直延伸到朱家庄村外海岸的北侧。大洲湾遗址是我国明代陶瓷外销东南亚及欧洲国家的贸易点和中转站,是中葡两国贸易史以及中西海上“陶瓷之路”的见证者,从考古学的视角为中葡早期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据江门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刘利元介绍,上川岛早在宋代以前就是沿海航线和深海航线的汇接点,是西方宗教文化进入中国大门的第一站。大洲湾遗址是现存海上航行线路遗产中,陆地贸易遗址中的唯一一处。江门市自2014年启动“海丝”申遗工作以来,制定并实施了完整细致的申遗推进方案。(陈建平 戴 波)

红海湾红色革命遗址|四石柱上乡农会及儿童团遗址——胡氏祠堂

石柱上乡农会及儿童团遗址——胡氏祠堂,林嘉鑫摄于 2017年11月

四石柱上乡农会及儿童团遗址——胡氏祠堂位于红海湾开发区遮浪街道红坎村委四石柱村后面。原为四石柱上乡胡氏祠堂,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该址于大革命失败时的1929年冬,连同四石柱上乡被国民党反动派“破乡”(全乡夷为平地)。现地下尚存房屋墙基,地面杂草丛生。

四石柱上乡是胡姓和詹姓两姓人于康熙年间的1682年间所建,在民国初年,乡村面积20多亩,约200人口。大多以捕魚为主,兼之农耕,长期受地主漁霸的压迫勒索。

1926年秋,四石柱上乡的胡妈解、胡金仲、胡妈扛(虹)等,跟随彭湃、李劳工闹革命,在四石柱上乡成立了四石柱乡农会。不久,农会扩大为遮浪乡(六乡) 农会,会长胡金仲。会址设在该乡胡氏宗祠。后来,还成立了儿童团。团长胡万寿,团员有本村的胡恩潮、胡恩技、江信奎和水龟寮村罗拖等,团部设在胡氏祠堂厢房。儿童团成立后,做了许多“杰作”,如“裤肚藏传单”、“假装乞食佬发传单”、“绑架伪保长儿子”、“盗窃伪保长秘密材料”、“放鞭炮吓倒国民党兵”、“冒死送信”等,发挥了儿童团自身的优势,配合支持了农会的工作,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四石柱、遮浪(六乡) 农会和儿童团,活动频繁,斗地主、斗漁霸,远近闻名,也因此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赤色乡”。1929年夏,国民党反动派包围了四石柱上乡,实施了搜、掠、打、烧、炸等残忍手段,最后,把上乡的民众全部赶岀家门,放火烧、用炮炸,把整个上乡全部捣毁,胡氏祠更是片瓦不留。

长期以来,四石柱村的民众尤其是胡、詹两姓的革命后代,对因革命而被“破乡” 的这一历史刻骨铭心,每逢清明时节或烈士遇难日,都会到遗址举行纪念、缅怀活动。更希望早日恢复原址,以告慰先烈,启迪后代,传承红色历史。

来源丨《广东汕尾海湾经济开发区革命遗址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