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川李氏宗祠

岑川李氏宗祠

岑川李氏宗祠位于平江县岑川镇包湾村,又名陇西堂,位于湖南平江县岑川镇包湾村。李氏宗祠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据其谱载明成化五年(1469年)就已存在,至清道光年间已历经八次维修。今祠当为清代道光十九年重修。共占地1200平方米,平面布局呈“田”字形,为三进两院单层砖木结构建筑组群。其中三进由门厅、享堂和寝殿组成,并在门厅屋面,岑川李氏宗祠,岑川李氏宗祠简介,岑川李氏宗祠-岳阳市平江岑川李氏宗祠旅游指南

湖南岑川李氏宗祠

湖南平江县岑川李氏宗祠,日前被认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31日,平江县人大副主任李泓,平江县副县长潘如意,参加揭牌仪式。平江岑川李氏及岳阳日秀、汩罗天井等支,都参加了大型的祭祀仪式。并尊古典儒礼,阖族行《祖祭》大礼,以缅怀先人,感恩生命一本之源。

岑川李氏族人历朝爱国爱乡、崇文尚武、家风上达,为国家、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军政要员和社会各类有用人才,而令世人瞩目。

岑川李氏祠堂,位于岳阳、汨罗、平江三县交界处的岑川镇,始建于南宋时代,是岑川李姓后人为祭祀先祖李敬先、及比李敬先早到百年左右避隐岑川的同宗先人唐侍郎李安甫而建的家庙;经多次修缮。现今的岑川李氏祠堂,为明朝献宗皇帝成化五年(1465年)重建,是岑川地区最大的、最为完整的古祠堂建筑,历经了近六百年的历史。它是研究当地农业社会中,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下,是如何作为封建国家统治基础的历史见证。抗日战争期间,李氏族人利用宗祠支持和掩护过新四军的对敌斗争。该祠的存在,不仅是进行通常的祭祀睦族活动,客观上也起到了培植文教,劝课农桑,保一方平安、和谐的特殊作用。 祠址占地1200平方米,平面布局、为近似‚国‛形的合院结构,中轴由门厅、中厅、后厅组成,为三厅两院的砖木建筑。从建筑特点来看,可谓:前蟠后象、后伏金鹉、郁积蜿蜒、望之蔚然。

平江岑川(陇西堂)李氏(历朝)家谱载:岑川李氏系唐宗室裔曹成王李皋的后嗣。 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第十四子李明(封曹王)(因太宗一子庶,亦称李明为‘太支十三’)生李杰(嗣曹王),杰生李胤(嗣曹王),胤生李戢(嗣曹王),戢生李皋(字:子兰,嗣曹成王)。皋,历任几州剌史,功勋卓越,并以孝闻,备受时人赞颂。湖南武冈韩愈所写《曹成王碑》。 另有《唐山南东道节度使赠尚书右仆射嗣曹王墓铭并序》载‚王(李皋)有男七人,华而不实者二,秀而有光者五,曰太古、象古、 道古 、师古、执古。‛

南平江《岑川(陇西堂)李氏家谱》载:李皋官湖南,一子晖古,留潭州(今长沙),死葬潭州轸星池,即岳麓山之西谷。晖古生子:敬先、明先。敬先公为避黄巢杀戮李唐宗室,从潭州(今长沙)乘舟顺湘水下,再经罗渊进朔罗江,迁隐素有‚荆南小天府‛之称的平江岑川。古志《平江古今通》亦有载:‚平江李氏,自唐乾符6年(879年)李敬先从长沙迁岑川‛。

岑川李氏历朝修谱,传承有据。岑川李氏至今(汩罗天井车田坊支)保留着大唐吏部象骨腰牌;古祠堂、古井、李氏先人墓至今都依然完好。在今平江县,岳阳县汨罗市湘阴县,岑川后嗣发展甚众。且在宋朝有迁湖北汉阳嗣。

李氏一族 李氏宗亲迎灵归祠祀典, 宗祠落成庆典, 蔚为壮观!

公元2018年2月3日上午7:30,九连池李氏请祖归祠祀典暨祠堂重修落成庆典,在河南林州市茶店镇磊城村李家湾自然村北一里许一一一李氏宗祠小广场,及其南部约一百米处的戏剧舞台上隆重举行。

宗祠香炉正面写有"李氏宗祠"四个隶体铜色大字,其另一面写有"奉先思孝 垂馨流芳"八个一样笔体、相同颜色的文字,甚是醒目。

请祖灵归位前,先在祠堂大门正前方约丈把远的香炉内,以敬慎虔诚的心情,恭敬地插上三株高香,活动自此开始。

祠堂大殿门两侧,放置着由鲜艳花卉构造的花篮。

上午八点钟,请祖灵归祠活动负责人,恭立在祠堂大门前,准备下步活动的进行。

宗亲理事会会长、祠堂重修工程总指挥李常青,总顾问李天会,副会长李伏生等在祠堂大门前,指挥请祖灵归祠祀典。

理事会副会长、辛店族人李伏生在宣布参加这一活动的程序、顺序、分项目的工作责任与任务。

一声号令,迎祖灵归祠的队伍,抬着九连池李氏真祖灵位及二到七世的列祖列宗灵位,向目的地一一一东茔真祖一世、二世成祖的祖茔进发。

理事会副会长李智发,带队指挥请灵祀典的礼仪。

从祠堂先向南走至南、北磊城与李家湾的水泥铺成的三岔路口,再向东偏北方向走,直至南磊城东沟祖茔。

祠堂这边,也有另一组人,在进行大门"李氏宗祠"、与主殿"光前裕后"的匾额揭牌仪式。

会长李常青在现场指导祠堂揭匾仪式,副会长李福祥、李俊军,为大门"李氏宗祠"揭匾。

常务副会长、中国谱牒师李刚毅,与常务理事李软生,为主殿大门上方的"光前裕后"匾额揭匾。

揭匾人员在大门口合影留念,并恭候赴东西两茔的近二百族人的迎灵归祠队伍。

八点二十分许,队伍已走到南磊城东沟的小自然村。

八点半,到达东茔始祖李公讳真的"一世"及"二世"成祖的两块残碑前。

近二百余名李氏族人,在带队领导山明、伏军、五拴、启修,俊海等人,指挥族人横向列队,并由专业人士智发主持,全体现场族人恭敬地向始祖真、二世祖成,行祭拜請祖灵仪礼一一烧香,:跪拜,成礼,返程。

守护祖灵牌位的李氏年轻族人

队伍又返至三岔路口。消息传至祠堂,主要领导迅即率领迎祖灵队伍,前出三百米,恭迎从东茔请来的真祖等灵位。

主要领导常青、社青、天会、增奇及俊军等人,在此处迎接请来的祖灵。

众李氏族人在半路上,按仪礼,一齐下跪,向请来的祖灵致意。

约九点半,又来到西茔,迎請安葬于此的祖灵归祠。

李氏族人面对列祖列宗,再次跪拜,叩头。

离开西茔,向祠堂走去。

四人抬着灵位,向祠堂主殿走去。

迎接祖灵,进入祠内正殿。

在祠堂开光庆贺、请灵祀典中,由相关专业人士李智发按仪式要求,指挥进行:集体颂开光词三遍一一上供品一一18世孙李春保宣读《祭祖文》一一各世上香一一全员跪拜三叩首一一17世孙李山明宣读九连地李氏家规家训(256字)。

下面的几张照片,分别显示了有关礼仪的部分情景。

宗亲理事会三位主要领导常青、刚毅、天会,双手恭敬接香、捧香、上香、拜香……

接着,十六世至二十五世的真祖子孙,依世、依程序,敬祖上香。

来自东姚李家湾的李氏(真祖之弟宝祖)后人,汤阴寺湾的宝祖族人的代表,亲临庆典现场,上香跪拜真祖及列祖列宗。始祖李真祖籍地壶关树掌的老家代表,虽没能前来祠堂,但寄来了庆贺信件。

现场一角一一一庆典礼炮,好威武!

庆典及专场演出舞台。我李氏族人、社会贤达人士,"强人"全国总代理董事、秉华集团董事长曹家井李润录,为祠堂落成庆典专项捐款四万元。舞台两旁的条幅是:

强人鞋业共庆典同圆李氏梦

秉华集团助修祠尽显敬祖情

参加庆典的来自县内外的李氏族人,几近2000人之众。在祠堂香炉前,虔诚祭祖者,恭立,上香……,香烟,袅袅……

上午11:00整,九连池李氏宗亲第一届理事会宣告成立:其主要领导在前排就座,他们是:理事会会长李常青(前排正中),名誉会长李润录(因事未来),常务副会长李刚毅(左二)、李社青(左一)、李增奇(右一)、李天会(右二)。

在主席台上就座的人员有:全体副会长以上人员,东姚李家湾及汤阴寺湾宗族代表。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磊城村党支部书记李黑启。

宗亲理事会会长、祠堂重修工程总指挥、渔村族人、真祖20世孙李常青讲话。他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修祠的全过程,他特别感谢近1600名李氏族人的捐款,特别是以润录(捐15万)、天才(捐2万)、王启(2万)为代表的捐款1万以上的捐款者。还感谢以艳云(个人捐、代父捐、动员外甥捐……)为代表的李氏女儿们热心奉献。

他说,今年清明节拜祖茔,观祠堂破败荒凉之景像,在祠堂大门前放置真祖灵牌时,几次被风刮倒,没有一处能安放祖灵位牌的正规地方。作为真祖的后世子孙,我流下了感慨和激动的泪水,自愧无颜面对祖宗。从此时起,便组织尊祖敬宗的有识之士,成立李氏宗亲理事会,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始了祠堂的重修工程。历经九个月,祠堂重修工程告竣。

他接着说,托真祖及其他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的保佑,托以上说到的各位族人的真诚捐款奉献,我们李氏宗祠焕然一新!今后,我们理事会一定会总结经验,做好祠堂后续工作,谋划下一步的工作内容方向、路径方法,进而管理好、利用好祠堂,为教育后代子孙继续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为李氏一族的兴旺发达,继续尽心尽力,再创宗祠文化新辉煌!

他的讲话,受到了族人的高度认可和热倩的赞扬,会场台上台下,一齐把热烈鼓掌送给这位坚强不屈的修祠第一功臣!

常务副会长、总顾问李天会,代表第一届李氏宗亲理事会,向大会作2017年修祠、续谱的两大工程的工作汇报。他从三个方面回顾工程进展,表彰各类别的典型人物,以及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捐款捐物出人工,男女老少齐上阵。李氏宗亲齐动员,祠堂旧貌换新颜。他说,从2017年清明节,仅用九个月时间,就收到1600余人次的65余万元的捐款。修祠总指挥渔村常青,劳心劳力,出谋划策,四处奔波,无怨无悔,一心一意,把心血完全倾注于宗祠的重修建设中。他四处联系族人中,如李润录、李天才、李王启等10名尊祖敬宗的社会贤达人士,为解决资全短缺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修祠过程中,投入的义务工达3000多个。技术设计李付林,在老父患癌病治疗期间,从长治到祠堂多次驱车往返,多次来工地免费作技术指导及建筑设计。有关专业人士李智发自掏车费往返多次,不要工资做供桌的73岁的李保福和李启修,李启兵,以及理事会的全体成员都是自费参会、不计酬劳地工作,受到族人的肯定与赞誉。

二、走村串户探访族人寻线索,掀起李氏续谱新高潮。他说道:我们的常务副会长、修谱专家李刚毅从2016年盛夏开始,直至现在,他都是拎着电脑,拿着相机,自费往返豫、晋两省,走乡串户,寻线索,找证据,对照家谱,辨别真伪,编辑入谱。在其垂范与鼓励下,数十名族人加入到续谱的队伍之中。另外,负责宣传、发动工作的李银生、

李艳云,作为工程总监的李伏军,负责出纳保管的李山明,任财务会计的李五拴,管网络收账与发布的李江生,都能各司其职,严格财务收支,为修祠做出了自己独特的努力与奉献。

三、下步工作内容及安排。

1、制定并完善祠堂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捐款与慈善救助方黎等各项规章制度。

2、广泛深入开展家族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

3、进一步完善和宣传落实好家规族训。

驱车远道而来的曹家井李福祥发言,他代表捐款大户曹家井润录与天才,向庆典致贺。同时他用"四个了不得"吐露心声:一是,常青带头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修祠,工程进展神速,九个月就建成了美仑美奂、灿烂辉煌的新祠堂,常青践行了他的誓言与担当。很了不得!二是,年仅27岁的刚毅,四处奔波,走访核实,整修编纂,使族谱基本上有了清晰脉络,也带动了众多宗亲分支投入到修谱热潮中。没想到,21世中又出了个修谱专家,很了不得!三是,李氏族人,修祠捐款,一呼百应。向修祠捐款者近1600余人次。以润录为代表的社会贤达一一一天才、王启、军林、七金、伏林、祥芝、现吉、袖昇、玉峰等共计10人,共捐26万元,占全部捐款的40%以上。以上事实,說明我李氏一族,有着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很了不得!四是,以艳云为代表的李氏女儿,代父母捐款,发动家人亲戚捐款,以及众多李氏媳妇,为在外打工的九连池李氏的入谱男人捐款……说明我李氏女性的胸怀宽广,宽厚善良,人格伟大,这更了不得!

同样来自郑州的翟二井族人李软生,在会上讲话。他从宏观、文化的角度说道:一是李氏宗祠能在九个月内顺利完成,给族人及社公以强烈震撼!二是希望现在的族人和未来的子孙后代,要努力做到"德为上,孝为先,善为荣"!

太阳村的族人、林州电业局原局长李太福在讲話中,一是对以常青、刚毅为代表的修祠、修谱的各位领导、功臣表示感谢与祝贺!二是我族人行修祠之事,担孝道之义,我族人、后人,自当追思、继承、传播九连池李氏的勤劳善良、勇于担当的遗风与家风!三是衷心祝愿族人精诚团结,互相帮助,与邻为善,与他族为善的团结友好理念。四是要研究下一步要把祠堂管好,完善好,不准有损坏祠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任何不良行为!

捐款万元的临淇族人李袖昇在会上发言。他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捐资助修祠,是一个人奉先思孝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在祠堂的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全体族人仍应一如既往,关心、支持祠堂的各项工作!

马儿沟(红星)村族人、中国谱牒师、续修族谱负责人李刚毅,他以史实与数据,从八个方面作了发言:

一、祖德长如东流水,子孙繁似太行山。至今已汇总入谱世系人员25441人。

二、收录明、清两朝,以李宗茂、李嘉和、李嘉谟、李钟贤为代表的九连池李氏文官武将、名人生员72人。

三、确认收录以李林全为代表的烈士33人,6人正在进一步核实中。

四、英雄模范27人。

五、研究生以上学历30人,其中博士5人。

六、副处级党政干部13人。

七、副高级职称的企事业单位人员9人。

八、感动社会的典型人物有:现代的前子岗学校教师一一李随堂,在1975午茶店大洪水时,舍己救学生,为县内外各界称道赞美。又如近、现代李氏媳妇郭贵荣、牛花芹,尊亲齐家,团结家人。

刚毅用以下两句话,表达续修《林虑九连池李氏族谱》的深切感受:

祖宗在前到此自知同族近,

骨肉不和归时冰释一家嫌。

他最后以四句话,寄语我李氏族人:

前人不修谱,后人寻根苦。

今人不修谱,后人不知古。

在会场上的汤阴寺湾和东姚李家湾李氏族人代表及特邀来宾。来自始祖隶籍地壶关树掌的家族代表李玉敏,以个人名义,向祠堂庆典捐款500元。

会议上,还安排了设计施工技术人员代表李付林、无私奉献的老木匠、艺术人员代表李启修等类别的发言。

祀典与庆典结束后,下午2:00许,由族中快板王李启修为族人说快板,赞新祠,颂功臣,为接下来的戏剧演出做预热活动。

以下为近千名李氏族人在观看由"濮阳市百花豫剧团"演出的戏剧一一一一《清官颂》的剧照。

《清官颂》剧照(一)

《清官颂》剧照(二)

在现场,从十七世至二十三世的族人在李氏宗祠大门前合影,以为纪念。

这是理事会副会长、真祖十七世孙李山明祠前留影。

十八世族人祠前合影

十九世族人祠前合影

二十世族人祠前合影

二十一世族人祠前合影

二十二世族人祠前合影

二十三世族人暂缺合影

远道而来的辉县盘底庄族人祠前合影

九连池李氏宗亲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合影

这是主殿前的大青石香炉,仍然看到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的"高香"在炉子上燃烧,香烟袅袅升腾,直至祠院的上空!

它应是吉祥含瑞的香烟,它应和着祖灵归位的祀典!

它应是尊祖敬宗的香烟,它报告了新祠落成的庆典!

文章来源于:李氏一族

福建省李氏大宗祠景点 福建省李氏大宗祠景点在哪里

1. 福建省李氏大宗祠景点在哪里

福建李氏是李世民后裔


2. 福州李氏宗祠

罗星塔

罗星塔耸立在马尾罗星山上,离福州市区21公里。

198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星山原本是江心岛屿,俗称磨心岛;经过几百年沧海桑田,磨心岛与陆地相连,成了陆上一个高阜。罗星塔塔高31.5米,7层8角,每层都有石砌栏杆和泻水檐。檐角上方镇有八方佛,檐角下悬风铃,海风吹来,叮当作响。

据《闽都记》载,罗星塔为宋朝岭南(今广东)柳七娘所建。相传七娘原是李氏女嫁给柳七郎。由于丈夫谪戍福建时死去,七娘闻讯变卖家产,来磨心山建此石塔,为丈夫祈求冥福。

明朝万历年间,罗星塔被台风摧毁。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在宋代塔座的基础上重修。第二层有一方塔铭,是清乾隆时福州郡守李拔所撰。铭中把罗星塔的形势和作用概括为“中流砥柱,险要绝伦,以靖海疆,以御外侮”。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中法海战就是在罗星塔下的马江进行的。罗星塔又是国际上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之一。塔顶原有一小窗,就是用来供守塔人点灯导航用的。

清末一次台风,把塔顶刮走了,重建时,人们特地造了一颗直径近7米的铁球嵌在上面。 由于外国船来福州都在罗星塔下抛锚,外国水手把罗星塔称为“中国塔”;即使没到过福州的海员,也知道这座古老的宝塔。

罗星塔原为港口航海灯塔标志,早在明初就标绘在航海图中,是国际上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之一,世界邮政地名称为“中国塔(ChinaTower)”。

过去的几百年中,从世界各地邮到马尾的信函,只需写“中国塔(ChinaTower)”即可寄达,这恐怕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3. 福建李氏大宗祠简介

上杭丘氏总祠,原名上杭丘氏宗祠,坐落在福建省上杭县城关解放路206~208号,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比稔田李氏大宗祠早建20多年,属清代中晚期建筑,该祠占地约6000平方米。早年为海内外丘氏(邱氏)裔孙纪念客家丘氏开基始祖丘三五郎的宗祠。属典型的清代古建筑,也是最具特色的客家古建筑之一。属土楼围屋式结构兼有客家民居“三堂出水”的建筑风格。该祠占地约5000平方米,坐北朝南,连进四大栋,四周围房,配房为二层建筑计100余间。

“丘氏总祠” 也是清朝著名的抗日保台爱国志士丘逢甲创办“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所在地,是福建省最早的民立师范,是上杭历史上第一所培养师资的学校。 2006年,丘逢甲师范传习所旧址(即上杭丘氏总祠)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涉台文物。


4. 李氏宗祠图片大全

  上联:金池映祠贵源祖德  下联:吴山流水高树人家  李氏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道德传家,太白遗风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  上联“道德传家”源自老子;下联“太白遗风”“诗酒流芳”指唐代大诗人李白  卫公勋业,元礼门墙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  上联典自唐朝时期的李靖屡建军功,太宗时封为卫国公。下联典自东汉朝时期的李膺,字元礼,以声名自高,后进有登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陇西望族,北海名流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  全联指唐朝时期的书法家李邕,扬州都江人,善注《文选》。玄宗时官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文名满天下,著有《李北海集》。  陇西世泽,冯南家声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  全联典自汉李广,陇西成纪人。以及唐高祖李渊,祖籍陇西成纪。“冯”,即冯翊,古地名,今陕西省大荔县。  邺侯世泽,楷模家声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  上联典自唐朝时期的李泌,封邺侯。下联典自东汉朝时期的李膺,字元礼,太学生称“天下楷模”。  经传道德,名重谪仙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  上联典自春秋时期的老子,名李聃,著有《道德经》。下联典自唐朝时期的李白,贺之章称之为“谪仙人”。  漱玉词丽,娘子军兴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  上联典自南宋时期的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著有《漱玉词》。下联典自唐高祖李渊之女平阳公主,其夫柴绍随李渊起兵反隋,平阳公主在陕西招募军队七万余人,时称“娘子军”。  五言通用联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撰书联。  七言通用联  龙门驾种推元礼,风阁鸣高仰邺侯  ——汉沽八大门“李氏宗祠”门联  上联“龙门驾种推元礼”,考证元礼原指赵元昊,宋天圣六年(1028),元昊领兵破回鹘,夺甘州,立为太子。元昊雄毅大略,熟兵书、懂法律,晓佛学,通蕃汉文字,称帝建国,号大夏。  下联“风阁鸣高仰邺侯”,邺,为古地名,指河北临漳县以西。侯,指我国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推测看,古时李姓先人在邺一带为世人敬仰的高爵位家族。  邹鲁圣人曾问礼,唐朝皇帝也求诗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  上联典出孔子问礼李聃之事。下联典出唐玄宗李隆基求诗于李白之事。  岷江水利千年颂,太白诗风万里香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  上联典出战国水利家李冰,开凿都江堰。  下联指唐代大诗人李白,诗名万里。  八言以上通用联  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  宗开淮左,忠良孝友笃家风。  ——此联采用安徽省嘉山县曹府山李氏宗祠联。  上联典出李氏郡望及历史上李氏人才辈出,不乏“将相公侯”;下联典出本支李氏定居于淮河西岸,以“忠良孝友”为家风。  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  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  此联采用四川省成都市大街太平巷李氏宗祠联。上联“理官”,指李氏源于大理官;“柱史”,言老子(李聃)曾任周朝柱下史。下联典出成都这支李氏的迁徙,据民国时期《李氏族谱》:唐朝大将李光弼本是营州柳城契丹族人,归唐后姓李氏,屡立战功,封临淮郡王,定居金陵,又向南方数省迁徙。元、明以后,有一部分从南方西迁,其中广东李氏的一支于清朝乾隆年间辗转迁至蜀地,定居成都。  田可耕,桑可蚕,书可读,袭誉传家至宝;  战则胜,攻则取,守则固,文忠开国殊勋。  ——佚名撰李姓宗祠联  上联典出唐代江南巡察大使李袭誉。下联典出明代大都督府左都督李文忠。


5. 福建李氏大宗祠地址

1、陈姓:福建第一大姓,428万人,占福建人口的11.51%,是不是很吓人呢?最早迁入的陈姓是在晋朝开始的,目前全国陈姓人口排名第5位。

2、林姓:福建是林姓第一大省,390万人,占福建总人口的10.17%。走在福建的街道上,预见陈林两姓的几率高达1/5以上。南方林姓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等地,目前林姓在全国排名18位,可谓典型的南方大姓。

頭條萊垍

3、黄姓:黄姓是我国大姓,排名第7位。黄姓在福建排名第三位,217万人,是中原士族入闽四大姓氏之一。黄姓在福建有5大主要流派:紫云派、禾坪派、虎丘派、青山派、檗谷派。頭條萊垍

4、张姓:张姓人口在福建约有207万人,相传在唐高宗年期间迁入。张姓人口在全国也是大姓,排名全国第三位。

頭條萊垍

5、吴姓:福建的吴姓也是比较多 的,165万人,很多移民东南亚的吴姓人口大部分来自福建。吴姓人口在全国排名第9位。

條萊垍頭

6、李姓:李姓在福建有162万人,起源于唐高祖年间迁入福建,李元祥被称之为李氏入闽之太始祖。李姓在全国排名第2位。

條萊垍頭

7、王姓:王审知是福建王姓始祖,被尊为“王姓闽台祖”。福建有王姓人口154万人,而全国王姓人口排名第1位。

8、郑姓:福建有郑姓人口125万人,南迁始祖郑庠的次子郑昭被称为“入闽始祖”。全国排名中,郑姓人口排名第21位。

9、刘姓:114万刘姓分布在八闽大地,福建刘姓始祖为刘存,唐中和光启年间(公元885年),他率子、侄从河南固始县来闽。全国排名中,刘姓排名第4位。垍頭條萊

10、杨姓:杨姓在福建有人口98万人,因为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杨姓向福建、广东以及海外大范围移民。杨姓排名全国第6位。


6. 福建李氏大宗祠出了哪些人物

亲爱的百度用户:

您好!

很高兴为您解答!

为您查询到以下相关信息,据此进贤是南昌辖区,应该是曹王或吴王的后代,因此算是李世民后代有理据。建议您要去相关祠堂了解更详细的信息!

江西李氏的五大世系

  李华林曾经考证过,除西平堂李氏外,江西还有4个主要的李氏世系,分别是: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和福建上杭李氏。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即唐太宗幼子曹王明后裔。曹王明五子李偲的后代李崇在唐昭宗景福二年(即公元892年)出任荆州刺史,乾宁元年(即公元894年)改洪州刺史,乾宁三年遇兵变身亡。葬洪州新建县至德观生米山之阳。在这次突变后,李崇的家人无心于官场,从子李枢,就是李暕的三世孙,游学来到丰城县广丰乡之葛山,求学于葛天旻,居家葛山,其四世孙李贵再迁居丰城县长宁乡之罗田,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罗田李氏。李崇的儿子李蓬弃仕隐居江西临川大岗之乔上,子李胜迁居丰城县正信乡即现在的段潭乡,二世孙李从,字伯顺,择地依湖建村,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下李)。

  丰城的曹王世系李氏,在丰城约2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宜春、抚州,以及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福建的南平地区、广东的英德地区,四川一些地区和山东的定陶地区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是唐高祖李渊幼子滕王李元婴的后裔,李元婴曾封滕王,遥领洪州都督。唐朝末年五代初年,滕王李元婴的裔孙李荣,居家山西上党,生有五子,次子李神福携三子承鼐、承鼎、承鼒来豫章平乱,唐哀帝天祐三年(即公元906年),李承鼐领偏帅印至江西丰城杨梓洲象牙潭溺水阵亡。李神福痛失长子,无心回上党老家,带领幼小的长孙,为儿子守墓居家枫林。次子李承鼎居家白州,二世孙李安乏嗣,立李承鼒三世孙李士玑为嗣。三子李承鼒居家丰城湖茫南头历上,二世孙李霸定居湖茫,逐成当地望族,俗称丰城湖茫李氏(即上李),其开基祖李承鼒。李霸四子李士玑过继到白州为嗣,白州李氏与湖茫上李同脉。

  丰城的滕王世系李氏,在丰城人数不多,约2千余人,但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目前主要分布在宜春地区、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一些地区等。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即唐太宗三子吴王恪的后裔。吴王恪的九世孙李衜(dao音)辅佐唐朝末帝唐哀帝,任太子太傅,但当时朝政已被梁王朱温控制,公元905年六 月,爆发“白马之变”。此时唐哀帝已知道自己的命运,密召李衜,令其携带皇家族谱逃离西安。李衜带领少部分家族成员先是到湖北,随后逃到江西永修县的深山里名叫磨刀的地方隐居下来。一说开始就没有磨刀这个地名,是李衜为了不忘记国破家恨,时刻教育子孙们学文习武,恢复李唐政权,就在家门口的一块大岩石上磨刀磨剑,外姓人称他们为磨刀李家,开基祖为李。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原是人数众多的望族,现在磨刀村的人数不多,约200余人。但是,迁居在外的后裔特别多,从磨刀李村迁分出去后裔,在外建村都成为当地的望族,李后裔号称有40万之众。

  永修的吴王世系(磨刀)李氏主要分布在九江、抚州,以及南昌周边县区,外省主要在湖北大部分地区,四川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部分地区。

辛苦答题,只为您的肯定,如有用,请采纳,谢谢!


7. 李氏大祠堂在哪里

在清代晚期,李氏家族第三代族长李绪远在距祠堂200余米外建起家宅。后其子李亮清继承父业,历时15年,在其父所建旧宅改修扩充,建成拥有西式拱门走廊,客厅、套房和小姐绣楼的李亮清庄园,又称“李氏庄园”,坐落在李氏宗祠西南150米处,与宗祠互为犄角,是一座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


8. 福建省李氏大宗祠景点在哪里呢

莆田黄石西洪有一个李氏祠堂,那里姓李的蛮多的。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最后祝你顺利能找到…


9. 李氏宗祠落成庆典

上犹李氏宗祠由上犹一带李氏家族为祭祀李氏家族先祖集资修建


10. 李氏宗祠最大建在哪里

李氏大宗祠坐落于福建上杭稔田镇官田村。始建于1836年,由李氏后裔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公所建,被誉为“客家第一祠”。


11. 福建李氏火德公大宗祠

福建上杭稔田镇。客家第一祠是为了追怀在宋朝就移居到福建的李姓祖先,被许多李姓人士尊为"入闽始祖"的李火德而建。据载,李火德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子李元祥的后裔。上杭稔田是入闽六姓(李,游,黄,刘,邱,陈)始祖的发祥地,每年海内外男女老少累计数十万人皆驱车前来聚集一堂,观光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