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革命根据地烈士碑

凤凰山革命根据地烈士碑

凤凰山革命根据地烈士碑位于潮安区凤凰镇欧坑村,年代为2003,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20年4月16日,凤凰山革命根据地烈士碑被公布为第四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革命根据地烈士碑,凤凰山革命根据地烈士碑简介,凤凰山革命根据地烈士碑-潮州市潮安区凤凰山革命根据地烈士碑

凤凰山革命根据地:青山多忠烈 精神永流传

凤凰山革命根据地是潮汕地区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潮汕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主要根据地之一,又属中央苏区闽粤赣边区之组成部分。在长达20年的革命斗争中,无数革命志士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5月22日新闻视频

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位于凤凰镇欧坑村,这里三面环山,一片葱茏。公园占地面积20亩,包括烈士碑、纪念馆、碑廊、浮凤阁、韩凤亭、思源亭等部分。拾级而上,凤凰山革命根据地烈士碑巍然耸立于半山腰,烈士碑高15米,碑下前沿照壁镌刻着“碧血丹心,气壮山河”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凤凰镇老干所原党支部书记 李擎天:凤凰山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三个革命时期,在这前后差不多20年的时间里,整个根据地一共牺牲了1000多位烈士,上面这座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这些先烈,让下一代学习前辈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凤凰山,主峰海拔1497米,屹立于韩江中游东岸,俯瞰潮澄饶平原。山脉蜿蜒,东北遥接西岩山趋闽西,东南延伸至小莲花山直奔平原,与南澳岛相望,适宜军事活动的灵活开展。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陈立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正是利用凤凰山这闽粤边境的地理优势,将其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到潮安澄海、饶平、南澳汕头,以及丰顺大埔以至福建交界的部分地区,形成倚山临海山地与平原互为依托、互相呼应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红色战略区域。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潮澄澳县委领导的红军就在凤凰山开辟革命根据地,成立潮澄饶县革命委员会,建立浮凤苏区,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研出版科科长 沈翘:在浮凤区委的领导下,土地革命在凤凰山区迅速兴起,90多个赤色乡村组织了农会、妇女会和地方赤卫队,各村农民纷纷动员起来,与地主恶霸斗争。浮凤区委还把群众和赤卫队组织起来,建立赤色联防,多次粉碎敌人的进攻,并组织袭击凤凰圩周围的后备队据点,粉碎了敌人对赤色乡村的“围剿”,使根据地得以巩固。

在凤凰镇区,一座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记载着女战士黄秋富的感人事迹。黄秋富,1918年生于凤凰虎头村,少年时受舅父影响,开始接触进步思想,积极投身革命实践。

凤凰镇老干所原党支部书记 李擎天:黄秋富烈士她12岁就参加游击队的活动,帮助游击队插红旗、送文件、贴标语。

1934年1月15日,中共浮凤区委委员黄来敬、交通员黄秋富等4人,在凤凰圩开会时被敌人包围。当时黄秋富迅速大声叫喊,使正赶来开会的同志闻声转移,免于遭难。黄秋富4人被捕后受尽酷刑,但意志坚定,始终没有动摇。

凤凰镇老干所原党支部书记 李擎天:敌人用金钱、地位诱惑,但是这些都不起作用。牺牲前,她视死如归,还在那玩小石子,若无其事一样,最后还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牺牲时她只有16岁,后来人把黄秋富比作是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女战士。

在凤凰山这片光荣的土地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游击队曾利用凤凰山一带山区,作为与闽南、兴梅的走廊纽带。抗日后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纵一支队遭到国民党顽固派包围,转移上凤凰山休整,后奉命赴大北山集中时留下武工队继续巩固基地工作。

1947年,潮澄饶县委由隐蔽活动转向以反“三征”(反征粮、反征兵、反征税)为中心的公开武装斗争,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辟、重建凤凰山革命根据地。

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研出版科科长 沈翘: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韩江地委领导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司令部都设在凤凰山。1949年1月凤凰全境解放后,凤凰山革命根据地成为闽粤赣边区党委和边纵、韩江地委、潮安党组织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粤东唯一健全存在的解放区

凤凰山革命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革命红旗,走过极其艰难的战斗历程,面对强大的敌人军事“围剿”和政治迫害,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和隐蔽斗争,依靠人民群众,开展了山地与平原相结合的游击战争,最后战胜敌人。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陈立佳: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遭到反动派多次“围剿”的烧、杀、抢、掠,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代价,在支援革命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为潮汕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来源:潮州市广播电视台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被评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

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关于

公布新批准省级烈士纪念设施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省人民政府于2022年2月17日批准五指山市辖区内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评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现予以公布。

五指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按照《烈士褒扬条例》《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及保护管理,规范服务内容,提高管理水平。深入做好英烈事迹发掘整理,扎实做好史料研究,加大宣传、陈展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开展祭扫、纪念活动,充分发挥省级烈士纪念设施在传承红色基因、缅怀英雄烈士、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

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2022年2月25日

海南五指山旅游整合

文章转载来源: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 往期回顾 -

(点击图片可获取全文)

中国影像方志——海南卷五指山篇

五指山市开通3条市际客运专线便利群众出行

食在五指山 | 那些让您迷恋的山野/风情/雨林……

井岗山革命根据地旅游 建立井岗山革命根据地

1. 建立井岗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其意义在于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

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敌人很强大,革命的道路还很长。也说明中共开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宁冈,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

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建立了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兰花坪。

1928年10月至11月,在宁冈茅坪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重要著作,深刻分析了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状况,认真总结了井冈山和其他小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科学阐明了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正确地回答和解决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尤其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

4. 建立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目的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扩展知识

毛泽东确定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是因为:党在这个地区的群众基础较好,大革命时期各县曾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并有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地方农民武装在这里坚持斗争,他们愿意同工农革命军相结合;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周围各县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易于部队筹款筹粮;由于地处两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比较远,加之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又存在矛盾,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因此,毛泽东反复教育干部和战士,坚决为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政权而奋斗。

5. 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星星之火,能够燎原,使中国看到了期希望。星星之火能够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能够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6. 建立井岗山革命根据地观后感

八角楼上这篇课文他。写的是1927年毛泽东主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革命的事情。主要写的是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之下,在寒冬腊月里,然后穿着单薄的衣服,每天晚上在八角楼上工作。其实,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应该从中明白到,我们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的,我们的领导人为了我们的新中国付出了许多的。

7. 山东井冈山革命 据地

井冈山市,江西省直管市,吉安市代管县级市,地处江西省西南部,地处赣湘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 井冈山市位于北纬26.34°,东经114.10°之间,东邻泰和县,北接永新县,南临遂川县,西接湖南省茶陵县、炎陵县。总面积1276平方千米。

 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的建制沿革:

根据拿山长牛岭古汉墓挖掘考证:井冈山地域内自东汉开始有人类繁衍生息,自西晋太康元年(280)起,此地域分属庐陵郡西昌、遂川县地,随着朝代的转换和建置的不同,此地域仍分属永新、遂川和泰和(即拿山乡小通村)辖地。

井冈山斗争时期,在中共湘赣边界党和工农兵政府领导下,于民国17年(1928)2月,在茨坪建立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属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管辖。10月底,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指示,新遂边陲特别区改称大小五井特别区,归中共宁冈县委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0月,中共江西省委、吉安地委为加强井冈山革命老根据地的开发建设,在茨坪设立井冈山特别区,为遂川县辖。

1957年,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委员会下放500名省、市直属机关干部到井冈山,于1957年成立国营井冈山综合垦殖场,与井冈山乡(即由井冈山特别区改称)合并。

1959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江西省井冈山管理局,驻茨坪,属江西省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7月,正式挂牌成立。其管辖范围包括:原宁冈县除韩江人民公社外的全境,永新的拿山人民公社,遂川县的井冈山人民公社。

1959年11月,宁冈恢复县建制,以井冈山管理局的行政区域为宁冈县的行政区域,县治设茨坪,宁冈县人民委员会与井冈山管理局合署办公。

1961年12月,宁冈县与井冈山管理局分治,宁冈县由吉安专区领导,井冈山管理局由省直辖。

1968年3月2日,改井冈山管理局为井冈山革命委员会,由省直辖。

1969年,井冈山革命委员会改属井冈山专区。(1968年2月,改吉安专区为井冈山专区)

1977年1月24日,恢复井冈山管理局,为县级行政单位,由省直辖,仍治茨坪。

1981年10月,撤销井冈山管理局行政建制,设立井冈山县,隶吉安地区。(1979年7月,改井冈山地区为吉安地区)

1984年12月,撤井冈山县立县级井冈山市,隶吉安地区。

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宁冈县和县级井冈山市合并,组建新的县级井冈山市,由江西省直辖,吉安市代管。

  井冈山不仅有丰厚的历史内涵,而且还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面积为261.43平方公里,分为11个景区,76个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先后开发了茨坪、龙潭、主峰、黄洋界、茅坪、龙市等6大景区、30多处景点。这里,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苍茫林海,飞瀑流泉,融雄、险、秀、幽、奇为一体,峰峦、山石、溶洞、温泉、珍稀动植物、高山田园风光应有尽有。   井冈山有迄今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好的7000多公顷次原始森林,有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的覆盖率达到86%,空气质量远远超过国家一类标准,可以说井冈山就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