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顶山遗址群

宝顶山遗址群

宝顶山遗址群位于西北部的山里乡山里村北,挠力河右岸,年代为汉、魏,类别为古遗址。宝顶山遗址群(4处):(1)宝顶山城址(2)山里西山遗址(3)山里乡遗址(4)光明西北城址2005年1月31日,宝顶山遗址群被公布为第5批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宝顶山遗址群,宝顶山遗址群简介,宝顶山遗址群-双鸭山市饶河县宝顶山遗址群旅游指南

十大抗蒙山城遗址!云阳磐石城上将新建宋蒙战争遗址群

作为重庆境内现存的十大主要抗蒙遗址——云阳磐石城今年将启动实施保护了。

记者从云阳县政府获悉,该县将新建宋蒙战争遗址群——磐石城保护项目,并列为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来实施。

磐石

石城又名大石城、磨盘寨,位于云阳县新县城至高处,形如巨大磨盘故名。

此处地势险要,扼长江与澎溪河,军事地位极为重要。

南宋末年在此筑磐石城防御蒙古军队,与万州天生城、奉节白帝城等一起,成为扼守三峡的要冲,是川东峡江地带的重要抗元据点,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寨”。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重庆地理地图书店发布《重庆山城遗址地图(南宋)》,收录重庆境内现存的十大主要抗蒙遗址,云阳县磐石城就是十大主要抗蒙遗址之一。

磐石城

据了解,磐石城遗址占地面积约35000平方米,现存遗迹的数量和种类众多,包括城墙、寨门、题刻、祠堂、房址、炮台、暗堡、石墙等,以及残存的建筑构件。

磐石城外的周边区域还分布有石墙、水井、采石场等遗迹。

去年,重庆市文化遗传研究院工作人员开始对磐石城遗址遗迹分布密集区的各类代表性遗存进行发掘,不但发现了明清时期的遗址,还首次发现出土了汉至六朝及商周乃至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器遗存。

清理房址、粮仓、墙基、炮台、水井、道路等各类遗迹19出,出土器物以瓷片为大宗,其他包括铜钱、瓦片、陶片等,瓷片中又以青花瓷为主。

其中,汉至六朝遗存中出土的有少量瓷器残片;而商周遗存数量较多的有夹砂黄褐陶、夹砂红褐陶、灰质泥陶等,可辨器型有花边口沿罐、平底罐、网坠、纺轮;还出土有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器型有斧、砍砸器等。

根据出土器物和遗迹判断,结合文献、口述等资料,磐石城现存文化遗存的年代以明清至民国时期为主。

由此可将磐石城的历史追溯到商周时期,极大地丰富了磐石城的文化内涵。

新石器时代人类史前文明一般多在长江沿岸平原地区发现,而这次在磐石城这种高山地区发现人类史前文明遗迹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生存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这也是云阳县地下遗迹中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记者 徐志全

编辑 王泺

平山惊现太行山最大日军堡垒群遗址

编者按:为纪念“七七”抗战爆发八十周年,河北敬业集团和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共同策划了大型摄影活动“寻找侵华日军平山堡垒群”,并将历时一个月、六上王母观山所拍摄的1000多张珍贵照片遴选部分编成画册。追寻历史,是一种责任,回顾历史,是为了不被忘记。本期推送内容平山惊现侵华日军堡垒群,敬请关注!

迪山北北顶堡垒群航拍图。这是河北省现存最大规模的侵华日军堡垒群,占地1.2万平方米。

王母观山堡垒群

一、北顶·魔鬼盘踞的地方

北顶是王母观山向西南行约十华里的一处重要的山脉,此处三面环山、地形险要。东接王母观、西望宅北、北临九龙、南向平原。日寇在这里修建了仅次于湾子北山的碉堡群,也是包围、围困、威胁、进攻我宅北根据地的据点。在两年的时间内,敌人在这里制造了很多惨案 ,屠杀我无辜百姓和抗日人员 ,仅修建碉堡射杀死、累死、冻死的民夫就达 600人。北顶是一个人间魔窟。北顶附近村庄的群众,在当地党组织的带领下,与敌人进行了顽强不懈的斗争。

迪山北北顶,盘踞在山坡坐北朝南的日军战地营房,在此可以瞭望20公里以外南甸地区的丘陵和平原。

亲历者说

霍普,又名霍来锁,90岁,平山县陈家院人,抗战期间曾为晋察冀军区四分区游击队队员,后加入5团,任3营9连5班班长。老人口述:数十次去迪山北北顶堡垒和黄巾寨堡垒周边埋地雷和往日军的水源地泼大粪,与日本鬼子展开不间断的斗争。

亲历者说

杨尚忠,男,89岁,平山县迪山北村人,曾在迪山北北顶堡垒服过劳役。老人在堡垒遗址现场讲述了日军的残暴,老人口述:“堡垒周边的山坡上经常看到被折磨而死的民夫尸体,日本鬼子经常在后山背的平台上杀人,尸体直接扔下悬崖,附近村的很多村干部都被抓到北顶碉堡上杀死。我一个叔叔参加八路军,回家探亲连同本家其他三人被抓到碉堡上用刺刀刺死,摔到悬崖下尸骸无存。

亲历者说

抗战老兵李银君口述:日本鬼子在离我家滚龙沟村七八里地的王母观山上修了炮楼,对瓦口川唯一一条路进行了严密封锁。因我村住着晋察冀日报社,就成了鬼子“扫荡”和进攻的目标。鬼子先后十多次对我们这里进行“扫荡”,进村后烧、杀、抢掠,赶走牲口五十多头,烧坏房子 100多间,我家的房子曾两次被烧。抓走了李双春、李黑小等十多人,最后都死在了外地。枪杀了民兵李魁元、李常香等二十多人。每次日本鬼子来“扫荡”,人们都到山上避难,躲进山洞里,白天不敢露面,晚上回家拿点东西,我小时候曾在寺南沟狐子庙北坡住过山洞。

亲历者说

指角沟村 82岁的康兵庆老人清楚地记得,他 8岁那年秋天,住在北顶碉堡的日本鬼子天不亮偷袭他们村。把他和奶奶、大奶奶都捉住了,鬼子逼问八路军的粮食在哪儿,他说不知道。鬼子就用烧红的木炭烙他的大腿,他不说,鬼子又抱起他往火堆里扔,还是打入碉堡内部的八路救了他。后来奶奶告诉他,那人是在他家住过的报社人员叫高岗。至今康兵庆腿上还留着被鬼子残害的足有一尺长的伤疤。

二、北山·不能让敌人安生

藤龙山西顶至马鞍岭3000米长的山脊上现存5座日军堡垒和 1处日军中队司令部旧址,始建成于1943年。当时日军推行“蚕食”政策,在太行山东部沱河北岸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修建了一道治安封锁线。这道封锁线,南起黄巾寨,北经王母山,东过藤龙山秋山到鲁柏山。全线30座堡垒,其中藤龙山8座,驻扎日军司令部,管辖全线堡垒群。日军中队部旧址坐落在马鞍岭东小山凹,有3座堡垒在西、北、东3个山头互成犄角形成防卫。旧址共有中队部、机要室、医务室、军械库、被服库、粮库、士兵宿舍、翻译官宿舍、情报班宿舍办公室、民夫宿舍、浴室、伙房等建筑109间。另有地牢、杀人坑、水塘、操场等各1处,现存水泥、石头建筑3排28间。1939年9月,自敌人建成碉堡后,我当地的抗日军民就和他们进行了顽强地斗争,袭击碉堡、割电线、破坏交通,使敌人不得安宁,我周边村的损失也很大,很多游击组员和群众牺牲。

抹不去的罪证。王母观山北山坐落在山崖的日军4号堡垒。

王母观山北山山顶3号碉堡遗址

亲历者说

张庆录,男,87岁,平山县湾子村人。曾在北山堡垒服苦役多年,受尽屈辱,目睹了同胞被害的惨状,从此心中埋下了挥之不去的梦魇。

亲历者说

营盘村89岁的老人余栓祥清楚地记得,他15岁那年被村里派工到藤龙山顶给鬼子修碉堡,鬼子逼迫他们到九岭村观音堂拆老百姓的房子用来修碉堡。他人小背不动大的木头,有一个叫“三不老”的汉奸非常凶狠,这个“三不老”就用棍子打他,鬼子用枪托打他的屁股,打得他几天下不了炕。

亲历者说

东王坡村民高起华口述:“王母观北山堡垒上的日本鬼子经常下山到东、西王坡村抓村民服劳役,许多村民被抓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三、黄巾寨·六百冤魂

王母观山上共建有堡垒三座,据不完全统计,第一组五座,惨死民夫五百五十余人;第二组五座,惨死民夫六百余人;第三组十座,惨死民夫六百余人;日军为修建这三组堡垒,共残杀我同胞一千八百余人。当时老百姓都说,日军的堡垒群,是用我同胞的尸骨堆起来的。

修黄巾寨碉堡时,被抓来的民夫,在日寇刺刀逼迫下,上山建堡垒、修公路。山高坡陡路难行,从山下往山上背石运料,往返一趟,20余里。每人负重不下百余斤,活儿重吃不饱,每天每人四两玉米面粥,有时也不能保证,这些民夫都是秋天穿单衣或夹衣被抓来的。入冬后,衣服磨烂,不能遮体,寒风凛冽钻心刺骨。在零下十五六度的隆冬,身无棉衣,肚里无食,一个个冻得浑身青紫。为了御寒,民夫们就将装水泥的草袋子或纸袋裹在身上当衣穿,可怜破草袋也缺的很,十人中也不过三四人可以穿上,不几天又被磨烂。谁干活稍有怠慢,日军就用枪托、棍棒毒打,轻者皮开肉绽,重者气绝身亡。每天遭杀戮、冻饿而死的不下四五十人,仅黄巾寨一处就死亡 600人。

黄巾寨日军堡垒遗址

民夫们经受不了冻饿劳累和蹂躏之苦,有些身强力壮的中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也要逃出魔掌。日寇为防止民夫逃跑,加强警戒,各处布满岗哨。凡逃跑被抓回来的都被刀劈身亡;迫不及者就开枪打死。冷泉、湾子、樊土沟一带的村里村外、山上、山下尸横遍野;许多地方死尸成堆,任凭狼吃雀啄,惨状百出,不堪入目。

黄巾寨日军堡垒遗址

亲历者说

闫庄村村民刘振海讲述:1944年5月15日,驻黄巾寨的日本鬼子又一次偷袭了我们村的连峪和马圈,把全村的老百姓集中起来追问八路军的下落,乡亲们面对敌人的刺刀和机关枪守口如瓶。敌人恼羞成怒,一次就用刺刀挑了 18个 15岁以上的男人。面对日本鬼子残暴,我们从未怕过。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天一黑,小鬼子就不敢下炮楼了。

亲历者说

至今指角沟83岁的老人康文祥清楚地记得,他9岁那年,从碉堡上下来的鬼子,曾三番五次地偷袭他家。他父亲叫康金泰,是村支书。有一天天不亮,鬼子把他父亲捉住,五花大绑地后仰着绑在木板上,用火炭活生生地从胸脯上慢慢烙死。那一次被鬼子打死的还有村里 5个人。

迪山北北顶堡垒群北侧的“抛人台”,当年失去劳动能力、生病的民夫及八路军战俘,经常被日军杀害,从这里扔下百丈深的山崖。

枪刺寒,群山咽,烂衣衫,狼哭狗嚎,一千雄鬼奇冤,命系王母观;

负重石,北风寒,棍棒打,夜夜哀号,三大魔窟地獄,此仇不报非好汉。

——为修建黄冷湾三大碉堡群遇难同胞作 张志平

为侵略者立证 为后来者印鉴

——《寻找侵华日军平山堡垒群》序(摘录)

……2015年,志平先生担任总策划的纪录片《平山记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挖出了沉淀半个多世纪鲜为人知、可歌可泣的军民抗战事迹及英雄人物。自己观看多遍,非常感动。为了凝聚企业精神,我派人到河北方圆电子出版社订购了1000盘光盘,发至班组,组织观看,并在《敬业报》上出版专刊,刊登观后感。我还组织了200人的高管团队到迪山北北顶日军的碉堡群遗址集体观看,增强现场感。午饭大铁锅炖菜大海碗饮水,回忆平山的光荣历史,讨论敬业的发展,团结凝聚干部员工的意志和力量,为企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2010年敬业集团的钢铁产能达到1000万吨以后,向多元化发展,购买了南甸地区庄子河以北、迪山北北顶以南的十万亩荒山,以备开发。拥有偌大山场,我心情澎拜,逐一登上每个山顶。不料每登一山顶都有塌了屋顶的石墙建筑,当地老人告之这是日军碉堡。在南北十公里长的山脉中竟有四处日军碉堡群,这些堡垒群是日军侵略中国,进攻晋察冀边区的据点。山下五公里便是晋察冀军区聂荣臻的司令部,真险!看了这些碉堡,感慨万千,在中国的土地上日寇竟如此猖獗,真是令人愤慨!幸好历史留下了这个活证据,我下决心修复这些碉堡,记录日军罪行,警示国人。于是投资5000万元开通了一条二十公里长的盘山公路,直通日军迪山北北顶碉堡群。在当地老人的指点下,按着历史的原貌,把多年倒塌的石墙砌了起来,并逐建筑挂牌,写明当时的用途。北顶碉堡群在海拔1000米的山顶上,东西建筑随山势延绵3公里,当时盘踞着200多名日伪军,先后抓来5000多名劳工修建碉堡,1800人被折磨致死或残杀。

修复工程结束时,我邀请熟知平山革命历史的志平先生前来指导,他看后也很感慨,如此好的爱国主义教材,还不赶紧宣传国人?当即决定用摄影摄像的形式把日寇的罪行拍摄下来编辑成册,永留世间。于是,他组织李君放等十几名摄影工作者踏平荆棘,艰难拍摄,还动用了无人机来助阵,经过五六个月的紧张工作,终于完成拍摄并编辑成书,并拍摄了一部10分钟的短纪录片。

李赶坡

二〇一七年元月二十日

铭记历史 面向未来

2016年,由河北敬业集团和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寻找侵华日军平山堡垒群”大型摄影活动,邀请了10余位知名摄影家历时一个月,六上王母观拍摄了1000多张珍贵的素材图片。随着《平山记忆》摄制组和摄影家们的脚步,平山县王母观山地区的迪山北北顶、王母观北山、黄巾寨的三处堡垒群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向人们“诉说”着侵华日军在平山犯下的滔天罪行。在活动中,每个人都有很多难忘的经历。寻找每一个线索,核对每一个数字,拍摄每一个镜头,采访每一个当事人,都使我们心灵受到震撼!这不仅是在记录历史,也是摄影者心灵净化和升华的过程。

摄影者说

李君放,自由摄影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河北省艺术摄影家学会副主席,《平山老兵》作者,2013年度河北省摄影十杰,2016年度河北省首届文艺贡献奖获得者。

辛七天,纪录片、广告导演,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员。从事影视工作16年,微电影《惊蛰》获得“善美石家庄”微电影大赛金奖,公益广告作品多次获得河北新闻一等奖。

李君放:黄巾寨堡垒在我出生的村庄陈家院村东南方向的最高峰,村里人俗称南堡垒,北顶堡垒在我村的东北方向最高山峰,俗称北堡垒,我小时候就是听着“过鬼子”的故事长大的,陈家院惨案杀害老百姓 47人,我爷爷躲在猪窝里逃了一条命。

辛七天:我们在王母观山顶峰进行拍摄,看到的是保存完整,规模之大的日军堡垒群,让我为之震撼,一种莫名的压抑感涌上心头,那场战争的硝烟虽已消失,但依稀能感受到平山人民英勇抗敌的无畏精神。

摄影者说

郭勇,无人机航拍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

杨振勇,自由摄影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郭勇:从空中看侵华日军的堡垒,像趴在中华大地肌肤上的一条条疤痕,丑陋而且突兀。这些疤痕遗留在这里,那是历史在大地上刻下的痕迹,不会因时光流逝而变淡。这些堡垒,纵然没人去书写,也不会因为时光的远去而消失。这段历史是实实在在的,能够触摸到,因而感同身受。

杨振勇: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在平山县有保存如此完整的日本鬼子侵华的罪证,当这些兵营及堡垒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有满腔的愤怒,也有耻辱感,我很愿意拿起我手中相机,去记录下日本侵略我们的这些罪证,去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些耻辱,让我们的后代记住落后就会挨打。

摄影者说

肖建国,平山县孟堡村人。现为河北省艺术摄影家学会理事、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冶金报》特约通讯员、《河北新闻网》特约通讯员、河北敬业集团摄影记者。

李峰,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鹿泉区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河北摄影十杰。

肖建国:2016年8月,我有幸参与了以“平山日军堡垒群”为专题的摄影及采访工作,……每拍摄一座碉堡,我的眼神总流露出仇恨,每听到当事人一句哭诉,我便会心痛。我愿将我拍摄的影像留给后人,让他们永远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激发爱国热情。

李峰:在拍摄过程中进入我镜头中的一幅幅影像,是日本帝国主义侵我中华,占我国土的铁证。这些堡垒完整的保存使我们可以重温历史,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并激励我们前行。

2016年9月18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和“九一八”事变85周年,由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牵头主办,日本宫崎县日中友好恳谈会、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晋察冀边区研究会、西柏坡纪念馆、河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反思历史,面向未来》——摄影展在河北师范大学开幕,其中展示了日军平山碉堡的调研情况,引起了极大关注和反响,全国和河北各大媒体都给予了报道。

《河北日报》2016年9月19日专版

继大型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和纪录片《寻找侵华日军平山堡垒群》之后,由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和河北敬业集团共同策划出版了画册《寻找侵华日军平山堡垒群》。

“回忆战争是为了反对战争,回望历史是为了继续前进”是这本书编写的初衷。

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各方的积极协助和多位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张志平负责统稿;省社科院黄军毅参与了编辑;张军锋、李君放负责画册的统筹;平山县党史研究室的郄新龙撰写了专题报告;中山国管理处主任王振海撰写了《太行祖山王母观》的介绍文章;刘军增先生提出了修改意见;《晋察冀日报》研究专家张风录采访了部分当事人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藤龙山旅游公司的王青书经理提供了部分照片;发改委印刷厂的韩爱平厂长和设计师薛娟精心设计,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协助。希望本画册出版以后,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鼓劲出力!

摄影者说

陈林,建筑工程师,退休前任河北某企业总工程师。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纽约摄影学院特聘讲师,尼康石家庄俱乐部讲师,佳能石家庄俱乐部讲师。

曹辉,女,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艺术摄影家学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陈林:在拍摄的过程中我真的被那些碉堡群震撼了,在海拔千米的山顶修建如此规模的碉堡群在当年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是何等的艰难,当年的百姓是用怎样的艰辛和屈辱完成的这些工程啊。这些堡垒群在警示我们历史不能忘记!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

曹辉:行走在这些残存的碉堡工事中,忽然感觉到脊背发冷,虽然天蓝草碧,柔风拂面,但风过树移,松涛阵阵,远处深谷间似有不死的魂魄穿行驻足,那是先辈们关注并且牵挂着今天在这片土地上的生长不息的子孙后代们。

摄影者说

郭晓军,自由摄影师。

张文硕,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担任河北长城网、新浪河北摄影记者,现为独立摄影师。

郭晓军:夏末,随影友赴平山迪山北北顶、王母观北山、黄巾寨三处日军堡垒遗址进行了拍摄。三处堡垒相互呼应成了一个完整的堡垒群。每一处堡垒都有碉堡、战壕、营房、仓库、军械库、办公室、伙房、杀人坑等设施遗址组成。由于遗址位处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平日鲜有人迹,所以得以保留。遗址保留完整,实属少见。

张文硕:中华文明五千年史册,每页都谱写着爱国主义的辉煌。此次拍摄日寇堡垒遗址,那一条条战壕和一座座碉堡,无一不是日军侵华的罪证。

附录一:

抗战时期日军堡垒在平山县的分布概况

(摘录)

日军在平山县碉堡分布图

调查:县党研室 张志平 郄新龙 绘图:薛娟

一、日伪军在城东区的驻扎情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寇长驱直入。同年12月18日,侵华日军从获鹿和井陉两路出发侵占了平山城

日军进城后,司令部设在孔庙……在城墙上的各城门房、城角及新东门魁星阁、后城堡、西南角门,修筑了十二个防御碉堡或堡垒。1938年,日军又在城内城隍庙处建大堡垒一个……在城外水碾村、义羊村修筑了堡垒……此后,又在平山城至黄壁庄间修通一条一丈多宽,一丈多深的大封锁沟,切断了建屏县与我根据地的联系。

……1941年秋,敌人在此(蒲吾)修筑了东、西两大堡垒。……同时,还在义羊村西岗坡,修建了堡垒……平山城、蒲吾、黄壁庄三个据点,控制了平石公路和整个城东区。公路、铁路、封锁沟,把城东区划成了许多小块,使之成了堡垒林立,公路、铁路、沟壕纵横的日寇占领区。

日军在平山的司令部

二、日军占领温塘镇和回舍镇

驻平山城之敌,为使平山城附近一带变为其外围巩固区,联合驻井陉日军,于 1938年 10月 6日(农历八月十三)占领了城西四十华里的温塘镇。……日军为加强戒备,巩固其据点,在温塘河西岸、村西北山坡上,村东及村东南角等处设立了炮楼。……

温塘据点,距平山县城四十华里,敌人补给线长,经常遭我四分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民兵游击队的围困打击……被迫于 1940年 2月 13日(农历正月初六)全部撤往回舍和井陉贾庄煤矿。温塘镇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八路军五团炮轰炸孟耳庄日军堡垒(1944年河北平山)资料提供:胡江峰

东回舍镇是平山城通往温塘镇的必经之路,也是平山通往井陉的咽喉之地。……日军为了保证对温塘之敌物资、弹药的供应,于1939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十二日),占领了东回舍镇,在东回舍镇设了据点。……

为巩固、扩大占领区,严格控制回舍镇,由日军中队长长久宝亲自指挥,从东回舍镇和附近村庄派工、抓伕,在东回舍镇东北角修筑堡垒,堡垒修成后,长久宝调走。高田接任中队长后,东回舍堡垒除留下一个日军小队和部分伪警备队、伪警察外,其余敌人由高田带领到白塔坡修筑堡垒一座。白坡塔堡垒修成后,又迁至孟耳庄,修筑了孟耳庄堡垒和孟耳庄村北山头上的双石洞堡垒。从1940年开始到1942年底,日军先后在东回舍镇,西回舍、孟耳庄、南水、北水、田兴、大吾、近掌、王母、王平、南贾壁、西冶等二十八处修筑堡垒二十八座。……除以上堡垒外,各处还建有许多小岗楼。总之,堡垒林立,岗楼叠起,遍布全区。……

拆掉回舍鬼子炮楼(1944年河北平山) 资料提供:胡江峰

三、日寇“蚕食”南甸区

南甸区是平山县东大门,遭受日寇洗劫最厉害,修建碉堡最多的地区。早在1937年 10月 7日(农历九月初四),日本侵略军就从灵寿县侵入到南甸区的青炭、王坡等地进行烧杀抢掠。

1942年 2月,日本侵略军“蚕食”了两河区,并在秘家岸、胡家町、西李坡、庄沟、西林山顶、对角垴(西林山脚下)、北七汲、西岳村,胡村南山、单杨村,康家村、蒲北等地修建了北七汲据点和 18个碉堡。……日寇步步进逼,于 1943年3月11日(农历二月初六)又一举侵占了南甸镇。这样,在一月之内就“蚕食”了南甸区的四分之三,计四十七个行政村,面积约 140余平方公里。

遍布在满山坡的日军战地营房

日军占领南甸镇后,四处抓伕,在镇上修起了三个大碉堡和很多平房,供敌人大队部居住,常驻日军 34人。此外,又在耿白雁、马圈、王陈庄、河岸头(觉石院村南),觉石院、北策城、堂堂铺(西王坡村北)、娘娘山(东王坡村东),谷青炭、二青炭、贾青炭(村东界牌岭),雀城岭(孔家庄村东安里村西),西相公庄等地修建堡垒 16个。……8月中旬,日军为弥补其兵力不足,又调来伪治安军一个中队驻扎在北白雁,并在村里修建了两个大碉堡,强占民房百余间。……

迪山北北顶东堡垒入口

1943年秋季大“扫荡”,敌人“蚕食”南甸区后,便开始抓民夫,拆民房建据点修堡垒。敌人为扩大对南甸区的“蚕食”与占领,在“蚕食”北顶、黄巾寨的同时,又“蚕食”了郭苏区东部的十几个村庄,将其前沿阵地推进到奉良河以东尚家湾一带。又在楼子涧、王家窑、中石殿、马湾修建了一个据点和四个堡垒。……至此,南甸区 190平方公里的土地,已全部被日军所“蚕食”。共计修建据点五个,堡垒三十四个。加之两河区、郭苏区东部修建的据点和堡垒,敌人在滹沱河北岸,奉良河以东地区共修建据点七个,堡垒五十一个。……

附录二:

太行祖山王母观(摘录)

王母观山的景观景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一是奇石,有展翅飞翔的鹰嘴石,伏卧不动的金鸡石,岿然矗立的金刚石,层级分明的千页经书;有探身而出、悬空半挂的清凉崖,有光滑圆润、水波清澈的王母娘娘洗脸盆……二是洞深,主要有深不见底的朝阳洞,有夏天向外冒凉风、冬天向外冒暖风的风洞。三是泉清,知名的有马泉甘泉、玄女泉、王母井等,这些泉井旱不竭、涝不盈,古往今来供应着山上众多的僧道和群众用水。特别是马泉,现在还浇灌着山下的数百亩良田。四是雨奇,当地群众有句“王母观带帽,非下雨没闹儿”的谚语,意思是只要看见王母观山顶出现了浓云,周围村庄一定会下雨。这是因为独特的山势地形所形成的独特的地形雨、小气候。据当地老者讲述,在王母观山半腰的狮子坪,每隔六七天就要下场雨,人们称之为为王母娘娘的“浇花雨”。

……抗日战争时期,王母观山地区是我党领导的坚强的根据地,这里的群众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和日军进行了殊死的斗争。1943年,日寇在王母观山修建了3个大堡垒群,对我根据地进行骚扰和进攻,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王母观山大惨案”。王母观山是平山的母亲山,也是见证红色历史的英雄山!

(作者:王振海,中山国管理处主任)

撰稿:张志平、郄新龙、肖建国

摄影:李君放团队、辛七天团队

资料提供:平山党史研究室

视频提供:长城全媒体集团

联合编辑: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爱平山网、中山国微信公众号

黄华山公园(革命遗址群)

黄华山公园(革命遗址群)于1997年6月经南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南平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华山公园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为城中之山,山上林木葱郁、曲径通幽,亭台楼阁点缀其间,秀丽为一城之最。1926年11月,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在党代表萧劲光、师长戴岳的率领下,一路攻占了光泽邵武建阳,并于12月初占领建瓯,在中共建瓯支部的全力配合下,全歼北洋军阀周荫人部一个团,何麓昆部3000多人宣布投诚。此后,北伐军相继占领政和浦城、南平等,北洋军阀对闽北的统治宣告结束。萧劲光、戴岳等捐银洋二千圆,倡议修建黄华山公园。1979年县政府重建黄华山公园,1985年萧劲光大将为公园落成题名。

目前公园内除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核心部分的革命烈士陵园之外,还有中共建瓯支部纪念亭、中共闽东北特委纪念亭、福建公学纪念亭、长江支队纪念亭、四省百县绿化纪念亭等革命历史遗迹。公园自然景观有黄华阁、挹爽亭、六角亭、咸宜亭、待月亭、二华叠翠亭、夕照亭等,山域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520平方米,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接受爱国教育的好场所。

革命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黄华山公园西侧半山腰,主体建筑为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烈士事迹陈列馆各一座。

烈士纪念碑高24米,建筑面积896平方米。纪念碑的正面书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黑体大字,碑座正面雕建瓯县政府撰写的碑文,记述了建瓯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进行艰苦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

烈士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4.11米,宽6.76米,呈椭园形,占地面积472平方米。墓碑上书“烈士墓”,墓内安放烈士骨骸和骨灰70余具。

烈士事迹陈列馆位于公园西南,建筑为单层砖木结构,内设有陈列室、休息室和值班室,占地面积156平方米。馆内陈列解放前和建国后为革命建设事业牺牲的烈士事迹史料。

中共建瓯支部纪念亭

1926年,在上海入党的闽北籍青年葛越溪和潘作民,受中共上海区委领导人罗亦农、赵世炎等的派遣回到福建开展革命工作,接着又受中共福州地委派遣回到建瓯建立中共地方组织。同年7月,葛越溪和潘作民与先前回到建瓯的杨峻德一起,成立了闽北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建瓯支部,书记葛越溪,组织委员潘作民,宣传委员杨峻德。2006年6月,建瓯市政府拨款在黄华山公园正中央修建了纪念亭。

中共闽东北特委纪念亭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集中兵力围攻苏区。为了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坚持游击斗争,1935年8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在崇安岚谷乡的黄龙岩召开分区委扩大会,会议制定了以革命老区为依托,保存有生力量,积极向外发展,开辟游击新区的斗争总方针。1935年9月,闽北独立师第二团团长饶守坤、政委王助率部进军闽东北,开辟了闽东北游击根据地。部队几经辗转进入到建瓯县玉山富地村,迅速打开了局面,建立了以迪口、玉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并成立了中共迪口县委,把游击区域扩大到闽东北地区。1936年6月,中共闽东北特委与军分区在建瓯县玉山富地后门山大板厂成立,王助任特委书记,饶守坤任军分区司令员,左丰美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下辖中共建松政中心县委和迪口县委,为领导闽东北的游击战争提供了组织保证。2006年3月,建瓯市政府拨款在黄华山公园西侧修建了纪念亭。

福建公学纪念亭

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在望,为适应这一形势,为福建解放区的接管工作培养急需的干部,5月下旬,中共闽浙赣省委决定在建瓯(5月13日解放)筹办福建公学。校长曾镜冰,书记施能鹤,副校长王一平,教务主任李清藻。6月19日,中共闽浙赣省委在建瓯黄华山创办了福建公学,招收闽浙赣三省(主要是闽北)具备初中程度的知识青年和闽浙赣游击队员300多人进行培训。7月下旬,参训学员大部分毕业,他们中有的参加了解放福州的战役,有的充实到已解放的县委机关工作。福建公学的创办,培养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为顺利解放和接管福建,建立人民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建瓯市政府拨款在黄华山公园东侧半山坡修建了该亭(亭内还有纪念这一事件的石碑一座)。

长江支队纪念亭

1949年初,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中共华北局受命从太行、太岳两区党委抽调干部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并经渡江总前委书记邓小平批准,进驻福建,沿途日防敌机,夜斗残敌,行军六千里,八月初抵瓯。二大队二中队107人奉命驻瓯工作。是时战火方息,匪特猖獗,民不聊生。二中队同志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革命精神,广泛团结地方干部和各界群人士,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与部队一道组织投入筹粮支前,建立基层政权,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党赋予的光荣使命,为建瓯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1999年建瓯市政府拨款在黄华山公园修建了该亭(亭内还有纪念这一事件的石碑一座)。

(来源:今日建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