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丰村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七丰村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旧址景点 参观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新闻稿

1. 参观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新闻稿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逐渐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周恩来在撤离武汉途中,向白崇禧提出在桂林设立八路军办事处,支持广西抗日。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派出机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成立(简称桂林八办),处长是李克农。桂林八办直接领导广西省工委,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在广西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2. 参观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新闻稿件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坐落于兴安县城狮子山

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坐落于兴安县城西南1公里的狮子山

桂北人民武装斗争纪念碑园,坐落于广西灵川县城关第二小学校园内

红七军前委会会议旧址,位于全州县城中心路关岳庙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在桂林市区中山北路96号

3. 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开放时间

红色旅游区之一:沪浙红色旅游区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位于上海、浙江交界,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浙江的嘉兴市,辐射沪、浙、苏“长三角”一带,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为“开天辟地,党的创立”。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嘉兴市南湖革命纪念馆、台州市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等。

红色旅游区之二: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主题:“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二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横跨湖南、江西、福建三省,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革命摇篮,领袖故里”。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彭德怀故居和纪念馆、井冈山市红色旅游景区、南昌八一纪念馆、上杭古田会议旧址等。

红色旅游区之三: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主题:“百色风雷,两江红旅”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三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主要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辐射广东珠三角和云南一带,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百色风雷,两江红旗”。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百色红七军军部旧址、乐业县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地旧址、桂林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等。

红色旅游区之四: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主题:“历史转折,出奇制胜”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四的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以遵义为中心,主要在贵州省境内,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遵义会议会址、红花岗区红军山烈士陵园、赤水红军烈士陵园等。

红色旅游区之五: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主题:“艰苦卓绝,革命奇迹”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五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以滇北、川西为中心,横跨云南、四川两省,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艰苦卓绝,革命奇迹”。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云南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四川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

红色旅游区之六: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主题:“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六的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以延安为中心,横跨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延安精神,革命圣地”。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延安纪念馆、延安革命旧址群、洛川会议旧址纪念馆、瓦窑堡会议旧址、甘肃白银市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旧址、甘南州迭部县腊子口战役 址、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等。

红色旅游区之七:东北红色旅游区

主题:“抗联英雄,林海雪原”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七的东北红色旅游区,以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为重点,横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抗联英雄,林海雪原”。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四平战役纪念馆、杨靖宇将军殉难地、东北抗联博物馆、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园、赵一曼被捕地等。

红色旅游区之八: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主题:“东进序曲,决战淮海”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八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以皖南、苏北、鲁南为主,横跨安徽、江苏、山东三省,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宣城市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淮北市濉溪县、宿州市萧县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及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沂南县沂蒙山孟良崮战役遗址等。

红色旅游区之九: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主题:“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九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横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麻城市烈士陵园、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

红色旅游区之十: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主题:“太行硝烟,胜利曙光”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十的太行山红色旅游区,以山西、河北为主,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太行硝烟,胜利曙光”。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邯郸市涉县129师司令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长治市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砖壁指挥部旧址、晋中市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等。

红色旅游区之十一: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主题:“川陕苏区,红岩精神”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十一的川陕渝红色旅游区,以渝中、川东为重点,横跨重庆、四川两省,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川陕苏区,红岩精神”。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重庆渝中区红岩革命纪念馆、沙坝区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县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江津县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巴中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等。

红色旅游区之十二: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主题:“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十二的京津冀红色旅游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辐射京津冀地区,其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是“人民胜利,红旗飘扬”。这里的红色旅游景点主要有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等。

4. 桂林市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

桂林属于广西省。  灵渠 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秦凿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境内。   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二一四年)。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关于灵渠的开凿,需要从古代一次有名的战争说起。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完成统一中国大业,接着向岭南地区发动 了战争。“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用了五十万攻无不克的精锐部队,兵分五路,向百越之地推进。其中向现在江西余干县前进的一路军队,势如破竹,一举攻占了东瓯、闽越(今福建)地区,并设置了闽中郡。而向广西进攻的一路秦军,则遇到了部族首领的顽强抵抗,迫使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淮南子??人间训》),战争打得很不顺利。究其原因,这与秦军不适应山地作战,不服南方水土,病员 较多,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和岭南地区山路崎岖,运输线太长,粮食接济不上有关。因此,解决军粮的运输问题,成了当时决定这场战争胜败的关键。战争的暂时挫折,并没有动摇秦始皇统一岭南的坚强意志。他通过将领们对兴安地形的了解,果断地作出了“使监禄凿渠运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的决定。   在史禄的主持下,经过秦军与被征发的劳动人民的艰苦劳动,几经寒暑,灵渠开凿成功。至此,从湘江用船运来的粮饷,可以通过灵渠,进入漓江,源源不断地运至前线,保证前方的需要。至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军终于全部攻下了岭南,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并派兵戍守。至此,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而灵渠则为完成这一伟大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灵渠从开挖成功,至现在已有二千一百余年的历史。在清代以前的漫长岁月中,它对于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巩固祖国的边防,也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至于它在古代水利史上的成就,时至今日,仍放出灿烂的光彩,为后人所钦敬和自豪。现在让我们从灵渠的开渠技术方面,来看看我们的祖先在水利建筑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吧! 故而兴安谚云:“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兴安地形和水系特点。   湘江和漓江,在兴安境内东西相距二十五公里。如果要开凿一条运河,把它们连接起来,在当时的条件下,任务是够艰巨的。好在漓江有条支流,名叫灵河,灵河有条小溪,叫始安水。始安水发源于兴安县城附近的富贵岭。始安水与湘江的直线距离只有二点五公里,其中只是隔着一列宽三百余公尺,高三十余公尺的土岭。这列土岭,就是有名的越城峤(或称始安峤,又名临源岭),它实际上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因此,只要把这座岭挖穿,就可以把海拔较高的湘水引入始安水,而达漓江。而聪明的设计师,正好就是这么干的。他们在湘江上拦河筑坝,提高水位,开凿一条五公里长的渠道,挖断越城峤上的太史庙山,将湘水引入始安水。然后将始安水疏导改造,以便船只能通过它进入灵河,以达漓江,将湘漓两江沟通了起来。(见图一) 灵渠从建成到现在已有二千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它也有一个由粗创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秦代的灵渠,有哪些具体建筑,无史实可考,但据唐朝的史料记载,灵渠除了渠道以外,即有大、小天平(铧堤)、铧嘴、秦堤、泄水天平、陡门等项建筑,这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灵渠已基本相同。这些建筑成龙配套,紧密相连,使灵渠成为一个非常灵巧的水利工程。 [编辑本段]二、组成:   灵渠的工程主要包括铧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大小天平石堤起自兴安城东南龙王庙山下呈「人」字形,左为大天平石堤,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右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铧嘴位於「人」定形石堤前端,用石砌成,锐削如铧犁。铧嘴将湘江上游海洋河水分开,三分入漓,七分归湘。天平石堤顶部低于两侧河岸,枯 季节可以拦截全部江水入渠,泛期洪水又可越过堤顶,洩入湘江故道。南渠即人工开凿的运河,在湘江故道南,引湘水穿兴安城中,经始安水、灵河注入大榕江入漓。因海洋河已筑坝断流,又在湘江故道北开凿北渠,使湘漓通航。南渠、北渠是灵渠主体工程,总长34公里(包括始安水-灵河段)陡门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设施,相当现代的船闸,主要建於河道较浅水流较急的地方。据记载明、清两代仍有陡门30多处。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终点至兴安县城上水门东岸,长2公里。灵渠的修建,联结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过很大促进作用。湘、桂间铁路和公路建成後,灵渠已被改造为以灌溉为主的渠道。   灵渠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东北60公里处兴安县境内,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灵渠两岸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如状元桥、陡门、四贤祠、飞来石、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广场等景点,景区内还建有二战美国飞虎队遗迹纪念馆,现已成为桂林的旅游胜地。   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它灌溉土地,济世济人、泽及天下达两千多年而不怠,也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饱经风雨变化已无忧,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化身,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终日以清清流水为伴,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岁月匆匆流逝一去不还。   兴安位于桂林的东北方,令无数人神往的漓江就发源于兴安县西北部的猫儿山。漓江就是由这片土地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阳朔,流出了数百里如画如诗的青山碧水,滋养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繁华。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名扬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过灵渠注入的碧水清流。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   但是,灵渠的魅力绝不需要依靠热闹来体现,灵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来衡量。它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在沉静中释放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使走近它 人变得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   海阳河是北去湘江的上游,原本与相距不远、向南流去的漓江擦肩而过,天生各属于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水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统一南方各地的征战中,为了便于军队向南推进和粮草、装备的运输,秦军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灵渠水利枢纽的建设。通过铧嘴分流的海阳河水,滚滚流向被称为大小天平的水坝,经拦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别导入连接湘漓两江的运河———总长三十七公里的南渠和北渠,实现了引湘入漓,沟通航道的目标,最终达到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连接,成为人类水利史上充满智慧光彩的一笔。随着灵渠的开通,湘江与漓江的水运航道衔接起来,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被潺潺流水所化解。两个天然相隔的地域,两个本来并不相通的世界,让一段悠悠流水轻巧地系在了一起,从此再也无法分离。在舟楫的往来中,社会政治的分水岭不复存在,中央政府政令的传递可以畅流而行,南北两地的货物得以互通有无,中原与百越之地的文化、经济得以相互交融。更为重要的是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阂的消解,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更加雄浑有力。   今天看来,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但所有设计和施工的参与者忠诚守责,精细严谨地开好每一块石料,接好每一道石缝,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才会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   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上的陡门,或称为斗门,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是灵渠上又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惊世之作,它对世界水利航运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无论在历朝历代管理灵渠的官员眼里,还是在世代生活于灵渠边的平常百姓心中,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价值,知道它对于国家政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不管是于公于私,还是出于责任或良心,大家都把竭心尽力地管理和爱护灵渠,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南陡阁边,我遇到一位叫赵世林的老人,是县邮电局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心忧灵渠的保存,义务倾心宣传灵渠,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灵渠、认识灵渠,从而达到保护灵渠的目的。在兴安,不少与灵渠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还有许多历代诗客文人的吟诵灵渠的篇章,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文环境,有了深厚的情感的支撑,灵渠才得以经千年风雨而不衰,并不断发挥自己的作用,显示出自己非凡的生命力。   有人用“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来证明它的历史地位,但两者的气质是不同的。在长城的雄壮和险峻中,透露出拒敌千里的冷漠;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如果长城会令人想到金戈铁马的征战,想到烽火连天的岁月,灵渠则会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自己的天地,拥有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我感觉到:岁月有情,灵渠无价。

5. 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实践报告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境内脚山铺,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遗址所在地,分为纪念馆区和纪念林区,占地约970亩,纪念馆占地22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479平方米,展陈面积为4545平方米。

6.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参观体会

9:00一17:00。

全州纪念馆纪念园,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的脚山铺阻击战战场遗址所在地,包含纪念林和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纪念园以“一草一木一英魂,一山一石一丰碑”为主题,将国家军事博物馆在2016年举办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整体移植到馆内,是全国唯一展示红军长征全貌的专题纪念馆,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红军长征的整个历程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纪念林是缅怀红军先烈、开展祭奠活动的主要场所,安放有红军烈士遗骸,规划建设有凭吊广场、湘桂古道、石林石阵、连心树广场、战壕遗址等。

7.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观后感

与韶山有关的古诗:

1、韶山秀拔江清写,气象还能出搢绅。——宋·王安石《贵州虞部使君访及道旧窃有感恻因成小诗》

释义:韶山清秀挺拔,江水倾泻而下,气象万千,还出现过大官。

2、悬知北海经旬别,须滞韶山半日程。——宋·李之仪《若禔告行再寄二诗》

释义:预想到在北海分别了十日,又在韶山滞留了半天的路程。

3、暗谷路穷平野阔,回峦石断乱泉多。——宋·李复《分按洛西诸邑登山出永宁西望晚宿韶山寺》

释义:山谷阴暗路途平坦山野开阔,山岭回旋石头多断开,泉水比较多。

4、渐有人家松桂丛,韶州山水胜南雄。——宋·杨万里《过郑步》

释义:渐渐地在松桂林中看到了人家,韶州的山水超过了南方的任何一座雄伟额山峰。

5、茅屋一区山四围,门前蓣圃带茭池。——宋·萧澥《韶口山家》

释义:茅草屋周围都是山,门前长满了草本植物。

6、白云不到中峰顶,满目烟萝景象殊。——宋·释义青《第十三韶山是非颂》

释义:白云还不到中间山峰的顶端,满眼都是植物呈现出迥异的景象。

7、最好韶山境,烟笼翠色轻。——宋·释心月《颂古二十一首》

释义:最好的地方是韶山的地域,烟笼罩着青色的山峰。

8、水流山峙多清气,钟出高人自拔萃。——明·刘珝《大韶山水图》

释义:水从山中流出,呈现出清秀的样子,山中出现了很多出类拔萃的人物。

9、韶州西去是衡山,楚客舟从岭左还。——明·陈献章《寄邓俊圭》

释义:从韶州向西是衡山,楚国人驾着小船用山岭的左边回来了。

10、韶州山石奇,英州山石秀。——清·查慎行《双石》

释义:韶州山中的石头是奇峻的,英州山中的石头是清秀的。

8. 参观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新闻稿子

桂林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各国政府及华人华侨献才的集中地。作用协调物资分配。

9. 参观桂林八路军纪念馆有感

靖江王城、王陵群:明代靖江王府的城垣城高门深、气势森严,为故宫的缩影。靖江王共传了13代,有11代葬尧山,为中国最大的藩王群陵。

甄皮岩:迄今中国发现人骨数最多,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洞穴遗址,也是华夏始祖之一,为桂林古文化之灿烂瑰宝。

古南门景区:建于唐代,门前有千年古榕。榕湖、杉湖似城中碧玉镶嵌两旁。

桂海碑林:荟萃由唐至清代珍贵石刻墨本200余件,为古代书法艺术之林。花桥:宋代建,设计优雅,造型精致,颇具古代建筑价值。

李宗仁陈列馆:有故居、官邸,为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居住、政务之处。

八路军办事处:1938年设,周恩来曾三临桂林指导工作。

太平天国文物陈列馆:建于唐代的云峰寺,现陈列太平军围攻桂林的文物资料。

大圩古镇,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最,很古典的气息

灵渠,史上第一条运河;建于秦 皇时期

龙脊梯田,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壮观的梯田,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圣地哦

湘山寺,系公无756年唐代高僧无量寿佛全真所建。历代皇帝曾五次膜拜,享有“楚南第一名刹”之美誉

蒋翊武就义碑:1921年孙中山督师北伐在此立碑,追念其功。

10. 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联系电话

桂林,中央红军长征时,湘江战役就曾发生在湘桂边界的桂林地区,这里留下了很多革命遗迹.包含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新圩阻击战旧址、觉山铺阻击战旧址、新圩阻击战纪念园、龙胜红军岩、灌阳县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

1.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是依托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该馆现有馆藏文物2000余件,珍贵历史资料照片5000余幅,其中包括周恩来、李克农和胡志明等人在抗战期间使用过的物品。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和国家级抗战遗址遗迹,2016年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是桂林著名红色旅游景点。

2.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是为了纪念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而修建的纪念园,主要纪念设施有湘江战役大型烈士群雕、纪念突破湘江纪念碑、湘江战役烈士纪念馆、湘江战役烈士英名廊、福建籍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雕塑、湘江战役纪念馆、清石园、双拥林等红色景点,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被评列为全国著名百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2016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是桂林最著名红色旅游景区。

3.新圩阻击战旧址:位于灌阳县灌阳镇枫树脚村,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时在此打响了湘江战役中三大阻击战之一的新圩阻击战,为了纪念红军长征伟大胜利、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而修建新圩阻击战陈列馆。陈列馆主建筑造型为五角星建筑,展厅分《红军三次过灌阳》、《新圩阻击战》、《悲壮三十四师》、《鱼水情深》、《精神永存》等五大板块展示新圩阻击战。新圩阻击战旧址作为湘江战役革命遗址系列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是桂林著名红色旅游景点。

4.觉山铺阻击战旧址,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2016年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旧址已被列为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为了纪念1934年湘江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场狙击战:觉山铺阻击战而修建湘江战役遗址公园,主要包括纪念馆、觉山阻击战纪念碑、纪念广场、雕塑群像、烈士陵园、湘江战役模拟沙盘等红色景点。

5.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园:位于桂林市灌阳县灌阳县新圩乡,以新圩阻击战一系列遗址旧址为依托,以酒海井烈士纪念碑园为核心,包括下立湾战地救护所、杨柳井红五师指挥所、枫树脚新圩阻击战陈列馆、排埠江教育基地等红色景点,不仅见证了中央红军长征过灌阳的历史,更为灌阳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2006年,酒海井、战地救护所、红五师指挥所和枫树脚主战场等17处43个单体被列入“湘江战役旧址”系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该景区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门票 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在哪里

1. 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在哪里

豫西抗日纪念馆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反映豫西抗日战争历史的专题纪念馆,是河南省及郑州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中文名

豫西抗日纪念馆

景点级别

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等

建馆时间

2012年9月

2. 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

通常都是早上八点半开门。晚上六点关门

3. 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 概况

八路军纪念馆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2:00至5:00对游客开放。八路军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新乡县境内,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1月,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4. 八路军纪念馆电话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坐落于太行老区、八路军的故乡——山西省武乡县城,1988年建成对外开放,直属山西省文物局,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收集展示了大批历史珍贵资料和革命文物,记载了当年八路军及太行人民的光辉业绩,展示了太行抗日原貌,再现了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纪念馆建筑呈工字形布局,两侧为平顶现代建筑,中堂尖顶呈古式建筑。

5. 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电话

水车博览园

位于市中心的水车博览园,几乎汇聚了全国各地的水车,位于黄河南岸,是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组成,据说有二十几个水车,但是我们只能看到几个水车在缓慢的转动,近距离观看水车的结构还是非常复杂的,感叹古代人民的智慧,兰州曾被誉为“水车之都”,可见想象当年的兰州水车遍布的壮丽景象。

母亲河雕塑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前往兰州旅游,母亲河雕塑是必须要看的,滨河路上的雕塑与水车博览园、黄河铁桥都不远,巨大的雕像坐落于黄河岸边,整座雕像呈暗红色,一位躺着的母亲怀中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形象生动,雕塑前面鲜花摆放整齐,花卉摆出黄河母亲的字样。

兰州周边还有黄河游轮、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黄河索道、白云观、兰山公园、小西湖、雁滩公园、城隍庙、大众巷等旅游景点,都是游玩的好去处。

6. 八路军总部记念馆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周围旅游资源丰富,民胜古迹众多,主要有:国家森林公园、五A级景区太行山大峡谷,包含八泉峡、红豆峡、黑龙潭等景点;平顺县的通天峡、天脊山、神龙湾等景点;黎城县的黄崖洞、四方山等景点;沁源县的灵空山、花坡等;上党区的振兴新村、五凤楼等;沁县的南涅水石刻;武乡县的八路军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等、长子县的精卫湖、发鸠山等、潞州区的湿地公园、城隍庙、观音堂等;潞城区的芦医山、太行水乡;屯留区的老爷山、嶷神岭等景点。

7. 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在哪

武乡县是位于太行山西麓、长治市最北端的只有21万人口的老区农业县,但它却有大名气。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在这里长期驻扎,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战斗和生活,组织指挥了整个华北地区的抗战。当时仅有14万人口的小县,就有9万余人参加各类抗日团体,有2万余人献出了生命,为抗日战争的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和太行人民一道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武乡也因此成为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齐名的革命圣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

8. 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在哪里啊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周一开馆 免费入馆。

开放时间:冬季:8:30—18:00夏季:8:30—18:30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太行街363号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太行街363号,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集旅游观光和博物馆价值为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直属山西省文物局,正县处级建制,性质为历史类博物馆。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展有珍贵历史资料和革命文物。馆区主要分为主展区和游览区两大部分。主展区包括八路军简史陈列厅、八路军将帅厅、日军侵华暴行厅;游览区包括八路军游击战术演示厅、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雄风碑林、徐向前元帅纪念亭等。1988年开放纪念馆,2015年馆内进行了提升建造。纪念馆先后接待了习近平、刘云山、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华国锋、杨尚昆、宋平、刘华清等老一辈革命家,年均接待观众80万人次。

2016年12月,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9. 八路军办事处旧址位置

1937年8月,设在陕西省西安市七贤庄1号的红军联络处改称八路军驻陕办事处。1937年8月~1940年,林伯渠任中共中央代表。1941年,董必武任中共中央代表,伍云甫(后周子健)任办事处处长。工作人员最多时达200余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等多次到办事处指导工作,会见各界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同国民党当局商讨抗战事宜。1946年9月10日,办事处撤回延安。

10. 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图片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09:0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纪念馆,创立于1985年5月,原址为始建于1938年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则建于1831年建成的一所宅院),是为了纪念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而以其旧址为依托成立的一座革命纪念馆,该馆也是洛阳市唯一的一处对外开放的革命旧址纪念馆。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南关贴廓巷一座坐北朝南的宅院中,占地面积共4388平方米,拥有房屋129间。有珍藏文物459件,主要展览革命文物、书籍及部分照片。

红色地标①丨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百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百年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渝中这块热土上

发生了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无数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

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前赴后继、不懈努力

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动地的壮丽凯歌

留下了一段段无法忘却的珍贵记忆

时至今日

中区范围内留存有

红岩村、周公馆、人民解放纪念碑等大量革命文物

这些宝贵财富是继承和发扬

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生动教材

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前我市已核定公布重庆市革命文物名录

(第一批)

包含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50处

渝中区共17处

↓↓↓

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

推荐线路

红岩村13号→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中山三路305号(原263号)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民生路240号(原208号)《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

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红岩村)

位于渝中区化龙桥红岩村13号,一般称为红岩村。坐北向南,为一座两楼一底的砖木混合结构楼房,楼宽32.4米,进深15.5米,通高17米,占地面积487.3平方米,建筑面积1193平方米。楼底为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办公室,2楼为中共中央南方局使用,3楼为机要科使用。

红岩村背靠虎头岩,面濒嘉陵江,其地到处可见红色岩石,由于突出于虎头岩下,因而得名红岩嘴。1930年,辛亥革命先 烈饶国梁之妹、重庆著名女实业家饶国模买下红岩嘴,开办农场。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因为国民党不允许中共党组织公开活动,南方局即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办公,最初设在机房街70号(现五一路)和棉花街30号(现新重庆广场附近)。当年5月3日至4日,日机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办事处被炸毁。5月中旬,饶国模女士将红岩村13号楼房提供给南方局及八路军办事处使用。从1939年到1946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就一直设于红岩村。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叶剑英、王若飞、邓颖超等曾在此生活工作,历时8年。1945年8月,毛泽东从延安来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为期43天的谈判,也曾住在这里。该址见证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当年在重庆的斗争历程,以周恩来、董必武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建立的丰功伟绩和所培育的红岩精神,使红岩村名扬中外,成为著名的革命圣地。195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在此筹建红岩革命纪念馆,1958年5月1日对外开放,1959年,董必武为红岩革命纪念馆题写馆名。红岩革命纪念馆现已经成为重庆红岩旅游的核心参观地,常年对外开放,是重庆市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中央南方局旧址(周公馆)

位于渝中区中山四路曾家岩50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坐北朝南,为一座两楼一底中西合璧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470平方米,建筑面积823平方米。底层是传达室和会客室,底楼是工作人员办公室,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都曾在此办公和居住。2楼为南方局文化组、军事组和外事组办公室。3楼有叶剑英办公室。林彪、王若飞等人当年在重庆期间,也常在此处居住。

20世纪20年代,重庆市在现上清寺、曾家岩一带开发新市区,不少达官贵人在此修建住宅。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这些住宅大多被征用或租用。1937年,进步人士赵佩珊购得此楼房,加以全面整修,作为自家住宅。1938年,因日机轰炸重庆,赵佩珊将此楼租给陈长衡先生。1938年冬,中共代表团由武汉迁移重庆后,为方便工作,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名义,从陈长衡手中租赁这幢房屋,作为中共南方局在市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对外称作周公馆。从1938年开始,直到1946年5月,周公馆一直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机构所在地。周恩来经常在此召开记者招待会,会见社会各界人士,接待追求真理的青年、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宣传中共抗日主张,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军取得的战果。1945年8月,毛泽东来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曾在周公馆底层会客室接见中外各界人士。1946年5月,周恩来、董必武先后率中共代表团离开重庆前往南京,周公馆成为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和中共代表团驻渝联络处驻地。吴玉章以中共代表和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的身份,率上述两机关人员驻于此,与国民党重庆当局保持联系,并领导云、贵、川等西南地区党的工作和重庆《新华日报》工作。1947年2月28日深夜,国民党当局突然出动数百名军警宪特,武装包围周公馆,无理查封公私财物,软禁中共代表吴玉章和工作人员。经过据理力争,中共驻重庆人员于3月8日乘机返回延安。

该址见证了当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在重庆的斗争历程,对教育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少年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

位于渝中区民生路240号(原208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坐北朝南,为一幢三楼一底的中西结合式砖木结构黑色楼房。面阔7.2米,进深9.65米,通高约18米,占地面积69平方米,建筑面积225平方米。西安事变后,出现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新局面。1937年10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在南京筹办《 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正式创刊于武汉。1938年5月,《新华日报》在重庆城区苍坪街(现邹容路)设立分馆,发行航空版。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新华日报》迁来重庆,营业部设在下半城西二街12号。1940年8月,日机对重庆进行狂轰滥炸,营业部被炸毁。通过各种关系,《新华日报》租下民生路这栋楼房作为营业部门市和办公用房,于同年10月27日迁此对外营业和办公。当时,民生路号称重庆的“文化街”,离繁华市区更近,此处成为《新华日报》及《群众》周刊出版和发行的前沿阵地。1946年2月22日,这里被国民党特务捣毁,《新华日报》营业部迁至德兴里39号星庐继续战斗,直至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重庆当局查封为止。

营业部大门上方和正面墙体上,分别砌挂着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的“新华日报”四个大字招牌,底楼为营业部书报刊门市,对外营业,2楼为图书、广告、发行、邮购部,同在一间办公室,有一间会客室。3楼有报社社长潘梓年的办公室及卧室,其余为工作人员宿舍。2楼的会客室虽小,却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开展统战工作和地下斗争的联络站。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吴玉章等南方局领导人经常在此会见各界人士、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外国友人,并与地下党同志秘密会晤。潘梓年经常在这里处理工作,会见来访者。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期间,也曾到《新华日报》营业部看望报社同志。《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政治机关报,曾被毛泽东誉为“新华军”的先锋和尖兵,是统一战线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争取民主的光辉形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起到了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

该址见证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在重庆领导《新华日报》社进行革命斗争的战斗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74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底楼辟为纪念地。1982年将整栋楼房收归红岩革命纪念馆,经全面维修和精心复原后,于1986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并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的组成部分,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

位于渝中区中山三路151号,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1945年至1946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重庆出席旧政治协商会议时的驻地。坐西向东,为一楼一底的中西结合式砖木结构。面阔44.6米,进深10米,通高13米。占地面积1241平方米,加上房后的附属小平房,建筑面积935平方米。1945年12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来重庆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国民政府将该楼划拨给中共代表团使用。

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旧政协”,于当年1月10日至31日在重庆召开。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共计38人参加。会上,左、中、右三种政治势力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焦点为军队和政权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必须首先实行国家民主化和军队民主化,然后才能实行军队国家化的原则,粉碎了国民党企图借军队国家化和统一军令、统一政令之名消灭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阴谋。在中国共产党和与会人士的努力下,大会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等5项决议。但由于这些决议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国民党独裁统治,最终被国民党统治集团撕毁。为了争取政协会议取得成功,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王若飞、叶剑英、陆定一、邓颖超、秦邦宪、李维汉、刘宁一等在此多次会见各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为实现民主团结、和平统一而辛勤工作。会议期间,中共还在这里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向社会各界阐述中共的严正立场。为庆贺叶挺、廖承志获释出狱,中共在此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叶挺重新入党的大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6年5月,周恩来、董必武先后率领中共代表团赴南京后,此处改作中共代表团重庆代表处和中共四川省委驻地。同年11月,交还国民政府,被重庆警备司令部作为军营使用。1949年后,此楼被重庆市检察院用为职工住房。2011年至2012年,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对旧址实施复原修缮后对外开放。

该址于2000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的组成部分,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渝中

回首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不忘初心和使命

· end ·

照片丨罗大万、左小朵

※ 声明:除原创内容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