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文学校旧址

俄文学校旧址

俄文学校旧址

时代:1942—1945年

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清凉山新窑湾

保护范围:东、北至旧址本体外扩10米,南至清凉山琉璃塔北侧,西至旧址西侧崖畔东界。

建设控制地带:西、南同A区,北、东至A区外扩100米。

2018年,俄文学校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是学校,也是文物!复古风的“曲阜师范学校旧址”

近日,

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核定的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阜师范学校旧址

榜上有名!

让我们走进已愈百年历史曲阜师范学校(现为济宁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曲阜师范校区),走近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曲师礼堂及工字教学楼(含考棚),一起探究并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吧!

简 介

曲师礼堂及工字教学楼(含考棚)位于山东省曲阜市鲁城街道鼓楼南街11号,济宁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原曲阜师范学校)院内,与孔庙一墙之隔。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在明代都察院旧址上扩建为学使校士馆,也称考院,即兖州府东考棚。现仅存仪门3间、大堂和二堂各5间,均坐北朝南。1905年衍圣公孔令贻奉旨改建为曲阜县官立四氏初级完全师范学堂,后演变为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2008年,学校整建制并入济宁学院,改名为济宁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曲阜师范校区)。礼堂和工字教学楼始建于民国初年,是当时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堂的早期建筑,具有当时建筑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礼堂南北长34.2米,东西宽15.6米,教学楼东西长34米,南北宽26米,曲师礼堂及工字教学楼为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对于开展鲁西南地区党史研究、探询万里等革命先贤的成长历程、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研究师范教育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和建筑学研究价值,为研究二、三十年代的欧式建筑及清末民初的建筑提供了参考资料。

曲师礼堂正面

曲师工字教学楼正(南)面

考棚仪门

文物描述

曲师礼堂及工字教学楼位于具有百年历史的曲阜师范学校院内,与兖州府考试东棚建筑群连为一体,属现代革命纪念建筑物。

曲师礼堂系山东著名教育家范明枢1920年任校长时所建,拱顶式瓦面建筑,位于学校中北部,南北长34.2米,东西宽15.6米,高5.5米,深9间,是当时进步师生进行集会、演讲等活动的主要场所。1926年鲁西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二师支部创建于此,在此上演了轰动全国的反封建历史话剧《子见南子》,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等在此从事革命活动,也是淮海战役动员会的主会场。该建筑的保护和使用状况一直良好,1989年学校对礼堂进行了大修,作为舞蹈房使用。

曲师礼堂西侧面

曲师礼堂东侧面

曲师礼堂北面

曲师工字教学楼是山东著名抗日烈士张郁光1931年任校长时所建,德式两层砖木结构建筑,东西长34米、南北宽26米,高8.5米,分布12口教室,因其平面图象一个旋转90度的“工”字,又称“工字楼”,是学校当时最主要的教学场所。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等曾在此学习并从事革命活动,楼上教室现在还陈列着万里上学时的座椅,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等曾在此执教并从事革命活动。1995年学校对其进行大修,作为展室和画室使用。

曲师工字教学楼背(北)面

考棚即兖州府考试东棚,建于清康熙年间,系常见的三进府衙式建筑。雍正年间及其后进行过几次大修。现存仪门3间、大堂和二堂各5间。仪门东西长17.4米,南北宽7.3米;大堂东西长20米,南北宽10.4米;二堂东西长17.5米,南北宽8米。2004年学校和当地政府共同出资进行过维修。

考棚大堂

曲师礼堂及工字教学楼(含考棚)作为全国保护重点文物,其保护范围为建筑物墙基四周外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外延伸120米。

文物本体沿革

考棚,明末时为都察院,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在此设科举考试场所“学使校士馆”,也称考院,即兖州府东考棚。雍正年间及其后进行过几次大修。1905年改为“曲阜县官立四氏初级师范学堂”,为现曲阜师范的前身。

考棚二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山东巡抚杨士骧将考院改办为“曲阜县官立四氏初级完全师范学堂”,“养贤才以供朝廷之用”。次年正式开学,钦命孔子16代孙孔令贻为总理,孔昭曾为监督。

1912年,学校更名为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

1914年,奉山东省长蔡志庚整顿学务令,与兖州、济宁、临沂、曹州4处师范并入,定名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曲师礼堂系山东四大教育家之一、著名民主人士范明枢1920年任校长时所建,是学校师生集会、活动的重要场所,保护和使用状况一直良好。1989年学校对礼堂进行大修,作为舞蹈房使用。

曲师礼堂北面

曲师工字教学楼为山东教育家、著名抗日烈士张郁光任校长时所建,建设时间为1931年至1932年,是当时学校最主要的教学场所。1995年学校对其进行大修,作为展室和画室使用。

曲师工字教学楼环境

曲师工字教学楼万里原学习教室

1985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楚图南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先后来校视察,确认礼堂和教学楼为其当时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保护管理

1986年11月,曲阜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曲阜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1986年,设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两块;

200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了省级文物保护标志碑;

2006年,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专人进行“四有”建档工作,同时设立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2008年,在曲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进行了复查,并整理图文资料;

2009年9月,曲阜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1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18年,被公布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价值评估

曲师礼堂系山东著名教育家、首届参议会会长范明枢1920年任校长时所建,是当时进步师生开展集会、演讲等革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此创建了鲁西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二师支部,上演了反封建历史话剧《子见南子》从而引发轰动全国的“子见南子案”,1948年是淮海战役动员会的主会场,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及梁启超、梁溯溟等曾在此演讲。

有关《子见南子》案的报道(历史资料)

曲师工字教学楼与孔庙仅隔着一条阙里街,系德式两层砖木结构建筑,是学校当时最主要的教学场所。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原国务院总理特别助理陈楚、将军曹宇光、王乃征(中共一大代表王烬美之子)、著名作家吴伯萧等曾在此学习并从事革命活动;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楚图南、原中共西南局书记任白戈、原全国文联副主席陶钝、著名历史学家马非百、音乐家王云阶等曾在此执教并从事革命活动。二者属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对于开展鲁西南地区党史研究、探询万里等革命先贤的成长历程、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研究师范教育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3月,万里委派子女来校探望并赠书,与校方就将教学楼开辟为“万里纪念馆”一事达成共识。

万里学习时的钢琴(历史资料)

据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考证,清代考棚和二、三十年代的欧式建筑在曲阜市和济宁市现存已经很少,曲师礼堂、工字教学楼以及考棚还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和建筑学研究价值。

来源:曲阜头条

快看!无锡这些学校旧址入选省文物保护单位

日前,省政府网站公布

第八批江苏文物保护单位

无锡市有12处入选

其中,有两处是学校旧址:

匡村中学旧址

华圻小学旧址

入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01

匡村中学旧址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实业家匡仲谋在其宅第(无锡杨墅园)开设匡村初等小学堂。民国十六年(1927),创办匡村初级中学,以原来的小学为附属小学,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前身。

匡村中学旧址为保存完整的一座独立四合院,院内有民国时期校舍3幢及两侧厢房,现已重新布置成匡仲谋纪念馆、校史陈列馆和“锡流”纪念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校舍2幢,老校门(东校门)1个,仍在使用。

02

华圻小学旧址

华圻小学旧址位于惠山区洛社镇华圻村。1925年,匡村中学在此设华圻分校。1947年由无锡著名的工商实业家华圻籍丁熊照先生接办,出资约计大米4000余石兴建华圻私立小学,设初、高级6个班级,面积约2600平方米。由当时著名建筑设计师许钟锜设计,上海大公营造厂承建。该学校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反映了当时的办学理念和建造水平。

除上述两所学校旧址入选外

据悉

在2002年公布的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

荡口华氏建筑群入选

其中包括鸿模小学旧址

在2011年公布的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

私立尚仁初级商科职业学校旧址入选

一起来了解一下

鸿模小学旧址

鸿模小学旧址位于今荡口中心小学内,现存门头以及硬山顶建筑三间,名“养正堂”,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鸿模小学由晚清举人华鸿模于1904年创办,实施新学。华鸿模病逝后,其孙华绎之更名为鸿模高等小学。鸿模小学在当时设备先进、师资一流。钱穆、刘天华、顾毓秀等均曾在此任教。钱伟长、王莘、钱临照等饮誉海内外的著名人物都在这里启蒙开智。

私立尚仁初级商科职业学校旧址

私立尚仁初级商科职业学校旧址位于江阴青阳塘头桥,现改为尚仁中学。1935年,由中国橡胶工业的开拓者、青阳旅沪商人薛福基,为了企业的需要和解决家乡青年求学困难而创办,学校十分注重教学为生产服务,根据学用结合开设劳动课和实习课,学校毕业生都进橡胶厂工作,许多优秀学生后来都成了我国橡胶工业的骨干力量。

部分素材来源于惠山区人民政府网等

--------------------------------

郑州优秀近现代文物遗迹丨李大钊讲学地——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

郑州火车站附近繁华的商业街中

坐落着一处古朴房屋,

这里就是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

声音来源:郑州二七纪念馆社会教育部讲解员李佩希

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建筑风格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拱形窗户、红色门柱,是砖木结构的歇山房。民国年间,这里原为“郑州湖北会馆”。上世纪20年代初,郑州铁路职工学校在此创办,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曾在此讲学。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改为三益街小学。

上世纪初,京汉、陇海铁路交会于此,造就了郑州在全国“中”的地理坐标和“十字路口”的独特优势。宣传马克思主义,点燃革命火种,李大钊注重与铁路工人群众打成一片,更看中河南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延伸

李大钊“工人天”的故事

1921年3月的一天晚上,李大钊头戴黑礼帽、身穿大夹袍出现在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来到工人中间,介绍俄国工人解放的情况,传播革命真理。

“‘工’字下边加个‘人’字,连起来就是‘天’,工人阶级前途远大。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将来要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好的中国。”李大钊当年讲学时的幽默话语广为传诵。

李大钊的郑州之行,为之后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奠定了思想基础,进而揭开了河南工人运动的序幕。河南第一个党小组的负责人游天祥和在河南建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刘天章,都是由李大钊介绍入党。这里也可以称它是“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在河南播下革命火种的起点”。

2006年6月,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周边的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等形成了一个红色文化圈,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下期预告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

北伐阵亡将士墓地

出品人:邓学青

策 划:郭 星

编 辑:苏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