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泉庄遗址

万泉庄遗址

万泉庄遗址(第五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时代、汉代

地址: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乡万泉庄村西南约300米万泉河西岸崖头上

遗址坐落于西寺梁山山麓东侧,东西约440米,南北约660米,分布面积约29万平方米。万泉庄遗址原名为西村遗址,新荣区花园屯乡万泉庄2001年前称“西村”,现名“万泉庄”,故更名为“万泉庄遗址”。

遗址地表暴露的遗物非常丰富,遍布陶片等,遗存具有新石器时代、汉代两种文化特征。在遗址东边缘崖头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1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2处。地面采集遗物有新石器时代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灰陶及石斧2件和汉代泥质灰陶。新石器时代纹饰有篮纹、绳纹、交错绳纹等,可辨器型有罐、豆、甑等;汉代泥质灰陶,纹饰有瓦纹、绳纹等,可辨器型有折沿盆、罐等。

该遗址面积分布范围较大,地表遗物较为丰富,在晋北地区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厘清晋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万泉庄遗址入列山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栾川龙泉洞遗址8年发掘出土遗物3.7万件,距今4.3-3.1万年

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李璇的报告题目是《2014-2021年度河南栾川龙泉洞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新进展》。

本项目是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河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河南栾川龙泉洞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岩厦)遗址。2014-2021年出土遗物37000多件,包括大量的石制品、动物化石以及骨制品,还发现灰烬、火塘等用火遗迹。研究表明,距今4.3-3.1万年(校正后)左右的龙泉洞古人类始终保持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传统,石制品的剥片、修理以及使用更多体现了古人类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古人类面对不同形态和状态的石料会选择不同的生产策略。这个时期的石质工具可能并非龙泉洞古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工具,他们有能力去制造可能更为适用的骨质、木质工具等,能够灵活的使用各种资源,具有一定的空间规划以及成熟的用火能力,而这些行为体现的是他们在思维、意识等方面的转变和认知的进步,从而使他们能够面对复杂的生存环境,脱颖而出生存下来。龙泉洞遗址对中国及东亚现代人行为模式的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报告发表于 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 2021年12月17日上午,河南南阳。】

河南栾川发现3万至4万年前古人类用火遗迹

环球网 发布时间: 2019-02-28

龙泉洞遗址发掘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3处火塘呈“品”字形排列,每个火塘用石块围成近乎圆形。曾有考古人员进行实验,在这样搭出的火塘里,明火熄灭一段时间后,仍能被重新引燃。

“距今约3万至4万年的古人类已经掌握这一用火技巧,用石块控制火焰燃烧的程度和范围。”河南栾川旧石器遗址群项目主要发掘负责人顾雪军说,研究人员正在提取分析用火遗迹内的残留物,以期还原古人类生活方式。

考古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在栾川龙泉洞遗址发现1处灰烬和4处火塘,这是以古人类洞穴而闻名遐迩的栾川旧石器遗址群首次发现用火遗迹。“大部分遗址的用火痕迹只能看到一摊灰烬,龙泉洞结构清晰的火塘,在同时期考古发掘中十分罕见。”顾雪军说。

龙泉洞遗址发现的火塘遗迹。(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3万至4万年前是现代人形成的关键时期,栾川又位于中国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线上。龙泉洞考古发掘对区域性早期人类演化、中华文明起源脉络、古环境变迁等课题研究意义重大。”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

2014年以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栾川县文物管理所对龙泉洞遗址进行了持续发掘。大约2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内,经过“过筛子”似的发掘,已出土石制品、动物化石、骨器等标本2.3万余件,石制品主要有石核、石片、断块、工具等。

“与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相比,两处石器均以小型为主,不同在于第一地点以砸击法为主,龙泉洞以锤击法为主,这体现出中国北方主工业发展的趋势——砸击技术日渐衰弱,锤击法处于绝对优势。”顾雪军说。

据介绍,龙泉洞遗址还出土了不少精美的骨器,部分骨器有火烧、磨制痕迹。鹿、牛、羊、犀以及食肉类动物等动物化石的发现更让考古人员如获至宝。

龙泉洞遗址出土的骨制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研究动物化石可以分析重建遗址周边区域古环境,进而揭示当时人类对肉食资源的获取倾向、方式以及人与环境的偶合关系,了解古人类生存模式、栖居形态以及群体组织形式等。”顾雪军说。

栾川旧石器遗址群是中国罕见的早期智人和直立人(猿人)化石共存区域,龙泉洞遗址入围2018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史家珍表示,为进一步保护遗址、活化考古成果,栾川旧石器遗址将建设集科研、科普、文创于一体的综合型考古基地。项目目前已完成选址、科研和立项等工作。

河南栾川县龙泉洞遗址发现大量人类活动遗迹

(原文刊于:《洛阳晚报》2017年8月15日第A07版)

考古现场

14日,《洛阳晚报》记者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栾川县旧石器考古发掘又有新进展:龙泉洞遗址发现大量人类活动遗迹,该遗址距今约3万至4万年,恰好处于现代人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人类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龙泉洞遗址位于栾川县城龙泉山公园西大门北侧,在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被发现,2012年开始发掘。由于旧石器时代遗址非常珍贵,所以发掘需要更慢、更细致。《洛阳晚报》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龙泉洞洞顶早已坍塌,只有洞外部分未被巨石压到,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该区域进行认真清理。

用火遗迹

在约2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发现3处用火遗迹,发掘出土的标本近13000件,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和骨器等。其中出土的骨器做工精细,有磨制痕迹,体现了很高的工艺水准。

负责现场工作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顾雪军介绍,此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当数3处用火遗迹,它们呈“品”字形排列,分别用石块围成近乎圆形。

“石块的作用在于控制火的燃烧程度、燃烧范围,如此结构清晰的用火遗迹在同时期的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下一步,他们将对用火遗迹内的残留物进行提取、分析,争取能较清晰地了解古人类的活动面貌和人群之间的交流。

在日前举行的龙泉洞遗址考古专家座谈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众多国内权威考古专家对该遗址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遗址考古发掘学术目标明确、规划完整,发掘规范、细致、严谨;发现重要的遗物和遗迹现象,出土标本种类丰富,用火遗迹结构清晰,为复原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面貌提供依据。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等专家表示,龙泉洞遗址所处的3万至4万年前是人类进化的关键时期,现代人类就在这一时间段出现。欧洲已经做了很多该时期的发掘、研究工作,但东亚地区所做工作相对较少,因此这一遗址的发现对研究现代人类起源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记者 潘立阁/文 张斌/图)

厉害了!栾川龙泉洞遗址8年发掘出土遗物3.7万件......

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李璇的报告题目是《2014-2021年度河南栾川龙泉洞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新进展》。

本项目是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河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河南栾川龙泉洞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岩厦)遗址。2014-2021年出土遗物37000多件,包括大量的石制品、动物化石以及骨制品,还发现灰烬、火塘等用火遗迹。研究表明,距今4.3-3.1万年(校正后)左右的龙泉洞古人类始终保持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传统,石制品的剥片、修理以及使用更多体现了古人类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古人类面对不同形态和状态的石料会选择不同的生产策略。这个时期的石质工具可能并非龙泉洞古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工具,他们有能力去制造可能更为适用的骨质、木质工具等,能够灵活的使用各种资源,具有一定的空间规划以及成熟的用火能力,而这些行为体现的是他们在思维、意识等方面的转变和认知的进步,从而使他们能够面对复杂的生存环境,脱颖而出生存下来。龙泉洞遗址对中国及东亚现代人行为模式的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报告发表于 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 2021年12月17日上午,河南南阳。】

河南栾川发现3万至4万年前古人类用火遗迹

环球网 发布时间: 2019-02-28

龙泉洞遗址发掘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3处火塘呈“品”字形排列,每个火塘用石块围成近乎圆形。曾有考古人员进行实验,在这样搭出的火塘里,明火熄灭一段时间后,仍能被重新引燃。

“距今约3万至4万年的古人类已经掌握这一用火技巧,用石块控制火焰燃烧的程度和范围。”河南栾川旧石器遗址群项目主要发掘负责人顾雪军说,研究人员正在提取分析用火遗迹内的残留物,以期还原古人类生活方式。

考古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在栾川龙泉洞遗址发现1处灰烬和4处火塘,这是以古人类洞穴而闻名遐迩的栾川旧石器遗址群首次发现用火遗迹。“大部分遗址的用火痕迹只能看到一摊灰烬,龙泉洞结构清晰的火塘,在同时期考古发掘中十分罕见。”顾雪军说。

龙泉洞遗址发现的火塘遗迹。(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3万至4万年前是现代人形成的关键时期,栾川又位于中国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线上。龙泉洞考古发掘对区域性早期人类演化、中华文明起源脉络、古环境变迁等课题研究意义重大。”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

2014年以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栾川县文物管理所对龙泉洞遗址进行了持续发掘。大约2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内,经过“过筛子”似的发掘,已出土石制品、动物化石、骨器等标本2.3万余件,石制品主要有石核、石片、断块、工具等。

“与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猿人洞’相比,两处石器均以小型为主,不同在于第一地点以砸击法为主,龙泉洞以锤击法为主,这体现出中国北方主工业发展的趋势——砸击技术日渐衰弱,锤击法处于绝对优势。”顾雪军说。

据介绍,龙泉洞遗址还出土了不少精美的骨器,部分骨器有火烧、磨制痕迹。鹿、牛、羊、犀以及食肉类动物等动物化石的发现更让考古人员如获至宝。

龙泉洞遗址出土的骨制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研究动物化石可以分析重建遗址周边区域古环境,进而揭示当时人类对肉食资源的获取倾向、方式以及人与环境的偶合关系,了解古人类生存模式、栖居形态以及群体组织形式等。”顾雪军说。

栾川旧石器遗址群是中国罕见的早期智人和直立人(猿人)化石共存区域,龙泉洞遗址入围2018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史家珍表示,为进一步保护遗址、活化考古成果,栾川旧石器遗址将建设集科研、科普、文创于一体的综合型考古基地。项目目前已完成选址、科研和立项等工作。

河南栾川县龙泉洞遗址发现大量人类活动遗迹

(原文刊于:《洛阳晚报》2017年8月15日第A07版)

考古现场

14日,《洛阳晚报》记者从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栾川县旧石器考古发掘又有新进展:龙泉洞遗址发现大量人类活动遗迹,该遗址距今约3万至4万年,恰好处于现代人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人类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龙泉洞遗址位于栾川县城龙泉山公园西大门北侧,在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被发现,2012年开始发掘。由于旧石器时代遗址非常珍贵,所以发掘需要更慢、更细致。《洛阳晚报》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龙泉洞洞顶早已坍塌,只有洞外部分未被巨石压到,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该区域进行认真清理。

用火遗迹

在约2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发现3处用火遗迹,发掘出土的标本近13000件,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和骨器等。其中出土的骨器做工精细,有磨制痕迹,体现了很高的工艺水准。

负责现场工作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顾雪军介绍,此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当数3处用火遗迹,它们呈“品”字形排列,分别用石块围成近乎圆形。

“石块的作用在于控制火的燃烧程度、燃烧范围,如此结构清晰的用火遗迹在同时期的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下一步,他们将对用火遗迹内的残留物进行提取、分析,争取能较清晰地了解古人类的活动面貌和人群之间的交流。

在日前举行的龙泉洞遗址考古专家座谈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众多国内权威考古专家对该遗址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遗址考古发掘学术目标明确、规划完整,发掘规范、细致、严谨;发现重要的遗物和遗迹现象,出土标本种类丰富,用火遗迹结构清晰,为复原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面貌提供依据。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等专家表示,龙泉洞遗址所处的3万至4万年前是人类进化的关键时期,现代人类就在这一时间段出现。欧洲已经做了很多该时期的发掘、研究工作,但东亚地区所做工作相对较少,因此这一遗址的发现对研究现代人类起源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来源:搜狐网

活动策划丨宣传制作

全媒体推广 丨投稿爆料

更加全面了解栾川

绛县周家庄又挖出4000年前遗址 比临汾尧都陶寺大220万平方米

资料图(来源网络)

当然根据历史上记载 很有可能是舜都 舜把尧关在山西平阳 去山西蒲坂建都 蒲坂在今天的山西运城 周家庄遗址位于运城 地理位置的相似 至少有百分之99的可能是舜都

《史记》中曾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的记载,由于这些都邑都处在山西西南部,因此,山西南部这块土地历来是考古家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郑樵编撰的《通志》上说:“伏羲但称氏,神农始称帝,尧舜始称国。

中国史书上称尧舜时出现国家 孔子写尚书把尧舜推为中国文明的起源 可见尧舜的重要性

周家庄遗址和被推测为“尧都平阳”的襄汾陶寺文化城址,相隔约40公里,规模都堪称“巨无霸级”

我国史前遗址面积哪座最大?山西襄汾陶寺城址面积280万平方米,浙江余姚良渚城址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陕西神木石峁城址面积420万平方米,山西周家庄遗址总面积竟达50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