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矿“万人坑”纪念馆

大同煤矿“万人坑”纪念馆

大同煤矿“万人坑”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同煤矿“万人坑”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后,疯狂掠夺煤炭资源,在“以人换煤”的血腥统治下,大批被摧残致死和奄奄一息的矿工被扔到荒山野滩和废弃井洞中,在大同矿区形成了20多处白骨累累的“万人坑”。其中,座落在煤峪口南沟的“万人坑”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和规模较大的一处。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占地33.7万平方米,分为苦难展示区、文物保护区、煤炭历史展览区等不同的部分。主要建筑有展览厅、折板式廊道、多媒体演示厅、“万人坑”悼念厅、无字碑林等。纪念馆从门口到展馆的缓坡地面上“1937-1945”字样的8块铸字铁板深深嵌入周围的地砖,警示人们牢记大同矿工抗战8年经历的深重苦难。纪念馆门厅下方,设计有遗骨巨幅浮雕,“14000000”和“60000”两组凸起的数字,直观地告诉世人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8年间掠夺优质煤炭1400万吨,造成6万名矿工丧失生命。纪念馆以“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主题,分为“觊觎矿藏,蓄谋已久”“荼毒大同,霸占煤矿”“野蛮开采,疯狂攫取”“奴役矿工,灭绝人性”“累累白骨,铁证如山”“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六大部分,采用大量珍贵图片、实物资料,通过背景雕塑、幻影成像、多媒体技术、场景再现等声光电多种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展示,深刻而形象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二战期间在大同煤矿犯下的滔天罪行,告诫国人铭记苦难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强不息。地址:山西大同煤矿煤峪口矿建新街1号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校园展启动仪式圆满成功

2018年9月17日上午,为切实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由云冈区教育局、云冈区文化局、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共同主办的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流动展启动仪式在云冈区平盛三小会议室顺利开幕。

云冈区教育局副局长邢佃文、云冈区文化局副局长陈晋丽、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馆长王军及我区各中小学校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

主持人宣布启动仪式开始,升国旗,奏国歌。

云冈区教育局副局长邢佃文讲话,他指出,此次活动是为了引导广大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爱国主义情怀。号召全体学生从小树立少年强则国强的责任意识,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和力量。

云冈区文化局副局长陈晋丽讲话,她强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流动展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陶冶爱国主义情操,使广大青少年进一步了解革命史,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馆长王军讲话,他说,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位于大同市矿区煤峪口南沟,开放于1963年8月,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日本侵略者残酷迫害大同煤矿工人、疯狂掠夺大同煤炭资源为主线,分为“觊觎矿藏、蓄谋已久”、“荼毒大同、霸占煤矿”、“野蛮开采、疯狂攫取”、“奴役矿工、灭绝人性”、“累累白骨、铁证如山”、“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六个部分。展示了日本侵略者掠夺大同煤炭资源,迫害大同煤矿工人的历史。希望通过此次流动展将使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铭记中华民族遭受侵略的深重灾难,从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平盛三小校长郭志伟讲话,她对此次流动展启动仪式放在平盛三小表示欣喜,并表示一定会充分利用这一活动载体,为学生们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氛围,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平盛三小的学生们表演爱国主义朗诵——《中国少年说》。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为我们参加活动的学校赠送资料。

平盛三小的小学生们为我们参会代表讲解展板内容。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青少年做起。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瞻仰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

东方

矿区不仅是井陉是本地工业化的前驱,也可以说是整个国家工业化较早的当地;尽管其工业化仅仅资源开发,可是资源开发用到了机械,乃至是大型机械,这已经是本地农业社会状态中的一个最大的异数。即使不说其在煤矿挖掘过程中的直接功用,矿区的机械设备在后来作为新中国的中心的西柏坡公用设施,以及红色政权建立之初的沕沕水发电站,乃至开国大典的麦克风传输等重大事项上,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奉献。

仅仅这样的工业化的代价十分昂扬,这个昂扬不是现在人们遍及意识到的环境损坏,也不是储存在地下亿万斯年的资源的丢失,而是直接的、具体的每一位劳工的境遇。

当这种境遇还在根本正常的企业运转过程中的时分,或许还说不上十分不堪,可是当这种境遇是在日本人张狂的淫威下的时分,就变成了46000人被直接扔到了万人坑里喂狗的凄惨。

在今日标志意味稠密的井陉万人坑纪念馆的墙面上有无数双干枯乌黑的手,正奋力伸向天空的巨大的挣扎造型;还有无数标志了旷工的头颅的鹅卵石。它们所营造的气氛,和南京大屠杀罹难同胞纪念馆相同,是与这个年代、与如今的日子早已经格格不入了的阴沉与肃杀。

这种阴沉与肃杀在完全是矿井气氛的展厅里,在盛暑之中没有空调却也阴沉幽暗的环境中无声地铺展开,连通了历史,连通了与外面的灼热湿热隔脱离的苦楚的既往。

一个在矿井里用大筐背煤的八九岁的孩子的相片赫然出现在展厅的墙上,他乌黑的皮肤和幼嫩的面孔上一双闪亮的眼睛,显示着在这样沉重的压榨下的蓬勃生命之初,在开放的花朵相同的年岁,就不得不遵守成人世界的严酷规矩的莫名悲怆。他或许未必就知愁滋味的天真无邪里,已经有了由于一天一天被过劳的压榨而逐渐摧毁的无法,他像其时咱们整个老迈国家相同,岌岌可危。

这个八九岁的矿工的命运是显而易见的,他或许就在这张相片拍摄以后不久就已经葬身到了万人坑中;被习惯性地来此觅食的野狗撕扯着,做了食物链上的一个循环式的衔接。他没有接触过玩具和教育的身心,以被撕碎的方式从头化为泥土……

他在人世的短短的不到十年的经历中,唯一社会化的这一段短短的日子,十分凄惨、十分严酷,原因就只要一个:日本的侵犯和占领,日本的掠夺和屠戮。

一个民族,一个老迈民族,被一个岛国上的倭寇欺负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不管男女老幼,这个民族中的每一个人,就都是无一例外的牺牲品;一切的人都已经站到了万人坑的边际!

秃顶的馆长娴熟地解说着展馆里的每一件什物、每一幅相片,虽然由于经常解说而在娴熟之余不免就少了大多数参观者初来乍到那样的震动与哀伤,可是讲到这张孩子的相片的时分,还是能明显地听出他动情的哽咽!这个小小年岁的祖辈,这个理智上知道是祖辈的孩子,这个像是自己的儿孙的孩子的境遇,深深地触及了这个民族的心。

咱们现在的悉数言语,其实都是站在这样的基础上的:在去之不远的七八十年前,咱们整个民族的境况就如同这个背着煤的童工相同,已经被限制驱赶到了万人坑的边际上,咱们不仅一无一切,远离了人类悉数的幸福日子的任何要意,并且随时都会跌下去,或许被无情地踢下去,进入万劫不复之中。

咱们今日所议论的任何事业和成果,议论的任何幸福和对更高幸福的寻求,乃至是言辞的任何不满和诉苦,其实都是站在那样亡国灭种的最风险的时分之上的胜利。只要在那样的胜利之上,只要将恶魔相同的倭寇完全赶开之后,只要在万人坑这样的当地被逐渐忘掉而有必要建筑纪念馆来提醒人们不要忘掉的时分,咱们的幸福才有了最根本的起步的况味。

任何忘本固然是一种无知乃至变节,任何自大也都是一种无知乃至变节。为了这个民族后世的一切成员都不再重蹈这个八九岁的童工以及那46000矿工的覆辙,整个社会都应该在更好的公平正义之下建造,每个人都应该持续在自己不懈的尽力之中沉浸。

在万人坑地点的这已经建筑成了公园的南大沟洼地里,有几座桥显得有些奇怪地横在地面上,桥下没有了流水,却是过去有沟渠的明证。在垂垂的柳树下,偶尔有人走过,根本上都是带着孩子的老人。井陉煤矿的资源已经干涸,只剩下了既往的记忆;而开展的脚步并未停滞,远离并且抵挡任何企图再次将这个民族面向万人坑的各种形式的倭寇所需求的开展与壮大,时时刻刻都必须进行。

520万次回眸与震撼——写在阜新万人坑纪念馆建馆51年之际

建馆51年接待观众520万人次

“从1968年建馆以来,可以说这里是几代阜新人从小受教育的地方。特别是2015年修葺一新的纪念馆重新开放以来,每年接待量都达到20多万人次,而且近几年出现了域外参观人数明显增多的新趋势。2018年域外观众占到接待总数的10%,这些观众不仅来自省内各市,甚至来自山西甘肃浙江广东等地,还有诸多外国友好代表团体。”阜新万人坑纪念馆负责人宋兆奎介绍,截至目前,该馆建馆51年来累计接待观众520万人次,自2015年8月至今累计接待观众140万人次。

今年5月23日,纪念馆接待了来自鞍山市育英学校的800余名师生。该校校长张博讲:“阜新这段抗战史是我们之前在课本上了解过的,但是,要真正了解并铭记这段历史,最好的办法是亲身来到这里,真正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阜新万人坑遗址坐落于太平区孙家湾街道新园街1号,占地57万平方米,形成于1940年4月,发掘于1968年,同年9月3日正式开馆。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阜新万人坑遗址的维修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辽宁省委、阜新市委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经过10个月的维修和改造,“万人坑遗址陈列馆”重建工程顺利完工,并在2015年8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修葺一新的阜新万人坑纪念馆以崭新面貌向社会重新开放之后,接待参观的人数显著增加,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进一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重要阵地。

阜新万人坑遗址是东北境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死难矿工群葬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全国公共文化设施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示范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同时,也是日本法西斯突破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道德良知的最底线,完全违背了国际公法、公理和人类正义准则的典型罪证遗存,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教育基地。

一段历史锤炼出“烽火特支精神”

阜新煤炭开发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914年日本侵略者染指阜新煤田,并实行了疯狂的“人肉开采”政策,至1945年八·一五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在阜新矿区掠夺煤炭资源达2500多万吨,造成十多万矿工死亡,仅阜新万人坑遗址就埋葬死难矿工达7万多人。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在党组织秘密串联,组织与发动工人同日伪统治当局和封建把头作斗争中牺牲的。“特殊工人”党支部、党小组坚持与敌人进行机智灵活、英勇顽强、战争到底的抗争,锤炼出“烽火特支精神”,这种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阜新矿区独特的红色基因

“烽火特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阜新矿区表现出来的浓厚的爱国情怀,是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在革命斗争中发动群众、联系群众的远见卓识,是在黑暗中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在逆境中依然坚持的必胜信念。

2016年8月,为进一步传承弘扬红色历史孕育出的“阜新精神”,阜新市委命名了首批“阜新精神”党员党性教育基地,阜新万人坑纪念馆位列其中,并成为“烽火特支精神”的集中代表。

巡展宣讲大篷车传播红色基因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2017年9月19日清早,有3辆大篷车从阜新万人坑纪念馆驶出,一路向西奔赴海州区韩家店镇,开启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首场巡展宣讲大篷车之旅。原来,这是市委组织部和阜新万人坑纪念馆为充分发挥阜新万人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决定在全市乡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巡回展览、巡回宣讲活动,并以中共阜新市委组织部的名义专门下发了通知。其中,巡回展览分为两部分:《烽火岁月——阜新特支抗日斗争主题展》《白山黑水铸英魂——东北军民十四年抗战史实展》。巡回宣讲,即巡讲党课。由万人坑纪念馆联系市委党校,组织优秀教师将党性教育精品课程与巡回展览一并送到乡村,让没有机会走进党校接受教育的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党员能够面对面听取党校讲师和教授的课程。

“这是该馆第一次让馆藏文物走出纪念馆,近距离与广大观众见面。这既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工作探索,更是一项有着重大意义的政治任务。”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宝石讲,“真没想到,首场巡展宣讲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深受欢迎!紧接着,我们的大篷车就一路走下去!”

自2017年9月19日至2018年5月18日,巡展宣讲大篷车的行程覆盖了海州区、阜蒙县、彰武县的14个乡镇、18所学校、3个集市、2个社区、2个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以及1所军营,总参观人数达8.15万人次,发放宣讲资料3.46万份,观众留言115份,讲解场次410场,行程1280公里。大篷车一路走来,回应了边远地区党员、群众以及中小学生精神上的渴求,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收到了大量的感谢信,学生家长们纷纷希望这样的活动一直开展下去,让更多人通过大篷车的巡展宣讲,聆听历史声音,传承红色基因。

“把红色基因传播到千家万户,把党的声音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任务和责任。”张宝石深有感触地讲。

来源:阜新新闻网(记者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