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炉辽墓位

上炉辽墓位

上炉辽墓位于迁安市沙河驿镇上炉村西北皇姑峪,东经118度37分,北纬39度58分,北靠黑石砬山,东西均有低山,南端为沟谷梯面耕地,成圈背椅形,墓群即位于其中。上炉辽墓发现三座古墓。1964年在上炉村娘娘岗南坡发现一墓。有墓志记载曰:辽韩相墓。省文物部门唐明云撰写《河北迁安上炉村辽韩相墓》一文,发表在19,上炉辽墓位,上炉辽墓位简介,上炉辽墓位-唐山市迁安上炉辽墓位

北京史上第一个公墓,近现代史上百位名人长眠地

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城市,很多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名人去世后,往往会在北京选择上风上水的墓地进行安葬。要说北京安葬名人最多的公墓万安公墓绝对能排在前5名。不仅如此,它还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个公墓。今天,万寿菊墓地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长眠上百位名人的万安公墓。

万安公墓的由来

据《万安公墓史略》载:1928年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司长的浙江人蒋彬侯在京西购置土地,准备开办学校。但他迷信风水之说,加上政府正在筹划建立公墓,于是欲与时任“恒生营造厂”经理的王荣光合作,将此地辟为公墓。因地处香山南麓余脉万安山正阳,故称“万安公墓”。

蒋彬侯、王荣光关于创办公墓的申请很快得到批准和支持,北平市政府派人实地勘察后认为:“该处地址确系高爽平原,方圆约一百余亩,地势极为空旷,西为万安山,北为香山,东南为玉泉山,四围并不邻近村落,该地址并已筑有庄院,若再加以修葺添盖,即足敷用,颇状观瞻,且已修有土马路一条,直接香山马路大道,交通也甚为便利,以之筹建公墓,至为适宜。”于是,王荣光出钱,蒋彬侯出地,于1930年兴建了北京历史上的第一座现代公墓。

曾是皇家禁地

明末清初,万安公墓所在之地是大面积的沼泽地带,水草丰茂。据传,有一年初夏,乾隆皇帝巡游至玉泉山上,见西面不远处有一大片湖泽,周围是一片碧绿,于是走下山来,朝那一片波光粼粼的地方走去。走了半个时辰,他来到一片沼泽地带,欲仔细观望,忽见一条小花蛇爬到他面前,接着又有一只小乌龟爬到他眼前。乾隆皇帝顿悟:莫非这小花蛇是龙种后裔?而这小乌龟乃有长寿之命,它们均为祥瑞吉兆。他于是下旨:“此地为龙游龟藏之所,乃天宝地灵之域,尔后附近村民不得在此打鱼摸虾,割草伐薪,违者按破坏大清风水龙脉论处。”自此这里便成了清廷的皇家禁地,并派人在此看守。

据1934年出版的《香山名胜录》记载:“这地方叫龟蛇汇,因有积水潭,时产金纹丹睛龟和黑质红章之蛇,体皆清秀,性也灵驯,因以为瑞。乾隆闻之,前往验看,信然。钦天监谓:山川灵气所钟,故产此灵物,因此划为禁地。”

百余年后,这一带的沼泽逐渐消失,但土地甚是肥沃。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当初在此看守禁地的人们便在此定居下来,以耕种为生,其人数也由最初的几个人繁衍为几十人,逐渐形成一个小村落,因村落之西的香山南麓有万安山,故称“万安里”。

众多名人长眠之地

万安公墓是北京安葬名人最多的公墓之一,八十多年来长眠了两万余位社会各界人士,其中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一定影响的人物有近百位,既有革命烈士、社会活动家、军政要人,也有科学家、艺术家及工商界名人。

在万安公墓苍松翠柏间有一座青砖围砌的院子,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烈士就长眠于此。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在李大钊英勇就义后,因家中贫困无力安葬,灵柩在宣武门外一个旧寺庙放置了六年之久。王荣光得知后,积极为烈士捐款,把烈士安葬在万安公墓,与李大钊一起被军阀杀害的邓文辉和路友于两位烈士也被安葬于墓园。1983年3月,李大钊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陵园中。

抗日名将马占山将军的墓地位于万安公墓的“金字区”,墓盖为汉白玉雕制而成,庄严古朴。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将军在东北奋起抗日,血战江桥,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但遗憾的是,墓园在马占山的墓碑前并未做特别的提示和介绍,让人很难寻觅。与马占山一起长眠在万安公墓的还有不少中国近现代政坛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民国时期北平市长何思源、北洋政府外交总长胡惟德、民国总统顾问江瀚、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民国时期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民国元勋柏文蔚等。

此外,万安公墓还有很多各界名人的墓碑。如“金字区”有萧军、启功,“木字区”有施今墨、陈白尘、王世襄,“水字区”有冯友兰、容国团、王芗斋,“火字区”有翟济生、侯永奎,“土字区”有朱自清、曹禺、黄宗江等。

【万寿菊墓地网】让温暖的爱永恒。

悬崖上46位僧人墓地:墓塔形式多样,圆形方形、空心实心应有尽有

欧亚·金灯寺景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平顺县杏城镇背泉村,现在已经修通了直达景区的柏油公路。

之所以冠上“欧亚”二字,是因为长春欧亚集团近年来在这里投入巨资打造了欧亚太行神龙湾旅游区,金灯寺应该是其所辖景区之一吧?

始建于北周、初名“宝岩寺”的金灯寺,位于太行山脉龙虑山之麦积山海拔1700米处的陡崖上。

规模宏大金灯寺石窟群,雕造精美,是我国石窟造像尾声中的巅峰之作,为山西省第二大佛教石窟群,被誉为“太行石窟群、上党悬空寺”及“中国石艺术的尾声”。

金灯寺石窟,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灯寺东北约百米处,是46座多建于明代的石塔形成的塔林。

金灯寺塔林,为金灯寺的僧人圆寂之后的安葬之处。

这些石塔,多为经幢式和鼓形石塔,亦多为明代所立,圆形、方形、空心、实心,应有尽有。

塔林中其中最大的是这座高约十米、塔平面呈方形、塔基呈正六边形的石雕佛塔,基座下为拱券式空心塔室,南向辟石板门,塔身下部满布浮雕佛像近千尊,上部为六角形塔檐,檐部平缓,翼角微翘,造型优美。

这座建于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千佛塔,相传是金灯寺创始人芈禅师的安葬处。

芈神师法名静真,是河南安阳人,曾拜名僧清果膝下为徒,先在著名的悬山寺修行,后又到陕西两当山庵中苦炼,后来他云游四方,夜眠虎穴,以虎为伴,每天拽虎携钵沿途募化。最后登上风景独特的龙(林)滤山,心中不胜欢喜便在这里落脚,创建了金灯寺。

相传,塔室内原保存有金灯寺创始人净真禅师的包骨塑像一尊,后毁于战乱。

金灯寺塔林,多为明代所立,亦多为经幢式和鼓形石塔,圆形、方形、空心、实心,应有尽有。

金灯寺塔林,圆形、方形、空心、实心,应有尽有,多为明代所立,亦多为经幢式和鼓形石塔。

无人机航拍的金灯寺塔林。

留学生在日本发现百年前古墓,葬着十位烈士,墓碑上两字刺痛众人

近代的中国可谓是在风雨飘摇中缓缓前进,告别了天朝上国的过往和自大,更多的人开始开眼看世界,正视起世界形势和地缘政治。作为中国的老邻居,日本既是东亚文化圈内最大的受益国,也是最先对中国悍然发动战争的国家之一,他们的野心已经不能在一隅海岛中实现。当年日本首相吉田松阴就曾公开宣称,要想占领世界就必然要先称霸亚洲,要想称霸亚洲就必先占领中国,其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黑船事件”后,日本也被迫打开了国门,但与晚清政府不同,当时的明治政府非常积极地吸纳了欧洲的工业技术和政体,励精图治,使日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老二”。其实晚清也在一次次洋务运动中不断地努力地贴近世界潮流,在庞大的国力支持下,北洋水师也在迅速发展扩张,还被誉为 “亚洲第一舰队”。为了迎头痛击这个“庞然大物”,明治天皇如临大敌,不惜一切代价投入海军建设,这实际上就是场无言的军备竞赛。

与幅员辽阔的中国不同,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在发展有利于自身国力的海军上虽然拼劲十足,但还是与北洋水师差了一大截,要知道日本与中国就一海之隔,能够在海战中取得优势无疑是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在最高统治者明治天皇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官员也“积极”响应,纷纷自掏腰包,首相伊藤博文更是在各地“募捐”,没多久便募集了203万日元。

都说一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双方就是在这么紧锣密鼓下各自充实战力, 1893年,日本的海军规模已经初具雏形,拥有31艘军舰、24艘鱼雷艇、总排水量61373吨。而北洋水师的主力军舰却只有25艘,好巧不巧的是,甲午战争前夕恰好是老佛爷的60岁寿宴,本应给战舰购置装备的经费被拿去了贺寿,很多战舰上的水雷和火炮甚至都是填充了沙子。

很多人对甲午海战持悲观态度,果不出其然,甲午海战让北洋水师一战受挫,洋务运动宣告失败,这也给风烛残年的晚清又一记当头棒喝,《马关条约》的签订更是让泱泱中华颜面丢尽。在这场海战中,日本人还曾抓去十名北洋水兵。成为俘虏的他们并没有能给日本人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于是在严刑拷打中壮烈牺牲。因感其忠义,日本人便把他们葬在了日本,被拷问的十人只字未吐,更别说姓名了,故只得草草下葬,他们的下场连其家属都不曾知晓。

时间转眼来到了百年之后,2003年,叫杨海嘉的赴日留学生在偶然间发现了这十名士兵的坟茔,墓碑上也没有太多能表明身份的字符,上书二字:俘虏。发现了这些的杨海嘉并没有置之不理,研究历史的出身他开始查阅资料并遍访知情人,终于将这段心酸的血泪史原原本本地还原在众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