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寺石塔

兴国寺石塔

河北博野县兴国寺石塔创建于唐景龙四年(710年),位于河北博野县程委乡解村小学校院内。此塔原为兴国寺内之建筑,现寺己毁,仅存此塔。河北博野县兴国寺石塔为四方形十五层密檐式实心石塔,通高7.51米,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基边长1.73

米,由三层方石组成。

塔身第一层由三块整石拼合,形成塔室,室内南面辟券门,门左右各雕一持剑守护神;正面壁上雕刻一佛二弟子及供养人,并刻有“

景龙四年”等字样。第二层至第十五层为密檐式,每层檐均为石雕成叠涩式样。每层为一块石料,檐部为一块石料,相互叠压,塔刹为一石雕宝珠。此塔全用白玉石料雕成,做工精细考究对研究唐代建筑风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93年被公布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具体位置:位于河北博野县程委乡解村小学校院内

河北保定乡镇数量最少的县,拥有兴国寺石塔景点

河北保定市下辖县市众多,一共有19个县及县级市。这些县市面积有大有小,最大的是阜平县,面积接近2500平方公里;面积最小的容县,仅约314平方公里,还不及阜平的零头。

那你知道保定市面积第二小的县市吗?这个县就是博野县了,该县面积只有约331平方公里,比容县大了那么一点点,全县人口也只有27万,称得上是一个典型的袖珍县了。

博野县还有一个市内之最,那就是它的乡镇数量。博野县下辖共7个乡镇(3镇、4乡),是保定市乡镇数量最少的县。而比它面积还小的容县,却有8个乡镇。

作为一个小县,博野县的GDP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2017年博野GDP约50亿元,位居全市倒数第二。

虽然是一个袖珍县,但博野却是一个千年古县,早在东汉本初元年就已经建县,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

博野县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具有旅游开发潜力,只要的旅游景区景点有:还金井碑刻、颜元祠堂兴国寺及石塔、蠡吾县城遗址等等。

兴国寺始建于唐代,位于博野县程委镇。石塔原为兴国寺内的建筑,寺己毁,仅存此塔。兴国寺石塔为四方形十五层密檐式实心石塔,通高近8米。兴国寺石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工精细考究,对研究唐代建筑风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你有关于博野县的故事吗?欢迎评论分享,文中数据仅供参考。

国宝!国内独存的砖木结构石塔—正定天宁寺凌霄塔

依照高度来说,坐落于天宁寺的凌霄塔高40.98米,为正定四塔之最高大者,又因其巍峨入云之态,故名曰“凌霄”。更难得的是,天宁寺塔心柱是现存古塔中最长最大的一个,构造特殊,是我国古塔中一个重要实例,又是北方砖木混合结构中的一个样板。

据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建成,当时寺院规模宏大,主体建筑分为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凌霄塔、后殿等,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至民国初年,寺院所遗殿堂一一被毁,唯凌霄塔独存。塔身虽历经劫难保存下来,1981年进行了落架重修,并于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近观看凌霄塔,塔身共分九层,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其建制为典型的密檐楼阁式,八角形的平面,尽显端庄大气。塔身一至四层为宋代重修,依唐塔遗存的残址而建,其上各层则系金代重建,为木质结构。在形式上,塔身下面的三层除塔檐的椽飞为木制外,其他诸如斗拱、角柱均为砖仿木的结构。二至四层各层由外出冰盘檐构成的狭窄平座亦是如此。冰盘檐结构形式美观大方,自然得体,在现存塔中极为罕见。此外,每层塔身的正面均辟有拱形门或直棂窗。四至九层的塔身,每面分为三间,斗拱、檐飞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杀,从而形成抛物线外廓,给人以端庄稳重之感。正是因为凌霄塔的砖仿木以及木质结构更吸引人的目光,故而当地人一般称凌霄塔为“木塔”。

凌霄塔的内部十分宽大,内部有楼梯可以攀爬,在第四层的中心部位,竖立着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檐相连,上托龙骨楼板。中心柱的柱脚坐在第三层顶部十字交错的大梁上,柱顶承托塔刹。这是古代修建木塔常用的方法,这样的建造结构对塔身的稳定性非常有利,然而,我国保存下来的实例并不多,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一书中指出:“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正定天宁寺木塔存在这样一种结构方式。”江南一些大砖塔基本上都带有刹柱,一般甚短,仅从顶层向下伸入二三层,也是由塔心柱发展而来的。有业界人士称:“正定天宁寺塔塔心柱是现存古塔中最长最大的一个,构造特殊,是我国古塔中一个重要实例,又是北方砖木混合结构的一个样板。”

诸多影迷可能不知道,在徐克执导、刘德华主演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那座巍峨的通天浮屠,所采用的建筑结构,同凌霄塔如出一辙。正定凌霄塔中间的通天柱,便是电影中那座通心柱的原型。

因凌霄塔是古代整座正定城的制高点,并可以登临远眺,自然少不得文人吟咏,清代文人谢庭芝就曾有诗曰:“萧寺峻峭百丈楼,佩萸载酒到高头。云擎旭照三关晓,天接沱光一色秋。”美哉斯文,壮哉斯塔!

石家庄发布”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权威信息发布中心、历史文化传承基地、百万网友互动平台,欢迎订阅!

温州国宝 | 真如寺石塔

真如寺石塔位于乐清市西南磐石镇重石村,因塔壸门内置如来造像,当地称“七如来塔”,据《重建真如寺碑记》及《乐清县志》相关记载:真如院(寺),唐文德元年(888)建。宋明道二年(1033),院前建如来石塔七座。寺屡毁屡建,石塔也曾遭严重破坏,经过修复,现基本恢复了七塔原貌。

真如寺石塔全景

真如寺石塔用青石建造而成,仿照印度窣堵波形式,造型美观。塔高5.07-5.16,形制基本相同。石塔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

石塔立面

基座平面六角形,下设基台,上为须弥座。基台三层,底层上下设石枋,转角用浮雕力士代替角柱,力士或跪或坐,足踏下枋,头顶上枋,从体态到裸露肌肉,乃至面部表情,无不显现负重神态。

石塔基座

台基浮雕力士

须弥座上下枭浮雕仰莲、覆莲,束腰转角梭形束莲柱,各面浮雕狮兽,形态各异,奔跃矫健,栩栩如生。须弥座上置覆莲形基座、塔身与塔檐。

基座雕饰

基座浮雕狮子

塔身为六棱瓜腹状,中空,外壁浅雕宝相花等图案。正面辟一壸门,内莲花台上供奉如来佛像一尊。塔檐六角攒尖式,檐下斗拱四铺作计心造,撩檐枋相交处出头。屋面刻出方椽、瓦垅。檐口轮廓圆和,翼角角梁起翘明显,顶设葫芦形塔刹。

瓜棱形塔身

转角斗拱

真如寺七石塔,象征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过去七佛,通常称为“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宝胜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离怖畏如来”“南无甘露王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

石塔雕刻精制,造型美观,是古代佛教石刻艺术的珍品。

真如寺石塔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