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杵臼祠堂

公孙杵臼祠堂

公孙杵臼祠堂,位于忻府区新建路办事处逯家庄村东。坐北向南,东西41.8米,南北110.5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题记载,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建。两进院布局,中轴线上有戏台、过殿、两侧为东西配殿,除戏台为近年新建外,余皆为清代遗构。过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悬山式卷棚顶。大殿建于高0.65米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五间,公孙杵臼祠堂,公孙杵臼祠堂简介,公孙杵臼祠堂-忻州市忻府区公孙杵臼祠堂旅游指南

双壮孙公祠:孙中山家族旁系先祖祠堂

有故事

文物

文物是城市发展、

历史变迁的见证。

它们悄悄融入了

熙来攘往的世俗生活,

默默凝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

故事的发生和消逝,

也厚重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可能有人会认为,镇内的左步村在名气上稍逊于孙中山故居所在地的翠亨村,但其历史文化的深厚程度也不逊色哦。

双壮孙公祠正门(图源:网络)

左步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地处丰阜湖古涌南岸码头(俗称“埠头”)左侧,在清代得名左埠头,又写作左埗头,后改为左步,并一直沿用至今。村内主要有欧、孙、阮三大姓氏。中国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祖先就是从这里搬到翠亨村的。

据《广东省志·孙中山志》记载:“孙中山家族源出东莞。翠亨孙氏始祖、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俱在东莞县长沙乡(今东莞市长安镇上沙管理区)居住(另有一说为孙氏始祖入粤后居紫金县中坝镇发昌村孙屋排)。五世祖孙玄(字礼赞)自东莞上沙迁居香山涌口村(今中山市南朗镇涌口村)。孙礼赞生二子,长子孙禘儿字乐千,次子孙禘宗字乐南。孙乐千分居左埗头(今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孙乐南仍居涌口,是为翠亨孙氏六世祖。据家族史料记载,此后七世祖孙耕隐、八世祖孙怀堂、九世祖孙派源、十世祖孙直尚均居涌口。清顺治(1644-1661)前后,十一世祖孙瑞英自涌口迁居迳仔蓢(位于翠亨村西北300米),开荒耕田。其后人曾在迳仔蓢土名‘看山田’处建有瑞英公祖祠。十二世祖孙连昌仍居迳仔蓢。十三世祖孙逈千于乾隆(1736—1795)初年迁回涌口生活。十四世祖孙殿朝又从涌口迁入邻近迳仔蓢的翠享村,于此定居繁衍。”

孙中山家族世系表

(图源:《广东省志·孙中山志》)

据记载,孙中山及其后裔的孙氏族人也曾多次来到左步村祭祖。这就不得不提到村内的 双壮孙公祠......

双壮孙公祠(又名孙氏大宗祠)位于左步村南薰里巷18号,建于清同治乙丑年(1865),重修于1993年,占地面积210平方米。祠堂坐东向西,三间两进,面阔10.9米,进深19米,面积约210平方米。硬山顶,博古脊,青砖墙,花岗岩基座,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两进间夹有天井,天井两旁有廊。正脊有人物、花鸟灰塑,檐板有花鸟、人物木雕,墀头有花卉灰塑,檐墙及内部山墙均有山水、人物、花鸟壁画。后堂设有龙凤木雕神龛,枋上挂有“永思堂”木匾。祠堂大门的两边,挂有“黄龙世胄,映雪家风”的对联,上联标明了孙氏最早的先祖孙权兴于黄龙元年,下联则讲述了孙康囊萤映雪、勤奋读书的故事。祠内墙上挂着图片资料,上面记录着孙中山与左步的历史渊源。该祠堂作为孙中山家族旁系先祖的祠堂,对于研究孙中山家族历史有较高价值。

双壮孙公祠内的永思堂(图源:网络)

双壮孙公祠内景(图源:网络)

孙中山家族成员寻根左步村纪实:

双壮孙公祠历来是孙氏拜谒祖先、举行庆典的场所。

1912年5月28日,回乡省亲的孙中山与哥哥孙眉偕带眷属,由翠亨出发,在南朗略作停留后,即专门前往左步拜会宗亲,并在左埗孙氏宗祠内与亲友团聚。孙中山、孙眉一行还在该祠堂内与左步宗亲合影三张。孙中山与宗亲叙旧一个时辰之后,因准备次日离乡事宜,即先行返回翠亨。而孙眉夫妇及孙中山夫人卢慕贞等,则与宗亲孙锦芳商议修建合宗祠事宜,直到用完晚餐才回翠亨。该祠堂原址自20世纪60年代起,因开办纺织厂,建筑构造已经改观。1993年左步孙氏修建新祠堂,设立“孙文谒祖门”。

1912年5月27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回故乡翠亨村省亲,次日携家眷与长兄孙眉等人到南朗镇左埗村(现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孙氏宗祠拜会宗亲,并留下合影三张。此合影即其中之一。

(图源: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官网)

2001年11月25日,孙中山长孙孙治平偕子孙国雄、堂侄孙必胜、孙必兴、孙必达等亲人前往左步拜会宗亲。

2016年,正值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家族成员于11月18日再次重聚左步孙氏宗祠,与宗亲再叙乡情乡谊。

孙文谒祖门(图源:网络)

文丨冯丽莹 播报丨蔡婉婷

编辑:陈琳琳

复审:张安根

终审:吴冉彬

本文 资料来源:《广东省志·孙中山志》、《中山村情》

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西递:公共祠堂七哲祠、总支祠敬爱堂、支祠追慕堂

我,是没有"宗祠"这个概念的。当年,我太爷爷是挑着担子从山东走到东北,长途跋涉的路上还死了一个孩子。太爷爷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一个小山村安了家。随着父辈相继过世,"客从何处来"再也搞不清楚了。

一次听马未都谈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区别,他提到一点即南方还留有很强的宗族观念。举例说大概是潮汕地区吧,如果一个人需要一笔钱,同乡或同族都会相帮,而且不需要签任何合同或借据,全靠信任而言出必行。北方人,往往说得很好,但在做的时候会先观望,看看别人都咋做的,自己别吃亏,最后往往是说好的事黄了。靠着宗族的凝聚力,南方人很容易在异国和他乡做起大事,北方人往往单打独斗。

但电视剧"破冰行动"中,王劲松演绎的林耀东是不是也有点族长的意思。这种情况,宗族的力量也是挺吓人的。

所以,还是辩证法,事物都是有两面的。

西递,我看了三个祠堂,梳理一下:公共祠堂七哲祠、明经胡氏总支祠敬爱堂、明经胡氏支祠追慕堂,不知道这么分对不对。

七哲祠,就在村口,原来奉祀的是宋元时期明经胡氏胡怀谷等七位经学名家,后来毁圮,现仅存门厅部分。大祭的时候,明经胡氏各房头选派支丁代表,由房长率领在这里祭祀

敬爱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后毁于火灾。清乾隆年间(1736年至1795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旺盛,遂扩建为宗祠。

追慕堂,建于公元1794年,为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追思慕念祖父、父亲而建。

家族中的这个"房"或"房头"概念,还是看了《 大宅门》才知道的。有了这个概念,对于宗族文化和祠堂理解起来容易很多。这个就像生命树,虽然从一个根长出来,但分枝越来越粗大,就相对独立地生长了。从血缘上来讲,分支的血缘更近。

【七哲祠】

原来奉祀的是宋元时期明经胡氏胡怀谷等七位经学名家。就在村口附近,是一个独立的庭院,存留的东西不多,院中有一座走马楼,应该是复建的。门楼很漂亮,雕花门楼上的门额为"七哲祠"。

这是进村看到的一个门楼,很惊艳。以前的大祭在这里进行。

【敬爱堂】

爱堂原为明朝胡氏十四世祖之享堂,他的三个儿子为表示兄弟互敬互爱,故将享堂改建成祠堂,取名"敬爱堂"。那么,从十五世祖开始,都可以以这间祠堂为"祖"祠,所以,可以称为西递这一支胡氏的总支堂。

敬爱堂前的街应该属于主街,很开阔,门前流过溪水。门楼三进,飞檐翘角

进入悬有"胡氏宗祠"匾额的门楼,即是一个"四水归一"的大天井,中门樱花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

从中门进入则为祭祀大厅,大厅很开阔,两侧分别书有"忠孝廉义"四个大字

祠堂中的匾额

后厅正中挂有祖宗遗像,上面悬挂的匾额上写着"百代蒸尝"四个大字,秋祭称"尝",冬祭称"蒸",这四个大字表示每年的春夏秋冬四时都要祭祀祖宗,而且要代代坚持下去,故叫"百代蒸尝"。

【追慕堂】

建于公元1794年,为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追思慕念祖父、父亲而建。与敬爱堂比,这个就是那个的分支了。

大门也是飞檐翘角,即古朴又灵动

从入口走进去,绕过屏风,就是追慕堂的核心空间――方形天井和大堂

因为西递的胡氏是唐皇室后裔改姓而来,所以,这个堂中有李世民画像和牌位。

祠堂文化挺有意思的,至少可以把一个人的底细"描写"的清清楚楚。只要知道这个人是哪个堂的,那他是辈分、家族关系基本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如果真的做了什么违反族规的事,很容易被"追溯",也很容易在亲戚中留下恶名。

西递的胡氏,即善于经商也勤于读书,他们要求子弟不管穷富都要读书。实在没钱的,族长会从公共的份额中给予资助。读书,的确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

望都孙禄堂公园简介(望都孙禄堂公园简介概况)

望都县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孙禄堂公园 第1名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SL062

观音院 第2名

博望线附近

望都县图书馆 第3名

昌平街51号

天齐庙 第4名

107国道西100米

北关文化广场 第5名

北环西路与振兴北街交叉口东100米

民国武术大师孙禄堂,他的武术究竟有多神奇?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十一月十五日,孙禄堂出生于河北省望都县。名福全,禄堂是表字。晚年又号涵斋,别号“活猴”。望都县所在的保定府,是荆轲、祖逖等名人故里。古时候就有习武强身的传统,这里的人好勇斗狠,习武成风。幼年时的孙禄堂家贫如洗,与寡母相依为命的孙禄堂为了不受欺负,7岁起便开始拜师学武。12岁时,孙禄堂的母亲病重无钱医治,孙禄堂一时想不开竟然上吊寻了短见。幸亏一路人相救才得以生还,路人被其孝心感动出钱资助其母治病。孙禄堂待母亲病愈后前往保定学习 *** 毛笔为生,平时继续学习武艺。

孙禄堂的之一个正式师父是形意拳门的李魁元,李魁元在教授了孙禄堂一段时间之后便感觉已经无技可授。遂将其介绍给自己的师父郭云深学习武艺,郭云深看出孙禄堂是个练武奇才,便倾囊传授武艺,带在身边整整八年。孙禄堂武学甚高,但文化根底很浅。这在习武上也是个短板,文化功底浅,很多武术的精义便不能真正地领会,为此孙禄堂刻苦自学,师公郭云深又给他引荐了白西园、宋世荣、刘晓兰等武学前辈。其中,李洛能的高徒白西园对孙禄堂尤其喜爱,后来又为他引荐了八卦掌泰斗董海川的高徒程廷华。在与程廷华的学习中,孙禄堂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也许是爱才的缘故吧,程廷华对于只有二十三岁的孙禄堂也是欣赏有加,将自己平生的绝学八卦剑、七星杆在内的八卦门绝学全部传授给了孙禄堂。学成之后的孙禄堂听从师公郭云深的劝导,走上了访师问道的云游之旅。他用三年时间走遍了河南、湖北、四川等十一个省,四处寻师学习,比武切磋。少林、武当、峨眉等门派都留下了他造访的足迹。

孙禄堂来到保定以后,在蒲阳河畔成立了蒲阳拳社,开始立馆授徒。此时,师公郭云深已经谢世。大师在临死之前将集自己平生所学写成的一本《解说形意拳经》留给了自己的徒孙,此举也意味着认可了孙禄堂是自己嫡传弟子的武学名分。

1900年,八国联军入北京的时候,孙禄堂也去了。他是为了寻找自己的恩师程廷华,但得到的却是程廷华已经死于洋枪下的消息。这件事情对孙禄堂触动很大,他之一次明白了武学并不能真正地拯救中国,但却可以强盛一个民族的道理。为此,他又回到蒲阳拳社,潜心授徒。先后教出了孙振川、孙振岱、齐公博、陈守礼、任彦芝等武术名家,为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孙禄堂晚年的时候, *** 侵华战争已经打响。 *** 很多浪人和武术界名流来到中国进行活动,他们力图通过武术来使中国人屈服,也因此组织了很多比赛。早在1923年,孙禄堂就曾在北京的比赛中轻松战胜 *** 大正天皇钦命大武士、全 *** 柔术冠军板垣一雄。1930年, *** 派出六名武学高手去上海挑战孙禄堂,孙禄堂又轻松将其一一击败。由此名声大噪,被世人成为虎头少保,天下之一手称号,得以誉满神州。

孙禄堂年轻时踢馆无数,从未有败绩。艺成后游历天下,也未见敌手。世人皆因其艺德俱佳,贯之以当今武圣称谓,足可见其名望之高,令天下人叹服不已。

孙禄堂一生更大成就,是将形意、八卦、太极要旨,融合成一体,自创 系。创立了孙氏太极拳。而孙禄堂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宗师,是因为他始终秉持着武术无疆界的观点,将自己平生所学,编辑出版成书,遗留给整个武术界。晚年,又相继在中央国术馆、江苏国术馆任教传艺,是真正具有大师风范的国术大师。

武术家孙碌堂

武术家孙禄堂(1860—1930)河北完县人。先学形意拳,精通意理,兼习八卦。著有《形意拳学》、《拳意述真》等书。在北京有“活猴“孙禄堂美名佳称。后又从郝为真学太极拳,将形意、八卦、太极拳融为一体。形成现在的开合鼓荡,架高步活,独具风格的孙式太极拳。

� 我国著名武术家孙禄堂是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不仅武技超群,武德超卓,而且在其成名之后,仍能虚心向别人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不断推陈出新,其俊才绝艺堪称一代宗师。

孙名福全,字禄堂,晚名涵斋,祖籍河北省完县城东会家疃村(现属望都县)。孙禄堂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幼从李魁元读书,兼习形意拳术。后经李引荐,复从师祖郭云深造。时郭曾往来于北方诸省,访友传艺,恒命孙禄堂相随。郭师骑马而驰,孙禄堂步趋其后,手揽马尾,日常行百数十里,功夫由是大进。孙中年走京师,又受教于八卦名家程廷华、李忠元二师,尽得八卦拳艺之壶奥。称后,又与河北郝为真结识,甚相投契。未几,郝师访友不遇,潦倒街头。孙慷慨解囊,请医煎药,朝夕照护,月余病愈。郝师深为感动,愿以平生所学拳术相授,于是孙执弟子礼,从学数月而得其精微。

望都有公园吗

望都有公园,名字牡丹园

地址:保定市望都县第二中学东边

望都地理位置突具优势。 望都县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的保定市,与保定市区接壤,交通四通八达、快捷便利。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县;距首都机场200公里、石家庄机场90公里,天津港口185公里、黄骅港口12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极为便利。望都县地处河北省中部平原,毗邻首都南大门,地处京津冀经济开发圈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