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夏墅学校旧址

北夏墅学校旧址

北夏墅学校旧址,位于天宁区郑陆镇黄天荡村,包括两处,一处在黄天荡村委会东南220米,单层五开间建筑,有五角星门楼,门口西侧墙内嵌有道光三十年禁唱滩簧碑记。辛亥革命前后,郑陆地区办学兴盛。许剑虹、承士毅在北夏墅大王庙旧址创办西夏墅小学(第一小学)。另一处在邻近的原黄天荡新市民小学校园内,建于1946-1947年。主体建筑,北夏墅学校旧址,北夏墅学校旧址简介,北夏墅学校旧址-常州市天宁区北夏墅学校旧址旅游指南

我校高一学子走进鲁西北地委旧址

9月15日上午7点,冠县实验高中2018级一百名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前往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参加国防日纪念活动。副校长胡卓显在出发前进行了讲话,希望同学们发扬革命前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并将其贯彻至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

一路上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仪式结束后,学生们参观了鲁西北地委旧址,进一步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取得新中国的胜利做出的巨大牺牲,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好好学习的信念,为冠县实验高中实现我们2018级高考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

供稿 | 张全

北京沙滩的民国建筑,藏着北京最美法式学校旧址,免费开放

不知不觉,北京东城的沙滩街区,出了名。

除了原来的北大红楼,华育宾馆的北大二院旧址,今年十一刚刚开放的皇城根北街“中法大学旧址”,给这一地区的红色气息添了重重一笔。

中法大学旧址

它的创办源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前身是蔡元培等发起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创办的法文预备学校,1920年改成中法大学西山学院,原校址在西山碧云寺。

1925年文科迁到现在的位置,成为中法大学校本部所在地。

这所开办了30年的大学,培养出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进步思想的学生,其中很多人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和教育界领军人物。

建筑

入口是个很有帝都特色的朱红大门,穿过大门,是宽敞的庭院,北、东、南各三个建筑,风格是西式结构,但具有中式瓦顶。

位于南侧的三层教学楼,临街的外立面毫不起眼,灰砖和红色拱窗完全让人想象不到里面的样子。

走进教学楼,两溜绿色教室木门把人一下子拉回了百年前。教室内有非常漂亮的乳白色窗户,窗外的银杏法国梧桐和秋天北京的淡金色阳光与当年并无二致。

中央楼梯,线条感十足,白色墙体配上巧克力扶手,像不像一块法式巧克力外壳奶油蛋糕?

东侧是一座两层礼堂,抬头可以看到漂亮的花卉纹样屋顶装饰,与古典的吊灯组合,亦中亦洋。

北侧是一组中式建筑,目前不开放,但门前的样子是很美的。

现在开放的是教学楼和礼堂。

策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专题展》,内设4个单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专题展》,内设6个单元

主要展品是图片、文献、多媒体视频、绘画,还有多处场景还原,里面还有1个小影院和5 个阅读室,方便参观者随时坐下来阅读和休息。

拍照机位

1、窗边,尤其是临街的一面,窗外有树,窗框乳白色,还有窗帘入境,十分好看。

2、楼梯,中央的三层楼梯找好角度也十分出片。

3、展览室,有几处复原了学习园地,看书的样子也十分好看吧。

【中法大学旧址】

地址:东城区皇城根北街甲20号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

9:00-12:00

14:00-17:00(周一闭馆)

预约:GZH预约

更多北京本地推荐,请戳

故宫旁边门票5元的宝藏公园,古寺银杏、江南庭院与百种菊花共赏

北二环高质量闲逛,三个免费公园,串联起京城别样秋天

首家胡同博物馆,藏在东城的小巷里,这里有让北京人落泪的回忆

世界最大的四合院,藏在北京前海,中国古代豪宅探秘之恭王府

《记念刘和珍君》在这里诞生,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址今起开放

《记念刘和珍君》在这里诞生,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址今起开放

“下面请参观展览的第三部分,她们从这里投身革命……”鲁迅中学礼堂内,高一年级的江法露正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讲解词,她将成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的小讲解员。

今天起,缪伯英、刘和珍、杨德群曾就读过的这座学堂将正式开放,接待单位团体预约参观。

鲁迅中学一进院正中,矗立着鲁迅先生的雕像。

李大钊鲁迅曾在这里执教

沿着参政胡同南口向西一拐,就可以看到鲁迅中学的南门,“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青灰色的外立面、圆形的拱碹、红色窗框,这是一个清末民初仿西式风格的建筑群。坐北朝南、三进、四排楼房、带个西跨院。

学堂旧址内,“她们从这里出发”主题展览已布展完毕。观展路线从南门开始。

一进院的第一座楼房是二层小楼,90多年前,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人曾在这里执教,就在二层西侧的几间屋子里休息、备课。现在,这里仍作为教师办公室使用。

与办公楼相对而立的是教学楼,刘和珍、杨德群、缪伯英就是在这座楼中上课、学习、追寻马克思主义真理。

一进院的正中,是鲁迅先生的雕像。瘦削的面庞、坚毅的目光凝视着远方。

“这里就是参观路线的第一个重要点位。”校团委负责人,同时也是讲解员的王楠说,鲁迅雕像不仅是学校的标志,还是当年进步女学生们冲破封建思想的“地标”。“当年刘和珍烈士无法像我们现在这样自由地在学校里走动,她们一开始只能在二进院的自修室和三进院的宿舍区活动。接受了进步思想后,才打破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局限。”王楠说。

鲁迅在这里写下名篇

一路步行到跨院,绿植簇拥着的就是“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

尖尖的碑顶像宝剑的剑锋,诉说着烈士的英勇无畏。1926年3月18日,北京群众5000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47人,死者当中就有京师女子师范学堂的学生刘和珍、杨德群。

当年鲁迅先生参加两位烈士追悼会时,曾在距离纪念碑不远处的一条小走廊里徘徊,最终决定要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中学课本中的名篇《记念刘和珍君》就此诞生。

“这里是第二个重要的参观点位,希望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在这里了解‘三一八’惨案的历史,重温《记念刘和珍君》。”王楠说。

她们从这里出发

“她们从这里出发”主题展就在学校礼堂中。

百年前的中国风雨飘摇、屈辱贫弱,一群励志挽救民族危亡的女学生从这里出发,奋起抗争。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大事记讲述了从1897年上海创立中国最早妇女组织中国女学会以来的各个历史节点,直到1919年北京女子师范学堂改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一张1924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表中,教师、学监、教务等职业是不少学生的选择。王楠介绍,在那个年代,社会对于女性的主流思想仍是回归家庭,而在当年女高师毕业的274名学生中,有毕业服务或毕业就业意向的占比非常高。“这恰恰证明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作用”。

《新青年》《妇女评论》、李大钊《唯物史观》讲稿等展品复制品,讲述着李大钊、鲁迅等人在此兼职任教后,对缪伯英、刘和珍、杨德群等进步女学生的思想启蒙,这些进步思想成为了她们追寻自由、真理的钥匙。

一张中共北京地委所辖党组织情况表中显示,中共北京地委成立后,加强了对组织工作的领导。党在西城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基层组织,就是由缪伯英担任书记的中共西城支部。

“缪伯英、刘和珍、杨德群、石评梅、许广平……她们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杰出女性,是我们的榜样。”王楠说。一旁的江法露,一边练习着讲解词,一边凝视着先烈的照片,在如她一样的学生心中,能在先烈身边读书,是幸运,更是责任,“如今的幸福生活可以告慰先烈,我们也要努力读书,传承红色精神。”一位学生说。

由于旧址位于学校内,为确保学校办学秩序与师生安全,学校目前只能开放有限区域并接待有限预约参观人员。

参观信息

目前只开放有限区域,接受单位团体预约,不接待旅游团队和个人来访。

接待参观时间:每周一、三、四、五(寒暑假及法定假日除外)15时30分至17时。单次接待不超过70人。暑假期间每周一至周五14时至18时接待参观。

到校预约地点:北京市鲁迅中学党政办公室。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 张骜 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