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朱爱云)民宅

朱氏(朱爱云)民宅

朱氏(朱爱云)民宅位于澉浦镇六里村六里集镇朱家门8号,年代为1946年,类别为近现代史迹。2010年6月11日,朱氏(朱爱云)民宅被公布为海盐县文物保护单位,朱氏(朱爱云)民宅,朱氏(朱爱云)民宅简介,朱氏(朱爱云)民宅-嘉兴市海盐县朱氏(朱爱云)民宅旅游指南

房县朱氏祠堂:深藏民间的皇家宗祠

房县城关镇有一座著名的朱氏祠堂,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湖北省现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堂之一。据专家学者考证,这座祠堂“大有名堂”。

1646年,朱元璋后代朱本铉在房县建都称帝,领导鄂西川东地区的抗清活动。政权成立的17年间,定武皇帝朱本铉一直住在房县,皇宫就设在离朱氏祠堂不远的朱家老宅,因此这座颇具皇宫风格的祠堂,正是一处深藏在民间的皇家宗祠。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杨建波

在房县城关镇有一座著名的朱氏祠堂,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湖北省现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堂之一。据专家学者考证,这座祠堂“大有名堂”。1646年,朱元璋后代朱本铉在房县建都称帝,领导鄂西川东地区的抗清活动。政权成立的17年间,定武皇帝朱本铉一直住在房县,皇宫就设在离朱氏祠堂不远的朱家老宅,因此这座颇具皇宫风格的祠堂,正是一处深藏在民间的皇家宗祠。

日前,记者走进这座宗祠,在专家的带领下,对它的建筑风格以及历史渊源进行了探究。

“帝”字雕塑彰显朱氏祠堂的皇室身份

祭祀殿石质大门的横梁上,雕刻着双龙和一个“帝”字。

朱氏祠堂位于房县城关镇泉水社区,占地6亩多,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格局为两院两进三开间四天井,附有箭道、戏台、三道花墙、圆门、牌坊、客舍、马厩、磨房、更衣小憩用房等配套建筑,主体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

祠堂东有箭道为习武场所,中为正殿,西院为私塾,具有崇文尚武的时代特征。箭道东侧为“朱家花园”,花园东侧为“皂角树林”,展现了名门大户的风范。朱氏宗祠与朱家大院、朱家巷子和朱家老宅(原房县人民医院)融为一体,规模宏大。

朱氏祠堂东院与西院结构基本一致,两院贯通,外看为两院,进内为一体。东院为祠堂正殿,在朱氏祠堂建筑群中最具有建筑艺术文化底蕴。前殿为议事殿,由16根大柱支撑,双臂合抱粗的大梁立柱穿枋,石雕柱础,衬斗支架。后殿为祭祀殿,18根大柱支撑起庄严肃穆的神殿,供奉有祖先灵位。

祠堂内外装饰精美,雕刻细腻,图案以龙、凤、麒麟、梅、兰、瓶为主,尤以龙为多,达26条,寓意朱氏家族的“至高无上”、“平安富贵”和“吉祥如意”。在祠堂前殿的穿枋两面均有精美的浮雕,刻有“程子四箴”、“辛酉岁敬”等内容。

前后廊为曲拱顶棚样式,粉刷红色油漆,显得富丽堂皇。外墙花窗基座为4块3米长的南山石,左边两块石头刻有“雄鸡戴冠”、“独占鳌头”、“天子门生”、“三元及第”等图案,右边两块石头刻有“鲤鱼跳龙门”和“喜鹊登梅”的图案。

大门两侧有一对石鼓,石鼓上以浮雕手法刻有鹿、鹤、凤凰和麒麟。最为独特的是,在祭祀殿石质大门的横梁上,雕刻着两条龙和一个大大的“帝”字。

·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帝”字不是普通家族能够使用的。它似乎在向世人暗示,房县朱氏祠堂的皇室身份。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员杨立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十堰市历史学家匡裕从教授、《十堰市志》编修陈泽范副教授和十堰市原建委副主任朱天峰等人,在实地考察后认为:房县朱氏祠堂内饰雕刻具有皇室宗祠风格,体现了皇家祠堂的特点;朱氏祠堂的建筑风格和雕刻技术具有明朝中早期的特色。

朱本铉在房县称帝时,将朱氏祠堂旁的朱家老宅作为皇宫

外墙花窗基座刻有“雄鸡戴冠”的图案。

明韩王朱本铉,是朱元璋第十九子韩宪王朱松的第九世孙。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杀。两年之后,朱本铉被郝摇旗、李过等人拥立为皇帝,年号定武,建都房县。17年过后的1663年,清军进攻房县等地的抗清武装,皇帝朱本铉在战火中不知所踪。定武王朝是坚持时间最长的抗清政权,房县是南明小朝廷的最后一个基地。关于房县南明政权的表述,在《辞海》的“中国历史纪年表——清纪年表”中有记载,同时1978年台湾学者岳骞在文章《房县,南明最后的基地》中阐释得十分清楚。

郝摇旗、李过等“夔东十三家军”是明末农民起义武装,没有大的城池作依托,队伍流动性强,只能在山岳江河间与敌人周旋。杨立刚考察后认定,朱本铉在房县称帝时,只能因陋就简地将老房县城作为都城,将房县朱氏祠堂旁的朱家老宅作为皇宫。

朱家老宅位于房县老城的西边、朱氏祠堂的东南面。祠堂和老宅之间隔着一条巷道,名叫朱家巷子,至今仍在。朱家老宅的大致范围,即在如今的房县城关镇中西关、下西关一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家道中落的朱氏后人将朱家老宅卖给挪威传教士。挪威传教士在老宅建起福音堂,解放后,这里成为房县人民医院的所在地。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如今这里变成居民区,朱家老宅不复存在。

·

经过测量,杨立刚认为,历史上的朱家老宅占地约十二三亩,建有房屋108间。这些房屋大多白墙黑瓦,顶部砌有马头墙,属于徽派建筑。这一百多间房屋相互独立,自成一体,但又互为依靠,或有小巷连接,形成相对统一的整体。

朱家老宅正中是一座四合院,由7间房屋组成,明显比周围建筑高大。四合院的正门口安放着一对石狮,上三级台阶后,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入院子。坐南朝北的3间正房带有阁楼,木结构的屋梁屋柱雕有各种吉祥图案。据说,这里就是南明定武皇帝朱本铉居住了17年的皇宫。这座因陋就简的皇宫外面,除了有朱氏祠堂,还有朱家花园、箭道、客舍、马厩等练兵和公务接待的场所。

1663年,定武皇帝朱本铉不知所踪,同时期房县民间出现了一个叫朱遇龙的人。朱遇龙,字吉人,号云从,生活在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房县朱氏后人称其为“一世祖”。朱遇龙的坟墓在今房县西门河的北面、呼北高速公路的南面,与朱氏祠堂隔河相望。朱氏祠堂的牌坊、大门、仪门、享堂和寝堂与朱遇龙的坟墓在一条中轴线上。种种迹象表明,朱遇龙或许就是定武皇帝朱本铉。

朱氏祠堂是深藏民间的皇家宗祠

朱氏祠堂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保存基本完好。

朱氏祠堂的房屋大多白墙黑瓦,顶部砌有马头墙,属于徽派建筑。

朱氏宗祠三道门中的一道门,装饰讲究。

朱氏宗祠有三道围墙、三道门,首门前侧耸立着一座古老的木制四柱三门双檐牌坊,上面镶有“明初故里”四个大字,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拆毁。牌坊建于何时、何人所建,均无法考证,但在朱氏族人中流传一种说法,即以此牌坊为据,引证先祖为明王后裔,由此对这座牌坊十分尊崇。

朱氏在房县属于郡望,历史久远。朱氏后人言:其始祖乃尧帝之子丹朱。尧帝五十八年,使后稷放帝子于丹水。后来,帝子丹朱避舜于房,舜让,不克。朱遂封于房,为虞宾。现在房县城东北有尧子垭、城西南二郎岗有丹朱墓遗址。丹朱墓前的甬道、石碑、石刻,以及丹朱墓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毁。

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推翻蒙元的残暴政权,建立大明王朝。1412年,明成祖朱棣在房县以北百余里的武当山大建道教宫观,祭祀玄天上帝。此后,明朝历代皇帝均视武当道观为皇室家庙,皆奉玄天上帝为皇家守护之神。此时,房县城外的泉水湾村,一座朱氏祠堂初具规模。朱氏族谱中记载:后人在维修祠堂时,发现梁柱上有修造于大明嘉靖四十年(1561)的字样。以此计算,房县朱氏祠堂迄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湖北省现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祠堂之一。

·

清朝政权稳定后,对明朝皇室遗族采取了怀柔政策,如顺治十八年(1661),明朝奉国将军朱议滃、藩王朱璟涑、朱至濬、朱鼎瀇分别被授予“骑都尉”和“云骑尉”,并赐给俸禄、人口和田地等。雍正二年(1724),随洪承畴被俘的明朝代王后裔朱之琏,被清雍正帝封为一等侯,并抬入正白旗,负责祭祀明朝皇帝。清道光九年(1829),房县朱氏宗祠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建。修建后的祠堂仍保留明朝皇室家庙的格局,并得到清朝地方官员的认可。

据考证,房县朱氏建筑群占地两千多亩,包括朱氏祠堂、朱家花园、朱家老宅、朱家大院和一世祖坟,以及朱氏祠堂田地。仅就朱氏祠堂来说,它分为五进两院。五进即牌坊、大门、仪门、享堂和寝堂;两院即东西两院。第一进牌坊现已被毁,但资料显示,该牌坊是三间四柱三楼式建筑,上面镌刻有四个大字“明初故里”。

朱氏祠堂现存的大门、仪门、享堂和寝堂,被房县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在申报中。

欢迎分享转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博罗杨村:历经180载风雨古宅仍保存完好,见证朱氏祖先辉煌

汇集博罗新闻,关注博罗民生,网尽博罗新鲜事!

在博罗,你一定要关注这个微信号哟!

光看别人报料不过瘾?把身边发生的突发事爆料给我们吧!

有内涵,有态度,有惊喜……

本微信公众号内容由:

新浪微博 @博罗在线 微博小组编辑发布

屋内的壁画太白醉酒图》

惠州日报讯(记者方莲花 黄桃)雕梁画栋,九厅十八井,仰俯之间皆有景致。云记豪宅占地约5000平方米,穿过180年的风霜雨雪,是目前博罗县杨村镇井水龙村保存最好、工艺规格最高的古宅。祖上的功名与辉煌都随历史烟尘散去,古宅里空空如也,再无人居住。云记豪宅朱家后人朱道强在古宅边筑房,独自和老伴守护着祖屋。

精美浮雕随处可见,栋梁、木柱、屏风等均用名贵木材制作

“我小时候就是在这里长大的。”朱道强所说的房子,就是井水龙村的“通奉第”。这座180年的建筑,记者远远地就能感受到其气势。建筑两侧是高高耸起的两道封火墙,这两道呈官帽形状的墙体,彰显着主人的身份地位。墙上中轴线处有一枚八卦,下方有一方形小窗,墙上飞檐刻有灵兽,墙面上也刻有浮雕。

云记豪宅占地约5000平方米

精美的浮雕是这座建筑随处可见的元素。屋檐下的浮雕横枋,连着整座建筑,浮雕上的花鸟虫兽、山水风景,历经百余年仍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古宅大门上方的斗拱浮雕,每层斗拱的横梁上都刻有浮雕,花样繁多,可以看见浮雕中有大象、鹤、鸟、兽等形象,精美绝伦,复杂而精致,令人赞叹其精工之绝妙。浮雕上的图案描金绘彩,色彩夺目。这样的浮雕在屋内随处可见,无论横梁、板檐还是屏风上,都有精湛的木雕

据朱道强说,祖屋中所有栋梁、木柱、屏风等均用各地名贵木材制作。尤其是祖屋两扇厚约20余厘米的大门板,是采用越南木材王坤天木制作的。此大门坚韧无比,火烧不烂,刀枪不入。值得一提的还有祖屋中所用的青砖。这些青砖都经过统一打磨,据说建房时磨砖师傅被严格规定,每人每天只能磨砖3块,不得超多。砖块长、宽、高及底面尺度统一,平面光滑齐整。300位工人每天磨砖不止,整整花了3年时间才完成。

共有5座15栋,以前住了十几家人

这座建筑分前中后三进,共有5座15栋,每进之间各有天井。朱道强儿时就住在正厅左旁的房间里。那时候,这座房子共住了十几家人。房子坐北朝南,设计巧妙,冬暖夏凉,十分舒适宜人。

造型别致的封火墙

在他儿时的住房旁是一个闲厅,闲厅中以正方形的红砖铺地,左右两侧各有一小房。房子已多年不住人,其中的家具摆设都被搬出,唯留下墙上的一幅《太白醉酒图》。这幅壁画是整座古宅中保留不多的画,画中的李白头戴幞头,身穿白色宽袖袍,两三友人举杯劝酒,李白脸上似有酒意朦胧之态。画侧题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句。画的右侧还有诗句“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东自来。”

闲厅外是一个天井,阳光从天井落下,照亮了整个闲厅,天井中是一个金鱼池。朱道强回忆,小时候这个池子养了许多鱼,池子靠墙而筑,三面壁上还有砖雕。“以前,这面墙上还有一副对联,至今我还记得。”朱道强背出这副对联“素位人行今日事,得闲来读古人书”,只是今日早已不见,金鱼池也不再养金鱼,而是被任意生长的绿植所替代。

老屋被盗贼觊觎,后人加强看护

“我的太公朱萃瑛(号云记)是经商做官的,在当时的交通部任职。除了这座房子,在显村圩市旁他还盖了一栋云记当铺,现在还矗立在那里。”每当有访客,朱道强都会向客人讲起祖上的“威水”史。

云记豪宅大门上方的斗拱描金绘彩

朱家的后人有许多在海外定居、工作,平时难得回一趟杨村。自朱道强一家搬出这座老房子后,这里再也没有住人。偌大的房子空空如也。为了守护老房子,朱道强挨着祖屋建了一栋新房,他的孩子们都外出工作了,就剩下他跟老伴住在这里。

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里面的桩桩件件也是宝贝。这些宝贝同样也被盗贼觊觎。3年前,房子里的几扇木雕屏风被盗贼窃取,心痛之余他加强了防守。发现被盗后朱道强多了个心眼,平时闭门锁户谢绝外人参观。有几次,他半夜听到狗叫,忙起床巡视,发现有人趁着夜色逃离,所幸发现得早,并没有失窃。在朱道强的守护下,云记豪宅被打扫得很干净,至今保存较完好。朱道强的愿望,是希望祖上留下来的东西能得到后人的好好保管。

广 告

长宁粤丰iPhone专卖店

----------------------------------------

商务合作┋推广策划┋广告投放┋求助报料

请联系博罗君的微信号:boluozx

朱氏宗祠是朱氏家族灵魂的栖息地,印证着朱家历史源远流长,香火不断

宗祠是一个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场所,是宗族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种不可蔑视的姓氏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独特的中国印记,它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在中国大地蔓延生息,香火不断。

双峰朱氏宗祠位于杏子铺镇的江口村,它建于清代咸丰六年(1856年),由“湘学大师”朱尧阶倡建。

朱氏宗祠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高高耸立的马头墙,庄重威严的嘲风,美观大方的鸱吻,这些建筑构造使得朱氏宗祠在附近与众不同。

祠堂大门上方“朱氏宗祠”四个大字遒劲有力,这四个字由朱尧阶的挚友曾国藩所题写。

朱氏宗祠分为三进,第一进是一个大院子,院子设有戏台,以便朱氏族人在祭祀聚会的时候唱戏用。

走过院子,便来到了宗祠第二进大堂

大堂赫然入目的是悬于厅上的三块黑地金字大匾:“奕叶长荣”“敬宗收族”“源远流长”,分别是民国时期三个政要——孙中山长子、曾任立法院院长的孙科,湖南省省长程潜,桂系将领白崇禧挥笔所题。朱氏宗祠名流汇集,可见它在那时候早已声名远播。

第三进是祭祀的地方,里面摆满香炉、祭台和祖宗的灵牌雕像。

朱氏宗祠祭祖时,男女是不能在一起祭的。每年农历九月十八是男人们的祭祖日子(女人们的祭祖时间则是农历十一月十五),活动持续两三天时间。每到这个时候,双峰的朱姓人都会赶到宗祠里,杀鸡宰猪,喝酒唱戏,上香祭祖,非常热闹。

朱氏宗祠虽然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产物,但却是民间保存比较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在寻根问祖、缅怀祖德、加强族内凝聚力、文化研究价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