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黄氏祠堂

宁阳黄氏祠堂

黄氏祠堂(俗称黄家家庙),座落于宁阳县蒋集镇添福庄西南村老街东段路北,建于1851年,距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南北长30.6米,东西宽18.9米,占地面积580平方米。

黄氏祠堂为二进院落,门开八字,左右各一门墙成扇形敞开。中为七层台阶,台阶两侧,各有一长条形石台,与门墙平行。石台与门墙外首,东西各一尊石狮,雄壮威武。拾阶而上,便是祠堂大门。大门的上方有一横匾,上 书-“黄氏宗祠”四个大字,为清朝两广总督耆英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所题。正对大门路南,有一影壁,长6米、高4米,中有砖雕拼合的巨形瑞兽麒麟图。走进大门,是一进深3米的门厅,出门厅,是前院,原有立柱飞檐,半厦前挑的二门,上有横匾书“文魁”二字,是黄恩彤胞兄之子黄宝书所题。二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谱碑,东为乾隆十一年(1746)所立黄氏大谱碑,西为嘉庆年间所立,用以记述家族延续的石幢,为明嘉靖十一年(1522)制,后移奉宗祠,谱碑及石幢现均不知流于何处。大门两侧原有耳房两间,是守祠人休息、放置杂物的地方。进二门为后院,正房为大殿,大殿门上原有并排两匾,东为“兄弟进士”,指黄恩澍、黄恩彤兄弟二人,分别是道光五年(1825)和道光六年(1826)的进士;西为“父子进士”,指黄恩彤与其长子黄师訚分别是道光六年(1826)和咸丰二年(1852)进士,由此可以看出宁阳黄氏当时文化层次之高及其官位之显赫。大殿是历代黄氏供奉先人灵牌之所,在大殿两侧,各有厢房三间,是放置礼器及筹备祭祀典礼的地方。黄氏祠堂栉风沐雨150余年,是黄氏家族辉煌历史的见证。

刘氏祠堂,黄土高原上,庆阳地区数一数二。刘氏家族看过来

朱氏又一值得一提的祠堂,义阳堂大坝朱氏祠堂

南平延平区南山镇大坝朱氏祠堂

固始发祥千年远

龙坡传承一脉长

义阳郡,指现代的河南信阳地区。大坝朱氏始祖古倞公,公元885年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公元893年特差建宁军节度使判官。因乐其溪山之美,定居延平西芹。为牢记祖先的来历,祠堂寝室制作“义阳堂",以示纪念之意。

祠堂门楼由朱古倞三十七代孙长贵捐款修建

大坝严禁碑

仿朱文公题字

由朱古倞公三十七代孙长河捐赠的烛台

由朱古倞公三十七代孙长河捐赠的香炉

由朱古倞公三十九代孙建新、从军(孟房)、志宏捐赠的钟鼓

福建文化厅颁发的纪念证书

义阳堂文公牌位

古倞公牌位、十二代申伯公牌位。申伯公,号梅荘,行千九。宋开禧乙丑科进士,晚好佛教,建龙山寺,开水圳,修大坝。龙坡从此更名大坝,引水灌溉的千亩良田改称“大坝洋”。

大堂寝室,由三十八代孙玉见捐赠的香案。

外迁宗亲之牌位

文风开鹿洞,道承洛水证渊源

武德著龙津,职受建州昭义勇

古倞公三十六代孙成康(火旺)捐款重修的寝室

二0一七年春节联谊会

南平市《朱子文化》在祠堂设立教育基地

古倞婆之墓。位于南山东门水尾。古倞公英年早逝,古倞婆身怀六甲,投奔古倞公妹夫南山吴司马,生植公至弱冠后,再迁龙坡。生五男,水公行十一迁尤溪,火公行十二迁沙县,木公行十四迁西芹,金公行十六迁建阳,土公行十五居龙坡。

2016年祭祖时,各地宗亲前往东门祭拜古倞婆!

大坝早名“龙坡”,南宋时,朱氏第十二代孙朱申伯率领乡众拦河筑坝,所溉之田称大坝洋。“龙坡”始称大坝。

整理不易

支持,敬请打赏

多少随心,感谢您的赞赏

祠堂文化 | 解读黄氏祠堂文化

祠堂是宗族的圣殿,是陈列供奉祖先神主牌位的神圣之地,又是族长率领家族成员隆重祭祖、讨论、决断事务及进行宗法族规教育、执行奖惩的威严之地。它兴于两宋,盛于明清。初时,只是“每晨兴,家长辈率领众子弟致慕于祖宗祠堂,聚集于厅”。继后,由家祭,墓祭发展为地域内一族分支,定期祭祀,以示讲究,同时举行社火、灯会,以民族歌舞形式,颂扬祖德,祈盼家族昌盛。它的建筑形式,同庙宇相比,有的更加宏阔华丽。祠堂的管理,大抵组织宗亲会,由会员捐资,购置田产房产,永久生息,以维持每年祭祀开支。设置管理人员,管理财产及日常香火洒扫。 祠堂春秋两次祭祀,非常郑重,祭品的四果十二碗,三牲酒醴,大抵都是定规。礼散赞礼,主祭陪祭者的初献、亚献、三献,也一本古礼。有的按祭孔仪式,初献前先鸣钟鼓,以炉、灯、扇、伞迎神,诚肃庄严的敬中,仿佛真有列祖列宗之神,云车风马,翩跹而下,祭毕设会餐,俗称“食祖”。有的祠堂则连某房“食祖”,餐桌一定在某个地方,也有定规。如前廊后廊,左楹右楹。 祠堂的前身是祖庙、祠庙。它是何时兴建?1983年10月,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宗族祭祖庙的发掘,证明祖庙的设立是从母系社会开始。祖庙很长时间称之为家庙、宗庙

黄国故城的“黄君台”,又称“黄孙台”、“黄君庙台”,就是黄国建立的祖庙。它是黄国举国供奉的殿堂,也是商量族中事务的议事厅。由于春秋中期黄国破灭,族人居无定处,加之春秋战国几百年“非笑圣人、荡灭典礼”,黄氏相当一段时间的宗族活动资料无处查考。据陈支平《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介绍,福建黄姓祠堂建于唐末五代。族谱文献记载,黄庭坚江西分宁双井建立黄氏“江夏堂”大宗祠;南宗末年,福建莆田东里黄仲元与弟、侄在莆阳建“思敬堂”族祠;明成化年间,安徽歙县黄氏建立潭渡黄氏族祠堂。

当时,朝廷对一些权贵以赐建祖庙祠堂的形式笼络施惠。“上有所好,下必甚之”,于是两宋大兴建祠之风,认为“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因此,黄氏大族的祠堂,名震一方,垂范累世。至明清,祠堂之建大盛。《皇清经世文编》载,清代江西、福建、湖南等地“皆聚族而居,族皆有祠”。《三异堂笔记》说,四川地区“族必有祠,祠必有产”。《皇清奏议》谓,广东地区“率多聚族而居,每族皆建宗祠,置有祭田”。《康熙徽州府志》记,安徽地区“垂宗谊,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村落家构祠宁”。黄国故城明代也建有辉宏祠宇,清乾隆年间又扩建“德心堂”。

迄至近世,散布四海的同族黄氏后裔,为了加强族姓联系,许多地方由过去的本支祭祖,扩大为本宗、本族合祭,形成修建跨地区黄氏大宗祠或总祠。如江西各支黄氏合建“敦睦堂″江西全省黄氏宗祠;清同治十一年,湖南九郡四州黄氏合宗江夏,在长沙飞虎寨(三国黄忠故宅)右寨,合建湖南全省黄氏总宗祠,也称“敦睦堂”;

福建仙游县黄姓子孙联合全县三十多个村的黄姓,于清雍正十二年在县城合建仙游黄氏大宗祠:广东潮州黄姓,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在潮州北门内合建潮州黄氏大宗祠。福建省在福州市建立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邵武建立邵武黄氏峭山公后裔联谊会,龙岩建立龙岩客家江夏文化研究会,台湾省1980年成立“世界黄氏宗亲总会”,台湾台北县建立黄氏宗亲会、广东汕头建立黄氏宗亲会、黄氏发祥地河南潢川成立“中华黄姓潢川研究会”等等。黄姓子孙在海外更是一秉其风。1942年美国就建立旅美黄姓统一组织“黄江夏云山总公所”,

现易名“全美黄氏宗亲会”;南洋黄氏华裔在新加坡建立统一的“南洋黄氏总会”,还分别建立“菲律宾江夏黄氏宗亲总会”、“马来西亚黄氏宗祠”、“印尼椰嘉达江夏堂黄氏宗亲总会”,泰国建立“泰国黄氏宗亲总会”。越南柬埔寨韩国加拿大等也有统一的黄氏宗亲会。这样,黄氏的血缘联系由单线演为网络,不仅秉袭古风,谨遵祖训,坚持年年宗祭祠祀,还加强宗族联系,团结本家族,敬祖念根,谋求共同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