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遗址

南屯遗址

南屯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南屯村。1993年7月15日,南屯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骆驼城古遗址——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风景绘屯庄

导读: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古人讲求的是落叶终会归根。而这些长眠于地下的灵魂,他们,又或是他们的祖先,或许是来自于美丽富饶的关中大海之滨的山东,或者是极寒之地的北国。在他们心中,是否河西是他们永远的家,还是,他们也曾无数次遥望过,那个千里之外的中土故乡

骆驼城这枚古印章,盖的年代实在太久远。史书上说它是西汉时期的表是县,还曾经是十六国时期北凉初建时的国都、唐代重镇。它印证的是古代西部边塞文化遗留,古军事文化遗留,古贸易文化遗留。细数它的历史,愈发对它尊重,放眼古丝绸之路,像骆驼城这样大面积保存完好的汉唐古文化遗址也没几个。立刻明白,这枚印章有多么重的份量。

骆驼城的修建与霍去病西征匈奴有太多的关联。想当年少年将军阳光一样的年龄,阳光一样的事业。骑着高头大马,披着战袍大氅,迎着大漠的阳光,腰里的佩剑闪闪发光,头盔上的红缨在阳光下格外显眼。霍去病西征这一年只有20岁。第一次走中线,袭击了浑邪王东面的单于城(今永固城);第二次走北线,迂回袭击了浑邪王西面的觻得城(张掖黑水国),在黄河边上逼浑邪王杀掉休屠王后率部归顺了汉朝,号称十万匈奴归汉。比战争更经典的是,汉朝开始在河西走廊上列四郡据两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玉门关阳关长安城里的设计师们,拿着厚厚的羊皮规划图,来到河西走廊,忙着选址,测量定位具体建城的位置。计划戍边将士和移民都去城里居住,在城外农耕放牧。为配合修城,城外已选好了窑址。表是县坐北向南,30万平方米的城已规划出来。

据史书记载和学术考证,骆驼城为西汉表是县,地震后前凉于距县城西南20公里处新建的治所。西晋灭亡后,割据河西的前凉张氏政权为安置关内来投的难民,在骆驼城故址建郡,并以东晋王朝都“建康”来命名,借此标榜效忠晋王室来争取北方汉人的支持,成为战乱给骆驼城历史烙下的特殊印记。

时光流淌到唐朝的时候,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象。表是县城周围地势平坦,宜耕宜牧。丝绸之路开通后,很快这里变成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城周围阡陌纵横,城里人丁兴旺。大批商旅穿越戈壁沙海,在险象丛生中一群群金黄色的骆驼,它们满载着货物在古丝绸之路上,挺立着高大健壮的身姿,迈开矫健的步伐,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城内胡商蕃客云集,商贸交易市场一片繁忙。在以骆驼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因为城里繁华的贸易,人们用骆驼为标志,把这座城定义为“骆驼城!”

骆驼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西南20公里处的骆驼城乡永胜村西。城址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425米,南北长704米,面积29.92万平方米。城垣为黄土夯筑,夯土层厚0.10一0.15米,墙基宽6米,残高7米。一座苍凉肃穆的土垒废墟静卧在荒漠碱蒿之中,与不远处红砖亮瓦、绿树成荫的移民新村形成了鲜明对照。居高鸟瞰就像盖在现代画卷上的一方古印章,凝睇近视却又分明是组合起来的大型泥塑群,每一道缺口、每一处凸凹都记录着风雨的洗礼,战火的雕凿,这就是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北凉古都、唐代重镇骆驼城遗址。

骆驼城遗址分为南、北两城。南北二城蝉联 ,瓮城、角墩、腰墩保存完好,是目前国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古代文化遗址。骆驼城遗址现已出土的数百块彩绘壁画砖,全景式地反映了汉唐时期绿洲屯田、西塞牧猎、交通出行、歌舞宴乐、远古神话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是一部形象的河西开发史。

骆驼城出土有大量的彩绘画像砖,内容有伏羲女娲、农耕、畜牧、家居等,并出土有前凉时期的木牍、木俑及西晋时期的彩帛旌铭、木版画。城西南墓群还出土了五凉时期的墓葬,经发掘为砖室墓和土圹墓,里面有彩绘画像砖、胡运子衣物疏、红纱旌铭、青铜神树等,可以从中窥见当时文化艺术活动非常活跃。尽管隔着许多世纪的历史云烟,但仍然能感受到特定年代的生活气息,虽略觉陌生,却依稀可认。在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的很多古城遗址都是如此,乃至于唐瓜州故城阳城这样有名的城址,如果不是事先有所了解,你完全不会知道这城中曾经有过多么繁盛的生活。从此向西,一直到新疆的楼兰、尼焉古城,再到小河墓地太阳墓葬,从巨木打造的墓葬形制中,可以遥见当年这里自然生态如此之好,罗布泊渔猎富足的场景历历在目。

然而,千年只是一瞬,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自公元三世纪以降,河西一带生态逐渐恶化,饮马长城的胜境不再,“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成了远去的风景。而今的这些遗存中,除了城墙的马面、城门、残垣,城的外廓虽在,而城“质”不存,所有的建筑基址都被惊人的自然力扭曲,被摧残得辨认不出形状了。尽管“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但罡风正劲,哪可辨得清楚啊!

在北凉灭国149年之后,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御驾亲临张掖,登山丹焉支山,参禅天地,谒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举行了“万国博览会”,极尽炫耀隋王朝之威、国力强盛之能事,堪称史无前例。

在云集的诸路豪杰中,可否有人想起,或者路过那个叫“建康”的骆驼城?如今,骆驼城作为一处旅游景点,景观替代了地标建筑,到此一游与拍照留念掩盖了历史的记忆,曾经的过往留给了戈壁的黄沙,愈发衬托出不羁的时间和空间。

“今古山河无定据。”纳兰性德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是在表达“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这于骆驼城,何尝不是如此呢。

▍编 辑:王悦悦

▍来 源:文字来源于甘肃高台网、甘肃经济日报、中国张掖网等,著作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景点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 南京明故宫遗址在哪里

1. 南京明故宫遗址在哪里

南京明故宫自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兴建,旧称紫禁城,皇城面积9.8亩,宫城面积1.74亩,就是北京故宫的蓝本,从复原图上看可知当时这座宫殿有多么庞大且壮观,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开始营建北京宫殿,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明故宫作为陪都存在,后毁于太平天国时期。南京明故宫现在是遗址公园,从残存的遗迹可以依稀看出当年的南京明故宫的规模。

2. 南京明故宫遗址简介

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是南京的紫禁城,明朝的首都应天府将皇宫建于此地。南京故宫最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开始动工,前后花了二十多年,总面积有100多万平方公里,而北京故宫只有72万平方米,明故宫比故宫足足大了将近30万平方米,所以南京故宫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

明故宫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王朝的皇宫,然而可惜的是,在600多年后的今天,昔日壮观的明故宫已经灰飞烟灭,只留下几处残垣断壁供大家回忆,可以说这么大个宫殿在战乱中被全部毁坏,也是相当可惜的。

南京故宫没有北京故宫保护得那么好,很多主题建筑和墙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今它也不叫明故宫了,而是叫做明故宫遗址公园,遗留的残垣断壁很多人还看不懂,如今南京人只是把这里作为健身休闲的一处公园罢了,不曾想百年前这里是有多么辉煌。垍頭條萊

3. 南京明朝故宫遗址

明朝之前没有故宫。在中国,一般一个新的王朝建立后就要拆除旧王朝的标志性建筑,尤其是当国都发生变动的时候前朝的皇宫都是要被拆除的.清朝入关后一是因为当时不可能让他们从容地另建一个宫殿而只能用明代的宫殿,而且由于他们也定都于北京所以就没有重建的必要.所以故宫就保留了.而明以前的宫殿都不存在了.而且中国的宫殿建筑多是砖木结构而不像西方是石头的,所以这也决定了它不易长久地保留,一旦废弃很快就坍塌得无影无踪了.

4. 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地址

明故宫遗址在南京市城内东侧,系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营建的皇宫。明故 宫建筑极为宏伟,分内外二重,外重为皇城,内重为宫城,四周有护城河 环绕。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站在明故宫遗址上举目四望,周边一片旷野, 远处青山含黛。遥想明朝开国时的宏伟宫殿,只剩这八个字,说出此处苍凉 的意境。 有人说,南京明故宫遗址最吸引人之处,就是它的神秘。

现在没有 人见过当年这一雄伟的建筑,史学界甚至连一张明故宫的详细图纸都没有, 只能大概推测出其分布的状况。

5. 南京明故宫位置图

南京明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应天府(南京)的皇宫。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洪武廿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历时二十余年,占地面积超过101.25万平方米,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都城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是北京故宫的蓝本。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描述:“我还没有见过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皇宫,像南京的明故宫这样雄伟!”据有关资料记载,南京明故宫的占地面积为100万平方米,而相比之下,北京故宫占地面积是72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前后花了20多年的时间才最终建成的南京明故宫,才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首先,朱棣迁都北京,直接导致南京明故宫的荒废。

虽然当时南京是明朝首都,但由于皇帝在北京,所以如此之大的明故宫只有 极少数维护人员,后来明中期遇到大火等,加上地基下沉等,导致明故宫遭到荒废。据说,朱棣修北京城的时候从南京明故宫拖走了很多石料,但这种说法不靠谱,毕竟运费太高,不如从北京周边就地取材。

其次,清军的进入,直接导致明故宫的面目全非。

清军攻占南京之后,就开始了蹂躏明故宫。首先,南京故宫已经被清廷改成满城,旗人都居住在原本的南京故宫里面。经进清军的大规模改动,南京故宫这时候早已面目全非,变成了居住旗人的满城,清廷还加高了故宫城墙,在城墙上布置了大炮,用来防止城内汉人造反。至今留下带有阵阵隐痛和颇多无奈的一些地名,如城东南的御道街南端有“蓝旗营”“蓝旗街”,在明故宫西北处有“马标”“炮标”。其次,对南京故宫进行大规模的改动,一些大殿之类的改成了将军和都统衙门,还有部分大殿被拆毁,改建成一栋栋居民的住房,用来供给旗人居住。清军修房子,只要缺什么材料,基本上都会从明故宫里拆毁取材。

再次,太平天国时期,兵火之间,明故宫被毁。

清末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与驻扎在明故宫的满军有过比较激烈的战斗,由于明故宫里都是满人,而太平军是是要杀光他们的,所以在这种战斗中,昔日皇宫成为战场,明故宫遭受了第三次浩劫。后来,为了修建天王府以及其他诸王的府第,对明故宫进行不少拆毁和改建。

另外,在后来的岁月里,南京明故宫也陆续遭到了洋人国人的破坏,最终如今只剩下明故宫公园一个残景,和几个作为满城的证据“蓝旗营”“蓝旗街”等。现部分遗址位于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南京明故宫在什么位置

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明皇宫、南京紫禁城,它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是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的皇宫。南京故宫在今南京市中山东路南北两侧,占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始建于1366年,地址在元集庆城外东北郊,初称“吴王新宫”,后改称“皇城”。南京故宫因为建筑规模宏大,因此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有“世界第一宫殿”的美誉。

7. 南京明故宫遗址图片

南京中山东路311号,路北侧是明故宫遗址公园,南侧是午朝门公园,都是免费开放。明故宫遗址公园主要部分是个大广场,平时有很多老人小孩在里面锻炼玩耍,地面仅剩三大殿基座和部分柱础,现在公园里的房子都是现代盖的。

中山东路南侧的午朝门公园比较幽静,有很多树,地面留存有午门门楼遗址及金水桥,但无栏杆。午门门楼除了上面的木质房子不在了,其他都还留着,有三个门洞,可以登上门楼,上面有很多柱础。午朝门公园北入口还有一个石头浮雕及十几个石头柱础。

其他明故宫的遗址中,东华门,西安门也都有留存,类似午门门楼的样子,有门洞,各有一个小街心公园与其配套,但规模小一些,门楼也无法登上去。故宫的金水河也还有留存,能明显看到,但不了解的话看上去就以为是一条普通的市内沟渠。

御道街与瑞金路交界的地方还有一个五龙桥,有栏杆,保养的不太好,有点脏兮兮的。

其他的地上留存很难找到了,但地名还留着一些,比如御道街,北安门,后宰门,西安门,西华门,东宫,西宫,武英殿,文华殿等等。

8. 南京明故宫遗址公园在哪里

南京明故宫是不需要预约的,目前该景区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景点地址是在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11-3号,来南京的朋友,可以直接去参观,这个景点有许多古建筑物,历史气 息浓烈,适合打卡拍照,是南京非常值得去参观的免费景点之一。

9. 南京明故宫在哪儿

乘坐南京公交旅游线路最方便 从游2线(三山街(夫子庙)站)上车,坐7站至(明故宫站)下车 起点步行约5分钟30秒上车,下车后步行约3分钟到达终点,车程3.4公里 补充:公交车行程不到30分钟。

打车不是很清楚。

10. 南京明故宫还有建筑吗

明故宫鲜有修葺,风吹雨打,自然损坏严重。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谨身、华盖等殿被雷电击中起火。明朝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南京大风拔太庙树,摧大祀殿及皇城各门兽吻。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秋七月,暴风雨,江溢,郊社陵寝宫阙城垣皆坏。

军入关灭南明后,改南京为江宁,为两江总督署所在,将明故宫改为八旗驻防城,设置将军及都统二衙门于明故宫中,还从太平门至通济门加筑城墙予以隔离,使明故宫建筑遭到很大破坏。

11. 南京明故宫简介遗址公园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1961年3月,明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明孝陵及明功臣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2月,被列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中文名称

明孝陵

外文名称

Ming Xiaoling Mausoleum

地理位置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6:30-18:00

景点级别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

70元

占地面积

1700000 m²

著名景点

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四方城、神道石刻、御河桥等

世遗类别

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级别

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宫面积

约4000多平方米

始建年代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建成年代

明永乐三年(1405年)

专题展馆

明孝陵博物馆

所属城市

江苏省南京市

所属国家

中国

建议游玩时长

2-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春秋两季最佳

南京明孝陵明孝陵享殿南京故宫明故宫遗址公园中山陵明孝陵地宫南京明故宫明故宫明孝陵景区明孝陵简介

历史沿革

明代时期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孝陵,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明孝陵各景点图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应天府崩殂,遂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 )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长达30余年。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孝陵享殿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先后调用军工10万,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去世,礼葬孝陵。朱元璋及其皇后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

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诸王群臣纷纷上表劝进,朱棣在象征性的推辞两次后,于己巳日,"谒孝陵",虽然"唏嘘感慕,悲不能止"。

有明一代,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

清代以后

清代前期在满汉矛盾冲突之下,清代统治者处于政策的需要,也必须笼络广大汉民族以加强统治,受汉文化影响,对明陵实施保护政策。

明孝陵导游介绍图

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全国局势未稳之际,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遣大学士冯铨,祭故明太祖及诸帝"。

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初,豫亲王多铎平定江南,本月中旬进驻南京城,二十七日就"谒明陵,命灵谷寺僧修理"。七月,又"遣内官正副二员,陵户四十名,守明陵"。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次南巡到达金陵,亲往孝陵拜祭。"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出,复由甬道旁行。赏赉守陵内监及陵户人等有差。谕禁樵采,令督抚地方官严加巡察。"其谒陵态度之恭敬,礼数之尊崇,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父老从者数万人,皆感泣"。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玄烨下江南拜谒孝陵,题"治隆唐宋"碑于碑亭。

明清鼎革,明孝陵仍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康乾年间,康熙南巡,六次遣官拜祭,五次亲往谒陵;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时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可谓优渥有加。被时人誉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

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火几乎让明孝陵地表建筑毁于一旦,康熙手书御碑倒地破碎。

清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奉诏祭陵,着手修复明孝陵。当时,曾国藩派员勘估,明孝陵维修实际需白银20万两,但是清朝财政拮据,结果最后只用了740两银子做了一些小维修,"治隆唐宋"御碑被扶起粘合。原本人们可以从石碑左右二边绕过,而在1980年代以后,整个石碑左右都被水泥所固定,一直到屋顶;所以要先从御碑殿出来,才可以看到龟趺的后面。

清宣统元年(1909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府知府会衔于文武方门前竖立特别告示碑,用来告诫相关世界各国游客不要在此乱涂乱画。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携南京临时政府官员谒祭明孝陵,并拟祭文。(右图:前排左三为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卫戍总督徐绍桢,左四为陆军总长黄兴,左五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左六为海军总长黄钟瑛,左七是教育总长 元培。)

孙中山拜谒明孝陵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起,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孝陵进行长达6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证实,历史上没有一次能够盗掘成功。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是明孝陵的特殊防盗措施、历史机缘以及地理位置共同决定的。

2003年7月,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周边的明功臣墓,常遇春墓、仇成墓、吴良墓、吴桢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时被划入世界遗产保护范围。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明清皇家陵寝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安徽、江苏等地,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陵寝建筑群,按照严格的等级规制营建,具有完整的地上、地下建筑体系,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建筑华美,工艺精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丧葬制度。

明孝陵神道--石象路

历经600余年的风雨之后,宝城墙体出现了局部坍塌,墙面剥落,个别地方因为地基沉降逆向撕裂而形成巨大裂缝。南京市文物部门先后投资300多万元,采用东南大学古建筑专家的保护方案,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对墙体进行了维修,如"缝合"裂缝,整平"墙面",对变形的墙体进行修补和防水防渗漏"手术"。为方便游客一睹"龙脉"真容,还修建了一条青石板游览步道,让游客能登上宝顶看到明孝陵全貌。

2008年6月,南京明孝陵方城明楼加顶保护工程开工。

2009年2月,明孝陵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专题展馆,新馆外观采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白墙、灰瓦、雕花木门、坡顶屋面、马头墙、花格窗等典型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体建筑与周边明孝陵遗存的大金门、四方城等文化遗址和草木葱郁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这也与600多年前明孝陵"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不谋而合。

2012年5月,四方城,即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修缮加顶工程开工。

2013年7月,四方城加顶保护工程完工。

陵墓建筑

建筑布局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

文武方门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沿神道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这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上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陵寝建筑都是按中轴线配制,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神道部分

第一部分是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 马坊至孝陵正门(文武方门),包括下马坊、神烈山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及碑亭(俗称四方城)、神道石刻和御河桥。

甘肃古遗址丨南城子遗址

南城子遗址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乡,始建于明代。199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址平面略呈正方形,南北长173米、东西宽170米。城墙夯土版筑,基宽6米,残高10.2米,夯层厚约0.2米。北墙开门,门外筑瓮城。瓮城东西长19.5米,南北宽18.5米,东向开门。城四角筑四棱台体角墩,突出墙外8米—10米。距离东北角墩14.7米处建有高13米、边长23米的正四棱台体夯土台。城外有口宽8.5米、深1米—3米的护城河环绕。地表散见黑釉、青花瓷片及残砖、瓦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技术有重要价值。

(甘肃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