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城遗址

大顺城遗址

大顺城遗址

大顺城始筑于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知庆州范仲淹复筑。当时北宋与西夏战事不断,范仲淹任环庆路军事统帅后,在今华池山庄境内亲自率军修筑了这座城寨,宋仁宗为这座城御笔赐名“大顺城”。后范仲淹在这里写下千古名句《渔家傲·秋思》。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国大城遗址景点 曼谷大城遗址

1. 曼谷大城遗址

泰国是世界最闻名的旅游胜地之一,随着泰国对中国签证政策的开放,泰国无疑已经变成了国人出国的首选,不仅航班方便,景色绝美,消费也低。那么泰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呢?一般国内跟团游大多会去普吉岛,曼谷,芭提雅、清迈等地。如果自由行去泰国的话,还是有很多其他地方可选择,下面为你介绍几个小众旅游地。

一、华欣(Hua Hin)——自拍党必去的小清新取景地

位于碧武里府内,在曼谷以南220公里的暹罗湾西边,与七岩和昭三郎被誉为暹罗湾以西的三大海滨度假胜地,以美丽的风景和种类丰富的海鲜而闻名。虽然知名度比不上芭提雅和普吉岛等旅游热点地区,但华欣也是泰国最早形成的一处海滨独家胜地,可谓是泰国旅游的‘老字辈’。华欣是泰国本土人周末旅游最热门的小镇没有之一。这里有狭长的、巨弓形海滩,细沙如雪。平坦清净的海滩西边是苍翠的山峦和小丘,东边则是蔚蓝色的大海,海景壮阔,有“泰国迈阿密”之称。可去最古老、最美丽的华欣火车站拍照片;去“小希腊”圣托里尼乐园感受蓝白色的浪漫,漫步其中,仿佛置身希腊爱琴海上的小岛,蓝窗白墙的统一配色使整个园区显得异常清新可爱;在拍摄《安娜与国王》的拷王行宫,那里古旧的斑驳城堡和茂密的花草树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有一种穿梭时光的感觉;夜晚到华欣小有名气的夜市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华欣碧海白沙优美风格颇受泰国皇室的青睐,是皇室的度假地,映着夕阳在沙滩骑马,整个文艺气息都属于华欣。

二、大城(Ayutthaya)——一座佛的千年古城

大城是泰国故都,公元1350年到1767年之间有33代君主在此建都,曾繁荣辉煌数百年,因此留下了不少珍贵古遗址,是泰国著名的游览地。市内有众多神殿和寺庙,还有大城府农业学院和国立博物馆等。位于大城古王宫遗址内的菩斯里善佩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莫高窟第二”,与素可泰府和挽昌古文化村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古迹”。大城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三个宫殿,400多个寺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树抱佛头所在的玛哈泰寺,是大城府最古老的寺庙,多少游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看树抱佛头景观,他慈悲安详,等视众生。大城1991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曼谷以北80公里(50英里)处,乘火车,轮船,公共汽车或面包车即可轻松抵达。

三、素可泰 (Sukhothai)——泰国第一个王朝的遗址

素可泰是泰国首个王朝的首府,也是泰文化的摇篮,泰国的文字、艺术、文化、和法规的发源地。在历史的演变中,素可泰见证了“素可泰王朝”的兴衰更替,扮演着历史上重要的角色,也遗留着昔日佛寺和宫殿灿烂的光华。今天它是一个以废墟闻名的小城市,素可泰历史公园可以让你可以看到800多年前在泰国北部的生活,你甚至可以租一辆自行车在更短的时间内看到更多的废墟,公园分成不同的部分,你需要支付入场费才能看到每一个,巨大的佛像、摇摇欲坠的庙宇、令人惊叹的桥梁和美丽的艺术形式的灰泥浮雕。在风采中散发着古朴,是世界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建筑遗址之一。

四、南邦(Lampang)——泰国唯一的“马车之邦”

南邦,一直被路过,却很少被驻足的静谧小镇,其舒适惬意不输清迈,被泰国誉为“小清迈”,作为泰国现今唯一一个仍将马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城市,南邦有着“马车之邦”的美誉。也正是因为马车的存在,这里被大家称为不被时间改变的城市。乘坐南邦 马车,感受那一丝惬意!南邦是献给那些不喜欢俗世之地的人,因为这里异常安静,老百姓各自悠闲的生活。南邦保留了完整的泰国传统文化、建筑、美食以及民间工艺,保持着与泰国中南部截然不同的独具特色的风貌。

五、清莱 (Chiang Rai)——素有"北国玫瑰"的雅称

清莱绿树成荫、景色秀丽,作为泰国最北端的城市,是一座宁静简朴的小城。这里是通往北部山区和缅甸、老挝边境的要道,质朴的山地村落、浪漫的湄公河以及神秘的金三角共同构成了清莱的主要景致。清莱是一个繁忙的小镇,为在这里的每个游客提供琳琅满目的商品,也经常被游客当做探索周边地区的基地。小镇在白天是安静的,大多数游客都外出旅游,但晚上,霓虹灯闪烁,熙熙攘攘的街道挤满了售卖纪念品和特色美食的小贩。这里的白庙、黑庙、蓝庙绝对是不容错过的景点。

六、拜县 (Pai)——梦一般的世外桃源

离清迈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山路转726道弯,才能到的拜县。它以其风景如画的山谷和轻松的氛围而闻名,是一个可以过轻松日子的深山乐园,说是世外桃源都不夸张。在拜县,嬉皮风依旧兴盛如昔,看厌了人潮和高楼大厦,不如去探访这个坐落在壁垒般山峦的峡谷内一个凉爽潮湿的角落里的宁静小城,城边还有一条迂回的河流。拜县是自然的田园风光,没有非常特别景点,主要景点主要有南湖村、二战桥、大峡谷、温泉、大象营地。是背包客最喜欢的地方,那里有很多的户外活动。夜生活丰富,有许多露天酒吧、便宜的饮料和现场音乐。在拜县最惬意的事,莫过于租一辆小摩托,四处漫游,享受这世上最宝贵最舒心的快乐和自由。

七、北碧府(Kanchanaburi)——最美丽的省府之一

北碧府位于泰国西部,被誉为泰国最美丽的省府之一,以其美丽的风景和国家公园和瀑布而闻名,最著名的是桂河大桥,与历史悠久的缅甸死亡铁路相连,成千上万的亚洲劳工和战俘在此期间死亡。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占领期间,几个博物馆和战争墓地都提供有关城市及其桥梁的信息。北碧府外有几个国家公园,包括爱侣湾和Srinakarind国家公园,这些公园有美丽的风景,瀑布和洞穴。泰国作为佛教国家共有四万多座寺庙,而北碧府的虎穴寺则被称为泰国最美十大寺庙之一。

八、斯米兰群岛(Similan Island)——世界十大潜水地之一

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是未损坏的岛屿之一,位于泰国普吉岛西北90公里的安达曼海,是一片由9个群岛所组合而成的区域,只在旱季(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开放,排名世界最美海岛前十。这里有宽广的水下风景以及多样化的海洋生物。这里是浮潜圣地——海水清澈见底、珊瑚礁及海底生物丰富多彩,而且海水浮力奇大,即使不会游泳,只要平躺在海面上,手脚伸直,就能漂在海上!是怀抱潜水梦的旱鸭子首选哦。

九、沙美岛(Ko Samet)——拥有泰国最美的沙滩

沙美岛的沙滩是泰国最美沙滩之一,月牙形的沙滩都是细如白面的白沙,柔软无比,海水清澈见底,椰子树棕榈树婆娑摇曳,商业开发程度不高,物价实惠,中国游客很少。白天在清澈的海水里漂游,沙滩上晒晒太阳,是最惬意不过的了。

十、乌隆红莲池( Udon Thani)——世界十五大奇观之一

乌隆红莲池位于泰国邬隆府侬韩湖。湖内成千上万的红莲每年开放一次,让整个侬韩湖布满一望无际的红,如同梦境。每年10月到次年3月红莲盛开,最佳观赏时间是午前。这里也是泰国人最喜爱的外拍地点之一。水鸟在湖面觅食、起飞、安巣、繁衍。红莲湖鸟瞰,整个湖 面完全被莲花覆盖,温暖而震撼。

我们向往的旅行,从来不是在拥挤的人潮中步履匆匆;我们只想避开纷扰,看到不同的风景,听到内心的声音。所以今天特别推荐来自泰国的小众旅游地,这些中国人很少踏足的地方,个个美如天堂。你有兴趣走一趟吗?

2. 曼谷大城府

大城府始建于1350年,是暹罗王国(又称泰国)的第二个首都。大城府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故都,华人习称为“大城府”。1347年,素可泰时代衰落后,乌通王迁至该府建立新都,大城时代历417年,共有33位君主,自1350年兴起,至1767年沦亡。1350年,乌通王在此建都,脱离素可泰王国宣布独立,建立阿瑜陀耶王国,不久吞并素可泰王国,被中国明朝封为暹罗国王。

3. 曼谷老城区

曼谷市区西部的ChinaTown,大概有50万华人在此生活。是东南亚地区唐人街的魁首,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潮州话在这里畅通无阻!

4. 曼谷大城遗址图片

大城府在泰国曼谷,位于曼谷北边72公里处巴沙河畔。

大城府中心区是阿犹地亚王朝古皇宫所在地。现辟有骑大象参观古城遗址的项目。

大城府(另一中文译名:阿育他耶府;英文:Phra Nakhon Si Ayutthaya) 是泰国的中部的一个府。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一部分。

5. 泰国大城府遗址

曼谷直辖市、北榄府、暖武里府、巴吞他尼府、大城府、红统府、华富里府、信武里府、猜那府、北标府、那空那育府、春武里府、罗勇府、尖竹汶府、达叻府、北柳府、巴真府、沙缴府、呵叻府、武里南府、素辇府、四色菊府、乌汶府、益梭通府、猜也奔府、安纳乍能府、廊磨喃蒲府、孔敬府、乌隆府、黎府、廊开府、玛哈沙拉堪府、黎逸府、加拉信府、色军府、那空帕农府、莫达汉府。

以及汶干府、清迈府、南奔府、南邦府、程逸府、帕府、难府、帕尧府、清莱府、夜丰颂府、北榄坡府、乌泰他尼府、甘烹碧府、达府、素可泰府、彭世洛府、披集府、碧差汶府、叻丕府、北碧府、素攀武里府、佛统府、龙仔厝府、夜功府、佛丕府、巴蜀府、洛坤府、甲米府、攀牙府、普吉府、素叻府、拉农府、春蓬府、宋卡府、沙敦府、董里府、博达伦府、北大年府、也拉府、陶公府。

6. 曼谷大城遗址在哪里

泰国人的祖先是百越族支系滇越人,自古居住在与我国接壤的中南半岛北部,后来沿着湄公河迁徙到中南半岛的平原地区。 唐宋时期,我国称泰人地区为“白衣”或者“百夷”,到明朝时期,则称“暹罗”。 素可泰王朝(1238-1438)

13世纪前,湄公河流域的泰人处于部落国家割据状态,主要有庸那迦国、帕耀国、哈利奔猜国、罗斛国、差良国等众多部族小国,它们都处于高棉人的吴哥王朝(柬埔寨前身)控制之下。 13世纪初,西边的掸族入侵庸那迦国城邦柴普拉坎,居住此地的泰人被迫迁移,一部分向素可泰地区发展,于1238年建立素可泰王国,另一部分向南发展,于1349年建立阿瑜陀耶王国(又名大城王国)。

素可泰遗址公园。

1238年,吴哥王朝控制下的邦央泰族首领邦克朗豪联合其它泰族城邦,攻下吴哥王朝的素可泰城,建立起以泰族为主体的素可泰王国。 “素可泰”的泰文意思是“快乐的开始”,寓意泰人摆脱了高棉人的控制,开始快乐的生活。 此时的素可泰王国只控制素可泰周边地区,邦克朗豪之子兰甘亨继后,素可泰王国迅猛扩张,发展成为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素可泰王朝。

兰甘亨碑文记载:他向东征服的土地到沙拉銮、颂奎、銮巴赛,直到湄公河岸的萨卡,并且远达文占(万象 )、文坎始标国界。 他向南征服的国土到空提、布拉潘、布雷克、素旺蒲迷、叻丕、碧武里、是贪玛叻,濒临大海为界。 他向西征服的国土包括佐德城、板城、洪萨巴蒂,直到海边为界。 他向北拥有布莱城、曼城、因城、布鲁亚城,越过湄公河,远达孟查瓦。

7. 曼谷大城遗址简介

曼谷王朝开国国王是拉玛一世。

拉玛一世的姓名叫通銮·却克里,即名字是通銮,姓氏是却克里,公元1737年出身泰国大城王朝贵族家庭,父亲是泰国人,母亲有华人血统,所以拉玛一世也是有部分华人血统的泰国人。

拉玛一世从小就习文练武,是个文武双全的贵族子弟,年轻时结识了郑信,并且结为异姓兄弟,郑信即泰国吞武里王朝开国国王,泰国姓名达信。后来,拉玛一世娶了郑信的妹妹,两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拉玛一世和郑信生活的年代,是大城王朝统治泰国的末期,兄弟两人都在大城王朝做宫廷侍卫。后来,大城王朝因为政治腐败等因素,导致国力大幅衰退,强势崛起的邻国缅甸贡榜王朝趁机在公元1767年灭掉了大城王朝,把泰国纳入缅甸版图,这是泰国在历史上唯一一次完全亡国。

贡榜王朝灭掉大城王朝的时候,拉玛一世和郑信都参与到保卫国都大城的战斗中,可惜军队力量不足,被迫放弃国都,跑到泰国南部坚持抗缅。

面对外族入侵,郑信和拉玛一世在泰国南部重新集结和整顿军队,对缅甸贡榜王朝展开反攻,由于当时贡榜王朝把精锐军队调往中缅边境与大清王朝作战,郑信和拉玛一世趁机领导同仇敌忾的泰国人打败了缅甸人,最后在公元1769年成功光复泰国全境,因此郑信和拉玛一世被后世泰国人视为民族英雄。

同年,郑信在吞武里登基称国王,史称吞武里王朝,拉玛一世位列开国功臣之首,并且提拔拉玛一世掌握军队。

按理说,拉玛一世是郑信的亲妹夫、好兄弟、开国功臣,理应好好辅助郑信,稳固吞武里王朝对泰国的统治,但是拉玛一世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起了谋反之心。

公元1782年,即吞武里王朝建立13年后,郑信不知为何变得很昏庸,不再是从前那个英明神武的开国国王,于是45岁的拉玛一世趁机发动兵变,废掉并杀害了郑信,把郑信的王位抢过来自己坐,因为拉玛一世定国都曼谷,所以称曼谷王朝,又因为他姓氏却克里,别称却克里王朝。

由于拉玛一世是篡位的,所以他不敢把真相告知宗主国大清王朝,于是他谎称郑信急病而死,自己是郑信的儿子郑华,实际上拉玛一世只比郑信小3岁,当时的乾隆皇帝信以为真,就册封拉玛一世为暹罗国王,暹罗是当时泰国的正式国号。

正因拉玛一世的这个举动,所以历代曼谷王朝国王向宗主国大清王朝皇帝请求册封的时候,都会有个华人姓名,从开国的拉玛一世到当今的拉玛十世都有,尽管宗主国大清王朝早已灭亡,有华人姓名这个规定却没有废除。

尽管拉玛一世的王位是起兵抢来的,但是他的治国能力与郑信相比毫不逊色,他励精图治,强化曼谷王朝对泰国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都有相当不错的作为,是泰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直到公元1809年,在位27年的拉玛一世因病驾崩,终年72岁,由与王后所生的长子拉玛二世继承王位。

8. 泰国大城世界文化遗产

1、《鹰与蛇》:讲述了主角两世情缘的爱情故事。

2、《宛如我心》:讲述三个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故事。

3、《穿越时空的爱恋》:讲述大城王朝时期的贵族小姐,穿越时空到男主家,女主穿越当上演员,男主和女主一起回到过去,历经重 磨难的故事。

4、《月光皇冠》:讲述王国内公主为弟弟夺回实权,同时和忠臣后代相恋的故事。

5、《月光项链》:讲述现代的男女因为月光项链而将远古时期的神秘且复杂的爱情揭开的经历。

6.鬼医生

7.毒爱

8.真爱无界

9.善德之源

10.真爱不灭

9. 泰国大城历史公园

曼谷、芭提雅、普吉、清迈这是著名的城市就不用说了吧?

今天我这个常驻泰国的老司机给你说说游客不是很多但在泰国有着悠久历史的著名城市。

华欣

华欣被称作泰国“迈阿密”,这座休闲复古的海滨小城,既保留了东南亚的异域风情,又融合了浪漫的欧洲元素。蓝天,碧海,白沙风光优美,泰国王室也为之倾倒。交通也很方便,曼谷开车三小时左右。华欣夜市,视觉空间购物中心,海岛可以玩一玩。

大城

大城位于泰国中部,距离曼谷以北88公里的湄南河畔。过去曾是一座充满生机的皇都,这里有数以百计的寺庙,证明这往日的辉煌。如今这里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寺庙情有独钟的游客可以去玛哈泰寺可以转一转。

南邦府

南邦府又被称作马车之城,适合以徒步方式游览各个景点。这里有泰国最长的拉萨达碧歇桥,漫步桥上欣赏当地独特的风景。著名的千年古寺庙南邦舍利寺也值得一游。马车是这里的交通工具也被誉为不被时间改变的城市,

北碧府

北碧府位于曼谷西部,与缅甸接壤,是泰国第四大府,向来以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桂河桥和“死亡铁路”闻名于世。北碧府被誉为泰国最美的省府之一。河畔上的水上餐厅是不容错过的景点,特色餐厅整齐排在岸边,在这里用餐,河边美景一览无余。

位于艾拉温国家公园的爱侣湾瀑布也非常值得一去。Erawan其实就是四面神的意思,爱侣湾则是中国人直译过来的一个浪漫名字。

玩过了泰国的热门景点,小众景点也去打卡一下,还是有别样的体验的。

希望我的推荐能让你管住嘴迈开腿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枉我手机敲字

10. 泰国大城遗址

大城王朝是暹罗继素可泰王朝后的第二王朝,建都大城 Ayuttaya,音译为阿瑜陀耶,意为坚不可摧的城市,华人称之为大城 。 大城王朝(公元1350年—1767年)历经了417年,33位君主,是泰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

由于大城建在三河汇流的大岛上,经由水路与中国和南亚各国贸易频繁,经济繁华, 大城王朝的黄金时代,这里有皇宫3间,寺院300多座。公元1767年, 缅甸军队攻入并占领了这座“坚不可摧的城市”,城中所有王宫、佛寺、城门、民宅全部被焚毁,顿成废墟

元大都城垣遗址主要景点 元大都城墙遗址位于哪

1. 元大都城墙遗址位于哪

算是

元大都分为宫城、皇城和大城三重,规模大大超过金中都,其东西城的位置分别相当于今北京东西城的旧址,南城墙位于今天的长安街一带,北城墙则在今北京德胜门和安定门外,那里还残留着元代土城墙的遗迹(今已修为“元大都遗址公园”)。元代的皇宫以琼华岛为中心(即今天北海琼华岛的前身),修造了大明宫(今紫禁城北面)、隆福宫、兴圣宫(今北海西侧),形成三宫鼎立的格局。

明代北京宫殿是在元大都的旧址上营建起来的。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靖难之役”夺取政权后,把北平改为北京,下令大规模营建北京城和新皇宫,并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故宫就是当年营建的,而元代的隆福、兴圣二宫先后被改建成西苑,即今北海、中海一带。


2. 元大都城垣遗址图片

元大都是按照汉族传统建的住址,北京城的都城历史由来已久,从辽朝的南京,到金朝的中都,再到元朝的大都,以及此后明清时期的北京,逐渐由一个边关军事重镇上升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甲8号,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奥运景观重点工程之一。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祁家豁子。公园共分为双都巡幸、四海宾朋、海棠花溪、安定生辉等七大景区。1957年,公园被列为北京市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3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园并命名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元大都城是元世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建成。大都城的城墙共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 元大都城的兴建,选址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为今日北京城奠定了基础。它的规划设计继承了我国历代都城建设的传统。元大都城垣的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俗称土城。

土城西壁有肃清门遗址,旧有楼馆废墟,又有双阜壁立,树木葱茏,呜禽四翔,富有郊野风光。明永乐年间,即有"蓟门烟树"之称,为京师八景之一。其实,早在金中都时,已有"燕京八景","蓟门烟树"即是其一。明、清以来,徒以"蓟门烟树"之虚名相传,而城垣遗迹则日见残毁。


3. 元大都城垣遗址位于现在哪里

小月河起自德胜门外关厢,沿昌平路两侧向北,经马甸至清河镇入清河,长8.4公里。小月河上游为西北土城沟。1985年全面治理,改道南起学院南路与长河暗渠 相接,向北沿土城沟流经黄亭子,向东至祁家豁子再北折 入小月河故道,全长10.25公里。條萊垍頭

河的历史

小月河位于东升乡东部,是一条自南而北流向的河流,也是整条河流全部在东升地区境内流动的河流,是随着元大都的兴建,由人工渠与自然冲积沟河形成的一条古河道,已静静流淌了七百多年。而八家、六道口一带的人多称其为“东大道”,源于早年间河边曾有一条顺河而行的大道。

小月河最初源于德胜门外关厢,沿德昌公路西侧,经马甸、小关、卧虎桥、九间房、双泉堡等地,于清河镇东南注入清河,是清河南部的主要支流。西北土城沟在元代是大都城西北部的护城河道,保留下来的部分是明光寺以北经黄亭子再折向东至祁家豁子一段。垍頭條萊

1984年至1985年进行河道治理时,将原小月河与西北土城沟组合贯通,统称“小月河”。此后,小月河就改为起自明光寺学院路雨水下水道口,向北至黄亭子,再向东至祁家豁子,然后沿着原来小月河故道一直向北入清河。河 长10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是京城北部唯一南北流向的河流。


4.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种植28个品种、5000余株海棠,是北京市海棠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海棠园。根据每年的气温影响,每年元大都公园的海棠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最佳赏海棠花的时间是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


5. 元大都城墙遗址 游览图

元大都

至元四年

至元四年(约1267年)开始动工,历时二十余年,完成宫城、宫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形成新一代帝都。但是,由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诏令规定,迁入大都。

元代国都大都城,是唐以来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新建城市,明清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的。1214年,蒙古军逼迫金朝将都城从中都(今北京市)南迁到开封。次年,成吉思汗恢复中都旧名——燕京。忽必烈称帝后,又将燕京改为中都,并于1267年开始在中都东北部修建新都,称做大都。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600米,南城墙在今北京产市的东西长安街稍南,北城墙即现在的城北土城,东西城墙与明清北京城东西城墙重合。全城11门,其中的和义门、平则门即后来的西直门、阜成门;崇仁门、齐化门即后来的东直门、朝阳门;其他如安贞门、光熙门等名沿用至今。


6. 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在哪里?

元代于1267年迁都于中都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北京。大都城是元代的都城,包括今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部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它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大都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全部夯筑而成,四面辟有城门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宫城组成。

元大都城是元太祖忽必烈用18年时间建成。大都城的城墙共2.8万余米,用土夯筑而成。元大都城的兴建,选址在金中都城东北郊外,为今日北京城奠定了基础。它的规划设计继承了我国历代都城建设的传统。元大都城垣的最北部分,在明初北墙南移时,遗存城外,俗称土城。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淀段,已成功地解决文物保护、园林绿化、污水截流等问题获得200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全长4200米,宽100米至160米,总面积47万平方米。


7. 元大都城垣遗址

元大都土城遗址位于北京市区北部海淀区、朝阳区境内,北土城路南侧和西土城路西侧。至元四年(1267)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大都,至元十三年(1276)大都城垣建成,周长28.6公里,四隅建角楼,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城墙基宽2.4米,墙体为夯土筑成,故又称土城。元后期又于各门外加筑瓮城。明筑北京城时,将北城墙南移5里,使北部土城废弃,成为遗址。今遗址尚存约12公里,城墙外围还有护城河的遗迹,是规模最大、最能反映元大都城市规模、布局、方位的重要历史遗迹,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元大都城墙遗址位于哪里

元中都,位于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与当时的元大都(即今北京)、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齐名。元中都由内、中、外依次相套的三重城组成,即外城、皇城、宫城。内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360米。中城套在内城之外,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元中都的宫室建筑按中轴线布局设计,以一号基址为中心的主体宫殿群位于内城的中北部。

元中都遗址的建造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武宗海山。元末明初明军在元中都设置兴和所。


9. 元大都城墙遗址图片

关于四九城,老北京城以城墙划分,大体 分为四层,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所谓“四九城”是指皇城的四门和内城的九门。頭條萊垍

皇城四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而内城的九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具体如下:條萊垍頭

内城是内二环指北-西德胜门、东安定门;南-西宣武门、中正阳门(前门)、东崇文门;西-北西直门、南阜成门;东-北东直门、南朝阳门。这是内城九门頭條萊垍

外城指外二环,北-西宣武门、中正阳门(前门)、东崇文门(就是内城的南三门),还有宣武门西的西便门,崇文门东的东便门;南-西右安门、中永定门、东左安门;东-广渠门;西-广安门。除去内城南三门合称外城七门。垍頭條萊

紫禁城,北-神武门,南-午门,东-东华门,西-西华门垍頭條萊

紫禁城:

就是现在的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宫城。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條萊垍頭

紫禁城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

皇城:

皇城,位于京城之内,环绕在宫城之外,是拱卫皇宫并为皇宫提供各种服务和生活保障的特殊城池。皇城南起今天的长安街,北到今天的平安大街,东至今东城区南北河沿一线(现已建起皇城根遗址公园),西达今西城区西黄城根一线。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约2790米,面积约6.9平方公里。

皇城一共有七座城门:

天安门:皇城的正门是天安门,位于皇城南垣正中。明时称'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改建并易名为天安门,含'受命于天'和'安邦治民'的意思;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再次重修。天安门的高大城台下部有五个拱形门洞,这便是天安门实际意义上的门了。在五个门洞中.中间的门洞最大,这座门等级最高,明、清时只有皇帝才可由此门通过。其余四个门洞分列左右。依次缩小,允许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出入。最外的两个门洞最小,各为四品以下官员的通道。天安门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的意义,近代史上许多重大的事件都曾在此留下痕迹。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而后天安门又被绘入的国国徽,天安门从此成为了国家的象征。

东安门:皇城的东门称东安门,东安门位于皇城东墙中间偏南。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其门西对宫城之东华门,东对玉河之'皇恩桥'(玉河即元之通惠河,明初仍为运输通道,喧嚣之声达于宫内)。明宣德七年(1432)将皇城东墙东移至玉河东岸,东安门亦向东移至皇恩桥东侧,将玉河圈入皇城,成为了专供皇家的漕运河道。东安门于1912年,策动曹锟发动'壬子兵变'时遭到焚毁。1999年建设改造时掘出了明皇城东安门的遗址,文物部门特在原址建设公园进行了保护。

西安门:皇城的西面是西安门,西安门位于皇城西墙中段偏北处。它与东安门并不在同一条线上;东安门与宫城东华门相对,而西安门则因宫城西侧有西苑大片水面,无法由西华门直接相对通行。只得在皇城西墙偏北处设西安门,由北海与中海间的通道通行。1950年12月1日,因附近摊贩不慎失火,西安门被焚毁殆尽。此后文物部门特制作了楠木模型以示纪念。

皇城的北面是北安门,清改称地安门。地安门位于皇城北墙正中,南对景山、北对钟鼓楼。 地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顺治、乾隆年间都曾重修。地安门于1954年12月动工拆除,1955年2月3日拆除完毕。

大明门:天安门之正南有大明门(清初改称大清门,民国年间称中华门),大明门位于城市中轴线上,是明清两代皇城正门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始建于明永乐时期,清顺治元年改名“大清门”,民国元年改名“中华门”。大明门,三阙,巨檐重脊,门南侧左右有石狮、下马碑各一对。明时门上挂有盈联一副,为明初大学士谢晋手书,上联为“日月光天德”,下联书“山河壮帝居”。门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称“千步廊”,又东、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间,皆连檐通脊。千步廊于1915年拆除。1959年扩建时拆除了中华门。1976年在其原址建设。頭條萊垍

长安左门:天安门前的东西两侧有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长安街因此二门而得名,取长治久安之意。两门规制完全相同,门三阙,券门,汉白玉石门槛,单层歇山黄琉璃瓦顶,红墙,基础为汉白玉石须弥座。长安左门为皇城天安门的东复门。因明清殿试后,将写有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在鼓乐御杖引导下,张挂在长安左门外临时搭建的龙棚内。举子们纷纷聚集于此看榜,一旦金榜提名,犹如鱼跃龙门,所以古时人又称此门为'龙门',或谓'孔圣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又称'青龙门'。

长安右门:长安右门为天安门的西复门。每年的 '秋审'、'朝审',都在此门内举行,届时各省及刑部的死囚均要入此门进行讯问,确认无疑者即绑缚刑场执行。囚犯一入长安右门如入虎口,凶多吉少,故此门又称为'虎门';为附'左青龙、右白虎'之意,此门又称'白虎门'。1912年12月,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右门汉白玉石槛拆除。1913年1月长安街正式通行。长安左右门于1952年拆除。垍頭條萊

内城:

北京内城位于皇城和外城之间,内城城墙是明朝在元大都城墙的基础上经多次改建而成的。周长40公里,其位置大体与今北京东城、西城两区相当。城墙内心为夯土,内外壁上均以条石为基础,上则包彻城砖。根据文献记载北京内城城墙内侧高平均为10.35米,外侧高平均为11.39米,顶厚平均14.64米,墙基厚平均19.28米,其中以北垣最厚且最高(按外壁计),来与防御需要有关。清朝入关、八旗官兵及其家属进驻北京以后,清廷下令圈占内城的房舍给旗人居住。以前在内城的汉民、回民等一律搬到外城居住。内城以皇城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两黄旗居北: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两白旗居东: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两红旗居西: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两蓝旗居南: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蓝旗驻祟文门内。條萊垍頭

内城一共有九座城门,沿现在的分布,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城门、崇文门、宣武门、前门、德胜门和安定门。

西直门明代称和义门,是运水通道,西直门的城门洞上面刻着水的波纹。过去的皇帝,不喝城里的水,嫌城里水苦,专门喝玉泉山的水。

东直门明代称为崇仁门,是过往运送柴炭车的,叫做柴道。最早的东直门大街其实是现在的东直门外小街,整条大街大概有三里多长,地上铺的是石板路,一共有一百五十多家买卖铺子,过了冰窖口,茶米油盐酱醋茶,只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无论是吃的、用的,都可以在这条街上找到。頭條萊垍

朝阳门明代称为齐化门,是运粮通道 明清南方出产的粮食往北京调运,必须走通惠河,通过水路运到北京东边的通州,粮食到了通州以后,再装车进城。进城走的就是朝阳门。所以,朝阳门的城门洞顶上,刻着一个谷穗儿。粮食进了朝阳门,就存放在附近的粮仓之中。现在朝阳门内的地名还有“禄米仓”、 “海运仓”、“新太仓”等,那都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頭條萊垍

崇文门叫哈德门, 是运送酒的通道。当年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运酒的车先进了外城的左安门,再到崇文门上税。條萊垍頭

正阳门(前门),正阳门位于内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专用的,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一次是冬季,到天坛祭天,另一次是惊蛰,到先农坛去耕地。这两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阳门。正阳门也叫前门,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式就是在这里。

宣武门叫顺治门,死囚从此门押出,拉到菜市口斩首。明清处决死囚一定要选择人流集中的闹市区,所谓“腰斩于市”,目的是起到震慑作用。菜市口是北京的闹市,从南方各省来的人,过卢沟桥,进广安门,再进入北京内城大都要经过这里。

阜城门当时叫平则门,是运煤通道。因为北京西面的门头沟一带是产煤之地,北京城所用的煤全是打那边儿运过来的。门头沟的煤要进北京,最近的门儿就是阜城门。要不怎么老阜城门的门洞顶上刻了一朵梅花,老干婆娑,颇有画意。梅与煤同音,这就表示这个地方走煤车的意思。垍頭條萊

德胜门是军队得胜班师回朝进入的门。北方按星宿属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胜门。德胜门东边的城墙上放着一尊炮,不过,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报时用的。每日午时,德胜门和宣武门同时一声火炮,城内的老百姓听炮对时。

外城:

外城是老北京最外侧的一道城墙。明初建设北京城时本无外城的规划,北京的外城城墙是明嘉靖年间为防御外敌而修建的。原本计划绕内城修建一周,但因财力不足等多种原因只修建了南城一面,东西抱接内城后便草草收工了。北京的外城城墙与内城城墙相比,低矮得多。外城城墙结构与内城基本一致,其周长约14.4公里,外侧均高7.06米,内侧均高5.92米,平均基厚12.24米,平均顶厚9.24米,共设有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西便门等七座城门,其面积相当于今天北京的崇文、宣武两区,民国以前这里多居住一些平民百姓和汉族官员,分布有很多的茶楼酒肆、会馆戏园,有着别具一格的文化风情。


10. 元大都遗址位于什么地方?

元大都至今有750年。

元大都,简称大都,是元朝的首都。

1215年蒙古攻占金中都后改名为燕京。1264年八月,忽必烈下诏改燕京(今北京市)为中都,定为陪都。1267年决定迁都位于中原的中都,1272年,将中都改名为 大都(突厥语称汗八里,帝都之意),将上都作为陪都。

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重磅!大名府故城遗址将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附大名府故城介绍

2018年6月14日下午,县文广新体旅局与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就大名府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大名府故城址考古计划书、大名府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计划书、大名府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名府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编制进行签约,副县长石立出席签约仪式。

据了解,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北京文物大厦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资成立,公司主要开展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以及文物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与施工和文物保护新技术的推广培训。

大名府故城介绍

大名府故城位于大名县城东北5-12华里处的大街乡一带。大街村鱼营村就是大名府故城的中心,故城遗址内的南门口、东门口、北门口、铁窗口四个村庄是当时府城的四个大门,城址面积36平方公里。

大名府,旧址所在今河北省东南部的大名县。大名府春秋时代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宋仁宗庆历二年建陪都,史称“北京”。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

大名府是宋朝的陪都,当时大名府人口达百余万,比开封还多,《水浒》里多次提到它,后来被淹没。现在此座宋城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黄河河沙之中,将来一旦出土,会宛如意大利庞贝古城一样震撼。

大名府故城位于河北省大名县,始建于360年,经历了9个朝代的兴衰变迁,历史上被誉为“河朔重镇”“北门锁钥”,是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宋朝时期作为陪都,史称“北京大名府”,更是名扬天下。其城池建制规模宏大,不逊于当时的汴京开封。1401年,漳河、卫河齐发大水,水位高于城墙,淤泥一丈多深,整个城池圮于这场洪水。因此城是一次性水毁,建筑基址、宫舍布局、街区民房大都保持原貌,大名府故城遗址上城廊较为明显,所有宫殿区内的坑壁上都有内涵丰富的文化层。

大名府,历史悠久,为古冀南三府(大名府、广平府、顺德府)之一,也是燕赵大地上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大名府故城址,座落于大名县城东北5-12华里一带,以大街、御营、双台三村为中心,占地面积为36平方公里,现东门口、南门口、铁窗口、北门口四村庄是府城的四个主要城门。古运河在城东临城而过,是古运河岸边上一颗隐逸的历史文化明珠。

大名府故城郭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360年),因王莽家族借其姑姑孝元皇后发展外戚势力曾获封“九侯五司马”,故称贵乡郡。公元580年,北周改置魏州。隋炀帝时,公元605年,魏州改为武阳郡,辖元城、贵乡、马陵三县。公元608年,永济渠开凿。

盛唐时期,大名府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成为政治、军事重镇和农业经济、商品贸易中心,是大名历史上的兴盛时期。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隋武阳郡为魏州。此时魏州只有十三万多人,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中期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已增至一百一十多万人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大都会。大诗人李白沿运河游历,看到魏州(大名府)的繁华、富庶,欣然提笔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魏郡接燕赵,美人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公元696年9月,武则天下诏令天下勇士十万之众抵御契丹,10月契丹陷冀州,河北震动。武则天急调狄仁杰到魏州任刺史,狄仁杰到任后,立即遣散民众,敞开四门,净水洒街,契丹兵不敢进攻,连夜退兵。狄仁杰巧施空城计,使魏州人民免遭了一场战火的杀戮和洗劫,劳苦功高。魏州人民为报狄公恩德,于神功二年(公元698年)为其建造生祠及祠堂碑。现在我们仍能见到的“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已经历一千多年的栉风沐雨,它仿佛在向世人诉讲着狄仁杰手拈胡须,挥洒退契丹的那段历史事实。

明清大名府古城

安史之乱后,唐朝地方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魏州设魏博节度使,并置大都督府,与成德、卢龙、淄青号称“河朔四镇”,魏博居四镇之首。当其盛时辖贝、博、魏、卫、相、磁、洺七州。从公元763年,田承嗣为第一任魏博节度使,直至唐朝灭亡的一百多年,除田弘正时归附朝廷,魏博始终不受朝廷节制。魏博节度使们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交替更始,当时民间有“长安天子,魏府牙军”之语。足以说明其势力的强大。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魏博节度使驸马都尉田悦称“魏王”,置百官,抗唐命,改魏州为大名府,以府为都。此乃大名府名称之始。唐僖宗中和(881年—884年)年间,魏帅乐彦桢就西城外河门旧堤筑罗城,对大名府城作了较大扩建和维修,周长八十里,号“河北雄镇”。

五代时大名府故城成了军家必争之地,先后被梁、唐、晋、汉、周占据,给这一带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曾把大名府故城定为都城。李存勖建都时“筑城高达三丈有奇,并门楼、敌台、戌辅、女墙悉如制新”。

北宋初年,结束了五代的社会动荡局面,社会逐渐稳定下来,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了抵御北方强悍的民族—契丹(后称辽),在大名府故城这座边陲重镇,修建宋代的北京,在北宋的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正如《宋大诏令》所言:大名“实当河麓,席盈之懿兆,冠千里之上腴,隐然北门,壮我中夏。”宋太宗、宋真宗亲征讨伐契丹时,都曾驻跸大名府古城督战。史志上记载大名府有“枢毂中原,襟带齐鲁”之势,“控扼河朔,北门锁钥”之域,被誉为“畿辅八府之首”、“河朔重镇”,甚至有“昔谓帝不得,不帝,王不得,不王;滑贼据之令天下不安”之说,可见大名府足具“固形势以控扼天下之枢”的重要性。北宋名相寇准督阵大名府时曾出楹联赞:“东郡股肱今佑辅,北门锁钥古天雄”。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改大名府为北京,作为东京(今开封)陪都,以示仁宗若契丹南侵,必御驾亲征之决心。钦定北京后,朝廷耗资巨万,由宰相吕夷简主持,对大名府故城做了较大改修和增建。在改修外城后,又增建了宫城,置百宫,宫殿略如都城,建有四殿十四门并两座水关。建筑形式和规模都非常壮观宏大。宫城称内皇城,周长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建门五。外城为京城,周长四十八里二百有六步,建门九。又引漳入卫掘一小河西渠(今引河)贯穿全城,并修建水关,上水关曰“善利”,下水关曰“永济”。把大名府故城建成为御敌“铁壁”。南宋时,大名城故城随着朝廷衰败有些萧条,此时女真族强大起来,灭辽建金南下攻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刘豫在此降金,建都称帝,国号“大齐”。元朝在此置大名路,省级行政机构。明朝仍置大名府,领开州及元城、大名等十县。

随着历史的发展,北宋以后,大名府故城失去了往日在军事上的重要性;黄河、漳河、御河(卫河)不断泛滥、於积,多次为患大名,使大片良田荒芜;元世祖时,“会通河成,河始全入于淮,不经府境”。水利与水利交通与唐宋大为逊色;金元以来,数罹兵燹,多有残毁。诸多因素迫使历经9朝1042年,七为都城的大名府走向衰落。明建文三年(1401年)河决漳卫,洪水淹没大名府故城,从此,运河岸边的一颗明珠被尘封,同年在艾家口重建大名府(今大名城)。

大名府故城因系一次性水毁,埋于地下1—5米,保存完好,只有少数取土层地层遭到破坏,在取土坑内时常发现井、灰坑、建筑构件及排水设施。故城址现存两处重点保护区,即府城墙遗址和大街遗址。

城墙遗址。铁窗口村东南村东南地表保存一段城墙高6—7米、宽15—17米,长约140米,保存较好(插图336);红寺、菅庄之间断续有三段城墙,最长者约180米,高6—7米,宽4—10米,其余两段较短,长约10米,高约4—5米,宽约10米;南门口、孔庄一段城墙遗存地表已不明显。这几段城墙都能看到明显的夯土层,土质坚硬,附近随处便能看到瓷片、陶片及当年的砖石,城墙表面种植农作物。

大街遗址。包括大街、御营、双台三村及双台村北宫殿区遗址,全部埋地表以下3—5米。遗址南北长3000米,东西宽1500米,面积约4.5平方公里。1米以下即可发现丰富的文化层,建筑遗迹明显,宫殿区遗址遗存有丰富陶瓷等文物残件。大名府故城址未进行过发掘,群众取土时不断发现唐、宋、元、明时期的陶瓷残件,曾出黄釉注壶、青瓷碗、白釉黑花罐、白釉黑花灯型器、石刻神佛像、石刻、旗杆座等附属文物。

大名府故城因系一次性水毁,保存完好,其建筑基址、宫舍布局、街区民房保存优于其它废弃的城池。现大名府故城址上城廓明确,无大型企业,村庄稀疏,尤其宫殿区遗址地表均为耕地,与城下城的汴京(北宋京城开封)相比,开发大名府故城,条件更为优越,文物考古专家考证后认为,大名府故城是中国最具有发掘价值的北宋都城,若对之进行发掘,必将填补我国北宋都城考古的一项空白。

近期以来,大名县立足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考古发掘旅游资源潜力巨大的独特优势,倾力打造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宋文化展区,按照“打大名府品牌,创历史文化名城,专家规划,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大力推进占地36平方公里的大名府故城保护开发项目。

大名府故城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