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湾遗址

西施湾遗址

西施湾遗址位于钟管镇戈亭村西施湾自然村,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2010年4月,西施湾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施湾遗址,西施湾遗址简介,西施湾遗址-湖州市德清县西施湾遗址旅游指南

探访塔儿湾遗址:目前最有研究价值的西夏瓷窑遗址

地处甘肃武威城南35公里的古城乡上河村一组,当地人一直沿袭着先民们流传下来的地名“塔儿湾”,因为早在1982年就曾出土过西夏瓷器(先后出土115件),因而在西夏研究历史中赢得了“武威塔儿湾西夏址”“国内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村落遗址”等赞誉。

塔儿湾西夏村落遗址地处杂木河上游,两岸依山,村民以放牧和种地为主,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塔儿湾仅居住十多户人家。道路阻塞和交通不便对保护当地的西夏文化遗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08年8月9日,走进塔儿湾西夏遗址进行考察,走进村庄时,看到一片裸露的土层中有一些像瓷器的碎片,便伸手去抠,没想到竟然“抠”出一件稀世珍宝——西夏瓷“白瓷马头”。这只马头长3.5厘米,头宽2厘米,颈长2.5厘米,颈宽2厘米,耳长8毫米。整个马头为白釉底色,黑斑点缀,马眼炯炯有神,活灵活现,造型十分精致。这件瓷器既像是浮雕,又像是两个单面瓷器中的一半。马头造型逼真,体格健美,飘逸洒脱,在马的脖子上还有几个圆形的“豹斑”,其做工技艺精湛。从整个西夏出土文物看,浮雕西夏瓷马头在全国还是首次发现。

如今,走进这个古老的村落,依然能在渠边、路边和田间地头发现碎瓷片。据村民介绍,当地村民为了省事,在打桩盖房和建羊圈、牛圈等基础设施时,把碎瓷片和泥土一道都用上了。那些瓷片后来经专家考证,几乎全是西夏时期的瓷器碎片,而且沿山坡的土层里露出的许多烧焦或腐朽的木头也都是西夏人当初住过的房屋留下的痕迹。村庄南边的山坡和台地已经被当地文物部门确定为西夏遗址。甘肃武威文物部门勘定的结果显示:该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60米,以西为草木茂盛的山区牧场,以东杂木河两岸是开阔的平原农田。西夏时期,这里是党项族放牧、从事手工业生产和居住的地方。如今,整个村落遗址,不少被辟为农田,现已耕种。

1992年9月-1993年上半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考古研究所对塔儿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的西夏黑釉剔花牡丹瓮和黑釉牡丹瓮,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史金波先生称赞为“线条流畅,活泼大方,刻画精细,疏密得体,是瓷器中少见的作品”。同时挖掘出的双耳乳丁饰纹褐釉小扁壶等都是西夏瓷器中的珍品。塔儿湾还出土了烧制瓷器用的匣体和支垫,附近还产瓷土,可以推定这些瓷器为当地烧制。虽然目前尚没有挖掘出西夏瓷窑以证明这些瓷器是当地烧制的,但从发掘情况看,该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村落遗址。

当时出土数量较多的是一批西夏时期烧制的各种瓷器和大量瓷片,其中较为珍贵的有墨书西夏文的白釉绘花瓷罐,高46.5厘米,大圆口,短颈,直圆腹,下略收,施白釉,腹部用褐釉绘缠枝牡丹,古朴豪放,反映了西夏较高的手工业制瓷工艺水平,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有白釉高足盘、碗,黑釉扁壶、瓶、灯、罐等一批文物。另外还在此地陆续发现了许多窑具和窑址留下的灰层堆积物。

因塔儿湾西夏遗址是我国西夏考古史上迄今发现出土西夏瓷器数量和种类最多,釉色、花纹繁杂的一处遗址,甘肃本土不少媒体指出,已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塔儿湾西夏遗址,是“目前最有研究价值的西夏瓷窑遗址”。

文章选自/信昶资料库,原文链接/http://www.gzartjy.cn/news/171.html

『浙·绍兴』西施山遗址

西施山遗址

年代:春秋、战国

保护等级:浙江文物保护单位

拍摄时间:2020年9月

西海郡故城遗址保护项目实施

青海新闻网讯 9月28日,记者从海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了解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西海郡故城遗址保护项目工程正在施工中。这一项目的实施,对海晏县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及旅游资源与相邻县市旅游资源的整合连片有着积极意义。

海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王晓冰告诉记者,海晏县有金银滩的美誉,境内旅游资源尤为丰富,发展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此次保护开发建设目标是将这一片区打造成集文化展示、文物保护、艺术传承、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文化景观带。保护开发建设原则是有效保护,合理布局,丰富内容、完备功能、舒畅线路、凸显特色、传承文化。在具体规划与建设中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文化与旅游融合、景点与城市建设并建,项目投入与招商融资同步,宣传推介与产业培育共推。规划共分5个片区:古城保护区、商务服务区、历史文化体验区、湿地休闲观光区、山水文化观景区。今后各片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相互关联。

“西海郡故城遗址保护一期项目工程包括新建仿古城墙,东、西、南、北城门、文昌楼、点兵台等工程,水、电、路等附属设施建设,西海郡故城纪念馆、陈列馆、文化广场建设等内容,形成一个游客集散地,与海晏县城东面游客服务中心形成互补和接应。今后可成为游客、各拍摄组、作家书画协会等采风的一个集聚点。这一遗址位于315国道旁,西宁到这里仅1小时车程,旅游开发潜力较大。所以,这一项目的实施,对发展后期全县综合旅游开发有着很大的作用。”王晓冰说。

据了解,西海郡故城遗址又称三角城遗址,位于青海湖东北。《汉书》记载,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辖海晏、刚察等地。后因王莽篡政纷乱,郡邑废弃。古城平面呈方形,面积约30万平方米,城墙夯筑,四个城门的门址保存较好,这一遗址为湟水流域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汉代城址。区域内散布有大量砖、瓦等建筑残件。在这座古城堡里发现了一件名叫“石虎”的稀世文物珍宝,曾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护遗址、发展旅游已成为一项社会主导产业。西海郡故城遗址保护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文化保护,而且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