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僧庵

圣僧庵

圣僧庵位于歙县七里头村,始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年),因寺僧慧明善治眼疾被人尊为圣僧,庵由此得名。后代曾多次修葺,平面变化很大。现建筑由大殿、享殿、庭院、僧房、天井等部分组成。总面积近300平方米,庵四周茂林修竹,环境清幽。

庵内墙壁上有明代万历年间歙县画家黄柱所绘制的壁画,壁画绘于大殿和两庑的壁上。大殿后壁为“侧座观音像”;左庑为“九尊罗汉九龙图”通景,右庑为“九尊罗汉伏虎图”通景,均被柱子隔成3个独立的画面。享殿台阶两边壁上分为“苍松图”,“翠柏图”,现右壁“苍松图”已无存,余皆保存完好。尤其是“翠柏图”,其枝桠穿插富有变化,用笔挺拔有力。

现存庵占地面积276.36平方米,由庭院、大殿、经堂等组成。坐南朝北,面阔9.4米,进深29.4米。大殿墙上有明万历时画家黄柱绘水墨观音像、十八罗汉图和翠柏图,经堂龛台前壁刻金刚经,有明代戏剧家汪道昆题跋。

壁画位于圣僧庵大殿内,是明代万历画家黄柱所作,共4幅水墨画。第一幅为“侧坐观音图”,位于大殿后壁,宽3.52米,高3.7米,作于万历丁丑年(1577年)。第二幅为“九尊罗汉漂大海图”,第三幅为“九尊罗汉上五台图”,前者位于大殿左山墙壁上,后者位于右山墙壁上,皆宽4.9米,高2.2米,作于万历癸卯年(1603年)。第四幅为“翠柏图”,位于后进左檐廊壁,高1.8米,宽2.5米,用墨淋漓酣畅,笔法多姿。

三圣庵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8:00-16:30 三圣庵姻缘树一线牵 地处北京南城陶然亭北。

全天开放。

北京三圣庵地处今黑窑厂街,以三圣庵而名。清称三圣庙街,民国后称三圣庵。

三圣庵,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宋仁宗时期,也就是辽代的南京城时期就有了。为供奉西方三圣的尼姑庵,故名三圣庵。三进院落,最后一重的正殿二层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这三佛祖;一层供奉的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

北京三圣庵开放时间?

京南古刹“三圣庵”,位于今西城区(原宣武区)黑窑厂街东侧,是北京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小型庵观之一。此庵始建于宋仁宗时期,为供奉“西方三圣”的尼姑庵,故名“三圣庵”。 庵院坐东朝西,分为南、北两路,主要建筑位于庵的北路,三进院落。北路由“山门殿”、“主殿”、和“后罩房”组成;主殿为“三圣殿”,供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最后一进院落的正殿一层现为“法堂”,二层现为“藏经楼”。南路有南房及东房。200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并不对外开放。

缅甸最神圣的一座山,这里藏了佛祖的舍利,至今仍是僧人修行圣地

缅甸旅行是充满浪漫色彩和浓浓文化风情的,那么曼德勒之行绝不是单调乏味的,有着数不清的佛塔和宫殿,曼德勒不仅是缅甸第二大城市,更值得一提的是曼德勒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博物馆里承载着它的历史,各种各样的皇室建筑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游山玩水或者游览古城庙宇,曼德勒都带来的是不一样的新奇。曼德勒之中有一座叫做“因瓦”的古城,十分有名,而与它隔城相望的有一座实皆山,这座山上佛塔众多,是很多僧人拜佛修行的圣地,其中这座山最高的地方,有一座闻名遐迩的松乌蓬那信佛塔。

既然在最高处,那必然要翻山越岭才能欣赏它的气派,当然,它也必不会让人失望。这座建于14世纪的佛塔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里面还保存了两粒佛祖牙齿的舍利。

当登山感到疲劳之时,在葱茏的绿色之中,目光所见这样金光闪闪的佛塔,阳光的照射之下更加璀璨夺目,想必内心深处必然会燃起昂扬斗志和圣洁之气。那层层叠叠的金色塔尖直通云霄,每一座佛堂都镶有金色的柱子和金色的花边,佛堂里的巨大的佛祖也是神圣而又高雅,既然是最高点的佛塔,那么神圣的感觉又是不一样的,乳白色得佛祖表情宁静而又安详,这一番景象显得更加的庄严和肃静。

进入佛塔是要光脚的,佛塔中的地面是各种各样的瓷砖,不一样的图案和几何图形拼凑而成,好像一幅幅画卷,光脚走在上面也颇有一番趣味,好像行走在另一个时空,或许脚底的疲劳之感也会被一扫而光。

站在这样豪华大气的佛塔门前,还能俯瞰山下的场景,那山林丛中一簇金色,都是零零错错的一些佛塔,而远远看过去,还能看到伊洛瓦底江静静地在一旁流淌,甚至还能看到曼德勒城区的影子,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又赐予了松乌蓬那信佛塔不一样的体验。可见登得越高必然望得越远,而登得越高,也必会遇见最特别的风景,带着虔诚的心去攀爬,也一定会遇见最大的幸运。

欣赏完了松乌蓬那信佛塔,也便会觉得下山的路没有那么漫长了,带着满载而归的惊喜感去遇见这座佛塔,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带着虔诚的信仰离开,做松乌蓬那信佛塔的信徒吧,来这里看一看,领略不一样的风景。看到这里,留言告诉小编,你想去这里看看吗?

二玄社原色法帖选03 集字圣教序(朱卧庵本)

启明按:《集字圣教序》有好几个版本,除了这个朱卧庵本外,还有刘铁云本和三井本等,虽然这个朱卧庵不是最好的版本(其实已经很好了),但是大概因为它比较稀有,所以二玄社还是出了这个版本的(个人猜测而已)。

《圣教序》全名《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

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玄奘法师在印度求法十七年后,携梵本佛典到长安,太宗见之甚喜。当年三月,玄奘奉命居弘福寺,并从事译经。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宗亲自为之撰序,皇太子(李治,后为唐高宗)作记,此序和记,与太宗御敕、皇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由弘福寺沙门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字,历时二十余年,于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成此碑,全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

碑高九尺四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四分,行书三十行,每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惜今已断裂。现存西安碑林。王氏书迹大都赖此以传,故为历代书家所重。《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

感谢书法江湖唐山明月光老师提供高清图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