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岙青瓷窑址

陈岙青瓷窑址

窑址在黄避岙东塔村陈岙黄大山脚,两窑并列,窑头朝西,面临象山港,窑尾朝东,顺山坡而上,各长约五十米,宽约五米。两窑南侧有圆形工场一处。

据史籍记载,此窑在当时有重要影响。所产青瓷质地简朴,色泽滋润,是我国唐代著名越窑窑场之一。一九七四年十月,经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及省文管会等实地考证,确认此窑为唐初所建。

窑址原来有一部分暴露在外,群众也常常掘得青瓷碎片。近几年来,由于发展茶叶生产,窑体已埋入地下,但不曾破坏。

解读龙泉瓷背后秘密,龙泉青瓷竟也有官窑?你知道窑址在哪里吗?

2004年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浙江的一位叫叶英挺的男子来到了杭州规模最大的古玩市场,他和往常一样按照顺序在每个摊位进行淘宝,这位叶英挺叶先生不止是一个龙泉青瓷收藏爱好者,家里还收藏着上千件龙泉瓷器和数不清楚的龙泉青瓷瓷片,不仅如此叶英挺还拥有一座处州青瓷博物馆,叶英挺和古玩市场大部分摊主们基本都打过交道,很多摊主与叶英挺相识已久,叶英挺走到了一个摊位面前,摊主笑盈盈的向叶英挺打起了招呼,叶英挺与摊主寒暄过后惊讶的发现地摊上赫然出现几枚龙泉青瓷的瓷片,其实龙泉青瓷无论是完整器物或者是瓷片标本在浙江地区的古玩市场蛮常见的,叶英挺也曾大量购买过龙泉青瓷瓷片,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在古玩圈摸爬滚打的叶英挺如此惊讶呢?原来这些龙泉青瓷片与之前购买的龙泉瓷片大有不同之处,这批龙泉青瓷片比其他的瓷片釉色更加莹润、颜色更加纯正、胎质更加细腻、器形也更加硕大,叶英挺不禁深感惊讶,思索许久然而百思不得其解,叶英挺从未见过如此精致的瓷片,这些瓷片不知是何年代?是何出身?从这些瓷片身上仿佛存在某些谜团等待着他去一一解开。

叶英挺与摊主相识,所以和摊主以这堆瓷片为话题攀谈了起来,叶英挺询问摊主瓷片的出处之时,摊主表示这样的精美瓷片最近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就涌进了市场,至于瓷片的出处,全部都来自于浙江省龙泉市,叶英挺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些瓷片,根据摊主的线索将全市场的此类瓷片全部收入囊中,叶英挺带着精美的龙泉青瓷瓷片和无数解不开的谜题回了家,到家之后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然而全然没有记载,直觉告诉叶英挺这将是一个十分惊人的发现,后来叶英挺只要去古玩市场就收购大量的此类瓷片,让叶英挺没有想到的时候,他前前后后收到的这些瓷片加在一起足足重达五吨!叶英挺仔细研究以后发现很多瓷片都能拼接在一起,于是叶英挺决定将这些龙泉青瓷片全部带回处州青瓷博物馆进行拼接修复,在博物馆叶英挺运用熟练的石膏修复法对众多瓷片进行拼接修复,等到拼接以后叶英挺惊喜的发现,这些瓷片多以大盘子、大碗、玉壶春瓶、梅瓶居多,都是比较大型的器物,其中一个龙泉青瓷刻花纹大盘,直径竟然高达七十多厘米,这些七十多厘米的大盘今天看起来没什么,可是在几百年前想烧造如此硕大的器形,十分不容易,于是叶英挺怀疑这一批精美的龙泉青瓷会不会是官窑器物呢?因为如此精致的龙泉青瓷在民间很难消耗人力和财力去完成,如果这次瓷片是官窑器物那又是哪个朝代的呢?

无奈的叶英挺来到了浙江省博物馆,经过仔细的参观发现,浙江省博物馆有几件龙泉瓷瓷质莹润,颜色发翠青,而且器形都不小,这与自己收到的龙泉青瓷片十分相似,这些龙泉器物的年代都标注着元代或者是元末明初,叶英挺以前了解到元末明初的器物确实经常烧造出翠青色,锁定了大致的年代以后叶英挺发现这类龙泉青瓷与正常的龙泉青瓷不同,这类龙泉青瓷的底部留有一圈漏胎处,而底足的垫柄和正常的垫柄不同,这类器物使用一种特制的柱形垫柄垫烧而成,而这类柱形垫柄由于占地较大,烧造成本较高,民窑是不使用的,但是如果这些都是龙泉官窑,那一定会有一个相当庞大的窑址,可是这个窑址在什么地方呢?

当叶英挺修复瓷器碎片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一片龙纹瓷片,而这枚龙纹瓷片竟然是明早期制式的五爪龙,我们要知道明代制度等级森严,五爪龙必须是皇家才能使用,那么这枚五爪龙瓷片更深层次的证实了龙泉官窑的存在性,而且从这些修复后的瓷片上的器形和纹饰可以看出器物大致的烧造范围都在明代早期,叶英挺在明代的古画职贡图中发现,明代祭祀时的瓷器都很硕大,而且由于龙泉瓷器釉色过于纯正,所以多用于祭祀。

就在叶英挺只是猜测没有证据的时候,浙江龙泉大窑村的居民挖出了一堆瓷片,而这些瓷片与叶英挺拥有的瓷片釉质胎质纹理完全吻合,就此我们揭开了大窑村龙泉官窑窑址的神秘面纱,经过各个有关单位专家的反复研究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叶英挺手里的这些瓷片和大窑村出土的瓷片都是明代早期的官窑龙泉青瓷。

“瓷源之国”之上虞越窑青瓷陈列馆,了解瓷器前世今生的最佳去处

提起浙江绍兴市的上虞,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上虞是传说中的舜帝出生地、祝英台故里,更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中国青瓷发源地,被称为"母亲瓷"的越窑青瓷在这里的龙窑中烧制成功,早在2000多年前,这一带就拥有数百座龙窑,若要了解这段历史,上虞的"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是必去的。

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坐落在上虞区上浦镇境内的凤凰山山间,不远处就是当地著名的瓷源文化小镇(瓷源即青瓷发源地),不仅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十分的深厚。

可以发现,公园名字中带有"考古"两字,是因为这里不仅有考古工作站,公园中还有考古发现的遗址,也可以看到考古时留下的标记等。

到这里游玩,除了参观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禁山窑址外,还有一座极具科普意义的陈列馆,即"上虞越窑青瓷陈列馆",也是到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必打卡的去处,整座陈列馆的设计极具线条感,尤其是外围的那条长廊,处处散发着古香古色的气息,吸引了不少人在这拍照。

走近陈列馆后,可以看到"瓷国之源"四个大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西方人了解中国也是从瓷器等开始的,在英语中也可以发现,"瓷器"与"中国"同为一词,而当时中国的瓷器(青瓷)最早也就是诞生于上虞,为当时的越窑,称之为越窑青瓷。

关于越窑青瓷,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并不太了解,由此这座陈列馆也吸引了不少人来此了解越窑青瓷的知识,越窑青瓷出现于东汉时期越窑龙窑里烧成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后续持续了1000多年,对于后面的青瓷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

上虞越窑青瓷陈列馆规模颇大,是一座集文化、历史、科普、陈列等于一体的网红展馆, 让很多人知道了,上虞是青瓷的故乡、越窑青瓷的发源地,如今也成了上虞的地标之一。

陈列馆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序厅、瓷器创烧、独领风骚、窑业全盛和尾厅,通过漫长的历史长卷及现代化投影设备,向参观者淋漓尽致地讲述了上虞越窑青瓷的历史故事。提起瓷器,往往都会想到景德镇,没想到这座江南小城竟然藏着这么多关于瓷器的历史故事。

陈列馆中有丰富的人物雕塑,向大家生动地讲述了越窑青瓷的制作工艺及过程,越窑始于汉,昌盛于唐代,当时生产出来的瓷器已经远销伊朗巴基斯坦日本埃及等国家,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及赞誉。

从一个展厅走向另一个展厅,跟随着历史的步伐,眼前所看到的青瓷器越来越精美,色泽也是越来越通透,这是灵动的线条、辉煌的记录,足以让人感受到当年曹娥江两岸窑火通明的盛境。

虽然如今那些龙窑大多已成遗址,但并不止于此,当地涌现出了许多的手工艺人,将考古发掘的瓷器碎片进行修复,修复后也将在这座陈列馆中展出,同时青瓷器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创新,未来也将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青瓷。

眼前所看到的瓷器就是修复后的,陈列在此为大家所欣赏,可以看出这些瓷器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为瓷器中的佳品。

那么,你有去过或听说过浙江绍兴上虞的"越窑青瓷陈列馆"吗?对这里的青瓷器有什么印象?欢迎留言评论。

柯桥的官山越窑遗址发现高规格越窑青瓷残片,莫非这里曾是官窑?

近日,考古专家在柯桥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灶官山越窑遗址,发现了高规格越窑青瓷残片,引发业内人士对官山遗址前身的猜测,莫非这里曾是真正的官窑

日前,在柯桥区平水镇剑灶村的柯桥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灶官山越窑遗址,绍兴市文史研究馆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精美的越窑青瓷残片,其中包括一片越窑青瓷八棱壶和一片刻有鹦鹉纹的越窑青瓷残片。这片越窑青瓷八棱壶残片呈青绿色,釉色柔和,质感紧实,棱角分明。绍兴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杨水土:“这种器型我们可以推论它拉坯的难度,还是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釉色,都已经接近当时北宋时期官窑的工艺水平。”

柯桥区官山遗址位于平水镇剑灶村一座海拔40多米的小山坡上,占地约60多亩,1987年7月24日,“上灶官山越窑”被当时的绍兴县人民政府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灶村党总支书记沈立波告诉记者,他们小时候在这一带玩耍,经常能捡到瓷器残片。柯桥区剑灶村党总支书记沈立波:“现在碎片也有捡出来的,这个窑址应该也有一定的价值,我们原来村里人说,官山窑烧出来的东西都是送到官府里去的。”

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对于越窑青瓷的制作,业界历来有“十圆抵一方”的说法,意思是烧制方形的越窑青瓷难度比圆形的难度要大得多。越窑青瓷八棱壶叫琢器也叫镶器,壶身是方形的,拉胚的难度非常大,而另一片刻有鹦鹉纹的越窑青瓷残片也达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越窑青瓷爱好者任和成:“刚刚那片残片制作工艺的高度完全符合唐宋时期那种高品质青瓷的品种,相当于秘色瓷,和它后期的工艺非常接近,有这样精致的残片标本,窑址很有价值。”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官山越窑遗址的瓷土含铁量低,是优质的烧瓷用土;剑灶村是越文化的发源地;加上官山窑址名称里有个“官”字,都令人对官山越窑遗址的“身世”产生了猜想。当然,官山越窑究竟是不是曾经的官窑,目前还有待出土更有力的越窑青瓷实物才能予以佐证。

(来源:柯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