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聚兴机器厂旧址

福聚兴机器厂旧址

AA级旅游景区

福聚兴机器厂位于天津市红桥区三条石大街塘子胡同中段。1926年7月开业。该厂为四合院砖木结构建筑。由前、后柜房、机器车间、仓库、锻工棚、厨房、院落组成。是天津市唯一保留完整的旧工厂遗址。

福聚兴机器厂占地370平方米。场内的建筑采用我国北方传统的民宅建筑风格。

机器车间是福聚兴机器厂的核心建筑,110平方米。车间内天轴皮带悬挂,各种机器密布交错,整个机器车间的设备体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机器业的概貌。前柜房,其特点是四面开窗,每面窗户各有其用途,体现了具有浓厚封建思想的独特的生产管理方式。

福聚兴机器厂创建于三条石民族工业的兴盛时期,其发展速度很快,从1926年建厂时投资一千银元,到1956年公私合营时资本增长110倍。建厂初期以加工零活为主,后期产品主要有:刨冰机、榨油机、打稻机、拉盘水等近二十多个品种。产品流销全国各地,是当时较有规模的机器厂。该厂在早期三条石工业中享有较高声誉。

1968年福聚兴机器厂旧址正式移交三条石历史博物馆。

1973年福聚兴机器厂旧址陈列正式对外开放。

地址:红桥区尚都家园14号

电话:27270970

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旧址-辛锐展览馆2日游

重走红色路线

寻访红色记忆

跟随百场红色主题自驾

参观革命时期中共山东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

探访红色遗迹,追寻红色记忆

漫步济南四大泉群之一的五龙潭泉群

感受泉水文化,领略泉城风情

来到山东第一个建立企业党支部的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旧址

聆听红色往事,传承红色基因

观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胶济铁路博物馆

了解济南火车站前世今生,感受新时期铁路精神

走进展现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三涧溪村

追寻乡村记忆,传承家国情怀

参观为纪念抗日巾帼英雄辛锐而建的辛锐展览馆

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精神

01.

/ 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

探访红色遗迹

追寻红色记忆

02.

/ 五龙潭泉群/

翠柳如云

碧丝蘸波

03.

/ 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旧址/

山东第一个企业党支部

山东第一个工会组织

04.

/ 胶济铁路博物馆/

百年胶济铁路

迈向崭新时代

05.

/ 三涧溪村乡村振兴展馆/

追寻乡村记忆

传承家国情怀

06.

/ 辛锐展览馆/

一对英雄伴侣

一曲悲烈战歌

参考行程

D1出发地-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五龙潭泉群-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旧址

上午前往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探访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开展革命工作的红色遗迹,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漫步济南市区四大泉群之一的五龙潭泉群,感受泉水汩汩、泉流潺潺的美好意境,领略泉城的别致风情。下午来到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旧址,参观保存完好的百年建筑,了解这里曾建立山东省第一个企业党支部、山东省第一个产业工会,创造了两个“红色”第一的红色往事,感受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D2 胶济铁路博物馆-三涧溪村-辛锐展览馆

上午前往胶济铁路博物馆,了解胶济铁路在中国近代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时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中国铁路艰辛困苦的发展历程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走进三涧溪村,参观乡村振兴展馆,了解三涧溪村在村两委带领下脱贫致富的过程,感受新时代美丽乡村全新风貌,追寻乡村记忆,传承家国情怀。下午参观辛锐展览馆,了解巾帼英雄辛锐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的先进事迹,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力量。

奋斗的征程⑧——中共“六大”以后党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福兴”商号背后的秘密中枢

奋斗的征程

“四史”学习教育微视频党课

第八集

中共“六大”以后党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

福兴”商号背后的秘密中枢

专家解读

本期专家

张永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法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党史党建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这幢位于黄浦云南中路 171—173 号(云南中路与福州路交汇处)的并不起眼的两层楼房,坐西朝东,建筑面积214.14平方米,是中共“六大”以后党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这里也是中共中央在上海期间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处机关旧址,从1928年到1931年,长达3年安然无恙。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逮捕和杀害,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党中央被迫转入地下,并从武汉迁回上海。据中共六大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人民群众达31万余人,其中共产党员有2.6万余人,而上海的共产党员由8000多人锐减到1000多人,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正如周恩来在中共六大作关于组织问题的报告时所说,“中国的白色恐怖可以说是全世界历史上所绝无而仅有的残酷”。

为了整顿和恢复党组织,早在1928年春,在上海担任党中央秘书处会计科长的熊瑾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开始物色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的办公地点。熊瑾玎原来在湖北省委工作,后从武汉来到上海,他以做纱布生意的商人身份租得在四马路(今福州路)跑马厅处,天蟾舞台后面的云南路447号的三间房间,并在楼上挂出“福兴”商号的招牌(有“福兴布庄”、“福兴字庄”两种说法),作为中央常委会开会的地方。熊瑾玎还与毛泽民、钱之光等经营其他生意,而经营的收入都作为党的活动经费。

当时之所以选中这栋小楼,因为一楼是生黎医院,附近是天蟾舞台戏院,来往人群熙熙攘攘,可以形成掩护,且便于瞭望观察。经过反复考察,熊瑾玎发现这是个险中求安、闹中取静的好地方。党组织鉴于一个人难于应付复杂工作,于是,特意调来女党员朱端绶,让其假扮“老板娘”,负责抄写、传送中央文件及处理日常事务。开始时两个人假扮夫妻,后来在朝夕相处中情谊日增,成为真正的革命伉俪。

据资料记载,1928年秋到1931年4月,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江苏省委的领导周恩来、项英、瞿秋白、李立三、彭湃、邓小平、李维汉、李富春、任弼时、邓中夏等经常到这里开会,周恩来几乎每天在这里办公。中央对各地红军发出的重要指示,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的准备工作,均在此讨论酝酿。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革命,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党员钱壮飞将消息报告中央,在周恩来亲自部署下,党中央机关安全转移,熊瑾玎、朱端绶将文件等安全转移到别处,此处机关完成了它的使命。

这里是我们党转入地下、革命暂时转入低潮时的党的秘密机关,也是中共中央在上海时期使用最长的机关旧址,更是我们党的红色基因传承之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上海市委关于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部署,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党课开讲啦"活动要求,由SMG党群工作部联合各单位制作《奋斗的征程》“四史”学习教育微视频党课。

通过此次党课开讲,推进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好历史用好历史,把开展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常学常新、入脑入心,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奋战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战场”。

本期编导:徐 琳 | 素材支持:虞伟红

本期配音:石景宇 | 后期制作:聂晟玥

主编:施宇婷 蒋存辉

监制:王治平 陶丽娟

总监制:王建军

- 敬请期待下一集 -

指 导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支 持

上海基层党建网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基层工作处

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宣传与网络工作部

联合制作

SMG党群工作部

SMG版权资产中心(上海音像资料馆)

SMG技术中心

鸣 谢

中共“六大”以后党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

(来源:SMG思研汇)

㉖兴国革命旧址——中央兵工厂旧址群

26

人民军工发祥地

建筑名称: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总务科旧址

年代:1920年

建筑面积: 1022.4㎡

风格:中式

地址江西赣州兴国县兴莲乡官田

200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总务科旧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又名礼布民房,是当地陈姓地主的住宅,共有三十多间房间。旧址坐东向西,砖木结构,悬山顶,两层楼房,建筑面积1022.4平方米。中央兵工厂的总务科及其下属机构驻扎在右侧横屋,正门匾额书“金芝毓秀”。正中横屋书“梅香瑶圃”,是兵工厂开会的地方。左侧横屋书“玉树含辉”,是中央兵工厂职工委员会和党委会办公室驻扎的地点。

总务科旧址

1931年9月,中央红军3万多人粉碎了蒋介石30万兵力的第三次“围剿”,缴获枪支2万余支。然而,这些枪支中有许多零件不全、无法使用。同时随着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赣南和闽西地区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红军和地方武装迫切需要大批枪支和弹药。在这种形势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原有修械所和修械处的基础上,组建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担负日益繁重的修械和弹药生产任务。

当年,官田村以出铁匠闻名赣南朱德总司令亲自到此地勘察,判断官田村西侧背靠高山,山上植被茂盛,常年云雾缭绕,敌人的飞机难以发现,即便发现,为了避免撞山坠毁,也不敢俯冲发动空袭,最终确定将村西北山面水的七栋房子作为厂房。

1931年10月,红四军军需处处长、时任军委总供给部财政处处长的吴汉杰带领几十个人,来到官田村,开始创办中央红军官田兵工厂。吴汉杰任厂长,张健任党委书记,陆宗昌任特派员,马文任职工委员会委员长。官田中央兵工厂对外称“中央兵工厂”,又称“中革军委兵工厂”“中央红军兵工厂”。

官田兵工厂最初由白石红军修械厂、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修械所、红三军团修械所、吉安县东固养金山修械处、赣县田村龙头修械处和其他一些小型修械组织合并而成。初建时只有枪炮科和弹药科、利铁科、总务处、警卫特务连和运输马队;技术力量也缺乏,干部和工人仅250 余人;厂房和设备十分简陋,只有200 多把锉刀,100多把老虎钳,4座打铁炉。

兵工厂的工人除了少数木匠、铁匠及原来国民党部队军需人员外,大部分人不久前还是农民。他们多数人不要说制造,修理都不会,甚至没有看过、摸过枪。但工人们热情高涨,他们乐观地表示:“除了生孩子,我们什么都能学会。”

在工厂党组织的号召下,全厂掀起了钻研修枪、制枪技术的高潮。厂长吴汉杰把力量配搭开来,提出口号:“虚心学、快快学,我们多流汗,阶级弟兄少流血!”十冬腊月,大家忘掉寒冷,白天丢下饭碗就去干活,夜里没有灯就摸着黑研究技术,躺在床上还讨论着怎样找窍门。

兵工厂场景复原

1932年1月,兵工厂分设弹药厂。4月,红军攻克国民党钟绍奎军的巢穴岩前,缴获了敌人兵工厂和造币厂的机器设备;攻克福建的重镇漳州厦门后,又缴获了国民党军张贞部修械厂的两部车床、一个30马力发电机、一批汽油和其他一些修械材料。后来又逐渐增加了手摇钻床、手摇冲压机,四尺、六尺、八尺皮带车床、皮带钻床等共十几部。5月,在枪炮科、弹药科的基础上,中央兵工厂发展了枪炮厂、杂械厂(生产刺刀和镐、铲等军用器械)、弹药厂等3个分厂。1932年夏,又在古龙冈镇寨上村分设杂械厂,在银坑分设弹药厂。

生产机器

中共地下组织秘密广泛动员萍乡汉阳广东、福建、上海等兵工厂的工人,突破重重封锁来到中央苏区。1932年9月,从沈阳兵工厂调来了韩日升、郝希英、刘广臣等熟练技术工人,兵工厂的技术力量和生产技术进一步充实。工种多了,分工也更加细致,下设七个部门:枪炮科、弹药科、制造股、木壳股、牛皮股、刺刀股、炸弹股。鼎盛时期,官田兵工厂人数近1000人,能修理步枪、机枪、迫击炮,也能手工试制步枪,造出的地雷威力极大,一个20多斤重的地雷,可以把周围3丈远的树木炸断。

生产场景复原

由于国民党对苏区的封锁特别严密,原材料和工具很难从苏区外边买到。红军战士每打一发枪弹,都要将弹壳拾回,按级送回兵工厂进行复装。另外,也从市场上兑换收集铜钱,每枚铜钱可制造出一枚弹头壳。

为解决原材料问题,全力让机器转起来,大家绞尽脑汁,摸索了一套综合解决生产原材料的办法:一是想方设法自己生产。如打制铁砧、铁锤、锉刀等造弹工具;买不到燃料用油,就造大木轮利用水力发动机器;没有硝酸,就设法用腐朽的木头磨成粉末,和白药配成火药;做底火的铜皮用光了,就用弹壳打成薄铜片来代替。二是派人化装进入敌占区,秘密输运原材料。总供给部还派出由300多名老战士组成的特务队多次秘密潜入白区,接运从福建厦门、漳州等城市采购的原材料。

战场上收集的敌军武器残件

1933年4月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官田兵工厂奉命组建成三个分厂:一是红军弹药厂,主要负责复装和生产枪弹,也制造麻尾手榴弹和地雷;二是红军杂械厂,主要负责打制刺刀和铁器杂件;三是由原枪炮科改为枪炮厂。

官田兵工厂重视职工的政治和文化技术学习,规定每周1个晚上学习,3个晚上开展文体活动。由党团干部讲政治课,知识分子辅导学文化,技术人员和老工人负责传授技术。职工的文化、技术和政治觉悟都有很大提高,不少青年工人后来成为了生产突击手。

中央兵工厂驻官田两年多时间,总计修配步枪4万余支,机枪2千多挺,迫击炮100多门,山炮2门;翻造子弹40余万发,制造手榴弹6万余枚,地雷5千余个,刺刀、大刀、洋锹、洋镐不计其数,丰富了红军的军事装备,对我党我军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培养造就了一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以官田兵工厂为标杆,各地大小苏区也开始着手建立兵工厂,以弥补各地工农武装武器装备的不足。到1934年长征开始前,苏区先后建立大小兵工厂约80余所,修复和制造的大量轻武器在历次反围剿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

官田兵工厂生产的以树干为炮筒的“树炮”

1934年夏,中央兵工厂迁往瑞金岗面。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后成立了隶属于总供给部的军事工业局,并将根据地原有的杨砭与贺家湾兵工厂合并,加上随长征迁过来的原官田兵工厂员工,在吴起镇正式建立总供给部兵工厂,后来人们称之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红色军工制造的事业在陕北得以延续。

兴国官田中央兵工厂是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兵工厂,是苏区时期规模最大、设备最全、技术最先进、人员最充实、机构最完整、实力最雄厚的兵工厂,是我军武器装备工业发展的发端,被誉为“人民兵工的始祖”“人民军工发祥地”。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弹药科旧址

弹药科旧址原为文华公祠,坐东南向西北,砖木结构,硬山顶,飞檐翘角,穿斗式梁架,建筑占地面积335平方米,建于清代晚期。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弹药科有工人百余人,下设炸弹股、子弹股。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利铁科旧址

利铁科旧址原为民宅,坐北向南,土木结构,悬山顶,建筑面积260平方米。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利铁科的主要成品有大刀、刺刀、梭标、鸟铳等土枪土炮。在职员工100多人,主要分为铁匠、木匠、皮匠、女工、童工等。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枪炮科旧址

枪炮科旧址原为陈氏总祠,坐东南向西北,砖木结构,硬山顶,飞檐翘角,抬梁式梁架,建筑占地面积414平方米,建于清代晚期。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枪炮科有工人200余人,下设修理股、制造股、木壳股、牛皮股、刺刀股。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兵工厂旧址群——工人俱乐部旧址

职工宿舍与工人俱乐部旧址原为万寿宫,坐东南向西北,土木结构,硬山顶,穿斗式梁架,建筑占地面积628平方米,建于清代晚期。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工人俱乐部为活跃工人业余生活的群众自治组织,在这里工人们举办了各种文艺活动。2006年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江西省博物馆

编辑:胡代江

【热点】遇见美丽江西丨赣州冬季旅游,三条精品线路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