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林建筑群

水西林建筑群

水西林建筑群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南旗村水西林街,年代为明、清。简介:由明代进士林春泽宅,其长子明进士林应亮宅,次子林应宪宅,长孙林如楚宅及其后裔宅、旗峰林公祠等6处建筑组成,坐西向东,临街排开,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林春泽宅前后二进,面阔五间,计有歇山顶八字墙门楼和左右倒座、正座、后座、后花园等;林应宪宅单进,面,水西林建筑群,水西林建筑群简介,水西林建筑群-福州市闽侯县水西林建筑群旅游指南

竹纹清水混凝土建筑:新西兰林氏住宅

今天介绍的这所建筑是位于新西兰穆拉区的一所竹纹清水混凝土4居室住宅。

我们国家也有几座比较有名的竹纹清水混凝土建筑如:惠州的种子教堂南京四方美术馆、湖南长沙晾面架,竹纹在清水混凝土建筑中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面纹路。

这所新西兰林氏住宅整体风格素雅简洁,屋主在繁忙的工作后,回归清雅简单的生活找一片清净处所。

住宅位置比较方正,其不足是北面是街道,四周都有邻居,需要保护室外空间的隐私。

房子的设计理念融合了新西兰悠闲的生活方式和亚洲传统风格的细节和材料。

设计师充分利用北侧的空间创建一个通往街道的庭院来容纳游泳池,开放式的生活区面向庭院。

主卧室上方悬挑进入庭院,提供了一个室外就餐区,还可以避雨。

墙壁采用的是现浇清水混凝土,一楼是客厅厨房,二层是住宅区。

房子的细节部分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亚洲建筑中常见的景观设计。

入口的现浇混凝土墙使用竹模板形成,为混凝土创造了美丽的纹理和柔软的质量感。

用竹纹清水混凝土院墙隔开邻居和街道,其灵感来自于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东京跟津博物馆入口。

来源:dma.nz

大水井是一座你没见过的中西合璧古建筑群!

一个古建筑全叫做大水井,着实奇怪不是吗?

但是你要相信,每一个奇特的名字背后也总有那么一段历史往事让人铭记。

大水井古建筑群坐落于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始建于明末清初,是长江中下游目前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集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于一体。

民国十五年,打着济国军旗号的土匪头子贺国祥率领1000余名枪手盯上了李家庄园。李氏家族放弃四周的庄园,全族男女老少七百余口,全部退入李氏宗祠,与贺国祥相峙。却不料宗祠蓄水池一夜全部漏掉。在这飞来的横祸面前,李家勉强维持了两天便出面于贺国祥交涉。

此后,李盖五耗资修建了一道高大城墙,将水井围入祠堂之内。水井夹墙于1931年竣工,墙梯依山势逐级升高,墙上布设枪炮孔108个。李盖五在夹墙的正面题写了“大水井”三个字。

这正是大水井名字的来历。

一位阿婆在磨菜籽油,现在很少能看见现磨的菜籽油了,超市里年卖的菜籽油和家里磨得始终是不同的,自己磨得不仅气味上要来的更香一些,而且还要在颜色上更加的深一些。还在这里居住的村民大多是很久以前便一直在这里居住下来的,也许有些也真是李氏家族的后人。

路边的小黄花开的 正好,沿着这满是黄花的小路,一直一直的往前走到门口,看见一个牌匾“青莲美荫”。李绍鸿做官的时候,请了当地一个有文化的人,专门给他提写了这块匾,为什么是青莲,因为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以此来表明我姓李,他想借历史名人来光耀自己的门楣。这才是远远地瞥见个大概而已,我们再往前走,还有更多的。

路边的小黄花开的 正好,沿着这满是黄花的小路,一直一直的往前走到门口,看见一个牌匾“青莲美荫”。李绍鸿做官的时候,请了当地一个有文化的人,专门给他提写了这块匾,为什么是青莲,因为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以此来表明我姓李,他想借历史名人来光耀自己的门楣。这才是远远地瞥见个大概而已,我们再往前走,还有更多的。

两个土家族的姑娘,一个在帮另外一个缠绕马尾。这里的姑娘大部分的都是土家族的,淳朴美丽,歌喉更是动人。

朝门前面是在民国时期加盖了一个西式建筑,两边是土家吊脚楼的结构,所以就形成了一个中西合璧的建筑。刚看到这个建筑的时候,我就被正经到了,这样的大山里,为何会有这样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这样自作独特却融合的没有违和感的建筑。原来是李清亮的儿子,从日本留学回来。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自身又是学习的建筑学,便设计了这样的一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房子。

墙上有这样的白菜建筑,据说这是“百财”的谐音,希望李佳世世代代的能够繁荣昌盛下去。

土家人有一个习惯,未出阁小姐的小姐是不能抛头露面随便出来玩耍的,所以小姐们没当客人们来的时候,小姐们都很好奇,要看一看客人长什么样子,但是又不能被客人们看到自己长什么样,于是能工巧匠们就把屋檐修的低低的,以便遮住小姐们的脸。

同行的老师在教小姐姐拍照~老师的表情丰富就像是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变得和尚一般。

虽然外表看着跟我们平常看到的房子没什么区别,但是这里却是土家典型的吊脚楼,一楼养着各种的牛羊牲畜,又或者是放杂物。在土家族,一般一楼是不住人的。

李氏宗祠外的山墙采用了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时至今日看起来依旧是非常的气派的。大水井并不大,但是整个工程量是浩大的。大水井建筑群不仅仅体现了土家族的建筑风格,更体现了前人的先进和文明。

大水井不仅仅展现了李家的兴衰荣辱,更展现了土家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明。

隆林德峨乡马弄寨:广西百色唯一的、最后的苗寨古木楼完整建筑群

罗伟鹏 国梁/文 邓明/摄影

马弄寨,这个之前从未出过名的山寨,近来因广西摄影人尤其是广西大画幅摄影人的进驻,成了旅者的一个想办法抽空前往的打卡胜地。

南宁市驱车500多公里,我们来到苗族古木楼建筑群——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那地村马弄寨。路途虽远,但非常值得。

马弄寨是现如今被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的德峨镇,乃至整个隆林各族自治县保存相当完整的唯一苗寨古木楼建筑群。可惜,在前些年进行的“危改楼”或年轻人闯广东打工赚钱回乡所建“洋楼”“打工楼”“广东楼”风潮中,所谓的各式“高大尚”的白楼、洋楼风“涌挤”进寨,与之同时进行的是一年消失了上千幢传统古木楼的“轰轰烈烈”。不到十年,德峨镇乃至隆林上万幢古色古香的苗族传统木楼消失。

马弄寨,由德峨镇南去5公里。经上下几道弯后,小编与广西大画幅俱乐部一行来到寨口。进入寨子,仅见两三只狗和几匹马,难见寨中人。一眼望去,石板石条石墩砌成的屋基,一根根大柱和木枋交错架立,全手工建造的幢幢木楼在山间错落,40多幢相依在不大不小的谷地,层层叠叠,傲立山中。

在人烟稀少的马弄寨寨尾,几位老人与小孩出来迎见了我们。他们是苗寨古木楼的坚定留守者。

一位老伯叹气道:“寨子里的人几乎都外出了,到广东打工的打工,搬走的搬走。几年前,大部分人还搬迁到德峨街上起楼住了下来,现在只剩我们几个。真舍不得这里。如果我们也走了,也许路人一把火,这里的木楼就会很快烂掉了。”

这40多栋老房屋的屋檐柱子都刻有造型独特的花纹。是老祖宗留给苗家后人的唯一可见家产,也是蕴藏着苗族千年建筑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堪称苗族传统建筑文化的艺术瑰宝。

大画幅810作品大画幅810作品

我们一行人登楼体验,在舒爽通风的空间里感受着木楼独特工艺的魅力。每一幢木楼都由四五十根柱子和一百多条木枋条交错搭建,不用一颗钉,不用一斤水泥,全凭苗族工匠用锤子一叮一当敲打建造起来,配以坚固的 青石,木的温,石的冷,相得益彰,别有韵致。

据称,马弄寨苗族古木楼建筑群大都已超百年,最早的在晚清建造,部分为民国初期建造。

目前,德峨镇和周围乡镇村屯上的苗寨木楼大部分都已经消失了,所以,马弄苗寨的古木楼群就变得弥足珍贵。此外,它也成为德峨镇乃至隆林各族过往日子的象征,更是国家强大、民族进步的缩影。

据可靠消息,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已被列为隆林乃至百色旅游开发重点,德峨民族风情旅游小镇的开发和旅游正在急速升温中。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马弄寨苗族木楼古建筑群一定会受到四方游客的青睐。

相信此图文面世后,更多的旅者会亲临此地,吃苗家饭、看苗家山、住苗家房,在观赏苗族建筑文化的氛围中观照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