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氏宗祠

项氏宗祠

后所村为“千户所军”安营扎寨之地,最早称为后所城。明洪武年间,倭寇剽掠东南沿海,朱元璋命大将汤和濒海筑城,以防备倭寇。清顺治十八年(1661),后所城迁移到睡龙宫山南麓平地(今后所村所在地)。后所村姓氏众多,包括项氏在内的多数人家均为“千户所军”后裔。项氏始祖项信禄,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从温州平阳迁入。

项氏宗祠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后所村城南项家,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堂号惇叙堂,坐北朝南偏东,占地540平方米,共有正厅一进、侧屋一进。正厅面阔五间,为歇山顶平屋。明间和次间内侧缝梁架四柱七檩,五架抬梁;次间外侧缝和梢间内侧缝梁架七柱七檩,穿斗结构;梢间为四柱披屋,由梢间内侧缝前、后金柱分别向外侧各设一双步梁,内侧缝前、后老檐柱分别向外侧各设一弯梁。民国时期,在正厅西侧搭建有侧屋四间,三柱三檩,穿斗结构,为硬山顶平屋。正厅东梢间内还保存有清康熙己卯年(1699)的“锡畴令范”木匾一块。

该宗祠历史悠久,用材粗大,做工考究,雕刻精美,格局规整,总体保存较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系列二十五:叶氏宗祠

古祠驻新风,乡愁伴欢歌

· 叶氏宗祠 ·

叶氏宗祠坐落在淳安县叶家村,村庄整体呈山间盘地地貌,绵峰叠翠,风光优美。宗祠占地396平方米,面阔五间,两进带外廊砖木结构,沿中轴方向依次为外廊、门厅、天井、正厅,天井两侧有厢房连通,总建筑面积345平方米。整组建筑天井宽敞,通风采光良好。

叶家村建村历史较为悠久。据载,该支叶氏近祖为北宋户部尚书叶梦得,其后人于景定三年(1262年)迁居于此,至今已700多年。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秋,建造叶氏宗祠。立“敦本”为号,强调“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际、敦本务实”。民国时期,叶氏宗祠曾进行过大修,而后,宗祠使用功能也几经更改。

· 叶氏宗祠恢复的正厅牛腿一对 ·

2012年,淳安县文广新局投入资金75万元,对叶氏宗祠进行了全面修缮,并增加了消防设施。2013年宗祠修复后,叶家村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把宗祠建设成村民文化礼堂,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和深厚的民间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活动,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客厅”。叶家村文化礼堂设有乡愁记忆特色馆、文化大舞台、科学讲堂等。“文艺活动连四季、弘扬正气有阵地”,叶家村文化礼堂让村民“心有所寄”,为村民营造了舒适的精神家园,极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双追求,促进叶家村全面发展。2016年,被评为淳安县“十佳特色文化礼堂”。

如今,在这座文化礼堂里,有所玩有所乐,村民们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叶氏宗祠真正成为了村民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寄托,也成了叶家村的一张名片,助力叶家村先后荣获杭州市、淳安县和威坪镇三级先进村,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心村、杭州市示范村等称号。利用宗祠修建文化礼堂,叶家村在做好“村文化”这篇文章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 蛟龙出游 ·

· 何润 摄 ·

· 叶氏宗祠 ·

· 吴海平 摄 ·

芹川古村全景漫游

END

图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

威水| 族人牵头修缮的陈氏宗祠,历时三年完工,现在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

历时整整三年,由族人牵头,社会共同参与修缮的陈氏宗祠,终于圆满完工!修缮后的陈氏宗祠,不仅重新焕发昔日光彩,更是获得了2017-2018年度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等多项大奖!今日,就让小番带大家走进陈氏宗祠的文物保护历程~

(修缮后头门侧立面)

陈氏宗祠

(修缮后善世堂牌匾 区文物办供图)

石楼镇石一村的陈氏宗祠,又名“善世堂”,2002年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距今约500年历史,是番禺区四大古祠堂之一,因人为及自然等因素,在解放后损坏严重。从2008年至2016年,在政府部门、当地族人及社会等各方力量的支持下,一边推进祠堂保护工程一边解决工程开展的两大困难:修缮费用及修缮工艺。祠堂从一砖一瓦、一椽一木,点滴恢复本体原状,重现当年耗时41年建造的巍峨风采。

陈氏宗祠保护工程,是我区成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前后,秉持“文物保护全民参与、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初次尝试以“政府主导、族人牵头、社会参与” 模式的成功,对我区开展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工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政府主导

2008年来,有关部门经多方商讨,认为陈氏宗祠具有较为成熟的开展文物保护工程的条件:

一是陈氏宗祠历史悠久、建筑宏伟、构建精美,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二是陈氏宗祠在番禺区内有一定影响力,保护工程有利于凝聚陈氏宗族的向心力,维系文化传承;

三是陈氏族人自愿成立修缮管理委员会,积极推动修缮工程,四是陈氏族人有齐心协力、排除困难筹措修缮资金的能力。

番禺区文物办将文物保护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修缮原则”贯彻工程设计及施工始终,在陈氏宗祠工地上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并潜移默化影响陈氏族人秉承此原则修缮善世堂。制定保护工程的日常工作操作规范,“安全为主,风格统一、预付为主、旧料利用”。陈氏宗祠整体建筑宏伟壮观,细部构件精美绝伦,木雕砖雕石雕、灰塑件件精品,雕刻的各种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仅仪门工艺就令人叹为观止。区文物办要求建设单位遵循设计意念及设计内容,按照广府传统工艺做法,组织符合传统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全程与修复的文物专家进行密切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设计意图,工程难度最大的仪门复建项目,施工单位发挥群智群力,结合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加强整体结构抗震、抗风能力,恢复仪门原有古韵又保证文物安全。

在区文物办的指导和协助下,“善世堂”修缮管理委员会严格审定招标程序,投标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等个环节工作均由甲级资质单位直接负责,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族人牵头

2010年,石楼陈氏族人有感于前人鸠工庀材、苦心建造的陈氏宗祠今时破败不堪,便推举乡贤成立善世堂修缮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坚持集体领导,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架构,组建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以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谋私利、秉公办事。对于争议工程项目,无分大小,一律召开联席会议共同讨论、公议决定;会议上集思广益,经集体表决后的决议,一律坚决贯彻实施到位,不容置喙。

在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善世堂”修缮管理委员会根据区文物办要求,严格落实文物保护工程法律法规,并与文广新局委派的专家们密切沟通,合理协作,力求将每一处细节均按照文物保护要求把控落实到位。

社会参与

2011年,陈氏族人成立48人的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在宣传陈氏宗祠保护工程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带领“善世堂”走出番禺、走出广州。该队伍成立“番禺石楼善世堂”微博,与“善世堂”修缮管理委员会一起联系各大媒体,报道陈氏宗祠急需修缮、募捐经费的报道和宣传短片,《广州日报》、《人民日报》以及广州市政府、广东省文物局网站等均有报道,艺术收藏国际在线网站有《广州史上首次民间力量重修500年古祠》为题的报道等,据统计,网络上转发相关报道超过5000条。霎时间,陈氏宗祠保护工程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帮助。志愿者和委员会借势而为,积极联系广大海内外乡亲,乡民奔走呼告,踊跃捐款,奠定资金基础。

通过“善世堂”修缮管理委员会乡贤父老和志愿者们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对宗族文化文物保护事业的无悔奉献,不仅解决工程经费问题,志愿者还在募捐过程中征集到3张1957年的老照片,解决因损毁严重和历史资料缺失导致复原设计、工艺遇到的瓶颈问题,为保护工程扫清障碍。陈氏宗祠保护工程施工历时3年,2012年12月开工,2015年7月竣工,2016年一次性通过专家验收。2017年至2018年,陈氏宗祠荣获广州市优秀建筑装饰工程奖、广东省优秀建筑装饰工程奖和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2017-2018年度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入围全国优秀古遗址保护奖终审前12名。

文:许林海 钟思如

安徽余氏宗祠旅游景点 余氏宗祠图片

1. 余氏宗祠图片

余虎恩(余蛮子)官至云骑尉清光绪总兵平江县白尔村人。。慈禧赐匾在余氏祠堂。目前还可以看到。。

2. 余氏宗祠在哪里

1962年余茂春在重庆出生,1979年,17岁的余茂春参加高考,成为当年的市文科状元。进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主攻世界史。

1985年,余茂春被公派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斯沃斯莫尔学院学习。

1985年12月,美国历史协会召开100周年成立大会,余茂春以中国研究生的身份进去参会。

1994年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博士毕业后,余茂春进入美国海军军官学院做副教授,教授“东亚军事史”。

自那以后,身为华裔的余茂春不仅从副教授升为正教授,还跻身美国上层社会,与一些政客有了来往。

余茂春为了向上爬开心自己的私利,毫无顾忌地出卖祖国,不断为特朗普的反华政策摇旗呐喊,很多我们熟悉的反华政策都出自其手。

余茂春曾自鸣得意地说:“教导美国自由和民主的捍卫者既是荣幸又是特权。”

余茂春家族所属的是新安郡,堂号是静胜堂,宗祠在安徽寿县迎河镇。其父余益瑾生在安徽寿县,战争期间随军进入四川,留在当地工作。余益瑾一生奉献于革命,忠于国家。

但余茂春不认这个余氏宗祠。余茂春为摆脱“汉奸”之名,说自己的祖先是元末的铁木健,家族为了躲避朱明的屠杀而改姓“余”。他认为自己不是汉族人,自然也不是“汉奸”。

余茂春生在新中国,公派学习后却公然背弃祖国,热衷于“亲美反中”,如此数典忘祖行为,被无数国人唾弃。

余茂春身为华人助纣为虐、充当美国政客的“狗头军师”和反华“急先锋”,也让全球华人一片哗然。

特朗普下台之后,余茂春也和自己的主人蓬佩奥一起被赶出了白宫,两人一起加入哈德逊研究所,继续狼狈为奸地兴风作浪。

3. 余氏宗祠图片高清

1. 开先县令詹公祠,古时在县衙鼓楼东,今迁建于凤冠山南麓大石垵,安溪一中体育场北侧,内祀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

2. 贤良港天后祖祠位于福建省莆田秀屿区忠门镇,与湄洲岛妈祖祖庙遥遥相望。

3. 蓝氏宗祠年代:明、清漳浦县赤岭畲族乡石椅村简介:明嘉靖二年(1523)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修。

4. 长泰杨氏宗祠,俗称杨海纪念堂,位于长泰县武安镇城关村后庵,始建于唐代,原为杨海居住的一所简陋平房。

5. 郭厝村隶属峰尾镇,东临湄洲湾,北接福炼生活区,是泉港著名的回族人民居住地,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6. 陈埭丁氏宗祠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

7. 年代:清座落地点:将乐县南口乡温坊村简介:北宋宣和元年(1119)始建,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

8. 漳州林氏宗祠,又称比干庙,位于福建省漳州芗城区振成巷内。

9. 永安市贡川镇城南巫峡头陈氏大宗祠是明代宫殿式建筑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10. 光明余氏宗祠年代:清座落地点:将乐县光明乡光明村简介:元、明时期始建,屡有维修,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

4. 余氏祠堂在哪里

“五马拖车”是一座民居古建筑文物的住宅,位于饶平县黄冈镇城内(瓮城)余氏大宗祠后面西侧紧邻,座北向南,走偏东门亭,始建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乾隆三年(1738年)竣工;乾隆五十一年立契(1786年)。

经过粗列量仗,整座面宽22米,进深65米,前厅门至照壁的门口埕230多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1650多平方米,使用面积1344.31平方米。

建造格局既繁又简,所谓“五马拖车”, 其建筑特点是“五进门”、“四进厅”、“三天井”、“一广埕”(驷马拖车三进门),地平一厅比一厅稍高,前厅与最后厅地面跌差高低约2米,每厅造型是一厅二房,前后滴水,厅是直通厅无后壁墙,最后厅才有后壁墙。

屋顶是宫庭型瓦造,灰沙墙体,木楹、石柱比较大,木雕属一般工艺,左右有花巷各随主体进深顺进建造一厅二房各有五套,面向主体,后包为花圃,古井一口,今水清冽,整座大小厅房几十间,开大小门一百个。

踏进群宅,令人有“千门万第重重入,穿廊走巷是谁家”之感。

5. 余氏宗祠的家训

身在南京的余有达接到了在家的弟弟的来信,令其暂时不要回家。原来,余有达在无为州曾收人钱财,帮助打了一桩人命官司,但用的是弟弟余持的名字。现在案发,差役去捉拿余持。余持以没有到过无为州为由,帮哥哥反复应付差役。

三番五次,打发了差役后,有人请余有达的堂弟余敷及余殷帮忙看风水,并请余有达及余有重作陪。余敷及余殷高谈阔论,余有达并不以为然。但哥两个还是去找了张云峰帮忙择地及择日期安葬了已过世多年的父母。

6. 余氏祠堂图片大全图片

上联:余德祐后辈;下联:氏族人才出。横批:余氏旺族内涵:余氏家族积累的厚德,保佑着余家后人。因此家族兴旺,【余氏人才辈出】。因而余氏家族形成了【旺族】!

7. 余氏宗祠图片欣赏

福建的余姓基本上是属于汉族。余姓虽然入闽比较早,有将近1500年的历史,但福建的余姓人数并不算多,有将近30万的余姓,主要分布在闽北、闽东、闽中,闽南和闽西则比较少。

另外余姓比较多的省份主要有湖北省、四川省、广东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

8. 余氏宗祠堂

在唐朝天宝年间,爆发了安史之乱,许多大家族为了避免灾难,纷纷举家南迁。余姓的先祖从京口出发,一路向南,来到了当时睦州遂安县境内,最终定居在武强溪畔九势山下之萝蔓塘,他们就自称为“萝蔓世家”。每一支族人外迁,都会在落脚之地建祠堂,祠堂大门上挂上书着“萝蔓世家”的牌匾,以示家族荣耀和人散心不散。

9. 江西余氏最大宗祠

冬塔及附近有以下景点:

向钧烈士故居

向钧烈士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钧烈士故居位于平江县向家镇山陂村,东北距平江县城45公里。故居座东朝西,总面积约900平方米。故居整体为砖木、夯土结构,。

方氏宗祠

方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方氏宗祠位于平江县木金乡保全村店头大塅,距平江县城70公里,是一处清代家庙建筑,始建于清康熙30年(1693),座北朝南,四进三厅。

张岳龄故居

张岳龄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张岳龄故居位于湖南省平江县瓮江镇英集村,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藏经楼、慎思堂、听雨楼、澹园等单体建筑组成。

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毛简青烈士故居)

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毛简青烈士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毛简青烈士故居)始建于公元1919年,原建筑为北方典型的四合大院组合形式。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湘鄂赣革0据地纪念馆位于平江县城三犊源花果山,占地11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是平江一处新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靓丽的人文景观。

沱龙峡

沱龙峡为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沱龙峡生态旅游景区以徐家洞大坝及水库、沱龙峡、连云山主峰为物质基础,以龙湖(水库湖)水上娱乐和沱龙峡(徐家溪峡谷)激流探险为核心项目,打造成可供漂流探险、蹦极攀岩、休闲度假、大型娱乐、户外运动的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3A级综合性景区。沱龙峡生态旅游景区特色沱龙峡漂流是国内落差的最大的山地两人自助峡谷漂流,全长5公里,总落差299米,漂流过程中最高落差19米。

纯溪小镇景区

纯溪小镇景区为国家级旅游景区。纯溪小镇景区位于平江县连云山,从长沙驱车前往只要一个半小时。纯溪小镇景区是集娱乐、餐饮、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景区。有客栈、青年旅馆、亲水酒吧等。

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

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时间为1925年。位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湘鄂赣苏维埃政权的纪念建筑。1930年,平江、浏阳、铜鼓、万载、大冶等。

平江余氏宗祠

平江余氏宗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氏宗祠位于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白尔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建筑面积955平方米,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

平江上荆寺

平江上荆寺为文化旅游景点。上荆寺原名国皇寺,后易名为上荆寺,原址位于向家镇梅树村。上荆寺历史久远,1510年,明正德皇帝私访江南时,曾为该寺题书“佛法大殿”的匾额,使得国皇寺闻名遐迩。漫长的历史长

平江起义纪念馆

平江起义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江起义纪念馆位于岳阳市平江县天岳经济开发区东兴大道。纪念馆由平江起义旧址、彭德怀铜像广场和平江起义史料陈列馆组成。建筑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平江“三月扑城”失败后,国民党湖南省清乡督办署,立即从南县调周磐所部独立第5师来平江“清剿”共产党。

徐安贞墓

徐安贞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徐安贞墓位于三墩乡中午村。徐安贞,原名楚壁,亦作楚玉,字子珍。原籍信安龙丘(今浙江龙游),生于公元699年,卒于784年。徐安贞为唐玄宗时中书侍郎,盛唐时著名诗人。

岑川李氏宗祠

岑川李氏宗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岑川李氏宗祠位于平江县岑川镇包湾村,又名陇西堂,位于湖南平江县岑川镇包湾村。李氏宗祠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据其谱载明成化五年(1469年)就已存在。

连云山峡谷漂流景区

连云山峡谷漂流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连云山峡谷漂流景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嘉义镇境内,湘东北第一高峰,连云山的崇山峻岭深处,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约98%,年平均气温15℃。

10. 余氏宗祠在哪里寻根

佘:读音作shé。和“舌”一个读音。

佘姓,中国姓氏之一,以地名为姓氏。在《 百家姓 》中排名第546位。历史名人有唐代太学博士佘钦、佘太君 、佘熙璋、佘国观。现有女明星佘诗曼。

佘姓源出有二:

1、出自余氏音变后转化而来。据《姓氏寻源》载:“古有余无佘,余转韵为遮切,音蛇。”在汉代以前无佘氏,因此在周、春秋、战国时代都无“佘”氏的记载。后来“佘”字是从“余”字音变后转化而来的。那么“佘”氏也应是有一些余氏的后人改变而来的,遂形成佘氏。

2、出自以地名为氏。汉后有佘山(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南),居住在佘山的周围的居民,其中就也有以山名为姓氏,称为佘氏。据古书记载,佘姓人多住于江西 南昌。钱大昕曰:“佘姓音蛇,即汉书荼恬之荼,省文。”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佘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前一百位。从历史文献看来,佘姓是余姓转化而来的。佘姓,初见于南朝宋人何承天的《姓苑》。

据《姓苑》上记载,佘姓起源于南昌。而《通志·氏族略》上记载,佘氏,音蛇,从示,唐开元年间太学士佘钦,是南昌人。另从《姓氏寻根》上追溯,古时没有佘姓,只有余姓,余转韵读蛇。

佘与余,这两个写法十分相近的姓氏,它们之间也确有关系,从古人杨慎的笔记可看出其大概。清代学者张澍在《姓氏五书》上也指出,古代有余写作佘,音蛇。从这两书记载可知,佘、余两姓关系同出一源。

从《姓苑》介绍的主要繁衍于新安,也就是现在的安徽歙县带的情况考察,二姓可能是一家。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佘姓名人,是唐代的太学博士佘钦。佘钦为南昌人,由此推测,佘姓的播迁时间较早。

佘姓的得姓始祖,当同余姓一样,是为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富强基础的由余,有关情况,可参阅前已介绍过的余姓。余、佘二姓后来在安徽和江苏成了大姓。聚集地:据宋朝时候的古书《姓苑》上说,佘姓人多来自南昌那一带。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佘姓名人,是唐代的太学博士佘钦。佘钦为南昌人,由此推测,佘姓的播迁时间较早。唐宋年间,余姓佘姓先后进入莆田、仙游、泉州等八闽大地,江西、江苏、湖南、广东也留下他们迁徙足迹。

佘姓宗氏祠堂往往刻有“雁门衍派”字样,说明他们源于山西佘太君一族。有关情况,可参阅前已介绍过的余姓。余、佘二姓后来在安徽和江苏成了大姓。佘姓望居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新郑(今河南省中部新郑县)。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