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山阿陀斯

圣山阿陀斯

景区景点介绍:

被900名修道士占据的希腊圣山——阿陀斯山(Mount Athos)上的修道院堪称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然而它却拒一半的旅游者于山门之外,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060年制定的,并被严格实施的一条法律。

这条法律明令:禁止女性入山!男女有别,女士们要想满足对圣山的好奇心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参加希腊港口城市皮雷埃夫斯组织的爱琴海海上旅游,或租用摩托艇,在航海途中借助望远镜来领略阿陀斯那奇风异景,窥视一下那神秘光环下的圣地。这里不是开玩笑的地方,倘有偷偷进山的女子被捉,惩罚的惯例是6-16记鞭笞,然后立即驱逐。

如果你是男性,并愿意忍受诸多不便,阿陀斯山将坦露胸怀迎接你的到来。但你切记:不能携带妻子、女友、情人,就连雌性的猫、狗、鹦鹉等一类宠物也不行。这片土地,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的僧侣政治地区,也是欧洲独一无二的实行禁欲生活的地方。

实际上,希腊著名的空中修道院有两处,一是圣山阿陀斯,一是曼代奥拉。两者都于1988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圣山阿陀斯位于希腊海岸的哈尔基季基州,雅典以北249公里。占据着一个长40英里、宽4英里的险峻难达的半岛,其一端伸进爱琴海,距萨洛尼卡150英里,海拔6350英尺。因传说圣母玛利亚在阿陀斯山庭园休息,其他女性被禁止进入,因此,自古以来阿陀斯山就是女性的禁地。

阿陀斯山修道院是东正教最早的修道院之一。1080年由来自罗斯的修道士兴建,长期与俄罗斯东正教会有密切接触。在拜占庭时期修道院依靠帝国皇帝的保护和特恩得到很大发展,于公元10世纪出现了僧侣村。15世纪后进入鼎盛时期,最多时有修士2万余人。

阿陀斯山上有教堂25座,隐修区70个,其中建于10世纪的瓦妥佩迪修道院最为著名。修道院图书馆珍藏着大量13-16世纪斯拉夫人的珍本手稿和卷轴,以及13世纪的地图。目前修道院属于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管辖。(希腊东正教会在1833年独立,成为自主教会,但阿陀斯山修道院似乎是例外。此外,这个阿陀斯,不知是否就是希腊神话中提到的阿喀琉斯屯兵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有这个可能。阿陀斯山虽地处希腊,但却不受希腊法律的约束,而直接听命于东正教的修道院。

这里有11个“城镇”,20所修道院。他们没有收音机、电视机,没有电话,电报,也没有报纸,而仅有一辆汽车。另外,他们也有严格的法律,禁绝所有的乐器,还不准吸烟、骑马和唱歌。修道院的高墙禁锢了这些单身汉,他们在这里生活、劳动、祈祷,在平静安宁、冥想默褥之中消时度日。阿陀斯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古玩,也是男子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壁垒。

马其顿斯科普里

阿陀斯山旅游攻略「陀罗山风景」

阿托斯山上一个女人都没有,是怎么样延续千年的?

旅游的时候更能增加自己的见闻,在某个地方留下自己的足迹,了解当地的文化与风土,发现生活中的惊喜,又或者说是旅行中的惊喜之旅。西游记的“女儿国”是脍炙人口的,个个年轻貌美,不过想不到的是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女儿国,但是却是有一个货真价实的“男人国”。

爱情海上有一个神秘的半岛岛屿,说是半岛也不算,虽然和陆地相连,但是仅有一条宽10米长2000米长的路程相连,说是岛屿也不奇怪,据说那条路还是10世纪前后人们因为要开发这岛屿而修筑的。

这个岛屿就是阿陀斯半岛,同时也叫圣山半岛。虽然岛上的面积才360平方公里,但却有城镇11个,居民 1.5万人,而阿陀斯山因为是希腊唯一一个完全用于上帝膜拜和祈祷的国度,所以就被称为“圣山”,也是“圣母玛利亚的后花园”,同时还是禁止其他女性进入的禁地。

虽然这里并不是一个小镇,一个城市,仅仅是一座修道院,但是因为这里的生活的都是男丁的修道士,所以又被大家称为男人国。据说这个地方已经将近1000年没有女人的存在了,就连雌性动物都被人禁止入内,所以这里的男人有些一辈子都没见过女人,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阿陀斯山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个地方是实实在在的禁止女性上岛,但越是被禁止的地方就越有人想进去看看,可你不要以为轻易就能进去。历史上也不乏有女性偷偷的上到岛上,但是被抓到也是很惨的,一旦被抓到就会受到鞭挞,还会被关到小黑屋不给饭吃,第二天再把她赶出去。可以说非常之惨。

这个旅游景点每天只允许25名男性游客上岛参观,为了防止有女性偷偷溜上岛,上岛的时候还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审查、搜身,为了避免有女性乔装打扮潜入岛上。同时在岛屿的四周,每时每刻都有人巡视站岗,生怕有人偷偷潜入到岛上,尤其是女性。

至于为什么这么讨厌女性在这里也是有一个传说的,传说圣母玛利亚把圣山变成了她的后花园,担心被其他的女性破坏所以就不准女性上岛也是这个原因了。而且这也不仅仅是传说,更是一种信仰,希腊是一个推崇东正教的国家,而圣山里面的修道士又是需要修炼的,所以他们会觉得这些女人会打扰到他们。所以也是女性不能入内的原因。

可以说能够在圣山里生活的唯一的雌性动物应该就是母鸡了,因为他们还要吃鸡蛋,在圣山不仅女性不能出现,就连女性有关的都不可以出现,一经发现就会有很严重的惩罚,真真是男人国了。这里的修道士每天怀这吃苦的心态来做祷告,生活也是十分的有规律,8小时祷告,8小时劳动,8小时休息,严格按照这个时间作息来执行,在这里每个修道士也都是要劳动的,他们的生活可以说是自给自足了。

他们只需要在这里虔诚的修炼,不问世事,可以说有一点世外高人的感觉,而且这里的风景也是很不错的,不仅历史遗迹浑厚,而且风景也是很不错的,也吸引了不少的人慕名而来。

对于世界上唯一的男人国,一生之中没见 过任何雌性,是男人中的净土你们有什么看法?

外国的一座修道院,为啥上千年没有女人踏足?

在世界上有很多宗教,只不过我们经常听到的只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这是世界三大宗教,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无论是哪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的建筑,佛教是殿堂、伊斯兰教是圆顶寺院,基督教为教堂。在全球范围内有非常多的教堂,对于基督教来说,教堂就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不过普通人也是把教堂当做景点来看的,一般我们见到的教堂都是在城市之中,但是你见过悬在峡谷上的教堂吗?

这里就是拉斯拉哈斯巴西利卡教堂,这教堂的名字还挺拗口的,教堂位于哥伦比亚南边的峡谷之中,这是世界上唯一的建造在峡谷中的教堂,这座教堂的历史其实已经有100多年了,周围是浓密的树木,在山下还有河流,所以教堂的风景还是很不错的,位于青山绿水之中,不过教堂还有一个功能是当桥来用的。

教堂的主体呈现的是银色,并不是一般看到的纯白色,其风格也是哥特式的风格,在建筑的顶子上有一个很高的塔尖,而且在教堂的后面还有一个高且宽阔的平台,不过这里基本就是游客的观景台了,在绿水青山之中出现一座银色的教堂,也是世间奇观了。而且教堂连接峡谷两端,所以当地的居民出行也很方便,也算是造福民众了。

关于这座教堂的来历其实是有一个传说的,据说曾经有一位夫人,带着聋了的女儿来到了这里,但是路途艰险,母女迷失在了大山之中,而且还遇上了风暴,眼看就要命丧大山了,但是最后圣母玛利亚显灵了,将圣母救了出来,为了感谢圣母玛利亚,她们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教堂,在教堂的主祭坛上有一块巨石,据说就是圣母玛利亚显灵的石头。

银色的教堂外加优美的风景,还有奇幻的传说,这座教堂被发现之后就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力,站在教堂面前的大桥上可以看到峡谷中美丽的景色,而且如果你对自己的体力以及毅力有信心的话,可以去登上对面的那座山峰,它有3000米高,这样你就可以在山顶欣赏美丽的景色了,而且你还可以看到峡谷的美景

参观教堂是免费的,所以每年都有不少的游客以及朝圣者前来,很多朝圣者会在通往教堂的路上留下许许多多的感恩被碑,并且从教堂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教堂的奇观之一,而这座名字很难念的教堂也被称为之世界上最美的教堂,虽然这座教堂真的很美,那么你们想去这里看看吗?

有个地不允许女性进入,雌性动物只有母鸡,是哪里?

众所周知,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也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开端,尤其是古希腊。古希腊地区不仅经济生活高度繁荣、科技高度发达,还给西方留下了很多光辉灿烂的文化,可以说希腊对于后代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也吸引了了不少前来修行的人,阿托斯位于希腊海岸的哈尔基季基州,在这里生活的人全都是修道院的院士,而这里不允许女性进入,看到女性就处以鞭刑,雌性动物只有母鸡!

在如今的社会,我们都提倡男女平等,可是在希腊的圣山——阿陀斯,就没有所谓的男女平等了,阿陀斯距离雅典只有249公里,是一座大约长40英里、宽4英里的险峻难以抵达的半岛,修建了一座完全与世隔绝里、只有男性的修道院。

根据资料我们能够了解到,1080年阿陀斯修道院修建成立,在一千年以来,阿陀斯修道院确实是完全没有女性的地方,而且一旦发现有女性悄悄的潜入山,被发现后就会被处以鞭刑之后,之后加以驱赶,历史上还真的有女性因为不小心踏足了阿陀斯山,然后他就被院士们处以16下鞭刑,关在他们的地牢里一天一夜才被放出去。

很多人就非常的疑惑,这些院士是不允许女性踏入阿陀斯山,那么长时间在这里生活,他们是怎么延续上千年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在阿陀斯山修行的修道士大多数是从一开始就被送往这里的,他们很多人在有生之年都没有见过女人,对于他们来说,修行就是他们生存的信仰。

在这个岛上你唯一能够看见的雌性动物就只有母鸡,只是因为母鸡能够给他们带来早餐丰富的营养,更加不可思议的是,饲养母鸡这个决定还是经过一场的激烈的辩论之后才被允许的!那么为什么这个地区如此排斥女性呢?又是因为什么让他们心甘情愿的留下来呢?

根据以为长满长胡子的修道士所说:在阿陀斯山的生活,悠然而宁静,没有生活中琐碎的烦恼,每天要做的事情也很简单,不必为了世俗的事情而担心。提到关于女人的话题,他则表示:当初一个女人就破坏了伊甸园,可想而知,一个女人也足以毁掉阿陀斯山,那么又为何需要女人呢?

对于现在的社会而言,很多人对于这样的言论还是不赞同的,对于他们的行为也无法理解,但大方面来说,这是属于人家的宗教信仰,也是当地千年来的规矩,可能现在被大多数人误解,但他们的一生都奉献在修道院,你不喜欢但应该给予最起码的尊重!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也存在类似于阿陀斯山的记录,像是《西游记》的女儿国,只不过一个在书本,另一个真实存在罢了,但在我们国内,相信有不少地区现在也存在千年以前的风俗习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阿陀斯这个地方,或者大家的家乡有没有什么特殊的风俗?或是在旅行过程中,听闻到一些古老的传闻?

希腊的阿陀斯山为什么要禁止女性进入?

旅游已成为人们当下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一有空闲时间都会选择出去走走,小到周边城市游玩,大到出国游。在旅途中,人们不仅可以放松自己的精神压力,还能体验异地的习俗风情等。在旅途中我们也经常会见到街上形形色色的男性女性,不过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地方则比较特别,那个地方没有女性,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儿国”。

听说过女儿国,但很多人还真没听过男儿国。小编要介绍的这个地方是位于希腊的阿陀斯山,它的海拔高度有6000多英尺,它上面的修道院是东正教最早的修道院之一。小编听导游朋友介绍,传说圣母玛利亚在阿陀斯山庭园休息,禁止其她女性进入,此后就被定义为女性的禁地。

喜欢希腊文化的驴友应该知道,希腊人有这样的信仰:想要做到虔心,就要将自己处于完全没有欲望的状态内,每天保持心如止水。而阿陀斯山修道院就成了当地人想要修道的选址,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陀斯山修道院也成为闻名全球的“男儿国”。

导游朋友告诉小编,当地人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变成虔诚的信徒,就会将他们刚出生的孩子送到阿陀斯山,而且这一待,就是一辈子。阿陀斯山上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也没有像我们一样有智能的手机、电脑等,可以说生活非常原始淳朴。修道院内的人每天都是按时吃饭、睡觉、起到,不得做一切娱乐活动,连喝酒也不行。

虽说阿陀斯山位于希腊境内,但不需要接受希腊的管理,修士需要直接听命于修道院。而且修道院的要求特别严格,游客们要进去得接受性别检查,如果是男性,修道院会大大方方地邀请你进入,女性则需要止步。

小编还从导游朋友那儿了解到,之前有女性扮男装潜入阿陀斯山,被发现后,处以痛打16下,并关在地牢里一夜。其实阿陀斯山不只禁止女性进入,连猫、狗、鹦鹉等雌性动物也不得入内。不过这孤独的男儿国却有一种雌性动物,就是母鸡。小编之前也很纳闷,不是禁止养雌性动物吗?导游朋友这才解释,修士也需要补充蛋白质,因此他们只能养母鸡下蛋。

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忍受这样一辈子修道呢?对于阿陀斯山,你们有什么看法吗?欢迎留言一起分享!

阿陀斯山修道院,为什么禁止女性登岛?

旅游已成为人们当下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一有空闲时间都会选择出去走走,小到周边城市游玩,大到出国游。在旅途中,人们不仅可以放松自己的精神压力,还能体验异地的习俗风情等。在旅途中我们也经常会见到街上形形色色的男性女性,不过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地方则比较特别,那个地方没有女性,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儿国”。

听说过女儿国,但很多人还真没听过男儿国。小编要介绍的这个地方是位于希腊的阿陀斯山,它的海拔高度有6000多英尺,它上面的修道院是东正教最早的修道院之一。小编听导游朋友介绍,传说圣母玛利亚在阿陀斯山庭园休息,禁止其她女性进入,此后就被定义为女性的禁地。

喜欢希腊文化的驴友应该知道,希腊人有这样的信仰:想要做到虔心,就要将自己处于完全没有欲望的状态内,每天保持心如止水。而阿陀斯山修道院就成了当地人想要修道的选址,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陀斯山修道院也成为闻名全球的“男儿国”。

导游朋友告诉小编,当地人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变成虔诚的信徒,就会将他们刚出生的孩子送到阿陀斯山,而且这一待,就是一辈子。阿陀斯山上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也没有像我们一样有智能的手机、电脑等,可以说生活非常原始淳朴。修道院内的人每天都是按时吃饭、睡觉、起到,不得做一切娱乐活动,连喝酒也不行。

虽说阿陀斯山位于希腊境内,但不需要接受希腊的管理,修士需要直接听命于修道院。而且修道院的要求特别严格,游客们要进去得接受性别检查,如果是男性,修道院会大大方方地邀请你进入,女性则需要止步。

小编还从导游朋友那儿了解到,之前有女性扮男装潜入阿陀斯山,被发现后,处以痛打16下,并关在地牢里一夜。其实阿陀斯山不只禁止女性进入,连猫、狗、鹦鹉等雌性动物也不得入内。不过这孤独的男儿国却有一种雌性动物,就是母鸡。小编之前也很纳闷,不是禁止养雌性动物吗?导游朋友这才解释,修士也需要补充蛋白质,因此他们只能养母鸡下蛋。

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忍受这样一辈子修道呢?对于阿陀斯山,你们有什么看法吗?欢迎留言一起分享!

希腊旅游攻略有那些?

希腊旅游可以去雅典,雅典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具体内容如下。

雅典的旅游景点介绍:

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市中心西南部,雄踞于一座高150多米、四面陡峭的山丘上,是整座城市的地标以及古希腊的象征。卫城由帕特农神庙、艾雷克提欧神庙、雅典娜胜利女神神庙等古建筑组成,据考证,早在公元前2800年这里便有人居住,一千多年后的雅典王也是在这里建立了他的王宫。是雅典的地标性建筑,相当于北京长城的地位啦!

宪法广场

宪法广场是雅典的心脏地带,大理石地板铺成的广场上,散置着许多长椅,许多航空公司、银行、旅行社及咖啡店都集中于此,也常有民众在此散步、休憩、喂鸽子,这里最著名的景点就是位于国会大厦和宪法广场之间的无名战士纪念碑了。每到正点,这里便会上演一场精彩的卫兵换岗仪式,穿着古典的卫兵们以独特的步伐巡行在纪念碑前,吸引无数观光客们驻足观看。

国立考古博物馆

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可以跻身世界十大顶级博物馆之一,因为藏品绝对够重量级!国家考古博物馆是雅典二十多所博物馆中最大、收藏最丰富的一个博物馆,它收藏了出自希腊不同考古地点的近两万件文物,最著名藏品有“阿加曼农黄金面具”,它最初被认为是属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在特洛伊战争中表现神勇的阿伽门农王,但又据考证,面具存在的年代其实要更加久远。

帕台农神庙Parthenon

帕台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帕台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它虽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游览神庙和教堂时要穿着正式一点,最好是男士穿长裤,女士带长袖的裙子。

雅典卫城博物馆The Acropolis Museum

来雅典,最重要的行程之一就是参观博物馆啦!雅典卫城博物馆坐落于雅典卫城山下,于 2007年开放,整个建筑内部结构与帕特农神庙的内殿完全相同;最底下一层的悬浮在考古遗址上,可以通过透明玻璃清晰的看到下面的古迹遗址。馆内的藏品约4000多件,包括典娜胜利女神的浮雕以及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女像柱。

梅黛奥拉修道院

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闻名世界的空中修道院,是希腊正教的圣地,也是联合国世界遗产。在独树一帜的阿陀斯山绿色峰顶上,红色屋顶的修道院仿佛悬空而建,十分奇特。著名的007系列的《最高机密》中若干情节就在这里展开。现在,这个似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因游人的到来兴旺起来,逐渐成长为一座山中小城。

狄俄尼索斯剧场

雅典的狄奥尼索斯剧场位于雅典卫城南侧,该剧场建于公元前5世纪,有两个半圆形的剧场,由门廊相连,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对艺术的热爱。西侧的Odium of Herodes Attius剧场现在仍然作为夏季露天音乐会和戏剧表演的场所,东侧的酒神剧场作为景点向游客开放。

菲斯托斯神庙Temple of Hephaestus

赫菲斯托斯神庙是希腊保存最好的古建筑物之一,里面供奉的是火与铸造之神赫菲斯托斯。神殿有34根圆柱子,屋顶周围雕刻有“赫拉克勒斯十二伟绩”中的九个故事,它的大名也许大家不熟悉,不过她老婆可是大大有名,就是那位断胳膊的维纳斯。大概因为火神是个跛子的原因,雅典残奥会的圣火就是在这里点燃的。

阿尔卑斯山登山旅游攻略 攀登阿尔卑斯山

1. 攀登阿尔卑斯山

欧洲中南部大山脉,是一条不甚连贯的山系中的一小段,该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过南欧和南亚,直到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从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后再向东-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阿尔卑斯山脉遍及下列6个国家的部分地区∶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和斯洛维尼亚;仅有瑞士和奥地利可算作是真正的阿尔卑斯型国家。阿尔卑斯山脉长约1,200公里(750哩),最宽处201公里(125哩)以上,是西欧自然地理区域中最显要的景观。 虽然阿尔卑斯山脉并不像其他第三纪时期隆起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和落矶山阿尔卑斯山脉脉等,那样高大,然而它对说明重大地理现象却很重要。阿尔卑斯山脊将欧洲隔离成几个区域,是许多欧洲大河(如隆河、莱茵河和波河)和多瑙河许多支流的发源地。从阿尔卑斯山脉流出的水最终注入北海、地中海、亚得里亚海和黑海。由于其弧一般的形状,阿尔卑斯山脉将欧洲西海岸的海洋性气候带与法国、意大利和西巴尔干诸国的地中海地区隔开。 经过多少世纪演变出来的与众不同的阿尔卑斯型畜牧经济,自19世纪以来已有改变,这里以当地原料和发展水电为基础已兴办起工业。阿尔卑斯山脉已经成为数百万欧洲人和其他世界各地观光客的夏季和冬季游乐场。阿尔卑斯山脉脆弱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受到如此巨大的人流冲击,已成为世界上受威胁最严重的山脉之一。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位于欧洲南部。呈一弧形,东西延伸。长约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山势雄伟,风景幽美,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晶莹的雪峰、浓密的树林和清澈的山间流水共同组成了阿尔卑斯山脉迷人的风光。欧洲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为旅游、度假、疗养胜地。 阿尔卑斯山脉的气候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南欧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山地气候冬凉夏暖。大致每升高200米,温度下降1℃,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0℃。整个阿尔卑斯山湿度很大。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边缘地区年降水量和山脉内部年降水量差异很大。海拔3200米以上为终年积雪区。阿尔卑斯山区常有焚风出现,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灾害。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和分水岭。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都发源于此。山地河流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又有利于发电。[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这条耸立在欧洲南部的著名山脉,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东延伸,经意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国西南部,东止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总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长约1200千米,宽120~200千米,东宽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山脉主干向西南方向延伸为比利牛斯山脉,向南延伸为亚平宁山脉,向东南方向延伸为迪纳拉山脉,向东延伸为喀尔巴阡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可分为3段。西段西阿尔卑斯山从地中海岸,经法国东南部和意大利的西北部,到瑞士边境的大圣伯纳德山口附近,为山系最窄部分,也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在蓝天映衬下洁白如银的勃朗峰(4810米)是整个山脉的最高点,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界。中段中阿尔卑斯山,介于大圣伯纳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间,宽度最大。有马特峰(4479米)和蒙特罗莎峰( 4634米)。东段东阿尔卑斯山在博登湖以东,海拔低于西、中两段阿尔卑斯山。[编辑本段]【形成原因】 阿 尔卑斯山脉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早在1.8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北大西洋扩张,南面的非洲板块向北面推进,古地中海下面的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向上拱起,由此造成的非洲和欧洲间相对运动形成的阿尔卑斯山系,其构造既年轻又复杂。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时形成一种褶皱与断层相结合的大型构造推覆体,使一些巨大岩体被掀起移动数十千米,覆盖在其他岩体之上,形成了大型水平状的平卧褶皱。西阿尔卑斯山是这种推覆体构造的典型。 更新世时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区为厚达1公里的冰盖所覆,除少数高峰突出冰面构成岛状山峰外,各种类型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其典型,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锋尖锐,挺拔峻峭,并有许多冰蚀崖、U形谷、冰斗、悬谷、冰蚀湖等以及冰碛地貌广泛分布。现在还有12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其中以中阿尔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莱奇冰川最大,长约22.5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编辑本段]【自然特征】 (1)地质。阿尔卑斯山脉是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间涌现出来的,阿尔卑斯造山运动约在中生代将近结束的7,000万年前开始的。在中生代期间(2,45亿∼6,640万年前),河水将被侵蚀的物质冲刷并沉积在被称为特提斯海的广阔洋底,并在这里缓慢变成由石灰岩、黏土、页岩和沙岩组成的水平岩层。 在瑞士义大利边境上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马特峰 在第三纪中期(约4,400万年前),非洲构造板块向北移动,与欧亚构造板块碰撞,那些早先沉入特提斯海的深层岩石被挤压向结晶体的基岩及其周围而形成褶皱,这些深层岩石随同基岩升高至接近今日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这些构造运动持续到900万年前才停止。在整个第四纪期间,侵蚀的力量啃咬著这庞大的新近形成褶皱而被推挤上来的山脉,形成了今日阿尔卑斯山脉地形的大概轮廓。 在第四纪期间,地形进一步被阿尔卑斯冰川作用和被填满山谷并溢向平原而不断伸展的冰舌塑造成形。如同圆形露天剧场似的凹地,宛如薄刀刨削过的刃岭,诸如马特峰(Matterhorn)、大格洛克纳山(Grossglockner)之类的巍峨山峰,皆从山顶上耸起形成;山谷被扩阔并加深成为一般的U字形,大瀑布从高出主谷底部数百呎的一些悬谷喷泻而出;修长而深不可测的湖泊给许多坚冰刨削后的山谷注满了水;融化的冰川沉积了大量的沙砾。 当冰离开山谷时,无论是对横向山谷或Z字形山谷都是重新向下切削。迄今所有的河谷皆已被侵蚀成海拔大为低於周围的高山。在白朗峰附近的阿尔沃河(Arve River)的河谷中,地形凹凸的差异达3,993公尺(13,100呎)以上。 所以冰川作用改变了自然环境∶谷地的气候比周围的高处温和得多,人类可深入山区建立居民点,交通便利了;由於冰碛沉积,土质也较为肥沃。在现代,仍有严重的冰川侵蚀在继续。在阿尔卑斯山脉中,仍有成千平方哩以上的冰川。夏季从这些冰川融解而倾泻出来的水对于填补用于发电的水库是很重要的。 (2)自然地理。在阿尔卑斯山脉范围内,各地的高度和形态大不相同∶有主山脉周围低洼的前阿尔卑斯形成褶皱的沉积物,也有内阿尔卑斯结晶体地块。从地中海到维也纳,阿尔卑斯山脉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各段都有几个不同的小山脉。 西阿尔卑斯山脉,从海岸向北伸展,穿过法国东南部和意大利西北部,抵达瑞士的日内瓦湖和隆河河谷。山脉的形态有∶地中海附近滨海阿尔卑斯山脉是低洼而干燥的石灰岩,法国韦尔东峡谷是深壑,默康托尔山(Mercantour Massif)是结晶体的山峰,白朗峰是冰川笼罩的圆丘(海拔4,807公尺〔15,771 〕,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从这段山脉发源的河流皆向西流入隆河或向东流入波河。 中阿尔卑斯山脉坐落在从瑞士-意大利边界上白朗峰以东的大圣伯纳山口(Great St. Bernard Pass)地区到科莫湖(Lake Como)以北的施普吕根山口(Splugen Pass)地区。在这一段地域内,有一些特别且都是高达4,267公尺(14,000呎)的山峰,如杜富尔峰(Dufourspitze)、魏斯峰(Weisshorn, 高4,505公尺〔14,780呎〕)、马特峰、芬斯特拉峰(Finsteraarhorn, 高4,274公尺〔14,022呎〕)。此外,处在这一段地域之中的还有一些大的冰川湖∶南边的科莫湖、马焦雷湖(Lake Maggiore,波河排水系统的一部分);北边的图恩(Thun)湖,布里恩茨(Brienz)湖、琉森湖。 东阿尔卑斯山脉,包括有瑞士的拉蒂舍山脉、义大利的多洛米蒂山脉(Dolomites)、德国南部和奥地利西部的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脉、意大利东北部和斯洛维尼亚北部的尤利安阿尔卑斯山脉(Julian Alps)。德国的因(Inn)河、莱希(Lech)河、伊萨尔(Isar)河和奥地利的萨尔察赫(Salzach)河、恩斯(Enns)河皆流入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多瑙河,而奥地利的穆尔(Mur)河、德拉瓦(Drau)河和斯洛维尼亚的萨瓦(Sava)河皆注入阿尔卑斯山脉以东和东南的多瑙河。在意大利境内东阿尔卑斯山脉范围内,加尔达湖(Lake Garda)注入波河,而阿迪杰(Adige)河、皮亚韦(Piave)河、塔利亚门托(Taliamento)河、伊松佐(Isonzo)河注入威尼斯湾。 在阿尔卑斯山脉范围内,地形起伏差距很大。在白朗峰地块西部和以芬斯特拉峰为中心的地块都是原地结晶岩构成的最高的山头。其他高山有白朗峰推覆体(包括魏斯峰〔14,780呎〕)和罗莎峰地块(Monte Rosa Massif)推覆体,它们也是结晶岩构成的。再向东为伯尔尼纳峰(Bernina Peak),它是超过4,000公尺(13,120呎)以上的最后一座山。在奥地利的最高峰大格洛克纳峰仅有3,797公尺(12,457呎);德国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脉中最高峰楚格峰(Zugspitze)仅2,962公尺(9,718呎);斯洛维尼亚和尤利安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点特里格拉夫(Triglav)峰仅2,864公尺(9,396呎)。在西阿尔卑斯山脉范围内,有些最低洼的地区是位于隆河进入日内瓦湖的三角洲上,海拔372公尺(1,220呎)。在威尼斯北边东阿尔卑斯山脉的山谷中,海拔仅约91公尺(300呎)的地方是屡见不鲜的。 (3)气候。阿尔卑斯山脉所处的位置,以及各山脉的海拔和方位大不相同,不仅使这些不同的小山脉之间,而且使某一特定小山脉范围内的气候极端不同。由於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欧洲中部,它受到四大气候因素的影响;从西方流来大西洋比较温和的潮湿空气;从北欧下移有凉爽或寒冷的极地空气;大陆性气团控制著东部,冬季乾冷、夏季炎热;南边有温暖的地中海空气向北流动。 差别悬殊的气温和年降水量都与阿尔卑斯山脉的自然地理有关。谷底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是因为谷底较周围高地温暖而干燥。海拔1,524公尺(5,000呎)以上的地方,冬季降水差不多全都是雪,一般雪深3∼10公尺(10∼33呎)或10公尺以上,在海拔2,012公尺(6,600呎)处,积雪约从11月中旬延续到5月底,通常高山的山口被积雪封锁。在地中海沿岸的山中,谷底的1月平均温度为-5∼4℃(23∼39℉),甚至高达8℃(46℉),7月平均温度为15∼24℃(59∼75℉)。温度逆增很寻常,尤其在秋、冬季期间很常见;山谷常常是一连好几天布满了浓雾和呆滞沉闷的空气。这些时候,在海拔1,006公尺(3,300呎)以上的地方可能要比低洼的谷底较温暖、较阳光明媚。刮风可能在当天天气和当地小气候中发挥明显的作用。 焚风能持续2∼3天,风向视气旋的轨迹不同,可以是南-北向或北-南向。这种焚风的气团,在其爬上山顶的过程中被冷却,这就带 来降雨或降雪并延缓其冷却速度。当这种比较干燥的空气在背风面降落时,空气由於压缩而按常速变暖,所以这时的空气比它开始向上流动时海拔高度相同之处的温度高一些。在受到影响的地方,雪迅速地消失了。 雪崩是巨大的自然力之一;在11月末到6月初这段时间内,雪崩是经常出现的危险。雪崩不仅会造成大面积的毁坏,而且由於它将大量岩石从山坡带到谷底,是侵蚀作用的重要催化剂。 (4)动植物。阿尔卑斯山脉中几个植物带,反映了其海拔和气候的差异。在谷底和低矮山坡上生长著各种落叶树木;其中有椴树、栎树、山毛榉、白杨、榆、栗、花楸、白桦、挪威枫等。海拔较高处的树林中,最多的是针叶树,主要的品种为云杉、落叶松及其他各种松树。在西阿尔卑斯山脉的多数地方,云杉占优势的树林最高可达海拔2,195公尺(7,200呎)。落叶松具有较好的御寒、抗旱和抵抗大风的能力,可在海拔高至2,500公尺(8,200呎)处生长,在海拔较低处可有云杉混杂其间。在永久雪线以下和林木线以上约914公尺(3,000呎)宽的地带是冰川作用侵蚀过的地区;这里覆盖著茂盛的草地,在短暂的盛夏期间有牛羊放牧。这些与众不同的草地——被称为alpages(高山盛夏牧场),阿尔卑斯山脉和植物带都是从这个词衍生出来的——都位於主要的、横向的山谷的上方。在沿海阿尔卑斯山脉南麓和义大利阿尔卑斯山脉南部,主要是地中海植物,有海岸松、棕榈、稀疏的林地和龙舌兰,仙人果也不少。 有少数几种动物对於高山环境已很能适应。熊已消失,但高地山羊(它同岩羚羊一样,动作异常敏捷)却被意大利皇家猎物保护区所挽救。旱獭在地下通道中越冬。山兔和雷鸟(一种松鸡)冬季变成白色(保护色)。在一些小山脉的中间,设有几座国家公园可使当地的动物获得稳妥的保护。 (5)人类对阿尔卑斯山区环境的冲击。早期到达阿尔卑斯山脉的旅行者,无不为其所看到的原始自然风光而深受感染,从他们的激情迸发出现代大众对阿尔卑斯山区的眷恋。由於众人的喜爱带来发展;然而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流的冲击已使阿尔卑斯山区环境不断恶化。造成环境恶化的起因是∶空气的质量逐渐恶劣;河流和湖泊的水受到污染;因建筑滑雪场和道路造成山坡受侵蚀;倾倒(常常是不加区别的)固体和有机的废弃物;为了建筑,采掘岩石、沙砾而造成的侵蚀;酸雨给森林所带来的破坏。[编辑本段]【自然环境】 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界线。同时它本身具有山地垂直气候特征。山地气候冬凉夏暖,阳坡暖于阴坡。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异。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高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500毫米,背风坡山间谷地只有750毫米。冬季山上有积雪,如勃朗峰3000米高处,年降雪量厚达20米,因河河谷的因斯布鲁克,3月的积雪区下界为海拔900米,5月间升高至1700米,9月升至3 200米,再往上为终年积雪区。阿尔卑斯山区常出现焚风,所到之处,常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灾害。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许多河流的发源地和分水岭。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都发源于此。山地河流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电。此外,此地栖息着各种动植物,代表有阿尔卑斯大角山羊、山兔、雷鸟、小羚羊和土拨鼠等。[编辑本段]【动植物资源】 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变化。可分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山脉南坡800米以下);森林带(800~1800米 ,下部是混交林,上部是针叶林;森林带以上为高山草甸带;再上则多为裸露的岩石和终年积雪的山峰。山区居民,西部为拉丁民族,东部为日耳曼民族。动物有阿尔卑斯大角山羊、山兔、雷鸟、小羚羊和土拨鼠等。[编辑本段]【居民】 (1)定居。自旧石器(60,000∼50,000年前)以来,阿尔卑斯山区就有人类居住,他们狩猎;从法国伊泽尔(Isere)河谷附近的韦科尔(Vercors)河到奥地利陶普利兹(Taupliz)上方的利格尔霍尔(Lieglhohle)河,在各地都留下了手工艺品。在阿尔卑斯山冰川撤退以后(4,000∼3,000年前),山谷中便住有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他们在洞穴和小居民点中生活,有些小居民点是建在阿尔卑斯湖泊的岸旁。在阿讷西湖(Lake Annecy)附近、日内瓦湖沿岸、奥地利托特斯山(Totes Mountains)中、意大利奥斯塔(Aosta)及卡莫尼卡(Camonica)河谷中,都发现有这类居民生活的现场。卡莫尼卡河谷以大约20,000面岩石雕刻而著名,这些石雕留下了2,000多年人类居住情况的宝贵而生动的画面。 西元前800∼前600年间,塞尔特部落攻击了新石器人们的营地并迫使他们迁移到阿尔卑斯山脉遥远的山谷中去,在上奥地利哈尔施塔特(Hallstatt)发现有塞尔特人伟大的文化中心。由於这里所发现的考古文物丰富,哈尔施塔特这一名称已成为欧洲青铜器时代末期和铁器时代初期(1000?∼500BC)的同义语。塞尔特人开始凿辟阿尔卑斯高山上的一些山口作为贸易通道。 罗马人扩大了古老的塞尔特人村庄;既在通向阿尔卑斯山脉的山谷中,又在阿尔卑斯山脉本身的山谷中,建起许多新的、繁荣的城镇。罗马人改进了水的供应,建造起竞技场和剧院,这些保存得最完好的是在奥斯塔。控制阿尔卑斯各山口是罗马人扩张的关键,羊肠小径被扩大为狭窄的道路。那些连接罗马国外军事前哨的山口(如大圣伯纳德、斯普吕根、布伦纳罗〔Brenner〕、普勒肯〔Plocken〕诸山口)尤为重要。「野蛮人」日耳曼部落的首次进犯发生在西元259年,到400年罗马人对阿尔卑斯山区的控制已分崩瓦解。 罗马化了的塞尔特人,其土地被日耳曼各部落如勃艮地人(Burgundian)、阿勒曼尼人(Alemanni)和伦巴底人(Lombard)所占据。在8和9世纪期间,阿尔卑斯山区土地成为查理曼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查理曼的孙辈根据《凡尔登条约》(Treaty of Verdun,843)瓜分了帝国,888年的进一步分解导致了持续至今的基本语言的分歧。塞尔特人、罗马人和野蛮人强加於阿尔卑斯山区的统一在中世纪期间消失了。在大部分时间里,各个山谷离群索居,互不往来。阿尔卑斯各民族的封闭状态被工业革命和铁路(通过巨大的隧道穿过阿尔卑斯山脉)的到来所打破。 (2)语言。在西阿尔卑斯山脉(包括瑞士的沃〔Vaud〕州和瓦莱〔Valais〕州与义大利西北部的瓦莱达奥斯塔区),人们操法语。很显然,瓦莱达奥斯塔区人们说法、义两种语言,然而该区已不能抵御义大利文化的冲击,现仅有某些横向山谷仍在日常事务中使用法语。义大利的中阿尔卑斯和东阿尔卑斯山区及瑞士的提契诺(Ticino)州使用义大利语。瑞士、德国和奥地利的中阿尔卑斯和东阿尔卑斯山区各地及义大利的上阿迪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的苏蒂罗尔〔Sudtirol〕地区)使用德语。雷蒂亚人(Rhaetian)说的语言罗曼什语,主要使用在瑞士格劳宾登(Graubunden)州的莱茵河一带;其他雷蒂亚方言(拉亭语〔Ladin〕和弗留利语〔Friuli〕)使用於义大利东北部的东阿尔卑斯山脉。斯洛维尼亚语使用於斯洛维尼亚及其与义大利、奥地利毗连的阿尔卑斯边境区域。虽然有些区域信奉新教者占优势,可是整个阿尔卑斯各地主要的宗教还是天主教 除了当地的各种语言之外,还有季节性的外籍劳工的语言;没有季节性工人,旅游业(尤其是瑞士的旅游业)定会崩溃。[编辑本段]【经济】 (1)农业。在19世纪中叶以前,阿尔卑斯山脉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业和畜牧业。虽然后来农场(尤其是高山谷地中农场)已被普遍抛弃,但在主要山谷和横向山谷中位置良好的地区,农业依然存在。在瑞士谢尔(Sierre)和马蒂尼(Martigny)之间炎热而干燥的隆河谷,是大片栽培水果、蔬菜的灌溉区,在谷底和山坡都有一望无际的葡萄园可为酿造优质葡萄酒提供原料。世界上最高的葡萄园,有一些就位於菲斯普(Visp)的上方,海拔高达1,295公尺(4,250呎)以上。其他葡萄种植区域有义大利北部的上阿迪杰区、提契诺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南部区域。 (2)采矿业和制造业。阿尔卑斯现代经济的支柱是采矿、凿石、制造和旅游各业相结合。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有采矿业,现在奥地利的埃尔茨山(Erzberg)采矿业仍很重要,埃尔茨山自中世纪以来就采掘铁矿。在克吕斯(Cluse)附近,距日内瓦不远的上萨瓦(Haute-Savoie)的前阿尔卑斯山区,在19世纪的第一个25年中,钟表制造、螺旋切削、部件加工及有关工业兴起,它已演变成世界上这些类型工业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奥斯塔及穆尔河谷和米尔茨(Murz)河谷,由於当地生产铁和煤,设有大型钢铁厂。此外,在奥地利的东阿尔卑斯山脉,建有利用当地林木为原料的纸浆厂和造纸厂。随著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水电的发展,重型冶金和化学工业被吸引到了法国、瑞士南部、奥地利西部的主要横向山谷。后来,又有一些生产消费品的工厂(如奥地利莱茵河谷的纺织品厂、法国阿讷西地区的体育用品厂等)建立起来。 (3)旅游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阿尔卑斯山脉最显著的经济变化是兴起了群众性的旅游业。阿尔卑斯山脉的旅游业是具有风险的事业∶投资相当巨大,收回开支的季节很短,而且可能要受到邻国经济困难或冬季少雪、夏季出现凉爽而淫雨天气的毁坏。旅游业已给阿尔卑斯山区各国注入了巨额奖金,这对海拔高的横向山谷边远村庄特别有利。在服务部门的就业机会已大为增加,弥补了工农业所带来的不景气。 (4)交通运输。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阿尔卑斯山脉崎岖而险峻的地形就是交通运输的大障碍。自塞尔特人时代起直至今日,山口是山谷与山谷之间的交通联系纽带,没有这些纽带,山谷就会封闭而孤立。山口简易的道路,现已铺设成多车道的公路。 铁路运输及随后的公路运输,以及随之而来的筑路技术的提高,已经结束了多数阿尔卑斯山区的封闭状态。隧道——特别还有公路隧道——可终年让大批人群在高大的阿尔卑斯山岭之下通行无阻,这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汽车来来往往,带来人群,不仅使旅游业在20世纪得以迅猛发展,而且已成为恶化阿尔卑斯山脉环境的主要因素。[编辑本段]【交通】 阿尔卑斯山脉山区的交通很发达。海拔1370米的布伦纳山口、2009米的辛普朗山口、2112米的圣哥达山口等,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1871年,在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塞尼山开凿了第一条铁路隧道,以后又建成多条。1922年竣工的瑞士和意大利间的辛普朗隧道,长19.8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隧道之一。勃朗峰下的公路隧道,长11.6千米。1980年建成的圣哥达隧道,长16.3千米,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编辑本段]【旅游】 阿尔卑斯山景色十分迷人,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被世人称为“大自然的宫殿”和“真正的地貌陈列馆”。这里还是冰雪运动的圣地,探险者的乐园。 阿尔卑斯山以其挺拔壮丽 点着欧洲大陆,它是欧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区覆盖着厚达1千米的冰盖。各种类型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蚀地貌尤为典型。只有少数高峰突出冰面构成岛状山峰。许多山峰角峰锐利,山石嶙峋,峻峭挺拔,并有许多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冰蚀崖、角峰、冰斗、悬谷、冰蚀湖等以及冰川堆积作用的冰碛地貌。还有1200多条现代冰川,总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中阿尔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莱奇冰川最大,长约22.5千米,面积约130平方千米。山地冰川呈现一派极地风光,是登山、滑雪、旅游胜地。阿尔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许多湖泊。最大的湖泊莱芒湖,另外还有四森林州湖、苏黎世湖、博登湖、马焦雷湖和科莫湖等。美丽的湖区是旅游的胜地。 西、中阿尔卑斯山风景宜人,设有现代化旅馆、滑雪坡和登山吊椅等。冬季滑雪运动吸引大量游客。山麓与谷地间的不少村镇,山清水秀,环境幽雅,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此旅游。[编辑本段]【研究与勘察】 攀登阿尔卑斯诸山峰的记录至少可追溯到14世纪;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从阿尔卑斯山脉开始的这种活动已成为严肃的(即非娱乐性的)登山时尚而传播到全世界。在1780年代,日内瓦大学教授索绪尔(Horace Benedict de Saussure)登上高峰并鼓励别人攀登,这期间他对阿尔卑斯山脉作了最初的科学考察。随著在19世纪后半个世纪中地质学系统化而成为一门科学,人们对阿尔卑斯山脉的考察也取得了巨大进展。第一批地质图标示出该山系的主要结构轮廓,显示出不寻常的复杂地质现象,说明阿尔卑斯山脉似乎不单纯是地球内部大规模地壳隆起的结果。 在对地质学领域进行推测的同时,也有人对阿尔卑斯山脉的地形起伏、气候学、植物、动物和人类地理学等各项专题进行观测与分析。[编辑本段]电子品牌 ALPS,中文译为阿尔卑斯,是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商标。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成立于1948年11月1日,注册资本236亿2,300万日元(截至2008年3月31日),股票发行总数1亿8,156万股(截至2008年3月31日), 净销售额(集团)6,926亿5,600万日元(2007年4月1日起2008年3月31日为止)。阿尔卑斯公司,1948在东京大田区雪谷町成立片冈电气有限公司,开始制造和销售旋转开关电子产品,1964年被日本通产省授予“出口贡献企业”称号(之后,连续六次获此殊荣),1967年阿尔卑斯-摩托罗拉株式会社(为现在的阿尔派株式会社)成立开始制造和销售磁带装置,199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阿尔卑斯电气(中国)公司。公司业绩卓著,在开关产品,各类结构性器件上优势巨大,产品你享誉全球!

2. 攀登阿尔卑斯山脉

Invicta是一个来自意大利运动鞋服行业的品牌,1906年invicta诞生于英国,开始了包包生涯。條萊垍頭

1921年在意大利都灵的Borgo del Fumo区开设第一家工匠工坊,工匠们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店铺生意。1933年invicta发明了钢架背包,最初设计用于登山探险,并在同年推出了第一支广告活动。頭條萊垍

1939年invicta发明和注册其专利的现代腰包,1940-1950年间 invicta生产的背包和长靴成为标准的军事装备。1950年期间invicta共注册了12项包腰带和背带的实用专利,1950-1960年间,二战的结束标志着一个伟大的生产力时期的来临,invicta扩大了其运动装备的范围,包括手套和套鞋长靴。

1960-1970年间,invicta于世界上最勇敢登山者仪器攀登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安第斯山脉,最著名的探险是利兴库仕山,马卡卢山,安纳普尔纳山和塞罗。垍頭條萊

3. 攀登阿尔卑斯山救援电影用直升机

ALPINE PRO(阿尔派妮)创 人是Hrbek,出生于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城市布拉格,和大多数欧洲家庭一样,父母亲从小就带着Hrbek一起玩户外运动。

在父母的指导下,Hrbek三岁便开始学习自行车,五岁学习滑雪,八岁开始攀登海拔约两千米的山峰,攀登阿尔卑斯山更是他最热衷的户外运动。

Hrbek和自己最要好的同学Fedos的共同努力下,属于阿尔卑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时尚家庭户外运动ALPINE PRO(阿尔派妮)在布拉格成立。

4. 攀登阿尔卑斯山的电影

阿尔卑斯山隐形墙出现于电影《隐墙》中,是由朱利安.鲍斯勒导演的一部剧情、科幻电影。

5. 攀登阿尔卑斯山尼采

美的产生需要人的参与,没有人的参与就无从谈美。同样,人的生存也离不开美,离不开艺术。艺术与美是在人生土壤中滋生出来的,没有它们人生也将了然无趣。

另外,艺术和美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弥补人生的缺陷,

使人超越自然的限制和实际人生的牵绊, 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实现生存的艺术化。垍頭條萊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团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扩展资料:條萊垍頭

朱光潜先生提出“人生艺术化”这个命题是在《谈美》一书的最后一章里。其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这是为了告诉游人们,不要忙于奔波,而忘记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在这个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里,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的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朱光潜先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人生艺术化”理念贯穿其美学思想,也贯穿在他的人生中。首先,这一观念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莫大的关系。

“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界弥漫着一种苦闷的味道。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老一辈的哲学家、美学家都毫无例外地把自己的学术研究视野投向了人生。

而朱光潜在经受了“五四”洗礼后,在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后,既保留了独特的韵味又得到现代科学精神的滋润,这为他为学为人优良品性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在朱光潜看来,只有超脱到艺术等精神世界中去才能“养精蓄锐,为征服环境做预备”,这是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结果。

另外,在朱光潜留学欧美时,西方美学和文艺批评的思想使他有了更深的见解,他多多少少受了康德、叔本华、尼采、克罗齐等人的影响。尼采的酒神艺术和日神艺术都是逃避现实的手段,而他的“从形象中得救”思想更让朱光潜坚定自己的想法:艺术是“超脱”现实苦难的鹄。

这一观点在康德的“无所为而为的关照”和克罗齐的“直觉说”等处得到了印证。本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态度,朱先生在为人处世和做学问方面始终严格要求自已。頭條萊垍

以非功利之心做功利之事,既保有道家的超然出世、隐逸趣味、无所为而为的处世观和审美观的影响又有着儒家宽容调和的文化心态和认真严谨的为学态度。他真正亲躬实践了“人生艺术化”的理想。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下,“人生的艺术化”这一美学命题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商品经济形成的金钱至上下人们对财富的 望膨胀,在科技理性至上的片面偏见下人们的情感道德缺失迷失、只顾个人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之风使人情寒凉、悲观颓丧失去趣味的百无聊赖使生活意义全无。

追逐物欲、道德脆弱、自私自利、悲观颓丧等消极态度使人心蒙上了层层灰尘,纯净仁爱变得不值钱。不仅“过去”不及挽回,“现在”也正在被失去。这时候,就需要“人生艺术化”这样的美学思想去照亮蒙蔽的人心和漆黑的未来。條萊垍頭

“人生艺术化”理念主张“自然本性的生活”,这对于当下被物欲填埋、精神空虚的人们来说是一剂良药。不掩饰、不矫情,态度真诚、言行一致是人的最可贵的态度与品质。它可净化那些蒙垢已久的心灵,平抚愤世嫉俗的心态。

当深厚的底蕴彰显为外在的言行,人就成了一个艺术化的人。由艺术化的人而艺术化的人生,就显得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飞速发展,世界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一些人在风花雪月中挥霍无度,另一些人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前者习惯于物质享受造成精神贫瘠,后者生活在自我与社会的双重压力下而不堪重负。“人生艺术化”理念在这里给出了指路的明灯:于彷徨苦闷之际,于生存压力之下,寻找一点乐趣、培养一些可以承担的小爱好,在精神领域慢慢提升自我、淡看生活中的贫富。

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安于贫困,而是要人们端正心态以待厚积薄发,将诗意的憧憬变为具象的现实。

6. 攀登阿尔卑斯山作文

村上春树言:远方不是终点,风景在路上。

我则认为:风景在路上,远方亦有之。路上的风景是苦秋霜霰中的疾风白日;远方的风景是苦尽甘来的繁华堆锦。远方有风景,路上何曾未有之?皑皑白雪的阿尔卑斯山山路上有这么一句标语:慢慢走,欣赏啊。是啊,人生之路荆棘漫野风沙狂卷,但又未尝没有青梅飘香?季老潜心研究吐火罗文,哪怕子夜荧荧,灯昏欲蕊,但在攀爬学术的高峰上不也收获一路盛开的进取之花吗?沈从文在充斥蒙昧与暴力的文革之路上不也欣赏到了这儿荷花真好的安详之景吗?在辛辣突奇的社会剧场中,总有川端康成凝视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的静好,总有梭罗欣赏尔登湖垂钓的闲适,总有仓央嘉措看见白路踏冰雪的惬意。哪怕生活再不如意,他们不也看见了路上的点点美景吗?不也收获了自己丰盈的人生吗?所以,何必执着前方的路,慢下来,欣赏啊,因为风景在路上。风景在路上,远方亦有之。当钱老饱览寂静,在书海中泛舟,在清华园中,他终在学术顶峰睥睨浩瀚学海之雄壮;当于敏在离乱中觅一张安静的书桌,砺就锋锷,他终成两弹元勋,欣赏成功的风景。当他们在钝响的沉钟里行走,路上虽有艰涩悲凉,但在远方的尽头不也收获春风春景绿叶青枝的美景吗? 欣赏美景,离不开一双慧眼和平和、乐观的心态。在贬谪的路上,韩愈无法洗去心上雾气,不仅没有寻觅到路上的美景,更是难以欣赏一夕瘴烟风卷尽的远方的风景。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吧,且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风景在路上,远方亦有之,人生何处无风景?

7. 攀登阿尔卑斯山图片

首先对比一下阿尔卑斯山和秦岭的地貌特征



阿尔卑斯山脉呈弧形,长1200千米,宽130千米--260千米,平均海拔约3000米

,总面积大约为22万平方公里。其中有128座山峰超过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达到4810.45米,位于法国和意大利的交界处

。 阿尔卑斯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纬度之间,成为中欧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南欧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 线。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处年平均气温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异。海拔3000米左右为最大降水带。高山区年降水量超过2500毫米,背风坡山间谷地只有750毫米。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同时也是是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许多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均发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点,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的山脉,同时也是是个巨大的分水岭,欧洲许多大河如多瑙河、莱茵河、波河、罗讷河等均发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点,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相传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领地也是秦国最高的山脉遂命名为秦岭。垍頭條萊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海拔2000~3000米。

北侧断层陷落。山体雄伟,势如屏壁。《史记》中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因此,它有“九州之险”的称号。條萊垍頭


陕西境内的秦岭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

。西翼的三支为大散岭(海拔2819米)、凤岭(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东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为华山(海拔2154.9米)、蟒岭山、流岭和新开岭。山岭与盆地相间排列,有许多深切山岭的河流发育。條萊垍頭

秦岭中段主体为太白山(海拔3767米)、鳌山(海拔3476米)、首阳山(海拔2720米)、冰晶顶(又名静峪脑,海拔3015米)、终南山(海拔2604米)、草链岭(海拔2646米)。山体横亘,对东亚季风有明显的屏障作用,是气候上的分界线,又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



原因分析


1.首先阿尔卑斯山的平均海拔要比秦岭要高多了,也就意味着攀爬难度和时间,物力成本大得多。

阿尔卑斯山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很多地方终年积雪。

而秦岭主要在陕西段的海拔在2000-3000米,而且雪线比较高了。頭條萊垍

从来登山听说欧洲阿尔卑斯登山法但没有听说过秦岭登山法,也说明了攀爬难度不一样啊。條萊垍頭


2,从气候角度来说,阿尔卑斯山脉所在的中欧和东南欧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交汇区域,这里气候比较温和但是雪线以上变化莫测,雪崩频繁,天气复杂。

而秦岭这一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交汇,气候相对温暖,降雪量不如欧洲。垍頭條萊

一到冬天,阿尔卑斯山很多隘口全部积雪,道路阻断,但是秦岭的降雪量相对还是可以小部分兵力输送,这也是差异。條萊垍頭


3,从山脉走向来说,秦岭的是蜂窝状,大河和盆地相见分布。河流的落差比较小相对,河谷发育充分军队可以沿着河谷地带的栈道深入四川。

而阿尔卑斯山则几乎不可能,只可能通过那些险要的高山隘口才可以下到山谷里,因此难度更高了。在工业革命到来以前,瑞士没有隧道的时候就更是如此了。頭條萊垍

8. 攀登阿尔卑斯山的人

公格尔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 克孜勒苏科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是昆仑山脉的最高峰,海拔7719米,1981年,英国卓越的登山队首次以阿尔卑斯风格登顶,4人登上了,他们不是山上唯一的队伍,虽然不太为人所知的巨峰离古代丝绸之路不远,但直到19世纪后半期,西方人还不太了解这里,该地区的几个巨大山峰中还包括Kokodag峰(7210m)、公格尔九别峰(7530m)、Jungmanjar峰(7229m)、Karayalak峰(7245m)、接近8000米的公格尔峰

第一个来到亚洲地区的欧洲探险家:从左边顺时针穿着华丽的乔纳斯·惠特克·海沃德(KarakolLake)、奈雷亚斯、奥雷尔斯斯坦(Aurelstein)。垍頭條萊

1900年匈牙利地理学家奥勒尔斯坦从喀喇昆湖拍摄了这座山脉的第一张壮丽照片,但在此之前在欧洲并不为人所知,新山峰开放于1970年代末,中国开放了8座可攀登的山峰,其中有公格尔峰,但现在仍难以攀登,1980年,Michael Ward、Chris Bonington、AlanRouse和一些科学家一起调查了公格尔峰,但他们没有得到太多的信息,最初的信息是1922年到1924年卡什驻总领事ClamontSkrine的文章,那是60年前的事了,登上附近的君格尔九别峰的中国队员,关于君格尔峰也不怎么被知道,这座山峰一直隐藏在其他山峰的阴影下。

中国的登山家解释说,他们之所以没有爬这座山,是因为神秘且天气易变,在第一次旅行中,Ward和他的团队考察了这个地区,为第二年计划了路线,友好竞争当这些英国登山者在1981年开始组织探险的时候,有一个日本登山队也想从北方登上公格尔峰,1981年5月末,这些英国登山者、一部分科学家、摄影师来到了这里,这4位登山者是不可思议的4人组,JoeTasker、PeteBoardman、AlanRouse、ChrisBonington,他们都是有才能的登山运动员。

9. 攀登阿尔卑斯山的名人

第一,马特洪峰——马特洪峰位于瑞士瓦莱州城市策尔马特,海拔4478米,是阿尔卑斯山上最美的山,是瑞士骄傲的象征,其一柱阿特拉斯的姿态,面向天空,以其特殊的三角锥的形式,成为阿尔卑斯山的代表 马特洪峰冰川天堂是欧洲最高的缆车站和展望台,在这里马特洪峰和周边群山可以在最近的距离享受。 另外,马特洪峰冰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冰宫。 可以用非常独特的方法游览冰川,看到深深的裂缝。

第二,少女峰——少女峰,位于内拉肯市南约20公里,海拔4158米,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之一。 少女峰山顶常年被冰雪复盖,山下绿草复盖,风景优美,是欧洲著名的旅行和户外运动胜地。 如果喜欢滑雪等户外运动的话,可以选择冬天到来的少女峰。 以观光为中心,如果夏天( 6月尤其是佳)是最好的观光季节的话,请尽量选择容易看到的晴朗的日子去游览。

第三,雪朗峰——雪朗峰海拔2970米,从特拉肯到少女峰有着非常重要的360度展望台,在这里可以欣赏到200座山峰的壮丽景色,是观赏爱德格峰、僧侣峰和少女峰的绝佳场所。 在这里以007系列的电影之一《女王的密令》拍摄了令人感动的战斗场面而闻名。 展望台上有一张詹姆斯邦德手枪人偶卡,可以和这个名人拍照留念。

第四,瑞吉山-海拔1800米的瑞吉山以“山山皇后”而闻名,位于瑞士中部,靠近跟腱,山上建有欧洲第一条架式铁路。 自古以来就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有名地方。 在山顶的展望台可以享受阿尔卑斯山的全景和遍布德国的黑森和法国的平原。 瑞吉山是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也是瑞士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这里除了阿尔卑斯山壮丽的景色外,还有100多公里的郊游和远足小路、被遮蔽的野餐区、儿童游乐园、古老的蒸汽列车等,游客可以在这里乘坐滑雪和雪橇,还 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阿尔卑斯山景点(阿尔卑斯山景点路线)

瑞士阿尔卑斯山下主要有哪些旅游景点

瑞士阿尔卑斯山下主要有三点是最吸引人的:湖光、山色、小镇。

【湖光】:阿尔卑斯山的冰川作用形成许多湖泊,如琉森湖、图恩湖、布里恩茨湖,冰川湖泊水深且灵动清澈,水中富含矿物质加上倒映着蓝天,水色碧绿如翡翠。小舟和水鸟停歇的水面上,配上远山如黛的背景山脉,处处都是浑然天成的画卷。

【山色】: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峰常年覆雪,如少女峰、马特洪峰,远看成岭,绵延不绝,霞光映衬着白雪,折射出美不胜收色彩;近看是世界上最容易登上的雪山山峰,不需要艰苦地登山,乘坐齿轨火车和缆车,轻轻松松地就从遍地青草绿油油的小镇到达一片白茫茫真干净的冰川,空气冷冽清新沁人心脾,天空白云仿佛触手可及,看四周绵延的雪山和四处散落的湖泊,您必定不枉此行。

【小镇】:瑞士这个面积只有4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却星罗棋布的堆积了许多美丽而恬静的小镇,像格林德尔瓦尔德、采尔马特,它们或许依山,或许靠湖,精致的小木屋,袅袅炊烟从烟囱中升起,松柏树和鲜花间或种植其中,远处绿草地上的二三头牛羊,没有嘈杂喧嚣,只有开阔和宁静,它们几乎满足了每个人对远方乡村生活的所有想象。在小镇中住上几晚,饭后沿着湖散步,是您来瑞士不必可少的独特体验。

阿尔卑斯山和挪威峡湾能够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

原因有以下几点:

1、阿尔卑斯山有冰川和积雪,自然风景独特。

2、冬季滑雪条件好,温泉资源丰富。

3、峡湾是冰川与海洋共同作用而成的槽谷,在这里,优美的村庄点缀在陡峭曲折的深谷两侧,磅礴的山,玄碧的水,勾画出史诗般的绝色风光。

4、挪威峡湾以松恩峡湾,它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雪山、峡谷、海洋三种景色的完美融合是此处的更大看点。

5、这些景色也让这两处景点成了必打卡的旅游圣地。

漫游瑞士,寻访夏季的阿尔卑斯山美景

瑞士一直都有着“世界花园”的美誉。这一次终于得以去这个“大花园”里转一转,阿尔卑斯山的雪山与湖泊,轻而易举的就征服了我的心。

这次的瑞士游,请了在瑞士多年的向导为我们定制路线,不去日内瓦也不去苏黎世,而是从卢塞恩小城开始我的阿尔卑斯山之行。

之一站先到卢塞恩落脚。卢塞恩也叫琉森,是瑞士更大的避暑圣地之一。刚落地就被卢塞恩鲜花锦簇惊艳了双眼。盛夏季节也是气候舒适,街上浓浓的文艺复兴及巴洛克式建筑和悠闲的小城生活让人流连忘返。

卢塞恩是个小城,景点集中的老城区就更小了,我花上半天时间慢慢地逛,可以说是一步一景,再这样的小城里悠闲的生活真是太美妙了。

卡佩尔廊桥最负盛名的景点之一,横跨罗伊斯河,始建于1333年,是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桥上装饰着鲜花,向导说到了晚上更是灯火通明,十分抢眼,可惜我们由于之后的行程没法亲眼目睹啦。

游览这样的小城,就是要慢下脚步细细欣赏老城的每一个角落。悠闲的看完古城风景,我们找一个河边的餐厅,静静地享受美食和美景。

下午的安排是上瑞吉山。瑞吉山作为阿尔卑斯山的最前沿,素有山峦皇后的美誉。

建议上山之前先提前查询一下山上的天气,运气不好遇到云雾大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欣赏美景啦。我们这天运气特别好,可以说是万里无云,天清气爽。站在山上远眺,碧空下起伏的山势让人觉得心静。

瑞吉 山势舒缓,特别适合徒步游览,有时间的话不妨在步道上散散步。

第二天出发去文根落脚,路上经过了布里恩慈湖和龙疆湖,本着不错过任何美景的原则,自然是都好好地欣赏了一番美景。

首先到达的是龙疆湖。

沿着小山坡走进龙疆,旷远的天空下山水呼应,正是湖光山色两字。

环抱在山水中的小村庄,颇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布里恩茨湖被称为瑞士最纯净的湖。

碧绿群山围绕着翡翠般的湖泊,湖水中映出天空中的朵朵柔软白云,湖岸边点缀着斑斓的宁静小镇和大大小小的游船。

向导告诉我们,布里恩茨的更佳游览方式是乘坐游轮观赏更深处的美景。不过由于时间问题,我们只在湖边走了一段路。

不过在这样的美景前,再糟糕的心情仿佛也会变得舒畅,没有乘坐游轮也就不那么遗憾啦。

从布里恩茨湖出来,乘坐火车继续前往文根。

文根位于半山腰上,是个十分古朴宁静的小镇。

并且整个小镇都禁止机动车入内,走在山上耳边只有风拂过树冠和草地的沙沙声,静静地俯瞰山谷,油然生出一股旷达的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

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个非常适合长居度假的地方。

在文根修整一晚,第二天就早起向少女峰前进啦!同样也要在上山前查询山顶的实时摄像头。

万能的向导对瑞士的历史文化也很有了解,给我们讲了瑞士的一则传说。传说天使来到凡间,在一座美丽的山谷里居住下来,并且还为它铺上了无尽的鲜花和森林,镶嵌了银光闪烁珠链,还为它许愿说:“从现在起,人们都会来亲近你、赞美你,并爱上你”。

这座令天使心碎的山峰就是少女峰,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往山顶一睹芳容。

上少女峰的路线有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路线。

我们由于是之一次登山,而且也本着休闲的目的,所以选择相对了相对轻松的路线,先坐缆车上到门利兴,徒步到小沙,再坐火车到达山顶。

沿路可以看到典型阿尔卑斯山的美丽风景,还能看到在步道上锻炼的人。那充沛的体力真是羡煞我们一群低体能者。

说起来我们的向导也是徒步和户外运动的爱好者,一路上都很照顾我们。

前往山顶的小火车会穿越全程7公里的一条花岗岩隧道,到达海拔4158m高的山顶。记得带上一件羽绒服之类抗寒的衣服,山顶还是比较冷的哦。

在山顶的斯芬克斯观景台上,可以眺望阿尔卑斯上最长更大的阿莱奇冰川。

天气晴朗,在山顶望向天空,仿佛可以伸手触摸到大朵的柔软云朵。澄净的天空下,仿佛只剩下冷峻的山石和洁白积雪两种颜色。

回城的路上,在小沙下车,沿着铁路徒步走到巴克普湖。湖面映出雪山的倒影,也是非常值得一去的美景。

最后一天的行程是前往格林德瓦去寻找那童话般的梦幻山坡。

格林德瓦又名艾格村,是少女峰的著名滑雪区。夏季虽然没有皑皑白雪,却有满目温柔的翠绿山坡。

梦幻山坡是小镇上的一大片绿色山坡,错落着许多大树和木质小楼,远处就是巍峨雪峰。

山坡上时而云雾缭绕,时而阳光灿烂,虚实变化,独一无二的梦幻景致确实让人流连忘返。

——————————————————

四天的阿尔卑斯山之行,简直是一场身心spa。一路上都是如画的美景,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好心情。

另外我们这一次的四日行程是 织游旅行的瑞士向导张健 做的行程定制,非常周到和细致。

他本人对瑞士也非常了解,历史典故信手拈来,非常善谈,对户外运动和摄影 很有心得,能遇上这样的向导带我们游玩了四天,真是太幸运啦。

想要去瑞士游玩的小伙伴也可以去织游旅行试试看哦~墙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