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人喜欢吃的和子饭,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

钱钱米汤和钱钱和子饭榆社人叫和和饭),是山西陕西北方老百姓所喜欢的家常饭。钱钱饭的由来,虽不是出自榆社,却是我们榆社出身的后赵皇帝石勒亲手所造。

公元318年,“五胡十六国”之一的汉国新皇刘粲,被司空勒准发动兵变杀死。听到消息的刘曜和石勒,分别出兵直逼汉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讨罚勒准。就是在这一次出兵途中,石勒亲率的五万铁骑行襄陵(今山西省襄汾县)一带的山野时,忽遇大雨。大军在泥泞中盘桓了十多天,军中的给养一时又运不来。

这一天,雨水稍稍停下后,石勒便立即巡视军营,查看兵士们给养。忽然,他看到一个军需官正在指挥几个军士端着许多黄豆不知道要干什么去。一问,才知道是要用这些黄豆去喂马。

石勒感到奇怪,就问:“不是说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了吗?怎么还拿黄豆喂马?”

军需官愁苦着脸说:“就剩一点小米了。这黄豆倒是不少,可都给雨水浸泡得没法吃了,所以只好拿去喂马了。”

石勒皱皱眉头,捏了一颗黄豆放到嘴里嚼了嚼,有点不悦地说:“这豆子没有坏啊。粮食这么缺,怎么舍得喂了马!”

军需一看石勒生气了,很是害怕,但还是觉得有点委屈:“可这黄豆都泡成这了,可怎么吃啊¨¨¨”

不想,他这一问,把石勒也给难住了。是啊,这样的豆子可还没有人吃过呢。石勒想了想,忽然“嘿”地一笑:“这样吧,你让士兵们把所有的黄豆都放到石头上捣烂,然后再和小米放在一起熬成稀饭。也别管它好吃不好吃,只要吃上不饿就行了。”

军需官心说这种吃法可是听也没听说过,可又不敢多说什么,只好转身去安排伙头军就照石勒说的办法去做。

工夫不大,士兵们便用兵器将一粒粒泡得鼓胀的黄豆,在石板上捣成指甲盖大小的豆片了。紧接着,军营里便升起了一柱柱青色的炊烟。时间不长,一只只大铁锅里便飘出一股独特的香味。

谁也没有想到,这黄豆和小米放在一起做出的饭会这样香。一时间,军营里沸腾了。

石勒闻到饭香,没等手下请他,自己就喊着首先来了一碗,刚喝了两口,便忍不住高喝道:“好香的小米汤啊!”言罢,似觉不妥,“这小米汤可和咱平时喝的小米汤不一样。大家看该叫什么饭?”

大家七嘴八舌一顿乱吵,也没有说出个好名字了。最后。谋士张宾方对石勒道:“那捣烂的黄豆金黄透亮,好似铜钱般珍贵。我看就叫成钱钱饭吧。”

石勒大喜:“好一个钱钱饭!好!就叫它钱钱饭!”

从此,当地老百姓就特意把黄豆用水泡后制成“钱钱”。然后在熬米汤时,就放进去一撮。当然,他们在制作“钱钱”时,用的是石碾而不是兵器。再后来,在做和和饭时,也要下点“钱钱”调味。没有几年,这种饭食便在北方许多地方流传开来了,而且,还依着石勒的叫法,统统称之为钱钱饭。时至今日,榆社老百姓还都离不开钱钱米汤和钱钱和和饭。

《榆社“黑瞎话”》是乡土作家李旭清多年情系故土,踏遍青山,醉心乡土文化的一部民间文学力作,是对榆社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的一次特殊展示和空前收藏。全书共分村名来历传说、榆社神话“四件宝”、石勒生平相关传说、山川名胜故事、人物传奇故事、神魔鬼怪故事、民间奇闻逸事、民间笑话故事等八个部分。每篇故事既有情节内容上的独立性,又有地理和文化上的关联性。

该书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作品语言通俗,文风朴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缀满乡风乡韵乡情的民间故事集锦。

李旭清系晋中作协副主席、山西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出版散文和小说累计15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把柄》、《狗吃也有想法》、《歧路》、《大龙骨》、《枭雄石勒》、《咱二人相好谁知道》《沧桑榆社》等。

为弘扬榆社文化,营造健康的文学创作氛围,经作者同意,现于《榆社城事》相继择优刊发,以飨读者。

Hash:47ff7180a5801254b2bd5139d975ff6755289a38

声明:此文由 榆社城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