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山西省—朔州市
行政区划
朔州作为京津冀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平均海拔1000米,年平均气温6.9摄氏度,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5条。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天惠风和畅,夏季凉爽宜人,秋天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极具塞外高原风貌,是全国避暑胜地和京津冀地区避暑休闲的“后花园”。旅游资源独特,拥有各类规模的旅游景区景点80处,其中4A级景区4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
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正在全面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巩固提升和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六城联创”,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对外影响。
朔州市是198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地级市,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辖二区一市三县(朔城区、平鲁区、怀仁市、山阴县、应县、右玉县),共73个乡镇(含街道办),1591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朔州位于中国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乾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风景名胜
应县木塔,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以及埃及金字塔并称世界四大奇塔。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始建于辽代,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佛宫寺座北朝南,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
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木构 塔式建筑,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堪称精品,木塔内的佛牙舍利、塑像,以及塔上的牌匾,相互映照,亦增加了其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应县木塔不仅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崇福寺,古名林衙寺,是我国现存三大辽金佛寺之一。其中的弥陀殿是最大的一个佛殿,是中国现存辽金时代三大佛殿之一,殿内金代塑像壁画保存完好,塑像高大,都是金代原作;四壁绘满壁画,是金代壁画中的佳作。
崇福寺在山西朔州市朔城区旧城内东街北侧,寺址平坦,坐北向南,东傍城垣,西毗民舍,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17米,占地面积23400多平方米。崇福寺共有十处建筑:山门、金刚殿、钟楼和鼓楼、千佛阁、文殊堂和地藏堂、大雄宝殿、弥陀殿、观音殿,布局严谨,主次分明,雄伟壮丽,构造壮观,殿内塑像、壁画、琉璃脊饰、雕花门窗荟萃一堂,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古建艺术殿堂。
怀仁金沙滩生态旅游区是一个集生态旅游、历史文化、佛教、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以金沙滩"杨家将"的故事为特色,建设了以宋辽交战和崇国寺佛教文化为主题的园林建筑群,辅以生态建设,以林海为躯,古战场为魂,绿化与美化结合,造林与造景协调,生态与人文配套。
金沙滩生态旅游区位于怀仁县城西20公里处,旅游区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景区西部有仁和殿、点将台、八卦阵、天门阵、钟鼓楼、帅帐等建筑景点,或雄浑,或巍峨,布局的当。景区筑有两条彩绘长廊,长度为365米,寓意一年通顺,四季平安,其长度居世界第二,仅次于颐和园长廊。景区北部有一佛寺,叫崇国寺,为新建寺院。寺院规模宏大,由山门、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宝殿、钟楼和东西配殿组成。
杀虎口是古代外长城上的军事关隘,此地位于云中之西,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成为险要,北方游牧民族旧时入侵中原,多以杀虎口为其突破口。杀虎口位于今右玉县北35公里,为山西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处,其东、西两面分别是塘子山和大堡山,长城绵延于山脊之上,城墙长约2500米,宽约270米,两侧高山对峙,陡坡在30至40度之间,苍头河由南向北将古长城拦腰截断,流经之处呈狭长走廊状,形成一个地形险峻、攀越困难的天然关口,历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发生在杀虎口。
杀虎口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春秋时名曰“参合径”或“参合口”;唐称“白狼关”;宋名“狼牙关”;明朝在此抵御少数民族南侵,更名为“杀胡口”;清朝为缓和蒙古族矛盾,将“胡”改为“虎”,其后,“杀虎口”之名沿用至今。
旧方志有载:“长城以外蒙古诸蕃,部落数百分为四十九。唐文宗开成年间 (836-840),回纥军入寇云朔,被围歼于杀虎口一带,降兵多达数万,丢失许多辎重武器。明嘉靖六年(1522),蒙古铁骑多次从杀胡口侵犯中原,曾深入太原、平遥、介休等地,骚扰三十八州县。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在杀虎口筑城堡,周回1公里,高3丈5尺;万历四十三年(1615),又在杀虎口城堡附近另筑城堡一座,名曰“平集堡”,周回高度皆同旧堡,二堡之间筑有连环墙,形成唇齿相依、犄角互援之势。由于杀虎口地势险要,历朝均在此屯兵把守,明设营守备、坐堡把总各一,布兵千余;清朝改中军守备为中军都司,增设千总、把总,驻军亦增至1600名。”
右玉古城内外不仅有雄浑古朴的古代建筑,还有颇为壮观的自然景观,被称为右玉十景的风台揽胜,绿圃柔茵,混元流碧,兔清回纹,牛心孕璞,雷峰占雨,圣泽蒸云,贺兰插汉,曲涧鸣泉,锦石呈文,令无数游人惊叹。
广武风景名胜区是古代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接壤地带,自古就有“广聚武将之地、兵家必争之地、咽喉要塞之地”的称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张家庄乡,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距朔州市区40多公里。广武风景名胜区古时承担着中原农业文化与草原部落文化既冲突又融合的重要角色,具有鲜明的边塞文化特点。
广武风景名胜区主要景观资源包括宏大神秘的广武汉墓群、雄浑险要的辽金时代旧广武古城、蜿蜒盘桓的明内长城、明代 型奇特的新广武古城、广武广场等。
特产美食
羊杂割,为右玉县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山西小吃羊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还是忽必烈之母所赐。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地入中原,路经曲沃县时,其母庄圣太后染疾,曲沃名医许国桢为其诊治痊愈,成为忽必烈之母的宠信御医。许母韩氏善主厨,随其子侍奉庄圣太后。韩氏见蒙古人吃羊肉,弃下水甚感可惜,即将羊下水拾回洗净,煮熟,配以大葱、辣椒吃,其味甚美。太后品尝后,赞誉不止,即赐名“羊杂酪”。山西小吃羊杂割从此逐渐流传,成为民间风味小吃。
在山西售卖羊杂割的店铺也很有特点,一般来说每家山西小吃羊杂割店都是方一口大锅在火上,里面有老汤,配好的羊杂都放在一起等待下锅。每来一位客人,老板都会问你吃几两山西小吃羊杂割。意思是你要加几两肉,价钱根据你要的肉的多少来决定。不要以为羊杂就是纯肉的,里面都会配上粉条。各家的老汤不同配料不同,做出来的口味还真是各有千秋。但是总体来讲和羊肉汤还是相似的,但比羊肉汤强的地方就是羊杂更香,更有味,油也更大。
过油肉,进了右玉人的饭店,上了右玉人的饭桌,过油肉是必备的一道菜,它因选料精、刀工细、配料鲜、制作快、口感酥、味道浓、营养价值高而倍受欢迎。其制作方法是:选猪的里脊肉或元宝肉为主料,精切成铜钱厚的肉片,加蛋黄、淀粉、精盐、料酒等抓匀,放入油锅内打散炸熟,加木耳、玉兰片、葱白、菠菜等辅料,烹炒而成,色泽金黄。
刀削面,以刀工、削技绝妙而被人称为飞刀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吃起来内虚、外筋,柔软光滑,容易消化。
子推蒸饼,俗称蒸饼。相传是寒食节为纪念晋大夫介子推而流传下来的饼食,距今己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发酵后的面粉团里加入猪油、香油、葱花、调料面,上笼蒸熟而成。
水晶饼,是右玉的一种传统风味的食品,制作方法是:将小麦面粉、猪油、适量苏打拌匀,用七八成热的水(冬)或五六成热的水(夏)和好(好象炸油条下锅以前的样子),放一会儿,将花生米、白砂糖、青红丝、玫瑰、果脯、桃仁、冰糖磨成砂粒块状拌匀作为馅料,再将猪油和小麦面粉拆成软酥。然后将醒好的面制成剂,擀成一张薄饼,将酥和馅料包入,上慢火烤炙,三五分钟即熟。食之酥、脆、甜、香,味道特佳,颇受群众欢迎,为县人待客的主食。
应县凉粉是用马铃薯淀粉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凉粉摊尤多,街头巷尾比比皆是。 应县凉粉不仅上市数量多,而且风味独特,其特点:一是含水量较多(淀粉与水的重量比在一比十左右),到出售前,一直浸泡在凉水里。二是加工精细。三是调味精美。咸盐、酱油、辣椒、醋、香油、味精、芥末、葱等佐料齐备,各味俱全。再佐以豆腐干细丝。色、香、味俱佳。
应县面皮是用纯白面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街头巷尾比比皆是。 天吃面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署,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湿,真可谓是四季皆宜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 《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脾好了,人性柔,心好了,人实诚。所以,一般而言,多生得米白细嫩短小精悍,男男女女个皮肤好不说,也天天吃面皮越吃越漂亮!面皮又叫凉皮,根据原料选用的不同,叫法也不同,用(大)米制作的叫米皮,又叫凉皮,用面(粉)制作的叫面筋面皮,滑爽,口感好,所以比较出名。
雁门关外的应县城内,不仅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应州木塔,而且还有一种名叫牛腰的传统食品,颇负盛名 应县在唐五代以后一度成为北方的经济、军事重镇,辽金时期属西京道,经济十分繁荣。
后几经战乱,逐年荒凉凋敝。但到清代中期,这里经济又有了起色。当时应县是北方省区佛教徒到佛教圣地五台山朝圣的必经之地,且过往游客、商人甚多。起初当地有麻花、黄糕、面饼几样食品,饭馆生意十分清淡。
< p>当时应县城内有个叫于义的饭店掌柜,因生意不景气,非常着急。一天他做面饼时,由于心不在焉,不慎把半碗糖稀碰翻在面案上,他急中生智,忙把白面和糖稀和起来,做成了面团,但和起来,无法蒸,也不好烤。他便试着捏成小饼放入炸麻花的油锅里炸制,捞出一吃,味道甜润,越嚼越香,而且颜色很象煮熟的牛腰。于是他试着又做成牛腰形状,一起炸好,端给客人们品尝,立刻受到人们的好评。从此于义就专门做起了这种食品,他的饭铺也就因此兴旺起来,其技艺也代代相传至今 1900年农历8月,应州知府得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住在怀仁城里,特地把牛腰贡给他们品尝,受到好评,慈禧还真以为是牛腰呢!民国初年,制作牛腰的技艺又传到于自林先生手里,内蒙、河北、太原客人到了应县。至今仍然以一尝应县牛腰为快 。
羊拐弯。朔州处在塞外,畜牧业较发达,牛羊自然很多,在朔州有一道特色风味叫做“羊拐弯”,其实就是羊腿关节的那一段。 “羊拐弯”的做法很多,有的是直接用高汤熬,也有的是烤,不过最常吃的就是先炸后炖,吃起来有一种蒙古烤全羊的味道,由于是羊腿的关节处,骨头很长,所以吃起来不太方便,这到不妨碍爱吃的朋友们,只要是美味,就不在乎吃的形象了。
平鲁面塑也称“面人”,是平鲁县的工艺品。用白面粉捏成各种禽兽、果品或各种人物形象,蒸熟再进行彩绘。面塑细致精巧,形体生动,常当作吉祥物品供人欣赏或馈赠亲友。
著名人物
聂翁壹,姓聂,名壹,因年老称翁壹。西汉马邑(今山西朔州)人。常私运货物出境与匈奴贸易。汉武帝欲反击匈奴,令他伪装私商暗通情报与匈奴单于,诈称马邑空虚可袭,以诱匈奴率兵入塞中伏,企图一举将其击败。匈奴单于率十万骑入塞,发现其诈,中途退回。此后,匈奴绝和亲,常入边掠杀吏民,然双方尚通关市。
张辽(169-222),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字文远。三国时曹操名将。初属吕布,后归曹操。从曹操攻袁谭、袁尚及乌桓,数有战功。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攻合肥。张辽遂募集敢死士卒八百人,突入吴营,大败吴军。不久孙权撤军,张辽又率精锐将孙权等围困于逍遥津(合肥市区),几乎生擒孙权。曹操赏其功,拜征东将军。曹丕称帝,封晋阳侯。后率军攻吴,病死江都,谥刚侯。
尉迟恭(585-658),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字敬德。隋末从军。以后为刘武周偏将。李世民击刘武周,尉迟恭降唐。参加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战功卓著,曾数次救李世民脱险。唐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射杀齐王李元吉。贞观元年(627年),拜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旋授泾州道行军总管,率军击败突厥,后出任襄州都督等职,改封鄂国公。晚年笃信方术,以声乐自娱。卒,谥曰忠武。陪葬昭陵。
Hash:43f28095ca1ac09879fe1c3ddb1e39c4c2877abd
声明:此文由 奇谭九点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