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黄粑,贵州还有这些“必吃粑”|兴仁盒子粑,及松桃油香粑,沿河、德江油粑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

编者按

黔西黄粑火了!

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向全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在苗族村民赵玉学家,习近平同一家人围坐客厅,边聊家常边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总书记亲手用粽叶裹着糯米、黄豆面包好一个黄粑,微笑着对赵玉学一家说:“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黔西黄粑是贵州名小吃,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也是黔西县过年时家家户户都需要备好的“年货”。“粑粑”是贵州小吃界的“大家族”,在全省各个地区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做法的“粑粑”高达20多种,前文提到的黄粑是“家族成员”之一。

在贵州,逢年过节和婚丧喜庆之时,还有许多必做、必吃的“粑粑”。这些“粑粑”,不仅和地方风味有关,还与当地各民族数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有关。

欢迎读者爆料你们家乡独具特色的“粑粑”,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发送至gzrb27@qq.com,请记得留下爆料人姓名与联系电话。

兴仁盒子粑

走在黔西南兴仁县的街上,随处可见一种外观金黄的油炸食品,尝上一个,只觉外壳酥脆,里面又糯又软,吃完满口留香,这种小吃名叫盒子粑,发源于兴仁,是当地特色传统美食

盒子粑因用特制的小铁盒烹饪而得名,当地人过早,往往是一碗豆浆稀饭配两个盒子粑加辣,简单吃过后便开启一天的忙碌。

馅大的盒子粑

盒子粑老少皆宜,制作盒子粑的食材也非常简单。选用黄豆、大米、鲜肉、葱等原材料,把黄豆大米按照比例进行调配,先将一定比例的米浆兑好,将锅里的油烧涨,控制火候,然后把米浆舀在油炸的铁盒子里。铁盒子大约深4厘米左右,刚开始舀到铁盒子里的米浆大约要盖过2厘米左右,然后把鲜猪肉丝与葱花、胡椒粉、酱油、盐等佐料拌匀,适量放入铁盒子里,然后再舀米浆铺上,放进油锅里,直到金黄色,油炸两分钟左右成熟,便可以出锅。

炸好的盒子粑

刚炸好的盒子粑外酥内软,油而不腻,馅心鲜嫩适口,咸淡适中,金黄的外衣包裹丰富的味道,肉香、葱香盈满口腔,久久不散,让人难以忘怀。

铜仁松桃油香

实际上,兴仁盒子粑在铜仁松桃、德江沿河等县区也留下了足迹,只不过叫法不同。在松桃,这种用特制盒子油炸出来的粑粑叫做“油香粑”,沿河、德江等县区则称为“油粑粑”或者“马泡”。与兴仁盒子粑唯一不同的是,铜仁的粑粑馅料大多是素食,比如酸菜海椒面、豆腐等,而兴仁盒子粑的馅料基本上要用到鲜猪肉,以荤为主。馅料不同也让“本是同根生”的粑粑在味道上略有不同,但吃起来都是口感香脆,糯香纯正。

铜仁地区马泡

无论是盒子粑还是油香粑,它们都慢慢地从地方特色小吃变成人们关于乡愁记忆的一部分,也总是能在沉睡的早晨和倦怠的夜晚唤醒人们的味蕾和极具烟火气息的生活。

栏目策划/向秋樾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秋樾

图/来源于中国西南公众号

文字编辑/曹雯

视觉编辑/向秋樾

编审/李缨

Hash:e3c4902ba0720ee15b8bef317dcaee1ae30c143b

声明:此文由 天眼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