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血肠是怎么制作的?

导读:猪血肠是怎么制作的? 你知道我们人类香肠的起源吗?

猪血肠的做法其实是有挺多种的,而且各个地方的叫法还不一样,猪血肠一般是东北地区的称呼,而我们广西柳州这边叫做“榔棒”。

“榔棒”可以说就是猪血肠,但是又不同于东北的猪血肠,今天我主要介绍我们本地的猪血肠的做法。

首先,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杀年猪,而杀年猪我最期待就是三件事,一件是吃刨汤、第二件是做腊肉、另一件就是做猪血肠了。这吃刨汤就是和大伙一起吃猪下水的意思,猪血肠呢一般就是吃完刨汤后自己在家做的。 其次,这个做法是用吃完刨汤剩下的猪大肠小肠之类,洗净后切成一米左右长度备用。接着用一个洗净的盆,倒入泡好的糯米,放入五香粉、食盐、猪血一起搅拌均匀,然后把混合物缓慢的灌进之前晾好的猪肠子里面。猪肠子另一头要用棕叶或者细绳绑住,灌的过程不要太着急,要让糯米和猪血的混合物均匀的填满肠子,也不用填得太紧,因为煮的时候会膨胀。

填满之后就可以把另一头绑住,接着灌下一节肠子,都做好后一起放到蒸笼里面大火蒸,当蒸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用牙签插几个小孔排气。后面直到蒸熟为止,拿出来挂在通风处或者火炉上面晾干。我们这里的猪血肠和东北的可不一样,我们里面加了糯米,使血肠增加了独特的味道。吃的时候也非常简单,可以炒可以蒸,我个人建议炒着吃比较香,用刀切成一片片的圆形,放点油煎一下,最后加点蒜苗一齐出锅,那香味邻居都会受不了的。

没有多久就过年了,甚是想念以前过年杀年猪制作猪血肠的日子,现在回老家过年,杀年猪的人也少了,而且很多人嫌麻烦,都不会再做猪血肠了。

话说猪血肠真是一道彪悍的菜,大荤大油,舔一口,《燃烧我的卡路里》旋律就在耳边响起。

做好的猪血肠,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油煎了之后吃,还可以放到杀猪菜里面吃。

猪血肠嘛,说起来就是肠里头灌猪血。

肠衣都是一样的,就是猪的大肠和小肠,大肠里面带着油,吃起来更香,小肠单薄一些。里面灌制的内容有的地方是纯猪血,有的要加粗荞面,吃着口感是不一样的。

灌猪血肠可不容易,纯猪血特别容易凝固,杀猪放出来的猪血喷到盆里时,就必须尽快搅拌,不能让猪血凝固成固体,如果加粗荞麦面的,就让猪血直接跟荞麦面混合,也得不断搅拌才行,然后把葱姜蒜和熬好的猪板油,一起倒入猪血中就可以灌肠了。

灌肠的时候,没有个拍档可不行,一人通过漏斗把猪血灌满了肠衣后,要捆扎结实。捆扎血肠的环节,一个人没法操作。现在有漏斗了,稍微好办一点。

煮猪血肠也是很有技巧的,灌制猪血的分量也要刚刚好,灌入的肠衣不能太饱太满,那样就容易在煮的过程涨开;也不能灌太不满了,猪血肠下锅后里面的空气也会热胀的,容易把肠衣弄爆,所以在开锅后,得及时拿着缝衣针不断扎鼓起来的猪血肠放气。

要我说,这个猪血肠可是杀猪菜的灵魂,将猪血肠切成片,把煮过的肥猪肉也切成片,有的还把煮好的猪骨头一起放到大锅里,跟白菜在一起炖煮一段时间,杀猪菜就做好了。

你知道我们人类香肠的起源吗?

说到香肠,首先得从家猪的祖先野猪说起,据说,早在五千多年前的人类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炎黄时期,黄帝就训化成了世界上第一头野猪,当时叫“夏猪”(诸夏之人所训化),但后来又叫“东亚猪”,而由野猪训化出来的夏猪(东亚猪)才是今天家猪的共同祖先!三千多年前的商殷时期,中国东夷百越在云南金沙江畔创造出了人类最先进的金、银、 铜三大金属文化传遍世界,“金沙江”一名由此而来!公元1492年和1500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和亚美利哥分别代表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发现美洲大陆后,从当地原住民西印度人(中国后裔的印第安人)那儿将夏猪(东亚猪)带入了欧洲,从而成为了今天欧洲猪的祖先。那么,我们人类又是什么时候开始食用香肠的呢?其实,答案很简单:这就是从人类开始吃猎猪肉起就有“香肠”这个概念了!不过,在中国古代一般不称为“香肠”,而是叫“腊肠”,也就是冬天制作的香肠!换句话说,“腊肠”,“香肠”、“火腿肠”是三个不同时代的历史产物!而据云南食品专家、昆明高上高香肠厂的高厚基厂长介绍说:腊肠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期间(公元420年一589年),当时采用肠衣灌碎肉,然后加入盐、陈皮、丁香、八角、花椒、肉桂等,一般是在春节前赶制,所以就叫“腊肠”是也!而刮肠衣就是制作腊肠最为关键的一步,事实上,昆明高上高香肠厂的前身就是1994年成立的昆明香肠肠衣厂。而对于“香肠”一说,却是起源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瓦解成为欧洲各国后的德国,当时,日耳曼帝国用猪肉灌制方法,做出了欧洲西方世界的第一根香肠,而“香肠”一名来自于德国。当时雅利安人制做出了肉汁香肠、水煮香肠、生香肠三个大类,其中又分出了1500多个品种,而最有名的为:即慕尼黑白香肠,吕贝克小香肠、图林根红香肠、纽仑堡香肠等等。二战中,苏联红军俘虏纳粹德国将军级别以上的军官,都会发香肠给他们,各国战地记者们去采访,发现这些德国将军们犹如小孩一般似的将苏联香肠装在裤兜里,不时拿出来吃上一口,就像小孩吃零食一样,可见德国人对香肠的那份得天独厚的喜爱!那么,“火腿肠”一名又已是怎样来的呢?而据云南香肠专家高厚基厂长介绍说:北宋时期(一千多年前),苏东坡到苏州梳妆台游历时,见梳妆台东岳庙十二殿外有一团火光!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老翁在两尊巨石叠立的梳妆台下火堆上烧一个竹筒,就见他不停的翻动手中竹筒,苏东坡不解就问道:“老人家,你这是在干什么呢?”老翁笑而不答,仍顾在火堆上继续烘烤竹筒。一会儿,老翁拿了一把柴刀将竹筒劈开,一股浓烈的烤肉香味扑鼻而来,老翁告诉苏东坡:“这叫‘火腿肠‘是也。”意思就是将猪后腿碎肉装在竹筒里在火堆上烤熟的肉,简称为“火腿肠”是也!但在今天,所谓的“火腿肠”其实就是用塑料纸将午餐肉包在其中,做成香肠的形状,故名”火腿肠”而已。那么,今天中国的香肠又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了呢?以云南最受欢迎的高上高香肠为例,1994年成立时,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肠衣厂而已,但经过23年的发展后,现在却是一个集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走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之路的云南笼头企业,采用公司加基地再加农户的模式,尤其是全国人民关心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猪肉则成为了当今中国广大消费者首选香肠的标准,对此高上高却做出了榜样,故获得“云南名牌”、“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西部著名企业”、“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质量效益型企业”等称号,纵观我们人类香肠的发展历史,从腊肠到香肠再到火腿肠,我们人类却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史,这不仅仅只是一个食品的发展,而是整个人类的一个文化发展缩影史啊!

Hash:33d4b4186926e17859264512a09e9eb2668f4424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