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为什么封建王朝实行和亲制度,来换取国家安定?

古代和亲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我打不赢了,我投降了,再也不主动打你了,如果不相信的我的话,我做你女婿还不行吗?或者我打赢你了,只要你别惹我,我就不会主动打你的,如果不相信的话我把女儿嫁过去,如果我再主动打你,你可以撕票。再或者我打不赢他了,你帮帮我吧,等我收了他我就听你的,如果不相信我,我做你女婿还不行吗?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地理位置相当于今天的拉萨,那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一直心心念念想和唐汉朝和亲,无非是想让唐太宗不要再主动出兵,并且想借唐朝势力牵制其他少数民族,相当于借强者势力罩着他来压制他周围的弱者。

所以不惜下黄金5000两及大量的珍宝来娶大唐的公主。于是唐太宗将宗室女封为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拉萨。松赞干布为其加冕,封为王后,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也就是当年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见建,这样的和亲促成了,唐蕃交好,自和亲后200年间,凡新赞普及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而另一个广为流传的则是昭君出塞,地理位置相当于今天的内蒙古,呼韩邪单于被其哥哥打败。便三番五次进长安朝觐,对汉朝俯首称臣,自请为婿,同样是想借大汉实力来消灭其他匈奴势力,值得一提的是,王昭君并非汉室宗亲,也并非公主,仅仅是一个宫女,呼韩邪单于得之既高兴又激动,可见当时的少数民族真的是挺好忽悠的。

而更大的笑话是王昭君主动请缨,告别时汉元帝才开始正眼看王昭君,看他又美丽又端庄可爱,自己很想留下自己享用,可是为时已晚,便开始追究,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宫女没有被安排到自己的身边来。查完后才得知王昭君本人与画像相差太大,古代选宫女进宫都不是皇帝直接挑选,而是靠画工画像,皇帝只能看见画像,而有的宫女为了上位就贿赂画工,而王昭君却没有,以至于被淹没被埋藏,可见古代皇宫里的潜规则真的是。从源头上已经锁定了大多数女人的命运。

总之古代和亲是把女人作为维系和平的牺牲品,而比较于后宫佳丽三千当中的其他女人,不管是自动主动请缨和亲还是被选中和亲的女人,仿佛都比无数女人活得更有价值。

“和亲”,按照现代学术界的通常看法,当是“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少数

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联姻”;该措施“对缓和矛盾,巩固中原王朝的统治起了一

定的作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间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1 虽然学者们对于古代中国

的“和亲”问题已有过很多讨论,各人的观点不尽相同,有的地方甚至分歧较大,但是于上

引两点说法,却似乎并无什么异议,即:和亲是具有政治目的之政策与措施;它有利于缓和

民族矛盾,有利于巩固中原王朝的统治。2

就此而言,则现代人对“和亲”的总体看法与北宋学者概括前朝和亲史实而作出的结论

大致相仿:“汉高始纳奉春之计,建和亲之议,岁用絮缯酒食奉之,非惟解兵息民,亦欲渐而

臣之,为羁縻长久之策耳。高后、文帝,至于宣、元,皆用是道,故得呼韩朝于北阙之下。

及魏道武读汉史,至‘欲以鲁元妻匈奴’,为之掩卷太息,于是以诸女皆釐降于宾附之国。此

乃深识从权济时之略焉。《易》曰:‘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其是之谓乎!”3 总而言之,

“和亲”乃是以财帛和王室之间的婚姻关系安抚域外不懂礼义的“夷狄”之流,其效果甚佳,

令异族称臣,边界安宁。

和亲之策果然具有这种神效吗?依我之见,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以至可以一言以蔽

之。盖因历代和亲,形式多种多样;政治大势和各方之间的实力对比均因时而异;外交政策

的实施,还难免受到君主自身素质的影响。如此众多的可变因素,导致和亲之动机和效果的

多样性与复杂性,因此和亲之利与弊也就随着时代和地点的不同而或大或小,有时还相去甚

远。这一实际状况,恐怕正是二千多年来政治家和史家对于和亲问题争论不休的重要原因之

一,如果总是以个别和亲事件为范例,或者一味拘泥于已往陈式,就难免偏执之见,激烈争

论亦势在必然了。

本文则试图探讨不同类型的“和亲”举动之实质,具体分析它们的利、弊,以尽可能给

予恰当的评价。由于汉唐时代的和亲具有十分典型的代表意义……。

Hash:bb7d3a89ea758057b34e7ea66b0dd1dfed8d74e7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