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瞧俺沈丘,看完之后你才知道有多牛B!沈丘人转起来!!!

俺有山

沈丘本来没有山,建设者们用挖出的泥土就地堆成一个小岛和一座土山。这样,槐园地形起伏跌宕,绿色、美化有了立体感和层次感。你永远不知道沈丘有个山是有多么的重要,爬山锻炼身体,漫步陶冶情操!远眺风景这边独好!

俺有水

沈丘县本没有湖,建设者们利用废旧坑塘开挖修葺了一个人工湖,槐园地形起伏跌宕,绿色、美化有了立体感和层次感。有人由衷地感叹:槐园是有山有水有灵气。湖水清澈见底,登上槐仙山,站在观槐亭极目远眺,整个槐园尽收眼底,花木葱笼,山水倒映,美不胜收。

俺这里风景特别美

沈丘县地势西北部较高,海拔42米,东南部稍低,海拔36米。因河流冲刷,坑塘较多。河流7条,全长149公里。主要有河流有颍河、蔡河、泉河、汾河等。沈丘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200天左右。沈丘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县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水利、生态能源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享有中国绿色名县的美誉。这就是沈丘!一座宁静和谐的小城,一座风景特别美的县城!

俺夜市味道不是吹

沈丘夜市是沈丘一张主打王牌。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周边吃货蜂拥而来,特别是周围的人拖家带口慕名而来,烤串、烤翅、蒸饺……是他们的最爱。

俺宛如仙境

不论白天黑夜,沈丘是多变的,但无论哪一种变化都是美的,仿若仙境!

槐园集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于一身。宛如仙境!

沈丘也有十里桃林,每当春天桃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

历史悠久震神州

14年央视春晚上,成龙大哥以剑作笔,以书为韵,一场《剑心书韵》荡气回肠,瞬间亮瞎了小伙伴们的眼。贯穿节目始终的,正是每个沈丘人耳熟能详的《千字文》。我们大家都知道,《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沈丘土著,他的家乡,就在今天的槐店镇赵古台村。13岁的时候,他来到了当时的国都建康(今南京)游学,其后风云际会,先后任职于齐、梁二朝,且深得梁武帝萧衍爱重。就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传诵千古的蒙学奇书《千字文》。《千字文》之成书有很多种说法,其中讲述最为详尽、情节最为生动、同时也是最让后人采信的记载,来自唐人笔记《尚书故实》。这本书中说:其始乃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帝招兴嗣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一日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赐甚厚。这就是“一夜成文,鬓发皆白”的传奇故事。

君不见,周兴嗣雕像至今仍在高速出口俯视过往,默默关注着他的乡党今天的生活?又不见,中华槐园的千字文广场时时有人驻足,临风怀想前贤,壮怀激烈?

清真古寺

沈丘槐店清真寺,原名至元寺,近称老寺。座落在今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东关,这里居住着回族群众八千余人。

据《沈丘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由被忽必烈强征到中原来的波斯人阿力所建、距今已有72O年的历史.据《古碑》叙述它是豫东建起的第一座“麦斯吉德”教坊。槐店镇原名槐坊店,明弘治以前称袜陵镇,为古项城县城。到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年)、经山西洪洞迁人的穆斯林增多,以李、马、庞、海、刘姓为主,散居槐店及附近,建三十余村落,多以经商耕田为业,从此槐店市井开始繁荣。后经马氏先祖马辉(字敬昌)倡导重修清真寺,至马辉四世孙马延进,前后五十载之苦辛,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完工,建筑格式独树一帜,其规模在豫东数县是绝无仅有的一坊大寺。

华佗

据记载,东汉献帝(公元190年-公元200年)时,中原大地,瘟疫四起,一时间,尸陈遍地,十室九空。华佗和他的弟子樊阿、吴普游乡行医途经项国(今项城一带),正遇上黄痨病(急性黄疸型肝炎)大爆发。当华佗和弟子一行来到项国治所槐坊店(今沈丘槐店镇)时,见那里的黄痨病流行更为厉害,便决定留下来为当地的百姓治病。因为百姓贫穷患了疾病也无钱买药,华佗就采集一种叫茵陈的野青蒿(沈丘人叫迷尔蒿),熬成药汤,然后挨家挨户送给病人服用。就这样,华佗和弟子将黄痨病治了下去。后来,项国槐坊店一带的黎民百姓遂把华佗称为“神医”、“恩人”。

目前,沈丘一带还流传着一首由华佗弟子顺口编的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黎民百姓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过了五月当柴烧。”如今,每年农历二三月,沈丘农村不少人仍有四处挖茵陈到药店卖的习惯。

黄庙古桥

黄庙古桥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204年。古桥系砖、石结构,古朴典雅,历经二百多年无破损。桥身两侧栏杆上分别雕有6座石猴塑像,做工精细,栩栩如生,属于清代石雕精品。

沈丘顾家馍

2009年沈丘县城关镇因顾家馍面塑工艺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09年河南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验收推进会圆满结束,“沈丘顾家馍”正式被确定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大批传统知识陆续被发掘,为河南省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对象再添一批新成员。此次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验收工作旨在确认一批比较有传承性、自发性、地方性特征,有一定历史价值的项目做为该市重点申报项目。此次普查新发现多项民间传承、传统知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沈丘顾家馍”被确定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艺之乡

人富而思文、富而兴艺。这些年,沈丘经济发展的不错,沈丘曲艺界也迎来了春天,很多老艺人纷纷重出江湖,登台献艺。曲艺节目丰富多彩,老百姓喜欢看,政府也大力支持,对沙河大鼓、小铙等地方性曲种传承保护也很给力。

聚酯网之乡

全国所有的聚酯网产品中,有一半以上来自沈丘县。沈丘聚酯网产业起源于白集镇顾营村,经历了300多年的沉淀与发展,已成为河南唯一、中国最大的聚酯网制造基地,产品出口到意大利德国等国家。2011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聚酯网之乡”。

名人辈出

淮河卫士—霍岱珊

2009年是他转运的一年,各种奖项开始纷至沓来,一直延绵到2010年:“中国十大年度绿色人物”、“中国十大法制人物”、“改革开放三十年环保人物”、“中国社会创新奖”、“中国扶贫创新奖”等等。

2010年8月,素有亚洲的“诺贝尔奖”之称的麦格赛赛奖给他颁发了公共服务奖,使得他的环保事业一下飙升至最高峰。

回族武林宗师之王效容

王效荣(1908—1990),回族,河南省沈丘县县城东关人,出身于武术世家,5岁时其父开始教他站桩、拿鼎、腰功、劈叉和关东拳。由于他天资聪慧,少年时就因耍石锁及掌力过人而名噪乡里。30岁时去上海谋生,开办“六合武馆”,在上海滩擂赛中,打败洋人。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上海市体委工作,任武术队总教练和上海武术联谊组组长。是全国武术协会委员、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俺特产丰富

外人只记得沈丘很小

可是他不知道

沈丘还有

……

沈丘槐店咸牛肉

槐店牛肉香又烂,清代相传三百年,

色泽朱红味不膻,咸淡适宜吃不厌。

△沈丘槐店烧牛肉

沈丘县里烧牛肉,唐朝末年就已有,

祖传工艺来烹制,咸香细烂最可口。

△沈丘槐店马氏熏羊肉

马氏熏羊味真香,产品选用槐山羊

祖传工艺是秘方,畅销京都大市场。

△沈丘周家麻花

周家麻花点着火,沈丘老城可买着,

清脆可口易消化,甜咸两种都难舍。

△沈丘兆丰酒

兆丰酒产元代中,乾隆亲笔赐御封,

省优部优是金奖,中南海里有专用。

沈丘千层豆腐

沈丘城里说槐店,千层豆腐是名产,

李家豆腐白如玉,淡甜柔软惹人馋。

交通便利

沈丘虽然是个热闹的小县城,可是它交通便利,走着路就能串门子逛街,没有大城市的拥挤!

俺们小城最幸福

在河南省108个县(市)中,沈丘人最幸福!

啥也不说了,

我是沈丘人,

我骄傲!

欢迎您到沈丘来做客!

让更多人了解沈丘!

游玩来沈丘,

吃住留沈丘!

有奖爆料

主编:丘姐

微信:sqzx09

一个平台影响一座城市

与您一起分享沈丘的点滴

Hash:9ddb361dc37b3b008af6d37057cca9bf9096fd62

声明:此文由 沈丘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