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旧痕 | 彭坤:羊肉床子、猪肉杠子和菜铺盒子的故事

【今日星艺摘要】

老北京卖菜店不卖肉 肉店是不卖菜

可唯独有这么一个地方是个“例外”

四九城的东西南北四个牌楼都和它有关

听彭坤讲述

羊肉床子和猪肉杠子的故事

By 彭坤

大家好 欢迎关注星艺雅集 我是彭坤

今天我将继续和大家分享这本有关老北京的书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转星移几度秋

随时间变迁的 不仅是沧海桑田

也包括风土人情 风俗礼仪 生活习俗

《百年旧痕》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本书由作者 赵珩 授权给星艺雅集)

声音来源:彭 坤

央视新闻频道 主播

今天咱们继续分享《赵珩谈北京》第26部分

民以食为天——《老北京的四大“菜市”》

北京在民国时就出现了菜市场,这对于北京人生活是一个重要的转变。现在都说北京有四大菜市场,比较有名的是东单菜市、西单菜市、朝内菜市和崇文菜市。朝内菜市和西单菜市是1950年代建的,崇文门菜市是1970年代初建的,这都很晚了。北京最早出现的菜市是前门外的西河沿菜市,但规模不大,最好的当是东单菜市。

西单菜市场建于1956年,西单北大街195号

现在的君太百货商场的位置

东单菜市场,老北京没人不知道,曾经坐落在东单二条,始建于1902年

一度是老北京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朝内菜市场是由批发市场发展而来。上世纪50年代初,拓宽马路、迁走猪肉店之际,将街内的小商小贩迁到朝内大街,逐渐由大棚变为大市场

东单菜市很有意思,从前东单有一个牌楼,为什么叫东四、西四?东四的全称是东四牌楼,东西南北四个牌楼。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为什么叫单牌楼?就是一个牌楼,东单这个牌楼叫“瞻云”,这个牌楼后来拆了。

有东单牌楼那个时代,东西长安街还没有打通,在南池子以西还有三座门。后来打通东西长安街是谁呢?是当时做交通总长的朱启钤。打通了东西长安街以后,拆了东单头条的南侧,从东单一直延伸到王府井

朱启钤1916年在东单建了一座格言碑,很高、很大,估计得有两层楼那么高,底座是四面分别写上礼义廉耻四个字,上面是一些古人的格言。这个是朱启钤的倡议,出钱的是谁呢?是当时一个大的军火买办叫做雍剑秋。

1918年以前雍剑秋住在北京,1918年以后就定居在天津了,他是跟德国人做军火生意,很有钱。天津现在保留了他的故居,我们家跟他们家父子两代都有来往,他的儿子叫雍鼎臣,我也见过。

1900、10年代的“东菜市”(东单菜市场前身)外景

漫画/ssdiedie 有趣的菜市场

这个格言碑虽然建好了,但很快就拆了,拆了以后在那个地方就建了一个市场,后来人们叫东单菜市场,可是当时叫“东市场”,这个东市场是法国人管理的,除了东市场几个汉字以外,底下有英文,就是East Market。

为什么还有英文名呢,因为东单那个地方离东郊民巷、崇文门内的使馆区近,所以东市场卖的都是西洋的生活用品、肉食、蔬菜,还卖一些锅碗瓢勺等生活用品,甚至一些比较好的化妆品也卖,档次比较高,主要是针对外国人,当然中国的有钱人也去,这是早期的情况,还没有形成中国人都去的菜市场。

1970、80年代的东单菜市场内景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北京的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北京的外国人越来越少了,都纷纷离开了中国,因为中国也不安全。

于是从1930年代末开始,东市场就变成了东单菜市场,主要对象就是中国人,这个菜市场可以说是北京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菜市。可惜东单菜市今天早已拆了,淹没在现在的东方新天地里面了。

1990年代的东单菜市场外景

老北京炙子烤肉

东单菜市卖各种各样的时新蔬菜、肉食,是当时北京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个综合性菜市场。说它综合,是因为过去的卖菜店是不卖肉的,肉店是不卖菜的。

北京卖肉的有两个特别的称呼,卖猪肉的叫“猪肉杠子”,卖牛羊肉的叫“羊肉床子”,今天这都是消失了的语言。“猪肉杠子”、“羊肉床子”都是在通衢大街上,不会在胡同里卖,也没有走街串巷卖的,所以一般到猪肉杠子、羊肉床子买肉都要走到大街上去买,基本上没有开在胡同里面的,除了一些特别繁华的胡同。

老北京的美食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这期先到这儿!咱们下期不见不散

(● ̄(エ)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直达彭姐姐的作品呢

别忘了点“好看”!

Hash:2ccafcc586cf71bf8e7ec594a5d40e37324a8a3d

声明:此文由 星艺雅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