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6回:花县一支毕彰德行,毕氏大宗祠沐皇恩

黃劍博采风追影 Jumbo Huang 皇氏古建築大全

第3106回:花县一支毕彰德行,毕氏大宗祠沐皇恩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黃劍博采风追影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络Huang_Jumbo或Jumboheritagelist),本章节图文中的图片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

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的文字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文字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花都最近在着手打造历史名人文化品牌。花都是一块“风水宝地”,称得上人杰地灵。以名人而论,有明朝正统年间的江西布晸使司黄皓;有发动太平天国革新的洪先生、冯云山;有太平天国西征大将赖汉英;

有提出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要求实行资本主乂制度的方案的思想家洪仁;有官至湖南巡抚、四川总督的骆秉章,有担任广州军晸府海军部长的汤廷光;有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探花商衍鎏,有次长朱兆莘;有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中国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商承祚,有全国点心状元罗坤。

商承祚(1902年3月7日至1991年5月12日),字锡永,号驽刚、蠖公、契斋,室名已庼古先斋,广东番禺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出身书香仕宦之家,1921年赴天津国学大师罗振玉为师,学习甲骨文、金文。1923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未毕业就被南京东南大学聘为讲师,专讲甲骨文。

1927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讲授甲骨文字及钟鼎文字研究、古器铭释等。30年代初回京,先后在女子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1933年赴南京任金陵大学教授兼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41年赴重庆,任重庆盐务总局、贵州盐务总局分局帮办秘书,同时兼任齐鲁大学教授。

商承祚的老师罗振玉是一个大师,他是近代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罗振玉于清末奉召入京,任学部二等谘议官,后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

宣统三年与王国维等避居日本,从事学术研究。罗振玉对我国的科学、文化、学术颇有贡献,他参与开拓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考究、倡导古明器研究。

书法善篆、隶、楷、行,是创以甲骨文入书者之一。所作小行楷题跋精严工稳。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资料,均有专集刊行。他先后出版了《敦煌石室遗书》(1909年)、《鸣沙石室佚书》(1913年)、《敦煌古写本周易王注校勘记》(1916年)、《鸣沙石室古籍丛残》(1917年)等。

这些名人是花都的一笔宝贵财富。如何利用好、开发好这些资源?专家建议一是在广场树立名人雕像。二是出版《花都名人传》等图书。三是作为地方教育的乡土教材内容之一。四是以名人命名城市的街道、学校和交通大道。

花都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文化素材也很多。但是它们有的是遗迹(如百步梯等),有的是遗址(如王永名墓等),有的是传说(如王子山的来历等),有的是风情(如民谣、客家山歌等)。它们往往具有“小、散、虚”的弱点。这就需要我们对它们进行包装宣讲。。。

再说我离开资晸大夫祠建筑群之后,我朝河边走,要绕过许广高速公路(指许昌至广州高速公路),经过雄基机械轮胎等工厂,走到农新路就上了农新桥,穿过天马河,天马河由大迳河与大布河汇合而成,是新街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属白坭水系,全长二十二公里左右。整治前的天马河由于集雨面积大、流程短、坡降陡,沿岸河堤单薄,河道弯曲淤浅,每逢大到暴雨,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再加上河道本身砂质较大,冲刷严重,河岸崩塌、滑坡现象时有发生。

江门新会区天马河的河心沙洲岛上,有一株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这棵树高约15米,枝干上长着美髯般的气生根,着地后木质化,抽枝发叶,长成新枝干。新干上又长成新气生根,生生不已,变成一片根枝错综、扑朔迷离的榕树丛。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大榕树竟独木成林。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雀。

在天马河边是环境优美的花都新华街颐养院,宽阔的风神大道上有很多高楼和酒店,东风日产的工厂就在这里,花都汽车产业基地,花都区新八景之一,位于花都区,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东连从化,南靠广州,西邻三水,北接清远

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举足轻重,花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四个阶段后,已发展成为广东三大汽车板块的榜首。花都汽车产业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2003年“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在花都成立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这是花都汽车产业发展一次质的飞跃,基地带动本地及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企业上千多家,形成了规模较大、产业结构相对完整和产业成长速度较快的产业集群,被广东认定为广东省唯一一家汽车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基地。

龙头企业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16日,在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注塑等各个生产领域导入了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管理模式,其产品达到国际水平。可以想像,在这样一个工业区,居然还有一些村庄没有被摧毁,这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我在路边的一家奶茶店喝了一杯奶茶,吃了汉堡,然后继续走到神秘的毕村,与红棉大道左边的汽车城相比,毕村已经变成了冷落的城中村,我估计大部分年轻人应该都去汽车城工作了,冠溪社区就只剩下老弱病残了。

进村前先会经过毕村牌坊大街,它位于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大道以北、红棉大道北以东,西起红棉大道北,曲折往东南后折向南,止于玉棠北路。该道路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路口有一个非常大的牌坊,上面写着毕村二字。

首先会经过九潭村,这里有一个九潭中学,她是一所有二十多年历史,中等办学规模的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9227平方米,拥有三座教学大楼和一座实验楼,建筑面积5863平方米。九潭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之西,距城区中心约4公里,面积约7平方公里,邻近花都区汽车城。村下辖有5个经济社17各村民小组,总人口约4400多人,村辖区内有九潭工业区。

秀全街道,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位于花都区西部,东与花城街道、新华街道接壤,南与白云区交界,西与炭步镇交界,北与狮岭镇毗邻,我走过广东骏都塑料电子厂,经过了秀全街道的九潭村委,这里有一个重建的祠堂,叫槐庭公祠,我记得秋瑾婚后即也是住在一个叫槐庭的民居里。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436:秀全街槐庭公祠是毕氏的祠堂,现在改装成了核酸检测点,村内也有一些古宅,但大部分被破坏了,到处是新建的火柴盒式的自建农民洋房,少数残墙断壁散落在村中,村中有很多池塘都干涸了。

广东很多农村,基本就只剩下祠堂有一些看头了,毕村的毕氏、三华村的徐氏、吉星村的曾氏、塱头村的黄氏、骆村的骆氏等立村八九百年以上的村落,每个村落都有祠堂十座八座,而一些村落的小姓也联合起来兴建乡祠。

在毕村的周围能看到一些高层住宅,估计条件好一些的群众都上楼了,留在村里的就是一些条件比较差的老人。

走过几个干涸的池塘,我来到一排古宅前面,这个村被破坏得非常严重,一些祠堂都被改造成了作坊,村后是启源学校,村中有一条巷道叫横冠巷,旁边是荔枝园。

我走进良贤巷,看到了【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438:环清毕公祠,就只有石雕挑头保存较好,虾公石狮被砌进墙内,墀头砖雕被破坏,但它旁边的另外一座祠堂却保存得极好。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439:起潜毕公祠的壁画和灰塑都非常有特色,山水人物栩栩如生,门口贴着“毕罗联谊”的对联,它的两侧的老房子都被毁掉了,被二到四层的砖房代替,偶尔能看到几个妇女骑着电动车驶过,池塘旁边的石椅上坐着几个老人,榕树很多。

毕姓是比较罕见的,我的同学非常多,但我也只见过一个姓毕的同学,读初中时他非常文静,不怎么说话,蓄着齐耳短发,远看像一个闺女,尽管他是男的。

毕姓主要起源于姬姓,得姓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三。毕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如北京,天津,河北沧州尚义黄骅阜平山东平邑禹城龙口济宁淄博山西太原湖北监利江西金溪崇仁广西田林,广东之广州花都和湛江吴川云南河口,贵州之盘州,四川之合江以及河南的不少地区都有分布。

在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中也记载:“毕公高之后”;在史籍《万姓统谱》上亦记载:“《左传》有毕万,《晋语》有毕阳”。按史籍《通志·氏族略》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的记载,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发源于陕西的毕氏,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北部一带,史称毕氏正宗。到了汉朝时期,有一支毕氏族人远迁山东的东平郡,并且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

毕村是花县的一个大村,向有“花县一支笔”(“毕”与“笔”谐音)之称。现在乐同、大布和狮岭一部分村庄,都是从毕村分支出去的。

我走进上高圣一巷,看到更多像是抢建的烂尾楼群,非常丑陋,很多夯土建筑被闲置了,一些房子被改成作坊,能看到一些妇女在里面做零工,加工一些工厂外发的零配件。

穿过带街巷,看到一些被破坏的古宅,我看到一辆私家车外面写着“心碎女孩收容中心”,很有创意

据说毕村人初迁花县是在南宋年间。相传,当时江西省有一班卖艺人来广州搵食,途径从化县鸡笼岗的凤园庄。这班人中有个叫毕文刚的人,因父亲有病,就留下来照顾父亲,一住就住下了。后来他父亲死了,埋在当地,坟墓就是现在“毕氏地”。几年后,邻村刘姓请来一个江西出名的风水先生,名叫赖布衣。他善于找龙脉,为刘氏选中一穴“佳城”(即好风水的墓地),埋葬刘姓先祖的骨石。真奇怪,三次葬下,尸骨三次浮起来。赖布衣断定此地是“龙穴所在,脉之所至,气之所聚”,是好风水。

但为什么又三葬三浮呢?赖布衣在思考中,忽然听到林中小鸟唱歌。歌声说:“刘家山,毕氏地,刘家山、毕氏地……”连唱不停。风水先生听后,立刻醒悟:这穴刘家山,原来是毕氏的墓地。风水先生就访问当地姓毕的,在凤园庄找到了毕文刚,认为他将父亲的骨石迁葬在这里,但是葬后几年,毕文刚还是一个样,无发财也无旺丁,风水先生就叫毕文刚另找立村的地方。但必须带公鸡一只,沿路找,只要公鸡一啼,那里就是立村的地方了。

毕文刚照吩咐去做,带着公鸡一只,连行了几日,来到现在毕村老村的地方,雄鸡不断啼叫。毕文刚就依照风水先生得吩咐,住落在这里。当时,这里住有邓姓、叶姓、黄姓。后来毕姓渐渐增多,邓姓、叶姓迁走了。黄姓虽然留下,但人数极少。当时,人们是按人多来叫村名的,慢慢便习惯叫做毕村了。

到了明朝,毕氏子孙逐渐跻身官场,出了很多进士。故此后来毕太祖祠曾挂有“一门七进士,四代六居官”的红木大对联,还设立了“八一”,即是“一庵、一寺、一宇、一行、一当、一墟、一市”,成为花县的大族。

我记得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毕义星曾经整理过毕氏的进士数量,他说唐、宋、明、清时期毕氏进士有79名。其中文进士72人,武进士7人。文进士72人:唐代4人,宋代11人,明代28人,清代29人;武进士7人:明代1人,清代6人。79名进士中,文状元两名,即毕渐、毕沅;文探花一名,即毕士安;武榜眼一名,即毕暎。下册为毕氏进士文献志。。。

毕村因为是毕氏聚居所以得名,村中旧宅保存基本完好,当然很多建筑都被改建,但在村中还能发现传统广府村落的基本元素。毕村有很多书斋、祠堂分布在村中。近年重修的毕氏大宗祠规模最大,由大宗祠、中任宗祠、吉江书舎组成,其中大宗祠落款为熊景星,清时南海书画家;宗祠前有旗杆夹若干,看介绍,该村在科举时代出过解元一名、进士九名、举人二十多名、贡生、庠生共五十多名,如此看来可算是科举大族了。难怪村中多书斋、书塾。在这种岭南传统村落中漫步也是一件惬意的事。

我参观了【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440:吉江书舍,外面的灰塑和壁画都保存很好,可能是重修过的,它旁边就是【皇氏古建築大全】第31441:毕氏大宗祠;

毕氏大宗祠和门前的荷花塘始建于1851年,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毕氏大宗祠占地3500平方米,荷花塘共11亩,虽然几经风雨,但荷塘的荷花依然年年盛放。今年六月,在满塘荷花争相竞开时,一枝并蒂莲昂首而立,含苞待放在群芳之中摇曳,格外耀眼。见此情景,据说有不少游人和摄影爱好者闻讯纷至沓来。他们一连几天守候在塘边,争睹并蒂莲从含苞待放到灿烂盛放的芳容。农历五月初一正是吉祥日子,苞衣退去,芳华尽现。

沿路走来,迎着夏日的和风,看着毕氏大宗祠荷塘的一池绿水。连天的荷叶,无穷碧绿。一眼望去,荷叶上水珠点点,晶莹剔透,好象洁白无瑕的珍珠。冰肌玉质的荷花,随着和风摇曳绽放,红的、白的,粉红的…与碧绿的荷叶交相辉映。微风吹过,她们好似是下凡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像是一幅歌舞升平的美丽画卷。

在碧绿丛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簇立着一枝花开两朵的并蒂莲。红中带白、白中透红的花蕾衬托着她的高贵、圣洁和美丽,她婀娜多姿身影与群芳一道随风而舞,如梦如幻。

据说并蒂莲是荷花中的极品,十分罕见,出现的概率大约十万分之一。“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蒂莲。”民间传说,并蒂莲的出现为吉祥之征兆。古人认为并蒂莲是善良、美好的化身。并蒂莲在毕氏大宗祠荷花塘出现,寓意着毕村九里十庄在毕氏大宗祠的庇荫下风调雨顺,毕氏族人更加枝繁叶茂、兴旺发迏。

现在是十二月,荷花早就凋谢了,只看到几个带小孩的少妇在池塘边嬉闹。

毕村千年崇尚文化的历史传统,激发了宗族学子努力进取的求学精神。2018年8月18日上午,在毕氏大宗祠进行了“金榜题名”首届颁奖大会,花都毕氏文化研究基金会对毕村九里十庄2018年考取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985、211工程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的六名优秀学子进行表彰奖励,奖励金额最高达5000元。开创毕村鼓励宗亲奋发图强的新机制。

活动正式开始前,毕氏大祠堂人来人往,锣鼓喧天,醒狮贺喜,两只大红气球飘在半空,远远就能感受到喜庆隆重的气氛。庄重的国歌拉开了颁奖大会的序幕,全体起立齐唱国歌。活动正式开始,六名穿着学士礼服的毕氏金榜题名学子,胸佩大红花坐在前排,引得族人及家人的高度赞赏和自豪。《花县一支毕》的视频生动而直观地介绍了花都毕氏,更加鼓舞人心,团结毕氏族人。

第3107回:一门七进士崇尚文,四代六居官毕公祠

Hash:fee9fac6ca823fd493eb09ba6e1670d748bb04ea

声明:此文由 黃劍博采風追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