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河山 | 秋登河山

秋登河山

文/秦秀娟

秋分过后,日照滨海的几位文友来诗茶小镇,约我登河山,寻太阳文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加之平生偏爱跋山涉水,于是,我欣然答应,并一同前往。

我们驱车西行,不到十分钟就到了河山脚下。站在停车场上,举目望去:巍巍河山,大有拔地凌霄之势,主峰像是天地之间的东方太阳神座像,坐北朝南,雄踞在黄海之滨,俯视着大海,怀抱着东方太阳城——日照,可谓是惟妙惟肖。

此行是寻太阳文化,我们选择徒步登山。从停车场向西北,经过“小石潭”,来到“栖凤岭”下的“孔雀湖”。秋日的潭和湖,鳞浪层层,人工放养的鱼儿,一会儿佁然不动,悠闲自得;一会儿俶儿而逝,往来翕忽。

离开“孔雀湖”,左拐前行数百米,一片竹林、一方水池映入眼帘。风景指向牌上标注,“甘渊池,景区第一站,传说是太阳女神羲和为儿子太阳洗澡的地方,池水清莹如镜。”

耐不住想知道详情,我立刻拿出手机百度,“古时日照东部沿海称“东海”或“东南海”。大百科全书《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海海之外,甘水之间,有一羲和之国(如今的日照地区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国内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后羿射日后,剩一日。那时,太阳的变化是自东向西,从清晨日出凉爽,尔后温暖逐渐升高变炎热,直至快落山再变凉爽。古人对太阳在一天之内的温度不理解,因此产生了太阳女神羲和在甘渊中浴日,使其降温的传说。

从记载来看,这说明羲和与她的儿子太阳在由东向西回家的路上,经过河山,并在此处洗澡降温。如今,人们为了纪念“太阳之母”羲和与他儿子给人间带来的好处,便把此处取名“甘渊池”。

继续西行数千米,在不远处,我们望见了环岛路上那块为“日照”巨书使用的大印。“孙鑫巨书”四个红字,在秋光的照耀下,分外耀眼,我们顿时感受到了“日照”巨书的氛围,于是,加快步子来到大印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日照”两字摩崖石刻的长度和宽度,有一文友兴奋地说:“厉害啊,魅力大日照!”

太阳文化,“日照”巨书,招引着我们继续前行,在山路右侧的“山神庙”和“拜官石”前,我们虔诚地站了一会儿。“清风寨”一过,那传说九龙压底的“卧龙湖”近在眼前,置身于此,湖光山色美如画,湖面的容颜随风来风去而变化……

沐阳光,闻花香,听溪声,望怪石,探幽谷,大约一小时后,我们到了观光车停车处的三叉路。为了寻太阳文化,我们继续徒步登山,并选择拾级而上,一级又一级,不知上了多少级,我们的体力明显不支,那像灌了铅的双腿有点迈不动了,我们气喘吁吁,心在跳,腿在抖。其中有文友坐下来,一步也不想走了。一文友幽默风趣地说:“爬不到山顶非好汉,寻不到文化别吃饭。”经文友这么一说,我们又精神抖擞,继续攀登。

“一千踏”走过,那方有名的“河山神泉(天泉)”和“仙人碾”映入眼帘。掬一捧清凉的山泉洗把脸,喝上一口,顿觉目明心爽,趁着这种感觉,径直走近“古庙宇”遗址,那几百年前道士们修仙的居所早已荡然无存。不过,在“旅游富市”的带动下,日照已开始打造“近海仙山”,河山也正在打造“太阳文化”。

在观景台的不远处,我们看到了修建中的“圣火坛”、“羲和庙”和“祭神坛”,于是,大家纷纷取景拍照、查找资料——

考古考证,约50万年前,山东古人类活动于沂源县鲁山一带。远古人类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且能带来温暖和光明,就好奇太阳是从哪里升起。后来,先民沿沂河溯河而下,追逐太阳到达如今的日照海滨,看到太阳是从浩瀚无际的大海里升起的,认为太阳来源于此,便定居下来。因为生活习性无法在海边居住,他们就来到海滨最高峰——河山,从此在这里耕种狩猎,繁衍生息。

“圣火坛”是采集火种的地方。早在远古时代,古人猿、古人类靠钻木取火和耕种狩猎生存。2010年7月12日,中国水上运动会圣火在此处以最古老的钻木取火采集成功。那日,在一位老者和众舞者的共同努力下,一簇火光骤然腾起,钻木取火成功,水运圣火在河山之巅燃起,远古文明之火烈烈燃起在日出初光先照的地方。一名圣火采集者走近火堆,引燃了手中的火炬和火种灯,成功采集了圣火。从此,巍巍河山和“日照”巨书摩崖石刻越发显得壮丽生辉。

“羲和庙”,相传也叫“老母庙”,是祭祀我们的先祖太阳女神羲和用的。日照地区的太阳崇拜习俗以涛雒镇的天台山上“太阳节”(老母庙庙会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不过,我听村里年长的老人说,很多年前,在河山上也有一处老母庙,人们曾经在此赶庙会,燔柴祀日。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日照各地的老母庙相继损坏,庙会退出历史舞台。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保护日照太阳文化,打造太阳文化品牌,远古先民的迎日、祭日和颂日等仪式得到再现,延续数千年的祭日习俗得以恢复与传承,河山山下及峰顶寺庙的修复和新建,就是日照打造太阳文化的例证之一。

“先别研究太阳文化了,记得你曾经说,每次登河山都有新意,从来不觉得平淡无奇,此行感受如何?”一文友笑着问我。

朋友这一问,我忽然感觉较之以前的数次攀登,此行,感触颇深,收获颇丰。小时候,登山,只知道跟着别人往上爬,到达峰顶便欢呼雀跃;青年时,登山,看作是一种自我挑战,是毅力和意志的磨练,不到山顶非好汉;中年时,登山,感觉是一种历练,更多的是感悟登山的过程,体会乐在行程;这次秋日登河山,我学习了人类征服大自然,人类与大自然结合的智慧,同时,也崇敬具有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的太阳文化。

站在观景台上,放眼东眺,黄海波涛,一碧万倾,魅力港城,尽收眼底;回望背后,鲜红的“日照”巨书摩崖石刻在峭壁上熠熠生辉。那一刻,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中华文化,薄大精深;魅力日照,风光无限!

下山的路上,我和文友们不约而同地感慨,“河山遍布古迹,到处风景,它是健身康体、科普教育和感受太阳文化的一处理想胜地,此行游兴未尽,探寻未了。”

河山哟,一卷没有看完的山水画,一本没有读完的故事书,我期待再一次登临河山。

Hash:cfa1074a61eb8ddc58c58061588289348009b346

声明:此文由 海曲风韵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