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宁武的五大千古之谜
“宁武”的五大千古之谜
这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人类的历史长河和大自然这个“上帝”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这里有人们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
当你踏上山西晋西北的宁武县这块土地,处处能感受到一种边塞雄关的气息、古老文明的遗存。那旷世奇观的万年冰洞、蔚为壮观的石门悬棺群落,悬崖峭壁间的古栈道、高山之巅碧波清澈的天然湖泊群……已湮没于漫长历史中难以找到佐证,成为至今未能破译的千古之谜。
万年冰洞 千古之谜
这是一座绿树环绕,海拔2200米的山峰,山上有一处世界奇观——万年冰洞。它的奇是因为以当地气候条件论,根本不能结冰,而洞内一年四季冰柱不化,愈往深处冰愈厚。到了夏天,洞外碧草如茵,鲜花盛开,而洞内寒气逼人。大自然给人们出了一个难题,冰与火难以相容,而这里火山与冰洞却奇妙地共同生存在一座山上。据清乾隆《宁武府志》记载,这里火山数百年不熄。虽为地下煤自燃,但山的阳面为火山,山阴面为冰洞,这一山中一凉一热,两个截然相反的景观并存实属奇怪、罕见。至今还没有人能做出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
冰洞发现于什么时代,无从考究,当地人称之为“万年冰窖”,冰洞内一年四季永远保持着—4℃。底部有多深,无法探测。自1995年开发以来,万年冰洞震惊了世界,震惊了自然科学界。国内许多地质专家通过考察认定,该冰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几百万年历史。
已开发出的冰洞距地面有100多米,分上下五层。沿着光滑的冰梯,下冰洞、走冰桥,来到这座冰的宫殿,大自然的杰作便展现在人们面前。有冰瀑、冰钟、冰帘、冰笋、冰人、冰花,或玲珑剔透,或晶莹夺目,或姿态婀娜,或雄伟壮丽,无不显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寂寞地存在了300万年,如今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境。据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罗泽文教授介绍,他走过全国一万多个洞,仅发现9个冰洞,宁武冰洞当属冠军,而那些冰洞都已溶化,这是惟一幸存的冰洞了。
在第一层,记者见到厚达6米的一座落地冰钟,冰肌玉肤,古朴壮实,记载着逝者如斯的远古岁月。第二层最为漂亮壮观,一座冰雕的大厅,四周花木扶疏,人兽雄立,似在演奏一首关于人与自然的交响乐。在第三层,有中西两位受人仰幕的女性,一位冰观音,一位冰维纳斯,爱情与善良在这里相聚。虫鱼鸟兽,琼楼玉宇,碧树银花,都一一展现在你的眼前。这简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在这青山翠谷之下贮存着偌大一个冰的世界,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能保持百万年之久?史料典籍找不出答案,专家学者来了去、去了来颇为费解。这个谜底什么时候会揭开呢?
远古栈道 不解之谜
在管涔山深处的翔凤山悬崖绝壁上,有一条远古栈道。从现在栈道边悬崖发现的唐贞元年间依稀可辨的字迹看,至少在唐代以前这里就有了栈道。
发现栈道,是从悬空寺附近悬崖间的一根“摇摆柱”开始。就在此寺附近悬崖上,吊着一根木头柱子,历经千年不朽,随风摆动,故称“摇摆柱”。当地人不知干什么用的,只感到神奇,便将其列为管涔山的一大景观。经考证,原是古栈道遗留下来的一个部件,至今仍在坍圮的悬崖间,虽历经风雨漫漶,却仍悬于空中固执地摇头叹息。
这是北方发现的惟一古栈道遗迹,长达40多公里。这些古栈道究竟干什么用的?据说有的人考证过,当年汉高祖刘邦兵走平城,靠的是这条栈道。如果此言可信,那栈道修筑时间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一般来说,古栈道主要用于交通。而在宁武这个山川秀美、交通便达的地方修栈道似乎是多余的。它的用途究竟是什么?一说是古代这里庙宇众多,都建于山顶,信徒香客为积德行善,经年累月开辟了朝佛栈道。这条栈道建成于哪个朝代,派作什么用场,修了多少年,历经几多战事,不得而知。宁武古栈道成了当今一个不解之谜。
石门悬棺 不解之谜
沿着汾源峡谷向管涔山深处北行,有一条天然雕塑走廊,有二三百米宽,数十里长。阴面的山崖奇绝险峻,怪石嵯峨,有数百米之高。像巨大的雕塑作品巍峨耸立,像伫立在道旁的仪仗,向幽谷深处延伸;峡谷阴面的陡坡上是茂密的森林,天然雕塑走廊中部有两个石豁口,相距约一公里,一个宽60米,一个宽10米,分别叫大石门和小石门,是峡谷内通往谷外的两条通道。就在大、小石
门附近的悬崖上,发现了长江以北惟一的悬棺群落。
长江以北竟有悬棺。石门悬棺的发现,对研究中国的悬棺文化和丧葬风俗有重要意义。这里的悬葬始于何时?死者是什么人?北方黄土高原上的先人并无悬葬习俗,为什么临崖立起一具具悬棺呢?
石门悬棺从悬葬方式上有洞穴式、悬吊式、悬桩式、栈道式四种。洞穴式是在悬崖天然石洞里放置棺材;悬吊式是用铁链将棺材吊挂在悬崖上;悬桩式是在悬崖上凿洞平插木桩,将棺材搁置到木桩上;栈道式是在绝壁中凿孔插桩,铺成一个微型栈道,再将棺材搁在栈道上。有的研究者作了这样的推论:古代以黄河、长城为界,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分界点,这里战争频繁,狼烟不断,长期的战乱和民族融合中悬葬的风俗影响到这里。另一种猜测更富有想像力,自古深山僧人道士多,他们崇尚自然,渴望死后也能与幽美的山谷为伴,站在悬崖高处,在冥冥之中“普度众生”,所以把最后的归宿选择在悬崖上。还有人认为死者为战死的士卒。无论怎样的解释,仅仅是猜测,破译这一谜团,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如果芦芽山是古代一处宗教场所的假说成立的话,悬棺也许能找到另一种解释。芦芽绝顶太子殿供奉着比罗王的金身,它在佛教的地位甚至比五台山还高,因为五台山只是释迦牟尼化身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而太子殿宣扬的则是他本人。那么这里一定香火不绝,信客如云,于是善男信女们死后既不能入住佛塔,又不能火焚涅,选择在高崖聆听佛祖教诲,也许是一种可能。
此外,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是怎样把棺材吊到绝壁上的?即使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靠人工吊上去,也是件颇费难的事。悬棺群落,你出现在什么年代?聚集了一批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寻找这一种选择?除了高挂的灵魂,你还期冀着什么?这一串串问号,有待于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去破译。
神奇天池 不解之谜
宁武天池,我国三大高山天池之一,世所罕见的高山湖泊群。古称祁连池或祁连泊。位于宁武县城西南20公里、海拔1954米的分水岭东顶部。天池湖泊群详名为天池(俗称马营海或母海)、元池(俗称公海)、琵琶海、鸭子海、干海、老师傅海。它们面积不等、深浅不一,其中以马营海为最,水深20余米,面积一平方公里多。关于天池的记载,散见于《山海经》、《水经注》、《资治通鉴》、《隋书》、《唐书》、《三关志》、《晋问》等典籍。很久以来,天池一直为皇家和世人所关注,先后有北齐皇帝高炜、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后汉帝刘渊等十六个皇帝到此巡游览胜。现已辟为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天池成为游览胜地,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距今大约2300多年。《宁武府志》记载:“赵武灵王出代西,遇楼烦王,致其兵”。说的就是赵武灵王用游览的方式实现了其政治目的。北魏时期,天池正式辟为皇家游猎观光胜地。孝文帝曾用金珠穿了七条鱼放入天池,试验天池是否与海河支流桑干河潜通。后来,又用箭射中池中巨鲸。据说,那金珠穿鱼和所射之箭均在百里外的桑干河获得。隋唐时期,天池游猎观光到了鼎盛阶段。隋炀帝曾环天池建筑了规模盛大的汾阳宫。唐贞元十五年,又在此设三处皇家牧监,年饲马70万匹,故天池又有马营海之称。
美丽的天池是世人游山玩水、休闲度假、避暑观光的绝佳胜地。千百年来,她“阳旱不涸,阴霖不溢,澄清如镜”。盛夏,池滨山环树合,芳草萋萋,绿柳依依;池中碧波荡漾,游鱼逐浪,群鸭戏水,蛙鼓阵阵。晴日登高远眺,茫茫峻岭之间出现一块巨大的无瑕玉璧。红日映照之下,金光四射,池水通红,耀眼夺目,古人题名“天池锦鳞”或“天池霞映”,位列宁武古八景之首。
特别可爱的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鹳,成群结队地在美丽的天池栖息繁衍。白天鹅把天池作为迁徙的客栈,流连忘返。偶尔浮出或顶翻鱼船的天池海怪则给谜一般的天池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在宁武百姓眼里,这是一池圣水,它旱不涸,涝不溢。天池海拔千米以上,据考证湖底及周围没有一个泉眼和太多的径流,这万顷碧波如何涵养?天池之水来自哪里?成为宁武景观中又一个自然之谜!如今隋炀帝修建的汾阳宫历经战乱已成为一堆瓦砾,而惟有天池千百年宠辱不惊,清明如镜,显示着大自然的本来造化。
芦芽滴翠 生存之谜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代,芦芽山就驰名全国。史书记载:“芦芽山,山前有荷叶坪,山后有林溪山,右有神林山,连镇诸州,逶迤数百里。最上一峰突入霄汉。五月飞霜,千载凝冰……时或山上雨而山下晴。其树木、梵宇、厅泉怪石乃与五台山肩齐名者也。”《山西通志》曰:“芦芽山岳,秀直云表”。“秀直云表”是指芦芽山在云端里秀丽挺拔,亦即今人所说的芦芽山诸峰常突兀于翻腾起伏的云海之上,宛如葱茏茁壮芦竹嫩芽破土而出,尖峭挺拔,嫩翠欲滴。“芦芽滴翠”一景由此得名。
云卷云舒,风起风落,芦芽山苍茫如海,绿浪翻卷,横无际涯。从远古至今,几历天灾人祸,它却奇迹般地生存下来,成为漠漠黄土高原上一块罕见的绿洲,为风沙肆虐的晋西北地区撑起一堵绿色的屏障。
绿色是芦芽山的象征,也是黄河岸边、长城内外、三关之中惟一的生命见证,它怎么经过无数次劫难,得以保存下来,这实在是一个谜。
地球上的林带宛若它佩戴的一条绿色项链。那也是一条食物链、生存链。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枚枚绿色的珠子遗失了,那条生死相依的链条扯断了。芦芽山以它伟岸的身躯护佑着森林、动物,艰难维系着生态平衡。它像西北的西双版纳,养育种种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这里物种多达500多种,其中仅动物就达百余种。这里是华北落叶松的故乡,这里是云杉之家,这里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黑鹳。这里是可以与西双版纳齐名的绿色双璧。如今,人们厌倦了喧嚣的都市生活,返朴归真,寻找祖先的家园。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宁静,找到了本真。芦芽山也许是远古留下的生命遗址。就让我们在你的怀抱中,在你的灵感里,在你的真情实意里,做一个美好的梦吧!
Hash:c948908be59151c2fbd26acb374a24101f6fd1c6
声明:此文由 宁武本地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