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简介

壶关县 壶关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山西南部,东与河南省林、辉二市相连,西与长治市为邻,北与平顺县隔界,南与陵川县壤。2009年,壶关县辖5个镇、7个乡、1开发区。总人口29.16万人(2010年),有汉、回、满、壮、白、彝、蒙等七个民族。县城距长治市只有13公里,是长治市的东大门,系上党城镇群重点之一。故西铁路、荫林公路横贯县境,是国家中部地区经济开发的重化工基地,也是晋豫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冲。[1]

建制沿革

商、周时期,属黎侯国,为冀州域。

春秋,属晋。

战国初期,属韩上党郡,后为赵所有。

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属上党郡。

魏、晋十六国时期,属并州上党郡。

北周建德七年,属潞州

汉王刘邦元年,始置壶关县,属上党郡,因古壶关口山形似壶,且在此置关,古名壶关。

隋开皇元年,更名上党县,仍属上党郡。

隋大业三年,并入上党县。

唐武德四年,复职壶关县,属河东道上党郡潞州。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改属河东路昭德大都督府威胜军节度。

元大德九年,为晋宁路潞州所辖。

明初,属山西布政使司冀南道潞州。

清朝,属山西省安府。

民国元年,属山西省冀宁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长治专区。

1959年,属晋东南专区。

1974年,属晋东南地区。

1979年底,属晋东南行署。

1985年4月30日,属长治市管辖。[2]

行政区划

壶关县行政地图

2009年壶关县辖5个镇、7个乡、1开发区:龙泉镇、百尺镇、店上镇、晋庄镇、树掌镇,集店乡、黄山乡、东井岭乡、石坡乡、五龙山乡、鹅屋乡、桥上乡,常平经济开发区。[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壶关县位于山西东南部,东经113度10分—113度40分,壶关县地理位置北纬35度51分──36度13分之间。全县总面积1013平方公里,东西长46公里,南北宽42公里。壶关县东与河南省林、辉二市相连,西与长治市为邻,北与平顺县隔界,南与陵川县接壤。[4]

地质地貌

壶关县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地质类型以奥陶纪石灰岩为主,是典型的干石山区,平均海拔为1252米。土壤有

壶关大峡谷

褐土、草甸土、2个土类,分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粗骨性山地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浅色草甸土6个亚类。[4]

气候

壶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630.1小时,日照率60%。境内年平均气温8.9℃,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5℃,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2.1℃。年降水量在574.5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约153天。[4]

水文

壶关县境内河流有陶清河、郊沟河、石子河、百泉河、桑延河。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壶关县有金钱豹、黑鹳、金雕等130种国家保护动物。

植物资源

全县森林面积50多万亩,耕地35万亩,境内盛产小麦、玉米、谷子土豆大豆粮食作物。还有酥梨,紫团参等土特产品。

矿产资源

壶关县境内矿产资源有三十多种,金属矿主要有铁、硅、黄铁矿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煤、石灰石、白云岩、粘土、大理石矿泉水等。[5]

水资源

壶关县境内水资源总量1.47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5650万立方米,地表水9060万立方米。

经济

综述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17617万元,比2010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783万元,比2010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98万元,比2010年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98336万元,比2010年增长9.0%。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2.95%、78.52%、18.53%。三次产业的结构由2010年的9.4:59.6:31.0调整为10.3:58.7:3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866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为1682美元),比2010年增长14.5%。[6]

工业

2011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79755万元,比2010年增长1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7780万元,比2010年增长22.7%,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4949万元,重工业增加值16283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9%。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比2010年增长318.9%,粗钢比2010年增长24.0%,生铁比2010年增长9.2%,乳制品比2010年增长6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2.45亿元,比2010年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5.77亿元,比2010年增长330.6%,其中实现利润 2.83亿元,比2010年增长32.3倍。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0.45亿元,比2010年下降44.1%。[6]

农业

2011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909.8公顷,比2010年增长0.4%。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6175.1公顷,比2010年减少0.01%;油料种植面积48.2公顷,比2010年减少17.2%;蔬菜种植面积657.9公顷,比2010年增长1.9%。粮食产量105937.9吨,比2010年增长3.9%;其中夏粮742.8吨,比2010年增长0.9%;秋粮105195.1吨,比2010年增长3.9%。油料产量56.5吨,比2010年下降13.1%;蔬菜产量22156.7吨,比2010年增长17.1%。[6]

林业

2013年壶关县完成太行山绿化和低效林改造1.4万亩,退耕还林8.0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7.6%。建成环山、环城林带1210亩,植树25万株,新建游园12个,建设园林化庭院单位和小区85个,县城及周边绿化总面积达到285公顷,县城新增绿地20余万平方米,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36.5%。[7]

旅游

201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8.23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23.8%;实现门票收入1480万元比2010年增长23.3%;旅游社会收入13.21亿元,比2010年增长33.2%。[6]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9.16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6人。[8]

民族

壶关县有七个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满、壮、白、彝、蒙六个少数民族。[8]

社会事业

文化体育

2011年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08千册;放映单位18个,放映场次4680场,观众人数达到230万人次;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和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均实现了全覆盖;全县电视广播事业机构13个,广播、电视通乡镇均为13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4.1%和95.49%;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43000户,接收数字信号用户4486户。有体育场馆数5个,各级运动会举办3次,参加人员35000人。[6]

教育事业

2011年全县有普通中学24所,小学152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1091人,小学专任教师数1737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20015人,其中女生9706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5968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数588人。小学在校学生数19701人,其中女生9658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1%,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6.04%。[6]

科技事业

2011年全县共培训各级各类科技人才15000人次,其中科技能手100名、星火带头人50人、科技计生户300户;全年专利申请37件;积极申报各级科技项目25项;农技承包项目3项;组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项。[6]

医疗卫生

至2011年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医院卫生院病床位580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580人,其中执业医师212人、执业助理医师52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244530人,参合率达到98%。[6]

基础设施

邮电通讯

2011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961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 27125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 17822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8225户;年末全县互联网用户达 15252户。[6]

交通

2011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23.5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66.0公里。2011年完成294个村1032.31公里街巷硬化任务,其中街道442.82公里,巷道409.74公里,户道179.75公里,建制村街巷硬化覆盖率达到75.38%。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3286辆,其中个人汽车拥有量11892辆。[6]

风景名胜

太行山大峡谷

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面积5848公顷,地处晋豫两省交界,位

太行山大峡谷(4张)

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东南部。[9]

林草覆盖率达74.9%。区内有享誉全国的紫团参、红豆杉等300余种珍稀植物和金钱豹、黑鹳、金雕等130种国家保护动物。共有自然景观400余处,景点44个,以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三大峡谷为主线,串联真泽宫、紫团洞、十八盘青龙潭、“猫路”险道、“天桥”奇观等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壶关县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遍及境内13个乡镇区。不可移动文物53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

名胜古迹(5张)

文物保护单位24处。有绍良遗址、沙窟遗址、三嵕庙、真泽二仙宫、天仙庙、东岳庙万佛寺石刻、大安桥碑、森掌墓地、苗晋卿墓地、抗大一分校旧址朱德总司令旧居、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常行民兵窑洞保卫战旧址纪念馆、常行民兵窑洞保卫战旧址纪念馆。[9]

名优特产

壶关羊汤

壶关羊汤的做法是把煮熟的羊下水切成丝,浇上羊骨头老汤,并配上盐、醋、味精、香菜、辣椒等佐料,具

羊汤

有暖中补虚之功效。

壶关羊汤是上党传统风味小吃。它同山西省雁北一带的羊杂割汤,晋南一带的羊汤泡馍,称之为山西羊汤三大流派。壶关羊汤为全羊汤:头蹄下水胡椒粉,水饺丸子加炖肉,正是“荤素干汤巧调配,一碗汤里有全羊。”因其营养丰富,民间有“冬天喝羊汤,驱寒暖身增营养。伏天喝羊汤,温胃止泄去肚胀”的歌谣之说。[10]

刀拔面

“刀拔面”制作方法是将白面和水按2:1和成面团(冬热,春夏秋冷),饧10分钟后,放在案板上,将面团用擀

刀拔面

杖洒上淀粉,一层层叠起来,一般可叠六至七层,约5厘米厚。将专用小案板放在沸水锅边,将叠好的面条放在案上,双手紧握刀柄,刀身横在面片上,由远而近倒着下刀,用力一切一拔,直接拔入沸腾的锅里,煮熟后捞出,过温开水,炒食,浇卤,凉拌皆可吃着筋软可口。[11]

Hash:1d2945f55588dbcf9c72951ea49fcb68f0f63888

声明:此文由 长治市汽车客运东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