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区着重规划建设这5大城市片区:湖东片区、高铁片区、科学城片区…

一朝成立

2010年2月26日,福建省政府同意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作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委托泉州市政府管理。同年3月25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牌成立。

2012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并寄予厚望:要充分发挥对台交往的优势,把泉州台商投资区建设成为海峡西岸中部台商投资聚集区,以先进制造业和港口物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从此,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大开发大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年风华

十年间,泉州台商投资区日夜兼程,拼搏创业,围绕打造泉州“产业发展高地、城市建设典范、体制创新样板、幸福宜居新城”,攻坚破冰,先行先试,豪情书写华彩乐章,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重点项目大步拉开,行政服务日趋完善,对台优势逐步显现,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在江海扬帆的激流中勇立潮头,探索出一条“产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向着打造“两岸合作先行区”、建设“泉州城市副中心”的目标砥砺奋进!

城市规划服务于发展,更要引领发展。建区以来,台商区牢固树立“规划优先”的发展理念,坚持“请名院、聘大师、借外脑”,邀请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级规划设计院开展洛阳江、百崎湖、生态公园等重要城市节点的景观设计竞赛。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抓好全区规划,做到一张图绘到底、200平方公里全覆盖。目前台商区着重规划建设5大城市片区,海江片区聘请工程院吴志强院士开展海江片区城市设计,定位“创智、生态、健康、宜居”四大核心,以创新产业、健康生活和原生态风光为特色,按照国际视野、一流眼光,打造成集金融贸易、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科技培训、商贸商务、研发创新、健康休闲等集现代服务业和居住功能高度复合的国际社区,承担金融商务中心功能。

湖东片区

紧邻百崎湖东岸,依托海丝艺术公园打造城市中心,推动片区整体开发,已引进了中国地产百强碧桂园、保利、世茂等一批商业住宅项目,聚集了力达、日春等总部办公项目,大型综合商场宝龙城市广场2020年底将满铺开业,集商务办公、艺术展示、品质居住为一体的滨水示范区已初具规模。

蓝色经济培育区

推进沿海湾大道两侧乡村整体开发,串联八仙过海玉山渔村等文旅项目,逐步形成滨海生态文旅圈。

高铁片区

定位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与泉州市东部门户地区,将打造集交通枢纽、商贸商务、产业服务为核心,产城融合发展的复合型高铁新城,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55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约3.54平方公里。

科学城片区

抓住泉州科技城落户的契机,以创新为起点,以产业为抓手,从创新要素、载体、主体三个层面,致力打造产学研互动紧密,宜居宜业科技新城,成为拉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力促泉州城市副中心能够尽快呈现。

产业兴则城市兴。十年蛰伏,台商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加上拥有“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块国字号招牌,充满机遇的新区成为创业者的乐土。以新材料、绿色智能交通、健康医疗养生、文化旅游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为核心力的产业高地正在崛起。2019年,台商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32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20.2%,增速高于传统产业12个百分点;经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高新技术培育库企业13家。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28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比重12.9%。56%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超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占企业发明专利的18.9%,平均每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7件专利,坦帕电气、天发机械等4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2年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15%。高新技术领域科研与创新活动活跃,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70.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1.54%,83%的研发投入到高新技术领域,6个高新技术研发项目获得市级科技项目立项。

全区已培育出立亚新材、中国中车、颐和医院、“八仙过海”、中信重工、玖龙纸业等一批重大企业项目。2020年泉州市第一批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网络签约,泉州台商投资区海丝乐活小镇、石墨烯系列新材料、中诺电子科技和中诺智慧谷研究中心4个项目进行“云签约”,总投资67亿元。这4个项目的签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商区“高精尖新”的产业发展特色。目前台商区正抢抓新经济新基建机遇,全力推动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领衔的时空产业基地、以兵装集团特种机器人研发中心为支撑的人机交互产业基地、总投资约10亿元的智能电网电器产业基地落地,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挖掘发展新动能,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它直接影响着区域内企业经营数量和区域招商引资的多寡。如何激活市场经济这一池春水?台商区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中尝到了甜头。全区不断“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交易+登记”电子化,实现交易登记一体化、购房合同电子化、申办全程无纸化、交易登记智能化。建立健全“一站式”行政服务超市机制,打通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后100米”。在10个村试点推行“家门口办事”便民服务新模式,下放100项区级行政服务审批权限到村级服务中心;开发“e家人”线上平台,通过“线上认领、线下践诺、积分考评、慰问帮扶”的形式,建立快速、有效的供需对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等“非接触式”办理注册登记,推行远程业务办理模式,减少现场办理。将企业开办的3个环节压缩为“设立登记、初次申领发票”2个环节,时间压缩至2.5个工作日,上半年开办企业698户,全面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后渚大桥东互通立交

道路是一个区域经济建设,城市化发展的活力动脉。台商区成立以来,以“ 五纵五横”的骨架路网撑开了这个年轻新区的城市框架。一条条大路伸展着它的脉络。全区由 东西大道、南北大道、海江大道、海湾大道、海山大道、江城大道共同构建“田字型”快速通道网络,其中东西大道、南北大道、海湾大道、海山大道与绕城高速出入口相连,实现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快速衔接,其余骨架路网均为主干道,在区内与快速通道网络有效衔接,不但具有对外交通功能,同时快速联系区内各片区,实现各片区互联互通。回首十年来路,台商区基础建设总量和规模多年位居全市第一,泉州后渚大桥东桥头互通竣工通车,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样板“泉州版”环岛路海湾大道一期八仙段正式完工,十几条主次干道建成,不断展现台商区“速度”。展望未来前景,台商区将以新泉州东站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市域快速路海山大道和组团快速通道南北大道,并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完善“五横五纵”骨干路网,搭建“田字型”快速通道网络,提升重要交叉节点立交化,实现“五横五纵”全网络无灯控快速通行。

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从“赤脚医生”到“业内专家”,从“乡村诊所”到“综合医院”,从传统医疗到智慧医疗,新区的医疗工作者在这里筑梦。近年来,台商区不断发动乡贤力量,依靠乡谊关系,从台商区籍在外名医入手,先后成立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谢渭芬名医工作室、上海九院骨科谢幼专名医工作室、孙维峰名医工作室、何奔名医工作室和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名医工作室等。除了借力打造名医工作室,十年来台商区还注重卫生健康规划引领,实施区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中心、区医院门急诊大楼建设等卫生健康重点项目,推动与市一院合作共建医联体,加快组建区医院与市第三医院、市中医院、市急救指挥中心专科联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新区教育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近年来,总投资约12亿元的湖东实验学园建成并开始招生办学,高位嫁接优质资源,先后引进清华启迪美术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泉州学校、省实验幼儿园泉州分园、泉州实验中学台商分校等优质学校。从农村教育起步,到如今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再到建设“教育强区”,台商区正不断补齐短板,持续惠民利民增进福祉。

千年底蕴

01

古 蕴

温润和煦的海风在这里吹拂了千年,“ 唐雕、宋桥、元港、明回”的深厚文化孕育了这方神奇的土地。

唐雕:张坂木雕工艺。张坂木雕兴于唐、五代,成熟于宋元,明清时步入巅峰,清末民国时名师鹊起、精品迭出,新中国成立后产业兴起、异彩焕发。作为一项传承千年的工艺,早在唐五代时期,张坂木雕就依托于闽南“皇宫起”仿宫殿式大型传统民居建筑的逐渐兴起,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之中,这些宗庙、住宅建筑融合闽南地区的传统,古朴淳厚,又具有闽南文化的精巧成分。宋元时期,张坂雕艺正式进入成熟时期,其艺术追求和表现形式也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拙到精,如今,泉州开元寺晋江龙山寺等地的佛像,均体现那个时代的这一特点。明清以及近代以来,张坂雕艺步入巅峰,精品迭出,声名鹊起,人们所熟知的台北龙山寺厦门普陀等闽台名刹,都广泛运用到张坂雕刻技艺。新中国成立后,张坂雕艺青春焕发,异彩纷呈,涌现出像黄泉福、倪世杰、孙文宏、孙文勇等一批工艺美术大师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全国著名建筑及全国主要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众多的张坂雕艺珍品。

叶晓峰 摄

宋桥:洛阳桥。在泉州代代相传着“ 站着象东西塔,卧倒象洛阳桥”的俗话。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台商区洛阳镇,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北宋泉州太守莆田人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洛阳桥采用了“筏形基础”和“种砺固基法”,在全世界史无前例地解决了建造大型石桥的基础工程,九百多年前就率先建成了一座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在全国堪称第一的海港大石桥,且一直保留至今,成为泉州人民的骄傲。

洛阳桥畔,有一条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街——洛阳古街。2017年,台商区采取“政府+开发实体+节点运营公司+策划团队”模式,利用三年时间,将洛阳古街打造成为“洛阳古桥共生艺术文化特区”。保护利用方案从尊重历史、尊重生活,尊重古街建筑文化出发,有计划地激活两大主轴(三里古街和古马道),串联起五大节点(北桥头区域、巨石群民宿区域、尼庵巷乡愁节点、山海交融广场、桥东文创园区),定点针灸,造血行气,撬开古街第一缕阳光,推动古街复兴。如今的老街,几经修缮,已经成为一个不虚此行的网红打卡地。

元港:秀涂港。宋元以来,秀涂港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必经之地,洋人入港贸易,乡人出海谋生,《元史》及《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护送蒙古公主阔真真从秀涂港启程前往伊利汗国成婚。境内现尚存有英驻秀涂商务办事处,望远楼,秀涂、后港两古街,昭示着昔日海港交通盛景。

明回:百崎回族乡。百崎回族乡地处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泉州湾北部,当洛阳江入海处。泉州沿海繁荣大道、通港路贯穿而过,后渚港、秀涂港、后渚大桥、晋江大桥就在周边,与泉州只有一桥之隔,交通方便。1990年8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建制百崎回族乡,是福建省18个少数民族乡中唯一的回族乡,也是泉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目前百崎回族乡境内还保留有百崎回民始祖郭仲远与三宝太监郑和总兵对弈过的接官亭、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百崎郭氏墓群、郭氏家庙等展示回民文化的回民景点

02

今 景

福建省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泉州湾红树林。广袤的洛阳江河口畔,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绵亘数里,这就是红树林扎根的地方。原生态的红树林只有两三百亩, 2002-2004三年间共种植红树林5000多亩,目前泉州洛阳江口红树的种植面积维持在6000亩左右,是福建省目前最大面积的人工红树林。泉州湾红树林由于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觅食、越冬和繁殖。为保护好红树林这一国际上瞩目的珍贵资源,2003年9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将泉州湾洛阳江河口红树林区划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加以严格保护。

我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摄影艺术高校:华光摄影学院。泉州华光摄影艺术职业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占地面积230多亩,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校三角大楼和校大门更是一支独秀,和谐的鸽子栖息,亭水流转,钢琴楼,荷花池,纪念馆,银塔交辉、怒园流芳、论语图解、别样荷韵的莲花池、象牙之塔、图书馆、影坛丰碑、郎静山馆、吴印咸馆、振东影棚、华翰亭苑、绿茵赛场、双龙戏珠、爱情庄园、和风粥香,无处不显示出非凡的气质。是一座充满艺术氛围的现代化花园式高等学府。

以海丝为主题的公园群:海丝艺术公园、海丝生态公园。海丝艺术公园是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主题公园活动板块主阵地,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首座以“海丝”为主题的大型艺术公园,公园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为文脉,全面展现海丝沿线亚洲各国历史、文明、艺术、生活风俗。

谢玉娓 摄

海丝生态公园位于百崎湖大桥东北侧,公园占地面积4620.45亩,分为东、西两个园区,中间由百崎湖水系贯穿而过,有山、水、林、田、塘、湿地等自然景观,可总括为“一廊四区多景”,是一处集生态保护、城市旅游、市民休闲娱乐、海绵城市实践、湿地科普、都市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公园。

03

人 文

吴文季与康定情歌。吴文季(1918.03-1966.05),男,1918年3月31日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洛阳古镇。中国著名歌唱家和作曲家,世界十大民歌之一《康定情歌》的采集者和改编者。吴文季一生采集并整理改编民歌两百余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特别是他在1946年采编发表的《康定情歌》,几十年来广为传唱,家喻户晓,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民歌中最优秀的代表作。根据惠安的风土人情,他先后谱写和编导了《阿兰》、《丰收之夜》、《八级浪》、《惠女颂》等许多优秀乐曲、舞蹈,多次参加全国会演,成为将惠安女搬上舞台的第一人。他自编、自导、自己作曲的舞蹈《丰收之夜》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有史以来,惠安女第一次以历史主人的姿态登上舞台。

来源: 泉州台商投资区

Hash:d54349b7ebf8bc0004bbaa90952ea9acaca5c05f

声明:此文由 台商区那些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